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太祖)在位期间,即公元424年至453年,是南朝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相对西晋末年,人民的生活好了不少。然而北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常骚扰边境,给边境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北魏索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和其他组的少数人数十分残暴,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原人民和边境少数人民欲归附东晋者甚多。北魏在消灭赫连氏,吞并关中,一统黄河流域后把目光转向了江左,它像只暗地里窥伺的豺狼,静待时机。
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决定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南朝。
淮河、泗水边境的戍所内,几名参军正在商量事情。其中一名年轻人发问:“天子下了召令,称最近会有小股敌寇来犯,要我等坚守,但是如果是大军来到,则要我们连同百姓迁往寿阳,这是什么意思?”另一名中年参军摸着胡子,眼睛一直盯着召令,沉稳地说道:“近日恐怕会有索虏来犯,我等应尽早谋划才是。”几个人又商量着,打算派几个能干的士兵去打探情况。
几日后,在颖川郡内,郡太守郭道隐和一众奴仆正在着急忙慌的往车辇上塞行李,一个身着华服的美妇人娇嗔道:“老爷,咱们这是去哪啊,这么多房产田地不要了吗?”郭道隐转过头,把她往车子上赶,边赶边说:“索虏来犯,他们有多残暴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命还在,那些个东西还愁得不到?”几人清点了财物就快马加鞭地逃了。无独有偶,汝阳郡太守府中也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敌寇还没到,郡守就先跑了。
拓跋焘带着一万多部众来到淮西,淮西四郡的郡守都已经逃跑了,他们不费吹灰之力攻占这里,驻守在汝阳,并在城内大开杀戒,一时之间血流成河。
当时刘骏(义隆第三子)在彭城县驻守,文帝下令让刘骏带着车马粮草进攻汝阳,刘骏在典签以及其他将帅的筹谋下决定分五路进取汝阳。
索虏大账内,几名将士正在饮酒做乐,一名肥头大耳的将军拍拍自己的肚子,饮下美酒,面色潮红地说道:“江左的美酒美女独具一番风味,男人都是窝囊废,守城的都跑啦,我说就应该把城里的人都杀光,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了,哈哈哈哈!”众人附和大笑,突然外面传来兵刃交接的声音,刘泰之率军从北面突袭,杀死三千余名索虏敌军。显然,大账内的几名醉鬼没有料到这种情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入账的士兵砍掉了脑袋,他的眼睛还直勾勾看着对面的金银食具。刘泰之杀光大账内的人,看着满屋子的金银玉器,命令道:“把这些物品全部收好带走,再一把火烧了这里。”临走了,还在这些人身上吐了口水。
回到营帐后,刘泰之和众士兵打算吃个饭,近日赶路疲惫,正好可以休息一下。谁知索虏军队突然袭击,其中一名主将撤退,众人察觉大事不妙,纷纷丢弃武器想要逃跑。刘泰之瞧见了,十分愤怒,他呵斥部众:“大敌当前,是个男人就应当保家卫国,万死不辞,哪能逃跑!”他拉着其中一个昔日部下,想要劝说。把人回过头苦苦哀求:“我家中还有老母幼儿,我不能死在这里,刘参军你就放我走吧!”说着扯开了刘泰之的手,慌忙离去。
营帐附近有一条河,名谓溵水,河水非常的深,水下也很陡,一众人慌不择路竟正相跳入河中。先跳入的人很快就沉了下去,后面的人则踏着前人的尸体渡河,马匹们也受到了惊吓,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受这种罪,淹死的很多。一时之间,哭泣声,哀嚎声,辱骂声充斥耳畔。
刘泰之早年跟随父亲领兵打仗,如今军队溃败成这样,他已经没有脸面回去了。他骑马找了块空地,下马坐在坐在地上,擦拭兵器。后索虏敌军到来,刘泰之死在敌军乱刀下。
