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两个把两提猪肉拎回家的时候,周根民几乎有些难以执行,感觉就像做梦吧一样。
一路上,他不停地问周晴:“二丫,你大伯居然给了我们两提肉,他居然给了!”
周晴冷笑一声:“他肯定给啊,他好歹也是个人,不能这样明晃晃打自己的脸吧。”
“二丫,你小时候可没这么聪明,也没这里厉害!”周根民发自内心地说。
他现在是越来越倚重这个闺女了。
不过,想起哥嫂刚才那比死人还难看的脸色,周根民有些心有余悸。
以他对自己哥嫂的了解,估计他们吃了这个哑巴亏,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两大提猪肉,少说也有七八斤,可比那瓶麻油值钱了。
他哥嫂一辈子跟人打交道只进不出,怎么可能吃这样的亏呢。
于是他就说:“二丫,你说你大伯大妈这次,会怎么办?”
“怎么办,管他怎么办呢!他们爱怎么办怎么办!”周晴满不在乎地说。
父女二人到了家,只见汤兰英正在灯下纳鞋底,周雷和周星看样子已经睡了。
见他们回来了,周晴手里还拎着两提肉,汤兰英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二丫,你大伯大妈,就这样把肉给你了?”她问。
周晴点了点头:“妈,明天中午,我们做玉米面蒸肉吃,我还是过年的时候吃过你做的,好久没吃了。”
提到她妈做的玉米面蒸肉,周晴肚子里的谗虫都被勾上来了。
汤兰英也有着跟丈夫同样的担忧:“二丫,你今天,可是把你大伯大妈和你大嫂都得罪了!”
周晴脖子一梗:“她们这样的人,得罪了也三,不得罪也四!妈,就我大伯大妈这样的人,你还指望以后我们有难了,她们会帮我们么?就我大嫂那样的人,你还指望以后你老了她能孝顺你?”
汤兰英不做声了,她知道,女儿说的,都是事实。
再看那两大提肉,汤兰英的心情立刻就好了起来:“这么多肉,我们一顿肯定吃不完,明天就蒸一提,还有一提,我现在就拿盐腌了,挂屋檐底下风干了,过几天再吃。”
周晴微微一笑:“妈,你放心吧,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能过上天天有肉吃的日子。”
“那可得赶紧再开荒了,我看村里很多人都已经在开了,我们再不去抢占地方,那可就没地方可以开荒了。”汤兰英立刻说。
周晴摇了摇头:“妈,再开荒,也没多大意思了,再开荒,我们家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去种那么多的田地了。”
周根民一怔:“二丫,我们庄户人家,不开荒种地,还能指望什么发家呢?”
“爸妈,这事,我自有主意,回头,我慢慢跟你们说,天不早了,明天还要去责任田里干活,赶紧睡吧。”周晴说着,就打了个哈欠。
于是全家人都去休息了。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中午,汤兰英就兴致勃勃地开始做玉米面蒸肉。
把那一大提子猪肉洗干净,切成薄片,然后均匀地撒上玉米面,再浇上酱油和醋,撒上葱花和盐,就放在大瓷盆里腌着。
然后,周晴烧火,汤兰英就开始淘米煮饭。
她揭开米缸,就说:“哎呦,这米缸已经快见底了呢。”
“妈,您别急,家里的芝麻不是晒干了么。明天正好逢集,我去集市上卖半袋,然后换一袋米回来——不,小半袋芝麻,就可以换一大袋米了。”周晴道。
汤兰英听了,点了点头,就把米缸里所有的米都倒出来了。
一个小时以后,厨房里就飘出了玉米面蒸肉的香气。
这时候,周雷和周星都背着书包放学回来了,周根民也从责任田里扛着锄头回来了。
一家五口人,围坐在堂屋的饭桌前,看着饭桌上那一大盆玉米面蒸肉,心情都不错。
毕竟,她们家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肉了。
周根民拿起筷子,说了一句:“吃吧!”
一家人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汤兰英一开始怕肉不够吃,不敢伸筷子,结果发现根本吃不完,这才放心地吃了起来。
玉米面蒸肉肥而不腻,一家人吃得饱饱的,最后还剩了好几块。
周雷心满意足地说:“哎,要是天天吃肉,该有多好啊!”
