“你的意思是我们不配在这里消费?”陈默突然拔高声音打断,同时夸张地后退半步——这个他在剧组偷学来的表演技巧,专门用来抢占观众注意力。余光瞥见阮佩雯微微蹙起的眉头,他的心跳顿时乱了节奏。
仗着阮佩雯听不懂普通话,陈默开始添油加醋地诋毁:“我们走!这种地方......”他刻意让尾音发颤,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可就在他转身要拉阮佩雯离开时,一位会说粤语的服务员已经快步走来,用流利的粤语向阮佩雯解释着外汇券的规定。
阮佩雯恍然大悟的表情让陈默如坠冰窟。“外汇券嘛,我有。”她从容地从老花手提包里取出一叠外汇券,那优雅的动作与陈默此刻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陈默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最终仓皇夺门而出,连句告别的话都没能说出口。
梧桐枯枝斑驳的树影里,他仓皇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像一尾搁浅的鱼徒劳地扭动着身躯。
莉莉望着这一幕,不禁想起原著的情节——在探访阮父故居时,两人曾有一段深刻的对话。当聊到陈默为何能在下乡期间坚持学习时,他引用了那句著名的朦胧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要知道,这句诗要到1980年才会发表,此刻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小说片段如此描写:“Dark night gives me dark eyes, but I use them to seek light......”阮佩雯望着青年被夕阳镀金的侧脸,恍惚间觉得那些缠绕在窗棂上的枯藤都绽放出了花朵。
沪市本该是浪漫的开始——阮佩雯被陈默的才情深深打动。可如今......
莉莉回忆着后续情节:在广交会相识后,两人本应在沪市共度美好时光。期间所有费用都由阮佩雯承担,而陈默“创作”的诗歌更是让她惊为天人。这位香江富家女深信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内陆被埋没了才华,回港后仍与他保持书信往来。
后来陈默开拓香江地图时,直接获得了阮家的人脉资源——著名歌手、影星、导演纷纷相助,为他的文娱帝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奇怪......”莉莉凝视着陈默狼狈远去的背影,微微蹙眉。按理说,陈默不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才对?男主有这么蠢吗?
这背后,或许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莉莉从后厨端来一份精致的绢花蛋糕,乳白的奶油层层绽放,宛如盛开的蔷薇。这个时节新鲜水果稀缺,白案师傅灵机一动,用糖渍橙皮碎点缀花心,看着倒像模像样,比起后厨那些裹着五仁馅的“拿破仑酥”,这简朴的甜点反而有种不合时宜的矜贵。
“女士您好,我是苏黎,”莉莉用流利的英语开口——虽然她在系统商城兑换了粤语技能,但作为美国华侨,英语显然更符合她的身份。“英文名Lily,算是这里的联合主理人。”珍珠耳坠随着她微微欠身的动作轻轻晃动,“方才的插曲让您见笑了,请允许我们奉上这份歉意。不知是否有幸认识您?”
阮佩雯听闻她是主理人,眼睛一亮。报纸上虽未透露捐资华侨的身份,但前段时间莉莉跟随招商局参观工厂、参与交际的消息早已在圈子里传开。
年轻、富有、涉世未深——这样的标签总会让人联想到傻白甜的大小姐,就像外界对她的印象一样。
“苏小姐,幸会。”阮佩雯用优雅的牛津腔回应,“叫我Vivian就好。”她示意莉莉入座时,淡雅的香水气息悄然漫过雕花屏风,“久闻大名,能认识你是我的荣幸......”
莉莉顺势坐在孔雀蓝丝绒椅上,两人很快熟络起来,交谈甚欢。
“其实我来此,也是想结识您。”阮佩雯微微倾身,指尖轻点杯沿,“有个冒昧的问题请教,不知当问不当问?”
莉莉颔首示意她继续。
“家父只有我一个女儿,未来的产业自然由我继承。”阮佩雯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无奈。
莉莉当然清楚——原著后期,阮父遇难,家族企业遭遇危机,正是功成名就的陈默出手相助,才让阮家免于倾覆。自那以后,阮佩雯便心甘情愿成为他的红颜知己之一。
阮佩雯用银匙挑起半片糖渍橙皮,忽然轻笑:“家父常说,做生意就像熬陈皮,总要经历九蒸九晒才能脱去苦涩。”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嘲讽,“可当我提出要在南洋设分厂,那些叔伯却说——'大小姐不如多去巴黎订几套礼服'。”
话题渐渐转向香江那些待嫁的名媛,以及职业女性面临的困境。
莉莉懵了!
