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只剩一周,程潇特意抽了个下午去市区的服装店,因为他打开衣柜,里面大多是高中时穿的运动服,领口松垮、颜色发旧。推开那家口碑不错的休闲服装店,暖黄色的灯光下,挂着一排排熨烫整齐的衣服,导购员一眼就看出程潇是学生,笑着迎上来:“同学是准备上大学吧?我们刚到一批适合学生的休闲款,版型和质感都不错。”
程潇没急着试穿,而是先摸面料:纯棉的白衬衫,手感柔软却挺括,不会像化纤那样显廉价;卡其色休闲裤的裤脚有微收设计,能显腿型,又比牛仔裤更正式些;还有一双米白色帆布鞋,鞋帮绣着细小的条纹,比普通款多了点精致感。他试穿时,站在镜子前打量,白衬衫配卡其裤,再搭一双帆布鞋,褪去了高中时的稚气,多了几分大学生的清爽利落。导购员在旁边称赞:“特别适合你,显得干净又精神,去学校肯定受欢迎。”
他一口气买了一套衬衫、二件T恤、三条裤子和两双鞋,付款时看着小票上的金额,心里没有不舍,这是他为“新篇章”准备的第一份“仪式感”,外在形象的提升,也是心态转变的开始。拎着购物袋走出店时他忽然觉得,自己离上海的大学生活,又近了一步。
临近开学,旅游的同学也回来了,于是高中同学聚会定在镇上的小饭馆,桌上摆着糖醋鱼、辣子鸡,都是高中时常吃的菜。聊起开学去向,坐在对面的李阳叹了口气:“程潇,你可太厉害了,能去沪市A大,那可是全国名校啊!早知道我当初也该报名校试试看。”
旁边的张琪也附和:“是啊是啊,我爸妈还总说,能去京市沪市深市去上大学,你这次上了名校,以后就不一样了。”
程潇笑着给大家添饮料,语气低调:“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就是觉得好的学校资源比较多,想多学点东西,哪怕专业偏点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你们在各自的学校也好好加油,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在沪市聚。”他没提自己的规划,却在心里记下,这些高中时的朋友,或许也是未来人脉的一部分,记得上一世张琪就考进了本地的公务员,发展的不错呢。聚会结束时,大家纷纷说“到了沪市常联系”,程潇点头应着,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开学前2天,程潇收拾好行李,帆布包换成了新的双肩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调酒笔记、林澈的笔记本,还有那本《中国古钱币图鉴》,还有老陆送的一套基础的调酒的工具;行李箱里叠着新衣服,角落放着母亲塞的茶叶蛋和咸菜,都是他爱吃的。“我自己去学校就行,你们不用特意请假送我,来回折腾还耽误工作。”程潇看着帮他推着行李的父母,认真地说。
程母却不放心:“沪市早晚天气变化多,记得早晚添衣服。钱不够了就说,别委屈自己。” 程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用橡皮筋扎好的现金,塞进程潇手里:“这是5000块学费,你拿着,到学校交完费记得给家里打电话。”
程潇捏着那沓现金,指尖能感受到纸币的温度,父母的工资不高,这5000块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他抬头看着父母:母亲的眼角还没有明显的皱纹,父亲的头发也只是鬓角有点白,比他记忆中“未来”的模样年轻太多。一股强烈的决心涌上心头:这一世,他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不再让他们为钱操心,要好好守护这份年轻的面容。
火车站台上,广播里传来“开往沪市的列车即将检票” 的通知。程潇接过行李箱,对父母说:“爸,妈,我走了,你们回去吧,记得按时吃饭,别太累。” 程母眼眶有点红,拉着他的手不肯放:“阿潇,长大了,到了学校要好好读书,跟同学处好关系,有什么事就给家里打电话……”絮絮叨叨的叮嘱,藏着满满的不舍。程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句:“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检票口前,程潇回头望了一眼,父母还站在原地,挥着手,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他用力点头,转身走进检票口。
火车缓缓启动时,程潇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站台渐渐后退,小镇的房屋、树木、电线杆飞速倒退,最后变成一片模糊的光影。他拿出手机,给林澈发了条消息:“我出发去沪市了,寒假等你来。”很快收到回复:“一路平安!到了沪市记得报平安!”
他放下手机,看向窗外,天空很蓝,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着,远处的田野一片翠绿。程潇的眼神变得坚定而明亮:沪市,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他来了。重生后的近两个月,他改变了志愿,赚得了第一桶金,学会了调酒,结识了朋友,甚至在股市埋下了投资的种子……所有的努力,都为了这一刻的启程。
火车的轰鸣声中,程潇仿佛听到了未来的召唤,大学的课堂、沪市的清吧、拍卖行的鉴定、与林澈的重逢……无数画面在脑海里闪过。他知道,前方的路或许会有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带着父母的期待、朋友的友谊、自己的规划,去奔赴属于他的,全新的篇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