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NPC的位面经营指南 > 第50章 年代文位面24

第50章 年代文位面24

连莲其实想说“好自为之”,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想起苏同志给她转述的小说内容,心中百味杂陈。

如果...如果一直看不到希望,她会不会被陈默的才华和成功所迷惑?

如今的她确实受过陈默的帮助,这句话终究没说出口。

陈默呆立在原地,看着连莲窈窕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尾。阳光依旧,胡同依旧,只是那个曾经在煤棚里艰难求生的女孩,已经走向了他无法企及的远方。

若是放在从前那本男频小说里,此刻就该响起悲壮的背景音乐,为男主角的“莫欺少年穷”做铺垫,等着主角功成名就后,在某个衣香鬓影的场合与昔日瞧不起他的女主重逢,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打脸戏码。

但现实不是小说,他的未来,早就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处改变了轨迹。

回到百汇饭店的连莲,迎来了专门为她与苏同志准备的践行宴。

银质餐具在柔和的暖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铺着雪白餐布的餐桌上摆着她从未见过的西式菜肴:奶油焗龙虾、黑松露鹅肝、还有冒着气泡的酒水。

席间,李管家举杯致谢时,连莲才得知他的弟弟正在筹备留学事宜。“到时候要麻烦苏小姐多多费心了...”李管家微微欠身,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这句话让连莲握着高脚杯的手指微微发紧。

留学,这对她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如今却近在咫尺地发生眼前。

她小口啜饮着香槟,微酸的气泡在舌尖炸开,带着些许陌生的刺激感。从李管家殷勤的话语中,她才渐渐听明白,原来他弟弟竟是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中的一员,而且恰好是要前往美国。

得知苏小姐是美国华侨后,李家便存了攀附的心思——毕竟在异国他乡,若能得这位在美国有产业的大老板照拂一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至于孤立无援。至于领事馆,在美国的华人那么多,官方机构哪能面面俱到,自然是私人关系更为可靠。

回到沪市后,连莲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比在京城时更适应这里。或许是因为宣城离沪市不远的缘故,连潮湿阴冷的冬日都带着几分熟悉的气息。正月初八那天,咖啡馆如期开业,在苏同志之前临时助理帮助下,她很快熟悉了助理工作的各项流程。

出乎意料的是,苏同志似乎并不急于处理正事,反而带着她逛遍了沪市的大街小巷。

她们在外滩数过万国建筑群的每一扇雕花窗格,在城隍庙老字号排队等候最地道的蟹粉小笼,还在细雨蒙蒙的午后,坐在老爵士酒吧的皮沙发上,听乐手们演奏的一整场《夜来香》。

“之前心里装着事,总没法静下心来看这些风景。”苏同志摩挲着白瓷咖啡杯,眼神飘向窗外法桐树梢,“现在要走了,反倒觉得处处都值得留念。”那种连莲读不懂的情绪,又一次浮现在她眼底。

在咖啡馆的第三周,连莲已经能闭着眼睛准确分辨牙买加蓝山特有的果香与巴西圣多斯的坚果调。

某个下午,苏同志终于切入正题。他们两坐在咖啡馆的屏风隔间内,研磨机残留的咖啡粉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焦糖气息。

“你适应得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苏同志将一叠文件推到她面前,牛皮纸袋在木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是时候告诉你全部真相了。”

连莲安静地点头,其实她早已隐约猜到了什么。

“去美国的承诺依然有效,但你必须知道——”苏同志停顿了一下,“我会彻底离开。不是暂时出差,而是...”她的目光越过连莲的肩膀,落在墙上那幅皮质世界地图上,“离开这个世界。”

窗外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间隙,在苏同志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吧台后陈列的水晶杯折射出细碎的彩虹光点,在墙壁上跳跃。连莲敏锐地捕捉到那个奇怪表述下掩藏的情绪——那是一种即将远行的决然,就像她们在十六铺码头看到的远洋邮轮,汽笛长鸣后便驶向不可逆的航线。

“不过留下的产业足够你施展拳脚,”苏同志突然转换了语气,“你可以接管我在海外的所有资产,甚至国内的投资也能交由你全权决策。”她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当然,这条路不会轻松。坏消息是你需要独自面对很多困难。不仅是语言障碍,也许还需要像李成那样去大学进修。好消息是...”

