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小区的绿化做的不错,主干道两边有高大的银杏树遮荫,树下是修剪整齐的低矮常绿灌木冬青。通往各排别墅的甬路北边种了玉兰、海棠等观赏花树,下边是花花草草,一簇簇的迎春以及各色月季夹在中间,迎春花期已过,月季却是正当时,开的绚烂。甬路南边种的是一排玉兰树,然后是一片绿地,上面分散着槐树、香椿、山楂、桃树、石榴、无花果等果树,四周被常绿低矮灌木冬青围绕。
余苒拉着两只狗走走停停,快走到最后一排时,余苒看到一位穿着浅紫色宽松连衣裙的中年妇人,拉着一只白色京巴迎面走来。
余苒有点儿难以置信,叫了声:“宋教授,是您吗?”
宋教授打量余苒,“你是那位小老乡,叫余……”
没认错人,余苒笑着走上来,“我是余苒。宋教授,没想到在这里见到您。我给您打了几次电话,都说您不在家。”
“哦,原来打电话的小姑娘是你呀!我家里人告诉我了。”
“宋教授,我五一回家的时候跟家里人去废品站淘宝,淘到一本儿康熙词典,里边夹了一张照片,是几个年轻人的合影,里边有您,我就想着打电话给您送过去。后来我导师回来了,我给他看,他说可能是您和您的几个堂兄弟。”
“真的?那可是太好了!你带在身边吗?你不知道,这张照片我当时洗了好几张,我们兄妹几人一人一张,阴差阳错的,现在一张也没有了。”宋教授有些激动,又有些伤心。
“我一直带在身边。您看我是给您送过来?还是您跟我到家里取?我家住在东区第三排第四家。”
“麻烦你给我送过来吧,我和我的几个堂兄都在我大哥家做客,我大哥家在西区第五排第二家。我们在家里等你。”宋教授有些迫不及待。
“好,一会儿见。”余苒冲宋教授摆摆手,牵着两只狗往家走。
余苒牵着两只狗回了家,解开牵狗绳,让他们自由活动,自己噔噔噔地跑上楼,拿着那本康熙字典下了楼。老柳问:“怎么啦?这么着急。”
“我见到宋教授了,她现在在第五排,在她大哥家做客,让我给送过去。你跟我一起去吗?”
老柳看看自己的衣服,米白色牛仔七分裤,浅粉色T恤,很休闲,倒也还可以,不算失礼。“行,我跟你走一趟。”
余苒和老柳相视一笑,本县的县太爷也姓宋,叫宋桉,十有**是宋教授的大哥。不图什么,认识认识总没错。
余苒和老柳还没走到第五排,就看到宋教授等在那儿,余苒笑着打招呼:“宋教授,您也太着急了,还亲自在这儿等着。”说完,把手里的康熙字典递了过去。
宋教授接过书,翻了翻,“这是我大哥的藏书,真是可惜了。”可惜什么,没有往下说,估计是可惜让家里人给清理了吧。
宋教授带着余苒二人往家走,“我大哥住这儿,今天我们几家在这儿聚聚。你们也来认识一下,大家是老乡,以后有什么事,也好互相照应。”
跟着宋教授走进一楼客厅,客厅里坐满了人。“来来来,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位小姑娘是余苒,王鸿儒王教授的弟子。余苒,你给大家介绍下你爱人。”宋教授介绍完余苒,又让她介绍老柳。
“各位好!这是我爱人柳钧思,在清大读博,导师是王国栋教授,跟我的导师王鸿儒教授是堂兄弟。”
这介绍很容易让人想歪,立刻就有人问:“是王教授兄弟俩介绍你们认识的吗?”
这问题把余苒给逗笑了,“不是不是,我们是一中校友,是在一中校友会上认识的。”
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立刻问余苒:“你是一中毕业的?是不是还是当年高考的文科状元?”
余苒点头,“是。”
“你是不是还是千家雨?写《你为谁辩护》的那个作家?”
余苒再次点头,“是。”
“太好啦!余姐姐你给我签个名啊!”说完,小姑娘就往楼上跑。
余苒有点儿发懵,在这儿还遇到迷妹了。
宋颉教授笑道:“我还不知道你还有这个身份呢,你导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导师挺忙的,过完春节就和师母一起被博物院征用了,五月底才回来。”余苒替自家师傅解释。
“明白,我也是刚回来。”宋教授点头表示理解。接着给余苒介绍沙发上的一位五十出头自带威严的中年人:“来,咱们继续。这是我大哥宋桉,在县政府任职。”
余苒和老柳鞠躬致意,“宋县长好。”
宋县长点头,“你们好!我听冯副县长和吴副县长提起过你,小姑娘很能干,咱们县的两个服装厂都是你帮着牵线联系的。”
“能为家乡建设出力是我们应该做的。”
冯县长又对老柳说:“我听冯副县长说起过,去年你导师带着你和另一位弟子帮着县机械厂解决了技术难题,现在咱们县和清大成了合作伙伴,你们都是好样的。”
宋教授听着,点点头。接着介绍冯县长边上的另一位中年人,这位更儒雅一些:“这是我二叔家的大堂哥,宋楠,他在市教委工作,跟我一样都是京大毕业的。”
余苒跟老柳有点犹豫,这该怎么称呼合适,求救地看向宋教授,宋教授拍了下自己的脑门,“看我,我们这一辈儿里我大哥最大,我最小,这沙发上坐着的都是我的堂兄,你就称呼大伯,二伯吧。我哥那儿,在家里你们就叫宋伯伯吧。”
余苒二人点头,“宋大伯好!”
