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乐写了封信回家,她要进军益州,很快就收到了家里的回信。信上说,她的从侄荀攸也要去益州,目前正在荆州,建议她可以与她的从侄一同前往益州。
她收到信件时十分的开心,当下便动身前往荆州,把曹操未来的谋臣荀攸给接上。
这算不算是截胡了曹操的谋士?
荀攸刺杀董卓失败,被关进了牢里。和他关在一起的同伙都惶恐不安,唯有他在牢里镇定自若,果然被他等到了时机。董卓一死,他就被放出去了。
荀乐觉得她穿越的应该是一个《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混合的世界。
好巧不巧,这两部书她都拜读过,不说有多么的熟悉,大体的故事走向还是知道的,这也是她想参与争霸的底气之一。当然了,最大的底气还是她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以及世家的出身。
她在经历了鲁肃和周瑜的背叛之后还能够东山再起,和家族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
这不,连荀攸都给她送来了。
她不用担心荀攸会背叛她,因为她是荀攸的长辈,在古代辈分高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这个长辈,还是没有出五服的长辈。
不过,在接到了荀攸之后,她也没有摆长辈的架子,而是十分的平易近人。毕竟她的年龄,比荀攸的儿子也大不了几岁。
荀乐不是去益州做客的,而是去抢夺地盘的。
所以,在踏上了益州的地界之后,就要一座城一座城地打过去了。好在有荀攸当军师,铜矿的财力作为军饷,一路上倒也顺利。
在攻下益州的第一个城池时,荀乐遇到了法正。
法正出生于公元176年,和原主同龄,此时十六岁,虚岁十七,目前还是一个白身,但是家世显赫,是名士法真的孙子。
这个时代,联姻再寻常不过。
法正的父亲法衍听说打进城的是名士荀爽的女儿,和法正同龄,正巧男女双方都还是单身,家世不说相当,只能说比他家要好,主动上门联姻。
荀乐看了一眼法正的相貌,对此接受良好。
就这样,荀乐在被周瑜背叛,时隔两个月后,再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与在山寨中不同,这回是法正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盖了官府的文书。
法正有一个很有名的成语:“睚眦必报。”
但是荀乐并不介意,并且认为法正活的坦坦荡荡,并没有任何错处。法正这个人,在发迹得势之后,只是报复曾经欺辱过他的人,并没有殃及无辜,可以说是很有原则了。
黑法正的人忽略了一点,法正不光是对欺辱过他的人进行报复,他也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恩怨分明。
孔子有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法正以怨报怨,以德报德,一点错处都没有。
所以诸葛亮当丞相之后,在看到弹劾法正的文书时置之不理,想来也是认同法正的做法的,而不是什么包庇徇私。
荀乐对法正还是十分欣赏的,毕竟,她又没有欺辱过法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