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哄了孙女好一会儿,自觉面子怎么都说过得去,便摆摆手让孙女告退。
姜典则麻利地出门,回到原主的院子。
原主的丫头们听说自家小姐深得皇后娘娘青眼,伺候姜典则比原主记忆里殷勤了不少,唯有新平公主生前指过来的陈妈妈神情微妙,有点喜忧参半欲言又止的意思。
姜典则换了身家常衣裙,坐在窗边,先喝茶润了润喉咙,才指着自己手边的凳子道,“陈妈妈,有话不妨坐下说。”
陈妈妈躬身应下,还往前走了两步,姜典则身后的丫头先轻哼了一声。
姜典则立即回头,目视那一脸傲气的丫头,“你不服?我这就放你出去吧。”
丫头当即色变,刚嘟囔了句,“大姑娘你好狠……”话没说完就让姜典则身后另一个大丫头冲一把捂住嘴,而后摁住肩膀,二人一起跪了下去。
姜典则翻了翻原主记忆:这俩丫头是亲姐妹。捂嘴的那个叫春桃,是姐姐,姐妹俩似乎都是李夫人指过来的。
春桃先磕了个头,“大姑娘,奴婢知错!”而后毫不客气地扣住妹妹的脑袋直往地上砸,“奴婢妹妹也知道错了!”
姜典则看着跪在地上以面抢地的姐妹俩,直言道,“太太指给我的丫头也不尽然是蠢货。”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陈妈妈也不再藏着掖着,“有国公爷瞧着呢,不至于走了大褶儿。”
想起刚回府李夫人对她动手,内院外院的男女管事们皆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模样,她对陈妈妈的说法存疑。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姜典则吩咐说,“陈妈妈都替你们姐妹求情,这次先记下。春桃,好好教教你妹妹,若是教不好,你和她一起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春桃和已然吓傻的妹妹再次结结实实地磕头,之后得了姜典则的眼色才缓缓站起身来:二人脑门各有一个红彤彤的印子。
等姐妹俩面色苍白地各归各位,屋里剩下的俩丫头也回过味儿来:太太还说什么大姑娘刚回府得事事谨慎,小心讨好各处……公主亲自教养的大姑娘,能是什么软柿子?!
姜典则根本不在意丫头们作何感想,只是平实叙述下李夫人在坤宁宫中的言行,直把陈妈妈吓了一大跳。
只是陈妈妈没来得及劝说,一个二等丫头就小跑着过来,在门外探头打手势。
脑门一个红印子的春桃过去询问,回来就向姜典则禀报,“国公爷回来了,衣裳都没换就往老太太那儿去了。”
姜典则闻言起身,又有小丫头过来传话,说是外院管事在门外候着,请大姑娘往老太太处坐一坐。
当姜典则扶着陈妈妈的手踏入老夫人的正堂,就见李夫人正抱着个中年男子的大腿,嘤嘤哭泣。
老夫人相比李夫人终究要正常一点,这会儿面色铁青。
至于那面若冠玉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自是原主的父亲安国公。
安国公全无动容,姜典则在心里赞许:安国公看着不怎么吃李夫人这一套。昔日今上伴读,今日禁军统领之一,总不能是个二百五。
原主本也不是什么温婉柔顺的性子,于是她见礼后便来了一句,“父亲母亲原来平日里这样相处……属实别致。”
原主在公主府长大,只有特定年节时才回国公府,跟祖母生母以及亲生父亲其实都不太熟——亲爹安国公虽然也住公主府,但安国公常年带兵在外,这一两年倒是回京任职却也要在宫中当值……
安国公闻言端详了女儿片刻:这样貌这气度……跟公主也不差什么,果然是公主养大的姑娘。
想起新平公主,他自然而然声音温柔,“来,咱们父女说说话。”又晃了晃那条被死死抱住的大腿,“苦肉计使完,你也该起来了。”
李夫人登时红了脸,但依旧不肯挪动:她不信国公爷也不肯为她撑腰!
安国公皱了皱眉,对李夫人道,“你在坤宁宫行事,我都听说了。”
李夫人立时起身,踉跄着快走几步,躲到了老夫人身后。
这副小家子气模样,看得安国公轻叹一声,“我不怪你,皇后都不怪你,我又怎么会怪你。”
李夫人跟安国公做了二十年夫妻,听出这话不对,她立即垂下脑袋,完全不敢吭声。
安国公果然接着道:“小五婚事自有帝后做主,往后进宫你不要去了,就在府里抄经祈福吧。”
此言一出,莫说李夫人猛地抬头,眼圈骤红马上就要哭出来,就是老夫人一时间都接受不了……
显而易见,老夫人不能接受的是安国公的前半句,孙女的婚事怎么连她都没有说话的份儿了?!