她才成为人类不到一年,作为数据生命,自认思维深度和阅历还远不足以应对这样复杂的社会议题。
她端起咖啡杯轻啜一口,借机掩饰自己的慌乱。
阮佩雯的目光落在窗外,法桐枯枝在玻璃上投下斑驳的剪影。“不怕苏小姐笑话,”她唇角泛起一丝苦笑,“阮家以纺织业起家,如今虽算得上兴旺,发展方向却成了难题。父亲主张向内陆拓展,而我更看好南洋市场。”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远处弄堂口褪色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标语在寒风中摇摇欲坠。“为此父亲特意让我来华国考察,可这些日子,我听到最多的话竟是'女人不如找个好对象,投资的事让男同志管'。”
莉莉忽然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时代变革的褶皱之中——那些在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观念碰撞,此刻正化作具象的困局,沉甸甸地压在这位香江千金的肩头。
“经济上的落后尚可追赶,可精神上的......”阮佩雯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苏小姐一千万美金的大手笔,是很看好华国发展吗?”
莉莉轻轻吐出一口气。作为曾经数据生命,她确实难以完全共情阮佩雯的困境,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千金与书中天真烂漫的“傻白甜”人设大相径庭。只是——
一个精明的商人会因顾客不认同其观点就拒绝交易吗?只有顾客才会因理念不合而放弃购买。所有的立场选择,往往都建立在没有利益牵扯的前提下。一旦涉及切身利益,很少有人会固守所谓的“原则”。
阮佩雯或许还不是个成熟的商人,但她身上闪耀着某种更为珍贵的光芒——那是一个女性在时代夹缝中坚持自我的勇气。
莉莉轻轻转动银钳间的方糖,这是她第一次与人类进行如此深入的交谈,更何况对方还是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
“我们都在扮演社会剧本里的角色,但总有人在偷偷修改台词。”她谨慎地斟酌着词句:“大陆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而现在的华国,正在尝试着向世界敞开大门。”
阮佩雯突然伸手抓住了莉莉正要收回的手腕,翡翠镯子与腕表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么苏小姐的剧本里,”她眼中浮现出商界继承人特有的锐利光芒,“打算如何投资这片...你所说的蓝海?”她的指尖微微用力,“是指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吗?”
莉莉感受到对方掌心传来的细微颤抖,这让她想起自己觉醒时数据流紊乱的感觉。这一刻她突然明白,系统提供的原著文本可能经过了美化处理,就像咖啡馆菜单上将五仁馅的糕点美其名曰“东方拿破仑”一样。
她开这家咖啡馆只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盈亏并不重要。但对阮佩雯来说,商业决策必须经得起推敲。即便是以爱国著称的霍家,也需要看到切实的未来利益才会行动——明年深圳那个小渔村就将蜕变为经济特区。
“Vivian,你看那些常春藤。”莉莉突然指向窗外铸铁花格上枯萎的藤蔓,故意用英语夹杂着生涩的粤语说道:“等到春天,这些藤蔓会重新焕发生机。但有些人总想把鲜花焊死在铁架上,好证明季节本该凝固。”她转头直视阮佩雯的眼睛,“但鲜花不会被永远困住,总有盛开的一天。你说呢?”
窗棂上的枯藤真的在绽放——不是被陈默偷来的诗句催开的花,而是两个超越时代的灵魂,在意识的裂缝**同窥见了未来的花影。
阮佩雯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家父常说,海上风暴来临时,最珍贵的不是灯塔,而是敢和你共乘舢板的人。”
这句话让莉莉第一次体会到了惭愧的情绪。她在心中默默想着:那个敢共乘舢板的人不是我,是林念舒啊。
望着玻璃橱窗中两人重叠的倒影,莉莉忽然觉得这个错位的时空正在生长出比原著更加瑰丽的花纹。
即便对话中只字未提陈默,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这样一个清醒而坚韧的女性,陈默凭什么能得到她的青睐?仅凭一句抄袭的朦胧诗?
不知道写出我想表达的感觉没,我喜欢用花比喻女性。
一切背景都是架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Dark night gives me dark eyes, But I use them to seek light。——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国著名翻译家夫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年代文位面1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