周晴看了一眼弟弟。
十五岁的年记,正是能吃的时候,周雷却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只长个子不长肉。
纵观他们整个杏花村,几乎没有胖子。
想到这里,周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全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第二天,就是逢集的日子。
周晴推着家里的那辆小板车,车上放着小半口袋芝麻,就上了镇上的集市。
到了集上,她开始仔细观察街市上的摊贩,卖的都是什么。
现在,不但他们村形成了开荒潮,十里八乡的村子里,村民们也都在热火朝天地开荒。
这些荒地一旦播种,明年就会丰收,村民们手里就会有余钱。
对于长年累月缺吃少穿的农民来说,家里一旦有了粮,心里就不会慌。卖粮食得的余钱,首先要改善的,就是自己家的伙食。
光有大米白面是不够的,光有芝麻油菜籽油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鱼有肉!
那么,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卖肉卖鱼,将是一门好生意,绝对赚钱的生意!
眼下看来,街上卖鱼卖肉的并不多。
周晴仔细看了整条街道,却见街上只有一家国营猪肉店。
这家店平时卖猪肉,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卖点羊肉牛肉。
可想而知,现在的乡下人还是很穷的,很少有人上街买肉吃。
上辈子,周晴听她妈回忆过。
她妈小时候,特别爱吃街上的肉鸡和青条鱼,便宜,而且好吃。
按说,这些东西拿到乡镇的街道上卖,也是一门好生意。
可是,现在才1982年,肉鸡还没有人成规模地养,所以,卖这个还是太早了些。
周晴一边思考,一边把芝麻推到粮站去,换成了满满一袋大米。
这袋大米死沉死沉的,恐怕都快有二百斤了。
这袋米,再配上点白面,足够她们一家五口吃上两三个月的了。
想到这里,周晴心里一阵安稳和踏实。
出了街市,周晴在林间小路上,推着板车往前走。
“二丫,二丫!你板车上推的是什么?”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她回头一看,却是本村的小伙伴强英。
于是笑道:“我推的是大米!”
“大米,那么多啊?用芝麻换的吧?”强英立刻问。
周晴点了点头。
强英就说:“你呀,现在在我们村里,可成了大红人了!”
“不过是开荒种地而已,走在我前头的人,多的是,也没啥大不了的。”周晴淡淡地说。
“不是你开荒种芝麻的事——”强英有些诡异地笑。
“那还能是什么事?”周晴好奇地问。
“主要是你对付你大伯大妈的事情。”
“哦,那你倒是说说,村里人都是怎么议论的?”周晴急忙追问。
她的确很想知道,村里人是怎么说的。
强英笑道:“还能怎么说啊,你大伯大妈平日里的为人,大家又不是不知道,肯定是觉得你干得对,干得痛快呗。”
“那村里人到底议论的是什么事呢?”周晴又问。
强英道:“麻油换猪肉的事呗,村里都传开了。”
“那村里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周晴不解。
强英捂嘴笑道:“还不是你那好大妈,跟邻居诉苦的,想败坏你的名声,说你有多么的坏。”谁知,人家当面没说啥,背地里都说你干得好啊!”
周晴忍不住噗嗤一笑。
陈巧霞自私了一辈子,跟任何人打交道都是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谁会喜欢呢。
她居然还有脸把香油换猪肉的事情说出去,被人笑,那是咎由自取。
“哎呦,我买的味精丢街上我二姨家里了,二丫,你先走吧,我回去拿。”强英惊叫了一声,就扭头往回走。
周晴继续推着她的板车。
“周晴,你怎么走那么慢?”身后又有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
周晴回头一看,原来是陈刚。
上次,她拒绝了陈刚招她做代课教师之后,陈刚很是失望,那失望是真切的。
因为这个,周晴很是感谢陈刚。
毕竟,有人认可,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她就热情招呼:“陈大哥,你没课啊,我推米呢。”
“我来帮你推吧!”陈刚上前按住了板车的扶手。
周晴没有拒绝,只是说了声:“多谢!”
“周晴,你最近,在村里名头可响了。”陈刚笑嘻嘻地说。
“是因为我大伯大妈的事情吗?”
陈刚要了摇头:“不光是你大伯大妈的事情,还有你嫂子的事情,你对付你嫂子,那可真聪明!”
“你怎么知道的?”周晴更好奇了。
陈刚哈哈笑道:“周雷说出去的,不过,大家听了都觉得你聪明。你嫂子对你爸妈那样,就不该给她麻油!”
周晴笑道:“那我嫂子肯定气坏了吧?”
“她再气,也没办法,周晴,你不教书,真的可惜了。”陈刚惋惜地说。
周晴嘿嘿一笑,没有再说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玉米面蒸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