安国公见状干脆把话说开,“若是皇后娘娘没瞧中小五,这门亲事落不到咱们家。二郎但凡上得台面,儿子就不会让您只给他相看五六品官的女儿。”
仿佛一盆凉水从头浇下,老夫人与李夫人都呆住了。
姜典则又翻起原主的记忆:原主在安国公女儿中的确排行第五,但被府中上下称呼为大姑娘,是因为安国公一共五女二子,只有原主与原主的同母弟活到了现在,其余四女一子有几个甚至连序齿的年纪都没活到便夭折了。
顺便一提,大齐朝有规定,无论男女都要满六岁才序齿。
但安国公对夭亡儿女念念不忘,称呼原主为五娘也没什么,谁让安国公乐意;故去的新平公主管原主叫大曾孙女,谁让公主人家也乐意。
对了,原主那四个夭折的姐姐都是庶出且并不同母。
姜典则很难想象安国公“体格子”完全没问题。
同时她也能理解李夫人脑子这么不好,安国公还颇多宽容……现存的一女一儿都是李夫人所生,看在孩子们的面子上,也得给李夫人些许体面。
安国公三言两语摁住“不安于室”母亲和妻子,就该和女儿单独说说话了——不是哪家姑娘都有能耐让皇后一见投缘。
姜典则自无不可,跟在安国公身后离开,把满心怨恨的李夫人和略有不甘的老夫人丢在身后。
步行一刻钟,来到安国公内书房,姜典则刚坐下,安国公甚至都不等丫头上茶,直截了当,“憋得难受吗?”
姜典则眨了眨眼,根据剧情和脑中记忆分析了一下:原主从金龙寺归来,在国公府这几天确实表现得颇为乖顺,估计李夫人真觉得女儿好欺负,这才有今天回府后李夫人想要当众好好教训女儿这么一出。而安国公只是跟女儿不熟,并不是对女儿脾气秉性毫无了解,有此一问实属正常。
姜典则干脆默认自己有两幅面孔,“您不怪我就好。”
见女儿如此干脆坦诚,安国公笑得很是欣慰,“你真要是个任人拿捏的软和性子,我可不放心你入宫。”
既然这么说,姜典则也不客气,“父亲,入不入宫您先给我点能使唤的好手吧。”
安国公想起原先伺候女儿的丫头年纪大了,公主生前便做主婚配如今大多升了管事,母亲和妻子指派的下人带入宫中只能坏事……他冷笑一声,“放心,父亲亲自给你挑人。”
姜典则起身双手抱拳,“女儿谢过爹爹,一切都交给爹爹了。对了,”她学着记忆里原主的模样,扯住安国公的衣袖轻轻摇晃,“爹爹,女儿想在宫外见太子一面。”
安国公眼角鱼尾纹都笑出深深三道印痕,“爹爹尽量安排,若是不成,你们就在宫里见一面。”
姜典则笑着应下,“多谢爹爹。”
安国公笑容不减,“跟爹爹客气什么。”
几乎是同时,刚刚回到端本宫的太子卸完甲更完衣,心腹内侍便上前小声嘀咕,“今儿安国公府老夫人夫人并大姑娘入宫,皇后娘娘好像是……一眼相中。”
太子动作一顿,他对安国公家大姑娘有点印象:这姑娘曾经跟着新平公主入宫赏花,那似乎是个漂亮但骄纵的小姑娘……可他又很相信娘亲的眼光,于是他吩咐说,“你安排一下,我要在宫外和这姑娘见上一面。”
内侍领命,旋即去而复返,双手奉上一个精致的匣子,“殿下,您两个表妹今天也都送了书信来。”
这两个表妹分别是谭皇后娘家侄女和太后的侄外孙女。
太子打开木匣,随意地翻看两位表妹亲笔信笺,既然表妹们也想见她……他干脆吩咐内侍,“一个上午,想来足够应付他们三个了。”
内侍再次躬身应下。
太子一点也不狗,起码这个小故事完全不狗。
太子是中计后暴揍来人,然后扑到女主怀里嘤嘤嘤告状“媳妇,我险些被糟蹋了”的那种人……
-----
评论区看到好多老相好,啵啵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太子妃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