另一边,拓跋焘听说刘骏派出军队救援,汝南恐将不保,十分害怕,对左右人说:“我没想带他们会有奇兵增援,恐怕要落入他们的圈套,不如赶紧撤退。”还没等他离开,就传来了刘泰之被杀得消息,他如释重负地大笑,“哈哈哈哈哈,这么多人就出了一个有骨气的,何愁大业不能完成啊!”于是拓跋焘决定继续留在寿阳指挥战斗。
刘骏派出的五路军队,死得死,伤的伤,惹的文帝不悦,刘骏被降职,其他将领也受到了惩处。
当年八月,建威将军柳元景西行打算联合卢氏(地名)等边境各民族起义,作为援军。这里地势险峻,山崖很多,行军路上困难重重。先前有一支先锋军深入敌境,还没有传来消息。孤立无援,后方也并没有援兵,所以他十分谨慎。柳元景望着天空,远方传来几声鸟鸣,他偏头问左右参军:“军中粮草可供几日行军?”参军也不隐瞒,“没几日了,若是再往前走,深山中恐怕会有危险。”于是他下令将马蹄用布裹好,战车用绳子牢牢绑好,率军队登上了百丈崖,出温谷,从那里进入卢氏。到达卢氏后,联合当地群众,气势汹汹地向弘农进发,一路上接连取胜,索虏死亡万余人。关中人民和四山人民纷纷响应。
柳元景这支军队势如破竹,而另一边的王玄谟情况不容乐观。王玄谟和柳元景一样,当初因骁勇善战,颇的谢晦赏识。谢晦曾邀请他们担任府中参军,只是尚未到位,谢晦就因反叛而获罪。如今大规模北伐,身为宁朔将军的王玄谟作为先锋部队进入黄河区域打探敌情。
他们进入黄河区域,打算先进攻滑台。王玄谟的士兵装备都十分精良,拓跋焘声称自己雄狮百万,两房不敢轻举妄动。
王玄谟等人攻打滑台,历经数十天攻打不下。王玄谟身边的将士称城里有许多茅草屋,大大小小分布各处。其中几名副将提议:“城中茅屋甚多,不如放把火烧尽了如何?”其他将士纷纷附议,王玄谟只是回到道:“不可,这样会损失诸多军需物资,还是先攻占城池再说。”几人知道主将为人十分固执,只能遵命。此前,他们掳获了几名敌军,还不等士兵问出点什么,就被王玄谟一刀砍了。
城中,几名索虏敌寇藏在茅草屋中,担心南朝军队会突然杀进来,各各都拿着弯道长剑决定拼一把,十余天的战斗已经让他们损失不小,十分疲惫,尽管他们派了队伍准备请求支援,可是距离援军到来至少还要几天,大家只能硬抗。
王玄谟的军队驻扎在离茅草屋不远的地方,虽然架起了战车,但是没有进一步行动。敌军几名主将商议应当毁坏茅草屋,然后挖地道当做房屋躲在下面静待援军到来。
敌军正偷偷摸摸挖隧道,而王玄谟却在想着如何发财,他随军携带有大量物资,而且一路上又征收了不少租税。百姓希望天下一统已经很久了,因此这次北伐支持者甚多,不管是富庶人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愿意捐粮捐物,尽些绵薄之力。
一个小兵在河边愤愤不平地骂道:“这个老东西卖布竟然收八百个梨子,他怎么不去抢?”旁边一个年级有点大的士兵安慰到:“又不是一回两回了,莫让人听到你在背后嚼舌根,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老士兵叹了口气,补充道:“之前萧将军打算立即调动战车建立军营,怎么这会没动静了?”
王玄谟忙着做生意,以物换物者居多,总之怎么都不亏,等到拓跋焘援军到来时,想要建立军营已经来不及了。王玄谟的部将们老远就听到了马蹄的奔腾声,士兵们早就不满王玄谟的刚愎自用,也不愿意尽力一战,纷纷四处逃窜。来不及逃跑的就成了刀下亡魂。
萧斌,王玄谟的长官,听士兵汇报着战况,气的他当场抽出佩刀,“竖子在哪里,我要亲自砍了他的头!”一边的参军连忙出来阻止,“拓跋焘兵力强盛,据说有百万之多,王玄谟打不过也是情有可原,再说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斩杀将领削弱自己的势力并非良策啊。”萧斌气不打一处来,将刀重重撇下,“先押到刑场再说。”
王玄谟逃出生天,等待他的是军法。他自知凶多吉少,吓得不停在心里祈祷。萧斌执意要砍他的头,旁边的人劝了又劝,最终才让他松口。等到行刑当天,刀子都快落下的时候,前方突然传来呼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王玄谟喜极而泣。
而另一边,柳元景已经做了弘农太守。此前,他的先锋部队到达陕州,迅速在外城建立营垒,威逼城中的士兵,并加紧制造大量武器以备进攻之需。由此这里地势险要,敌军处于防守的好位置,所以一时很难攻下来,城中敌军时不时的挑衅让景元的副将薛安都十分生气。
他坐在战马上,身披战甲,手握八尺长矛,迎风而立,怒目圆瞪,决定单枪骑马闯入城中出口恶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