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上的那个夜晚,像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将沈墨与顾晏的关系划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确认彼此心意后的相处,并未如戏剧般变得浓烈黏腻,反而沉淀出一种更深沉的默契与安定。他们依旧是事业上最紧密的伙伴,决策时理性冷静,讨论时锋芒毕露,但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微处——一个交接文件时短暂的指尖相触,一场冗长会议后心照不宣的共进晚餐,甚至只是隔着办公室玻璃墙无声交汇的眼神——都流淌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温情。
这种变化极其内敛,却并未逃过最亲近之人的眼睛。方薇在处理日程时,会自然而然地为顾晏的到访预留出更宽松的时间;赵燃虽然依旧沉浸在他的代码和数据世界里,但也偶尔会在沈墨对着手机(屏幕那头往往是顾晏)露出极淡笑意时,推一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晏光资本”的运作愈发顺畅,接连几个早期项目的注资和资源导入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沈墨几乎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中,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未雨绸缪。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楚风绝不会善罢甘休,平静的海面下,必然孕育着更大的风浪。
这晚,沈墨在“逆光资本”加班审核一份关于某家量子通信初创公司的尽调报告。夜色已深,办公室里只剩下他这一盏灯。初秋的凉意透过未完全关严的窗缝渗入,带来一丝清冷。
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寂静。是方薇,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沈总,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前台刚刚收到一封您的快递,没有寄件人信息,标注是‘私人急件’。我觉得……有点不寻常,需要现在拿给您吗?”
沈墨的心微微一沉。没有寄件人信息的“私人急件”?在这种敏感时期?
“拿进来吧。”他沉声道。
片刻后,方薇拿着一个普通的牛皮纸文件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担忧。沈墨接过文件袋,入手颇有些分量。他挥挥手让方薇先去休息,独自坐在办公桌前,端详着这个不速之客。
文件袋封得很严实。沈墨用裁纸刀小心地划开封口,将里面的东西倒在桌上——是一叠厚厚的打印资料,以及几张看起来像是偷拍的照片。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照片上。照片像素不高,角度刁钻,像是在停车场或餐厅角落偷拍的。主角是他和顾晏。有几张是他们在“陈记粥铺”门口分别时的侧影,有一张是慈善晚宴那晚在回廊短暂交谈的画面(当时顾晏的手似乎正搭在他的手臂上),还有一张,赫然是前几天在会议中心天台,他们并肩而立、靠得极近的背影!虽然没有任何过分亲密的举动,但那种氛围,那种远超普通合作伙伴的距离感,在有心人的镜头下,被渲染得暧昧不清。
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翻看那些打印资料。里面罗列着“晏光资本”近期几个主要投资项目的所谓“内部风险分析”,用词极具误导性,暗示这些项目存在严重的技术泡沫或财务造假嫌疑,并将责任隐隐指向沈墨的判断失察甚至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更有一份捏造的他与某个境外空头基金联系的“证据”(粗糙的邮件截图和转账记录伪造),暗示他意图配合外部势力做空自家投资的项目。
手段卑劣,但组合在一起,却足以构成一场致命的舆论风暴和信任危机!照片旨在从私德和个人关系上抹黑他,暗示他与顾晏的关系“不正常”,利用资本大佬与年轻男性合伙人之间可能引发的桃色联想和权力质疑;而伪造的商业资料,则是要从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上彻底摧毁他的信誉。
一旦这些材料被有预谋地同时抛出去,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不堪设想。“晏光资本”的投资者会恐慌,被投企业会动摇,监管层面可能介入,顾晏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质疑,而他沈墨,将瞬间从投资界新贵变成千夫所指的“骗子”和“靠不正当关系上位的野心家”!
