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一号这天,若菊的妹妹出生了,村里看是个女娃,便向母亲劝说到:“你们家本来就欠乎,这次又来了张嘴,还是个闺女,闺女可是赔钱货,还不如给看给别人家!”
若菊妈还没听完就拒绝了,在这个女人心中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应该被抛弃,若菊妈认为自己跟这些女人说不到一起,她虽然上过学,认过字,知道大道理。
可怜的女人生产后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地里的麦已经开始抽穗,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收麦了,她得去浇地,不然日子没办法过下去。
女人没干一会就累的坐在地上,仿佛身体要被大山压碎了,她瘫坐在地上望着天,心想:为什么还不天黑呢,一天的日子怎么这么长呢?
若菊十点多来地里送饭,却没有看见妈,找了一圈,发现妈躺在地上,无言的流泪。若菊连忙将人扶起来,哽咽的说:“妈,你吃饭,我来浇水,我小但是我干的很快的!”
说罢若菊便哼哧哼哧的干了起来,仿佛为了像妈证明她也可以,若菊卯足了劲儿一会就跑了来回两趟,若菊妈见状将若菊拉了过来抱在怀里,心疼的说到:“你是个小丫头,哪里干的了这么重的活,妈吃完了,你快先回家吧。”
若菊摇摇头,认真的跟若菊妈说到:“妈,我虽然小,但是我可以在地里慢慢干,你要是累到了,以后咱们这个家可怎么办啊?你快回去吧,大哥二哥他们从学堂回来了,会来帮我的。”
若菊妈还要再劝,但若菊像个小犟驴一样,哼哧哼哧的已经跑远开始干活了,若菊妈又哭又笑的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步三回头的回家了。
转眼间六月来了,麦子也熟了,若菊的四个哥哥也放假回来收麦子,母亲和哥哥们负责地里的活,若菊负责看着妹妹和做饭。
八岁的若菊已经会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今天若菊特意炒了一盘鸡蛋和青椒,烙了油馍和饼馍,炖了香香的小米粥,准备犒劳一下大家。
可是已经大约十点,人都还没回来,若菊实在饿的不行了,自己先吃了一个油馍。眼看月亮已经升上了正空,还是没人回来,若菊不敢再等了,先哄着妹妹睡觉了。
若菊醒来赶紧去堂屋看,发现还没有人回来,她有些坐不住了,想要出门去看看,但是又放心不下妹妹。
于是小小的若菊抱着妹妹出门了,妹妹吃的胖乎乎的,有若菊一半高,没多久若菊就抱不动妹妹了,她连拖带抱的走着,一路来到了村口的桐树下。
刚将妹妹安置在树下没多久,就看到大哥几人抬着母亲出现了,若菊连忙跑了过去。
“大哥,怎么回事,妈咋了?”
“你咋来了,哎呦,咋还带着小妹,快回家再说!”
没有人管若菊,于是若菊又连拖带抱的带着妹妹回了家。
等一行人到了家,将母亲安置好,大哥才告诉她事情的经过。
原来昨日母亲和哥哥们正在地里干活,村里的猪娃跑过来了,大喊到:“湛生妈,你男人在隔壁村呢!准备卖身了!”
湛生妈就是若菊妈,当地习惯用第一个孩子的名字来叫女人。
若菊妈一听连忙上前问:“怎么回事?那个人在哪个村?”
“我在隔壁韩村见他了,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我,听人说他又打牌输的一干二净,还去赊了账,现在没办法了准备卖身**,换一块大洋还人钱!”