说到这她的眼神突然柔和下来,“好消息是,你拥有足够的试错空间。亏损不要紧,能站稳脚跟就是胜利。”

“或者,你可以留在国内经营这家咖啡馆。”苏同志突然笑起来,指着窗外“几十年后,这里的夜景不会比曼哈顿逊色。就像原著里的陈默,只要抓住时代机遇,在这片土地上同样能创造奇迹...”

连莲不自觉地望向窗外,工地上打桩机的轰鸣声隐约可闻。她忽然想起离京前,陈默站在胡同口的身影。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在她眼前徐徐展开:一边是未知征程,一边是故土新篇。

苏同志端起骨瓷杯,啜饮最后一口已经冷掉的蓝山。杯底与瓷盘相碰,发出清越的声响,在安静的咖啡馆里格外清晰。

她目光灼灼地望过来,连莲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期待,也看到了告别:“所以,连莲,你的选择是?”

连莲想起第一次见到苏同志时的那天,想起自己吃到的第一口冰糖葫芦,想起李管家说起留学时自己心里掩不住的震动。此刻所有的记忆碎片都在她脑海中旋转,像咖啡馆里那台老式留声机上跳动的唱片。

连莲的选择最终体现在张持安代为购买的那张两个月后的船票上。这张薄薄的纸片承载着她人生轨迹的转折,也见证着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决断。

某个傍晚,连莲提着几袋刚出炉的饼干走进张持安的办公室。黄油与面粉烘焙后的香甜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这位侨办领导从抽屉里取出船票,脸上还带着不解:“你怎么不跟苏同志一起坐飞机回美国?”在他眼中,连莲不仅是苏黎同志的助理,更是她专程去京城寻回的“远房亲戚”,于情于理都该一同启程。

“黎姐有急事先回去了。”连莲将一包散发着杏仁香气的饼干轻轻放在办公桌上,“这边还有些收尾工作需要处理。而且...”她接过船票,指尖轻轻摩挲着硬质的票面,“而且...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船呢,正好趁这个机会体验一下。横竖也不赶时间,就当是海上旅行了。”

张持安拿起一块饼干咬了一口,打量着眼前这个说话已带几分沪腔的北方姑娘。这段时间,他亲眼见证她白天打理咖啡馆,晚上去夜校苦学英语的勤奋。“也是,”他咀嚼着饼干,声音有些含糊,“这么大个咖啡馆,总得有人善后。”

连莲轻轻点头。苏同志临走前确实把一切都安排得滴水不漏——她先一步飞回美国,不仅是为了给了旁人一个合理的离别理由,更是为了能提前打点好咖啡馆的货源供应,以及连莲日后在纽约的住处。

这些周密的安排,像一张无形的网,温柔而坚定地托住了连莲的未来。

想到这里,连莲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里那张硬质的船票。

最让她不安的,是苏同志交给她的那份信托文件。那上面天文数字般的金额,是苏同志用所谓“积分”兑换的全部资金。连莲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那个数字时,差点打翻了手边的咖啡杯。她当时脱口而出的问题不是关于金钱本身,而是:“如果我选择留在国内,你还会把这笔资金交给我吗?”

苏同志闻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我以为你会先问,就这么把钱交给你,不怕你卷款潜逃吗?”

连莲这才意识到自己竟从未想过这个可能性。见她愣神,苏同志突然笑出声来:“放心,这笔钱还在信托账户里。除了每月定额的生活费,只有等你从大学毕业,才能逐步解锁使用权。”她的语气突然变得狡黠,“就算你选择留在国内,想动用这笔钱也得先出国完成学业——这可是写在信托条款里的硬性规定。”

“连同志?”张持安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阳光已经西斜,办公室里弥漫着黄昏特有的暖色调。只见他已经给同事分完饼干,正举着手表示意:“这个点,你是不是该准备去夜校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对了,昨天遇见聂明远,他说你这周的英语测验拿了第二。”

连莲将船票小心地收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嘴角扬起一抹浅笑,眼睛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那他有没有顺便告诉你,他拿了第几?”

忘了发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0章 年代文位面25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难渡

小船三年又三年

穿书假千金作威作福

至死靡他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