宋教授接着介绍宋楠身边的另一个稍微年轻一点儿中年人:“这是我二堂哥,宋舒,他是清大毕业的,跟王国栋是师兄弟,他现在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他是我三叔家的。”
余苒二人鞠躬致意,“宋二伯好。”
“这是我三堂哥宋硕,他是我二叔家的,跟宋楠是亲兄弟。他是人大毕业的,现在是人大经济学专业的教授。”
“宋三伯好。”余苒问了句:“我有个高中同学下学期开始在人大读博,也是经济学专业,不知道宋教授认不认识?”
“我知道下学期有个咱们县的博士生,叫凌云,是他吗?他是我的学生,硕士也是我带的。”
余苒点头,“对。这世界也太小了。”
“还有这位,我小堂哥宋昊,是我三叔家的。他也是京大毕业的,在北师大任职,历史系教授。”
“宋四伯好!”余苒松了口气,终于介绍完了。宋教授看了余苒一眼,“我几个嫂子家里还有事,提前回去了。”心说,要是几个嫂子都在家,还得再介绍会儿,事儿也就更多了。要不然自家哥哥的藏书也不会出现在废品站。然后指指边上的几个孩子,“你们自己介绍吧,省得嫌我啰嗦。”
拿着笔记本从楼上下来的小姑娘当仁不让,“余姐姐,我先来介绍。我叫宋歆,是宋桉的小女儿。刚参加完高考。”又指着边上一位二十四五岁的男孩说:“这是我大哥宋博,他在清大读研,过了暑假就是研三了,数学专业的。”又指着一位二十一二岁的男孩说:“这是我二哥,宋伦,人大经济学专业的,暑假后读三叔的研究生。”
余苒和老柳跟几位点头,“你们好!”
余苒问宋歆:“你想去哪个学校读书?都报了哪儿?”
“第一志愿是京大中文系,第二志愿是师大。余姐姐,你不知道,我们班的班主任是石老师,他经常跟我们说起你们那一届学生,特别是你,全校开大会的时候校长经常提起你。还有我们的英语老师张老师,也经常说起你们。”
“你们英语老师是张之华老师?”
“对。张老师生病后做了手术,化疗后又找了中医调理,刚回到学校一个学期,学校不敢让她太劳累,就带我们文科的两个班。”
“真好!张老师又重返课堂了,太好了!”心里想着是不是联系几个学生再去看看张老师。
另一边,宋博和宋伦拉着老柳,“姐夫,你这身衣服也太时髦、太显年轻了吧?”
老柳得瑟,“这可不怪我,谁让你们余姐姐太能干了呢!”
两个大男孩儿不解。
“你们余姐姐有时会给亚特尔男装设计服装,这就是她设计,厂家给送过来的,总不能扔一边不穿吧。”
两个大男孩看着余苒眼睛发光,老柳赶紧挡住二人的目光:“别这样看着她,我老婆,你们这样我害怕!”
几人哈哈大笑,“我们只是想说余姐姐太能干了。”
客厅里传看照片的几人也被笑声吸引了,“你们在笑什么?”
宋歆说:“我们在笑姐夫也太紧张余姐姐了。还有就是,余姐姐太能干了,还会设计衣服,姐夫穿的衣服就是余姐姐设计的。”
宋颉宋教授好奇地问:“余苒还能设计衣服?”
冯县长说:“据我所知,余苒还是咱们县两家服装厂的股东,没错吧?”
余苒点头,“九零年年底,国家在深沪两市发行股票认购证,我们几个高中同学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利用假期跑了趟沪市,在那买了认购证。靠着炒认购证,我们挣了笔钱,又在银行行长的引荐下,认识了几家公司的创始人,做了投资。空闲的时候画画时装设计图,算是我的业余爱好。”
三伯宋硕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你们这些同学有眼光!”
“炒完认购证之后,我们同学在这个小区、春暖小区、市里买了房子。我和马远志、凌云拿着手里的钱做了投资。亚特尔男装厂和linda女装厂在咱们县建了分厂。”
宋颉教授指指身上的衣服,“我穿的这件就是Linda出的,是不是也是你设计的?”
余苒点头,“去年暑假给分厂厂长画了几张设计图。”
宋歆接着说:“今年Linda出了牛仔裙,挺好看的,我买了两件。”
“五一回来的时候,表哥表姐请我们俩吃饭,我穿了件去年暑假在广州买的牛仔背心裙,我表姐还有几位嫂子都觉得好看,又遗憾没有地方买,我就设计了几件,给冯厂长送过去了。这种衣服,只要尺寸合适,永远都不会过时。”
宋歆使劲点头,“对,就是这样。”
余苒对宋歆说:“我们俩住在京大附近,我给你们留个电话,有时间你们去家里玩儿。”
宋歆把笔记本和笔递给余苒,余苒留下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又对宋教授说:“那本康熙字典是我五一回家时在废品站淘的,就物归原主吧,在宋伯伯手里比在我手里更有意义。小事一桩,不用再提。”又拉着老柳接着说:“你们聚在一起也不容易,我们俩儿就不打扰了。”
宋歆几个送余苒和老柳出门,“余姐姐,你在这儿呆多久,我能去找你玩吗?”
“我们一般住在春暖小区,这边是偶尔过来。我给你留个家里的电话,你要是想过去,就给我打电话。”余苒又给他留了春暖小区的电话。
冯家三兄妹把余苒二人送到了第三排别墅,余苒说:“我们住东边第四家,你们进去坐会儿吗?家里就我老爸在。”
几人摆手,“今天就不过去了,改日再去找姐姐姐夫玩儿。”
人生何处不相逢!
求收藏,求关注[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这章是两合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2章 巧遇宋教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