这不再是商业上的竞争,而是彻头彻尾的人身攻击和毁灭性打击!楚风,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已经彻底撕下了伪装,露出了獠牙。
沈墨握着那叠纸张,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背青筋隐现。愤怒如同冰冷的火焰,在他胸腔里燃烧。但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翻涌的情绪压了下去。恐慌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立刻拿起手机,第一个拨给了顾晏。电话几乎是被秒接。
“还没休息?”顾晏的声音带着一丝刚从工作中抽离的沙哑。
“顾晏,”沈墨的声音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冰碴,“我收到了一份‘礼物’。”
他没有多余寒暄,言简意赅地将文件袋里的内容描述了一遍,重点强调了照片和伪造商业证据的性质及可能的杀伤力。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但沈墨能清晰地听到顾晏骤然加重的呼吸声,以及那股透过电波传来的、几乎能冻结空气的怒意。
“人在哪里?”顾晏的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
“办公室。”
“等我。二十分钟。”顾晏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
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无谓的安慰,只有最快的行动和最直接的担当。这就是顾晏。
沈墨放下手机,开始迅速行动。他先将所有资料重新装回文件袋,小心地不留下自己的指纹(虽然对方可能已经处理过)。然后,他调用最高权限,开始清理办公室和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的监控死角记录(尽管他知道对方既然敢用这种方式,必然有规避监控的手段)。同时,他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对方可能发难的时间、渠道以及最先攻击的目标。
不到二十分钟,办公室外传来了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顾晏推门而入,他显然是从某个场合匆匆赶来,身上还带着夜晚的凉意,西装外套随意地搭在臂弯,领带也有些松了。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那双锐利的眼睛此刻如同酝酿着风暴的深海。
他径直走到沈墨桌前,目光落在那个牛皮纸文件袋上。
“我看一下。”顾晏的声音低沉。
沈墨将文件袋推过去。顾晏抽出里面的东西,快速而仔细地翻阅着,越是翻看,他周身的气压就越低,眼神也越发冰冷。当他看到那张天台并肩的照片时,他的手指在照片边缘停顿了片刻,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随即,他几乎是带着一种厌恶的神情,将那张照片甩在了一边。
“拙劣。”顾晏吐出两个字,语气里的轻蔑如同实质。但他眼神中的凝重并未减少分毫。手段拙劣,但组合起来的毒性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
“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应该是判断‘晏光资本’刚刚站稳,根基未稳,是我们防御最薄弱的时候。”沈墨分析道,声音已经恢复了完全的冷静,“而且,选择了匿名邮寄的方式,说明他们暂时还不想,或者不能,直接跳到台前与我们正面对抗。这更像是一次试探,或者说,是一次蓄谋已久的预热攻击。”
顾晏抬起眼,看向沈墨,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心疼。欣赏他在如此危机下依旧能保持惊人的冷静和清晰的思路;心疼他因为与自己的关系,而要承受这种肮脏龌龊的攻击。
“你打算怎么做?”顾晏问,他将决策权交给了沈墨。这是尊重,也是信任。
沈墨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眼神锐利如刀:“第一,立刻进行危机预案启动。方薇负责内部员工稳定和信息管控,确保团队不乱。赵燃动用一切技术手段,反向追踪邮件来源和照片拍摄者的可能身份,哪怕只有一丝线索。同时,全面检查我们所有核心成员的通讯设备和网络安全,防止内部被渗透或窃听。”
他在白板上写下“内部稳定”、“技术反制”。
“第二,主动出击,瓦解对方攻击点。”沈墨继续道,笔尖划过白板,“针对这些伪造的商业证据,我们需要准备更强有力的、能够自证清白的材料。所有项目的投资决策流程、尽调报告、投委会记录,全部整理备查,必要时可以主动向核心LP(有限合伙人)和监管层进行预沟通,展示透明度和底气。对于那张所谓的与空头基金联系的伪造证据,立刻聘请顶级的网络安全和司法鉴定专家,出具权威的鉴定报告,证明其系伪造。”
他写下“证据反击”、“主动沟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沈墨的笔在白板上重重一顿,“关于这些照片和私人关系的指控。”他转过身,目光坦然地迎上顾晏的视线,“我们不能回避,但也绝不能落入对方预设的‘辩解’陷阱。最好的防御,是让对方无从下手,或者,让攻击本身变得可笑。”
顾晏看着他,眼神深邃:“你的意思是?”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自己的私事,无需向任何人解释,更不容他人置喙。”沈墨的语气斩钉截铁,“但对方想利用这点做文章,我们就偏要表现得坦荡无畏。接下来所有必要的公开场合,我们一切如常,甚至……可以表现得比以往更加默契和信任。用事实粉碎那些龌龊的猜测。同时,准备好法律武器,对于任何公然散布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立刻发起最严厉的法律诉讼,告到他们倾家荡产为止!”
他不是要隐藏,而是要强硬地宣告:我们的关系轮不到你们说三道四,我们的能力和信誉,更不是你们用这种下作手段就能撼动的!
顾晏看着沈墨在灯光下显得异常坚定和耀眼的身影,看着他为自己、也为他们共同的事业所构筑的防御工事,心中那股因被触逆鳞而燃起的暴怒,渐渐被一种更深沉、更滚烫的情感所取代。
他走到沈墨身边,与他并肩而立,看着白板上条理清晰的应对策略。
“很好。”顾晏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就按你说的办。技术追踪和网络安全,我会让‘晏科技’最顶尖的团队配合赵燃。法律层面,我让集团的首席法律顾问亲自负责,组建一个专门的应对小组。至于LP和监管层面的沟通,我和你一起。”
他顿了顿,伸手,紧紧握住了沈墨的手。不是安慰,而是同盟者之间力量的传递。
“记住,沈墨,”顾晏凝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无论外面掀起多大的风浪,我都在这里。想动你,先问过我答不答应。”
他的话语如同最坚实的盾牌,将外界可能袭来的明枪暗箭都挡在了身后。
沈墨回握住他的手,感受着那份坚定和力量,心中最后一丝因被窥私而产生的阴霾也消散了。他不再是一个人面对这一切。
“我知道。”沈墨点头,眼神锐利如初,“那就让我们看看,这场他们精心准备的风暴,到底能有多大的威力。”
他将文件袋锁进了办公室的保险柜。这不是妥协,而是将敌人的罪证暂时封存。
风暴的前夜,空气凝滞而压抑。但在这间亮着灯的办公室里,两个并肩而立的男人,已经磨亮了手中的剑,筑起了坚固的城防。
攻击即将到来。
而他们,已严阵以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