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泥阶 > 第78章 无声的考校

第78章 无声的考校

去县委组织部见郝科长前,周砥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将近期分管的工作,尤其是西山沟饮水工程从起因、调研、方案比选、争取过程到最终落实的情况,梳理成清晰的脉络,既讲成效,也反思了自身在“方式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他甚至准备了几个柳湾乡其他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打算在“请教”时顺势提出,既显示思考深度,也试探组织的态度。

然而,真正的交锋往往发生在预设的战场之外。

郝科长的办公室比想象中朴素,文件柜里塞得满满当当,桌上除了电脑电话,就是一摞摞待阅的材料和一本边角磨得起毛的工作笔记。她见到周砥,并没有摆出谈话的架势,反而很随意地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周副乡长来了,坐。自己倒水。”她正低头在一份文件上写着什么,眉头微蹙,显得十分投入。

周砥依言坐下,没有自己去倒水,也没有出声打扰,只是安静地等待着,目光快速而自然地扫过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本县地图,几个边远乡镇的位置被红笔圈过。书柜玻璃门反射出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郝科长才放下笔,抬起头,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不好意思,刚赶个急件。怎么样,周副乡长,最近在柳湾还适应吧?担子不轻啊。”

她的开场白寻常得像拉家常,眼神却锐利如常,仿佛能穿透一切客套。

“谢谢郝科长关心,还在努力学习适应中,工作确实千头万绪,很多地方需要向老同志请教。”周砥回答得中规中矩。

“嗯,基层就是这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郝科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像是随口问道,“西山沟那个水,现在用上了?老百姓反响怎么样?”

话题果然落在这里。周砥精神一振,将准备好的情况言简意赅地汇报了一遍,重点突出了群众的满意和后续管理措施的落实,对自己角色的描述则尽量客观,用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同事们的支持下”等措辞。

郝科长听得很仔细,不时点点头,等周砥说完,她沉吟了一下,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我听说,之前为了这个项目,你们乡水利站的老刘,跑县局跑得挺勤?他以前好像没这么积极吧?”

周砥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问题角度刁钻,看似问刘斌,实则是在探究周砥在背后起了什么作用,是否打破了原有的工作生态。他迅速斟酌用词:

“刘站长是老水利,对业务很熟悉,对群众困难也一直很上心。可能这次西山沟的情况确实太特殊,群众呼声特别强烈,加上有了新的技术方案,他觉得有把握,所以积极性就更高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协调和支持的工作。”

他既肯定了刘斌,也解释了积极性变化的原因在于客观困难和新技术出现,巧妙地淡化了个人的推动力。

郝科长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忽然又换了个话题:“你们乡的老陈,最近身体怎么样?我听说他胃不太好,县里上次开会看他气色一般。”

这个问题更突兀了。关心一把手身体?周砥瞬间警觉,这绝非简单的寒暄。这是在试探班子团结,还是在评估老陈的状态对周砥工作的影响?或者两者皆有。

“陈乡长工作一直很拼,经常加班加点,确实要注意身体。我们班子成员也都劝他多休息,最近看他好像注意了一些。”周砥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关心,也体现了班子的团结,还暗示老陈的工作风格,最后以积极的现状结束。

郝科长看了他一眼,眼神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像是欣赏,又像是更深的审视。她不再问具体工作,反而聊起了近期县里的一些动态,某个局的人事微调,某项政策的落地难点,语气像是前辈对后辈的随意提点,又像是在观察周砥对这些更高层面信息的反应和理解能力。

周砥谨慎地听着,偶尔插话也是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认知,绝不妄加评论,更不透露任何乡里的内部看法。他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和一定的理解力,但绝不越界。

谈话进行了约莫半小时,大部分时间是郝科长在问,周砥在答,气氛算不上轻松,但也谈不上紧张,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智力体操和情绪管控测试。

最后,郝科长似乎问完了,她靠回椅背,总结般地说道:“基层是锻炼人的大舞台,也是考验人的试金石。能干事、想干事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会干事、干成事,而且不出事。组织上培养一个年轻干部不容易,希望你能沉下心来,多看、多学、多思考,把根扎得更深一些,把路走得更稳一些。”

这话几乎是上次座谈会内容的翻版,但此时此地听来,却少了些敲打的意味,多了些告诫和期望的复杂成分。

“谢谢郝科长的教导,我一定牢记在心,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周砥诚恳地表态。

“好了,没事了,你去忙吧。”郝科长摆摆手,重新拿起了桌上的文件,仿佛刚才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谈话。

周砥起身,微微躬身告辞。走到门口时,郝科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头也没抬地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以后工作中遇到什么实在解决不了的难处,或者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给我发信息。当然,按程序该汇报的还是要先跟乡里汇报。”

周砥脚步一顿,心中波澜骤起。这句话的信息量极大!这算是一种有限的“绿色通道”?还是一种更直接的“观察窗口”?是组织的关心,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管控?他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但脸上丝毫不露,只是转身恭敬地答了一句:“好的,谢谢郝科长。”

走出组织部大楼,冷风一吹,周砥才发觉自己后背竟渗出薄薄一层细汗。这次谈话,没有批评,没有肯定,甚至没有涉及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却比他经历过的任何一次正式汇报都更耗费心神。郝科长的问题天马行空,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机锋,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一个陷阱,或者一次深度的探测。

他回想自己的每一个回答,仔细咀嚼郝科长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表情,试图解读出背后的真意。组织部门的关注,如同悬在头顶的微光灯,既照亮前路,也让每一步都无所遁形。这种关注,是压力,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回到乡里,他变得更加沉默和内敛。他并没有因为郝科长最后那句话而沾沾自喜或急于表现,反而更加注意一言一行,更加注重团结同事,尤其是主动向老陈乡长汇报工作的频率更高、内容更详实。他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越要表现出顾全大局和尊重组织的姿态。

西山沟的泉水甘冽清甜,无声地滋润着那片土地。而组织部的那场谈话,也像一股无声的泉水,流入周砥的心田,带来压力,带来警示,也带来一丝若隐若现的可能。这泉水是甘是涩,最终取决于他如何引导,如何利用。

他坐在办公室,翻开着柳湾乡果林种植分布的调研报告,目光沉静。郝科长问他老陈的身体,或许并非全然无意。老陈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组织部门那里,恐怕早就是一份需要动态评估的档案。而这,对于整个柳湾乡的未来,对于他周砥,又意味着什么呢?

他轻轻合上报告,目光投向窗外。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枝桠,在冬日灰色的天空下,勾勒出坚韧而复杂的线条。无声的考校,从未停止。而他,必须在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问答中,交出自己的答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