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感受道苏文君的情绪,给她出主意:‘主人,给他们拍一张傀儡符,他们便不会说出和做出对主人不利的事,不然就会全身剧痛七日而亡,魂飞魄散再无转生的可能。’
‘还有这样神奇的符?’
‘这种傀儡符是修仙界修士控制奴仆常用的一种符箓,藏书阁里就有这种符的画法。’
‘给人用了有什么副作用没?’
‘只要他们不背叛主人,做出对主人不利的事,就永远不会有副作用。且因为他们是凡人之躯,还能给他们提升体质,让他们的武力值提升两到三倍。’
‘这个提升的武力值是缓慢提升,还是一下子就提升?’
‘缓慢提升,只是比之前更事半功倍。’
‘对我有什么限制没?’
‘会消耗主人你的精血。只要主人不是深度控制他们,一滴精血能画出好几百张低阶傀儡符。’
‘我知道了。’
苏文君没想过要过度控制这些人,只要他们不背刺自己就行。
想了想,觉得这是个打入军中的好机会,不再犹豫:“等我回去问问还有没有人愿意参军,一并把你们的身契还给你们。”
陆赋听到这话震惊的抬头去看苏文君,见她跟以前一样温和内敛,难得的情绪外露:“主子,属下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苏文君:生不背刺我就行,死了以后还是去投胎的好!背刺了我,也就没有下一辈子了。
苏文君抬手把人扶起来:“你们生不背刺我就行,其他随缘!”
“主子,属下绝不会做出背刺主子这等事!”
苏文君虽不太信他说的话,但听了这话依然忍不住嘴角上翘:“我相信我的大总管永远不会背刺我。你先忙着,我回山里一趟。”
“是,主子。”
苏文君前脚踏出药铺的大门,后脚陆赋就被陆毅、陆山、陆久、陆其四人围住,“大哥,少门主同意我们参军了吗?”
陆赋点点头“同意了,还说要把身契还给我们。”
“看来这个苏少门主还挺识趣的。”陆毅桀骜的说了一句,完全不像是在苏文君面前那样老实木讷。
陆山:“我们兄弟五人当初也是躲避仇家追杀才卖身为奴,她能识趣的把卖身契还给我们兄弟,以后她若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兄弟几个能帮就尽量帮一把。”
陆其淡淡的说道:“我看这个苏少门主本事大着呢!以后还不知道谁帮谁呢!”
陆久:“七哥说得对,就凭少门主那一手神奇的医术和一身深不可测的武艺,我们兄弟也不能做出对她不利的事。”
听完小乌龟的转述,苏文君笑了笑,去了一趟城里卖奴的人牙子处。
一进去,人牙子就把苏文君认出来了,十分热情的上前招呼:“苏少门主这次要买什么样的奴?”
这人牙子名叫李远,是大松县城里最大的奴隶贩子。
“有会手艺的奴仆卖不?”
“少门主想要会什么手艺的奴仆?”
“打铁、木工、刺绣、织染、厨艺等,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苏文君说了她的需求,她太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了。
“这些奴仆的价格要比普通的奴仆价格高两到三倍。”
“价格好商量,只要有技术就行!”
“少门主打算买多少个这样的奴仆?我最近刚收了一批奴仆,正好有会木工和佃户出身的十五到三十岁壮年奴仆。”
苏文君在心里算了算,山谷里开来的地大概有一千亩左右,旁边盆地还有几千亩等着开荒,估计得买个好几百人才能把这么多地种出来。
“会木工的有多少个?佃户出身的壮年又有多少个?”
“会木工的有两个,但他们要求一家人一起卖。佃户出身的奴仆有两百六十四个。”
“会木工的一家人有多少人?”
李远笑着应道:“一家七口。父子两个外带一个妇人和四个孩子。四个孩子最大的十一,最小的五岁。少门主要是要这一家人,我可以算便宜一些。”
“那佃户出身的两百多个人,全是男人还是男女都有?”
“男女都有,男人一百零七个,女人一百五十七个。”
“这些人我全要了。除了这些人,还有别的人吗?”
“还有一批八到十二岁的小丫头和小童。小丫头多一些,有一百六十五个,小童少一些,只有八十四个。”
苏文君见他手里竟然有这么多孩子,觉得诧异:“最近来卖孩子的人很多?”
李远点点头:“之前城里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最近都回村春耕,家里没有粮食没有粮种,只能把家中的孩子卖了。”
苏文君沉默了须臾,问:“我能去看看那些人吗?”
“可以的,少门主。”
李远把苏文君带到旁边那个院子,进去就大声喊道:“都给我出来到院子里来点数。”喊完后殷勤的给苏文君搬来一张椅子请她坐下。
苏文君看着从几个房间里不断走出来的很多人,不一会儿就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一眼扫过去,面前的人全都神情麻木、面黄肌瘦。
苏文君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你这些奴价格算便宜点,我全要了!”
“苏少门主当真全都要了?”
李远早就听说这个苏少门主的医术十分厉害,救了侯爷的孙子,很被侯爷看重,没想到出手竟然如何豪气,几百个奴说买就买了。
“价格合适我就全要了。”
壮年的奴仆一般十二贯到十五贯一个,十五岁以下的一般七到十二贯,不管是男是女,长得越漂亮价格就会更贵。四十以上的奴看有没有手艺,有手艺的就贵,一般都是二十贯以上。
没有手艺的跟小奴价格差格差不多。
“苏少门主出手果然不凡.....这样,这批奴在下也不赚少门主您的银钱,一个壮年奴算十三贯一个,小奴算九贯一个。那两个会木工就按壮年奴的价格给您,再给姑娘您摸个零头,给五千九百贯就成。”
“你这价格有些贵了,最近城里卖身的人那么多,你收的价格还能跟以前一样?五千贯,我立即带人走。”
“少门主,您也知道,这奴隶生意不比其他生意,他们每日是要吃饭食的,多养一天,这成本就会多一些,我再给少门主少二十贯。”
........
两人你来我往讲了半天,苏文君最后有些不耐烦了,“就五千三百贯,同意我就带人走,不同意我就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城里不止他一家牙行,她给的这个价格可不算低了。
“少门主,这个价格确实太低了些....”李远还想再抬抬价。
苏文君当即转身就走。
边走边在心里默数‘一、二’三还没数出来,就听到身后传来李远的声音。
“少门主,就按你说的价格来....少门主以后若是再要买奴,一定记得来照顾在下的生意。”
苏文君笑眯眯的转身,爽快应道:“成啊!给我留意着有手艺的奴,有了就去军营外的惠民药铺通知一下。”
见她真还要买奴,脸上的笑意更热情了几分“在下一定给少门主留意着。”
苏文君没带那么多铜板,直接从腰间挎着的布包里(实际上是手腕上的储物手串里)摸出一个个金饼付账。
李远:这还是第一次见人买奴直接用金饼付账,不愧是得侯爷看重的苏少门主,就是出手豪气,以后可以好好跟她打好关系。
这时买卖东西一般都是用铜板,大额交易一般用银庄发出的银票。在这偏远的郡县里,几乎没有人像苏文君这样直接用金饼付账的顾客。
苏文君觉得银票没有金银放着安全,有了银票之后都会兑换成金银或者是铜板存放在储物手串里。
结过账,接过李远递过来的卖身契和买奴凭证,领着几百人往山里走去。
路过顾家在战乱前新开在大松县的布庄,见他们已经开门,就进去问了一下顾老板在不在,顺便采买一批粗布,打算给这些新买的奴做一身衣服。
“罗掌柜,你们顾东家可在?”
“苏姑娘有事找我们东家?”罗掌柜不答反问。
“是这样的,年前顾家出了一些意外,我大姐就把顾家大公子和二小姐带回了我们家,府上的大公子和二小姐如今都在我师父的庄子里,若是顾东家在,我就派人把府上的大公子和二小姐送回来。”
“什么?我家大公子和二小姐在姑娘师父的庄子上?”罗掌柜激动得脸都涨红了“太好了,奴这就去把这好消息禀报给东家。”说完不待苏文君反应就疾步跑出了店铺。
店里的小厮赶紧过来道歉:“苏姑娘,奴家掌柜的是太激动了才会如此,没有对苏姑娘不敬意思。”
“无妨,你们店里有多少粗布,我打算采买一批。”
“店里只有五十六匹粗布,不知道这些可够?若是不够,奴再去库房调一些货过来。”
这个小厮以前在边城的顾家布庄干活,见过苏文君买东西一般都会采买很多。
“不够!你们库房里有多少货?”
新买的这些人的衣服都得新做,围屋里之前囤的那些布也用得差不多了,也得再囤一些。正好这些人都空着手,就一人扛一匹布回去。
眼神看向站在门外的那群壮年人,看着瘦弱地很,应该能把一匹布扛上山吧?
“还有三百多匹粗布。”
“我全要了,先给我两百六十匹我要带走,剩下的送到东街的苏宅,交给李管事。”
那条街只有她一家姓苏,他们应该不会找错位置。
“奴这就让人去给苏姑娘搬货。”小厮十分利索的安排人去库房搬她要的货。
“好。”
苏文君刚把搬来的货清点完,罗掌柜就带着顾东家顾全一行人来了。
顾全一进门就朝苏文君揖礼“姑娘大恩,在下没齿难忘,在下这就随姑娘去庄子上接犬子和小女。”
“顾东家客气!顾东家,我有事想与你商量,你也知道我家大姐在你府上做事,我想给她赎身,希望顾东家能成全。”
顾全先是一愣,随即爽快的应道:“行,我这就让人去把她的工契拿来。”说完当即招来一个小厮去拿苏大丫的工契。
苏大丫当时签的五年工契,契钱是一两银子,按照规矩她要提前赎回工契,得付十倍契钱,也就是十两银子。
之前她一直想把苏大丫赎回来,苏大丫一直不同意,这一次她就霸道一回,直接先把工契赎回来再说。
等顾瑜兄妹被接走,长时间不见面,她心里的那点儿小心思应该就能断了。
苏文君摸出一个十两的银饼子递给顾全:“多谢顾东家成全。”
顾全把银饼子推了回来,“姑娘对我家有大恩,这赎身的银钱便不要了。”
苏文君再把银饼子推过去:“一码归一码,我们并没有挟恩图报的意思。”
顾全思索了一下,想着再用别的方式报恩,便把这银饼子收下了。
很快,苏大丫的工契便拿了过来。
顾全还给写了一份契书给苏文君,在契书上说明他已经收了赎回契书的契钱,两家之前签的契书作废。
苏文君:没想到赎回一个契书还这么严谨。
接过苏大丫的契书与顾全写的赎回契书,便带着顾全上山接人。
走到葫芦村地界,把他们一行人带到苏家院子道:“顾东家,深山的山路难行,你们还是在这里等着,我进山把令公子与小姐接到这里来。”
刚刚进山的路让顾全一行人颇为狼狈,此时听苏文君让他在此处等她,他也没有逞强一定要跟着进山,朝苏文君揖礼“麻烦苏姑娘了!”
“顾东家客气!”
苏文君说完带着人继续往山里而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