若菊妈一听当即软了腿脚,几个儿子连忙搀起母亲,母亲颤抖着嘴说到:“快去追,走,咱们快去找你爹。”
一行人就这样,在傍晚时赶到了韩村,而**的招兵早就结束了,只剩下一个棚子孤零零的竖在那里。若菊妈呆呆的站着,过了好一会突然直挺挺的倒下了。
就这样若菊爹再也没有回来……
若菊妈大病了一场,变得更苍老了,她再也没有提过那个人的名字,再也没用提过这件事……
转眼若菊已经十八岁了,亭亭玉立,皮肤白皙,重眼双皮的,大家都说若菊是镇花,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这日若菊的表姑来了,说给若菊介绍了一门好婚事,男方是军官,叫张至武,家里良田多的看不完。
若菊妈很满意,认为军人的品行一定不错,便答应让两人见一面。
若菊与张至武见了面,张至武长得模样好得很,大高个子,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若菊对这人的工作,模样都很满意,张至武也很满意若菊,就这样两人结婚了。
若菊与男人总是吵架,因为结婚后才发现男人根本不是军官,而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去年就退伍了,现在在一家工厂做打铁工人,家里也没有良田百亩,只有一个恶婆婆。
已经结婚了,若菊也无可奈何,只能这样过下去了,结婚的第二年,若菊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可惜婆婆和丈夫都很失望,不停的埋怨她怎么不是儿子。
第三年年底,若菊又生了一个闺女,婆婆开始苛待她了,动辄打骂,不给吃饭,男人也经常回去骂她,若菊心理压力很大,她迫切的想要生一个儿子,来结束这种折磨。
若菊婚后第五年,这一年是1958年,若菊又生了个女儿。可能因为怀孕的时候吃的太差,又干了太多累活,这孩子生下来便不行了,浑身青紫,没一会便没了呼吸。
若菊哭着把这孩子放在了山上,在当地被抛弃的孩子,和死去的孩子都是扔在这里的,若菊把孩子放下后,不肯离开,就站在不远处望着孩子。
她一个人从天明坐到了天黑,想到还要回家做饭,她哭着站起身,抖着腿往山下走,刚没走几步就听到小孩微弱的哭声,像猫一样,若菊飞快的跑了回去,盯着那孩子,定定的站在原地,她没有看错,那孩子又动了。
若菊又高兴的抱着这孩子回家了。
若菊的日子不好,走在村里所有人都笑话她生不出儿子,她的婆婆也总是刁难她,那张至武是个没脑子的,有人窜到着说媳妇生不出来儿子就应该挨打,那张至武便回来叫嚣着要打她。
若菊受不了这委屈,便跟他顶嘴,谁知道只要若菊一顶嘴,张至武便真的打她。
若菊每天都盼望着日子能快点好起来,她想要搬家,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一年饿死了好多人,若菊的妈写信来,说村里的人饿死一大半。
张至武是工人,每个月会稳定的发工资,发粮票,布票,婆婆家里也有余粮,所以若菊不能走。
若菊每天都很饿,她煮粥只喝上边一层稀水,下边的米粒都给了孩子们,虽说一人七八粒,到也好过被饿死。
若菊饿的不行了,家里的树皮和野菜也都快吃完了,婆婆也给不出余粮,她看了眼三个黑瘦黑瘦的孩子,没办法了,她决定去吃观音土,听说村里铁子老婆就是吃观音土噎死的,她有些害怕。
若菊刚走到村口就看到张至武回来了,她扶着树叫张至武,可是那人没听到,因为若菊太久没吃饭,发出的声音十分微弱。
若菊拿起地上的一颗石头子扔了过去,张至武这才看到她,张至武问她去干嘛,若菊说准备去吃观音土,张至武闻言没有说话而是把她扶回来家。
刚到家张至武就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两个大窝窝头,又从□□里拉出来一小袋米,一小袋面,若菊惊呆了,连忙问到:“你从哪弄来的?”
“我以前在战场上救过一个排长,那人现在是省级干部,今天来单位视察,认出了我,让我当主任,以后管采购,但是我没偷啊,这是那排长送给我的!”
若菊哭了,她高兴的哭了,不用去吃观音土了,她看着眼前的男人突然又觉得挨打也不算什么了,她高兴的抱着眼前的男人,嘴里不停的夸奖着。
男人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张至武被夸的开心了,看若菊已经饿的直不起腰了,便推开若菊,去厨房做疙瘩汤了。
若菊一家人饱饱的吃了一顿,若菊和三个女儿围着男人,将男人视作英雄一般,若菊从没有看此人如此这般顺眼,男人很受用,告诉她们下周回来再给她们带。
就这样男人每周都会带回来一些粮食,虽然很少,到保证了一家人没有被饿死。
到了1962年,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若菊又怀孕了,她现在已经摸透男人的脾气了,只要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张至武就不会打她,可村里的人和她婆婆还是一样的刻薄,她还是想搬家。
她攒了一些钱,准备等生完就搬家。
1963年,三女儿生病了,是癫痫,若菊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她花光了所有的钱来给这个孩子看病,可仍旧不见好,这孩子又奄奄一息了。
若菊安置好其他孩子后,便抱着老三去张至武的单位找他,想要带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看,张至武虽然想要儿子,但对女儿也不错,听完没有二话,到单位借了钱,请了假,两人便抱着老三孩子去了北京。
两人下了火车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一路向人打听,就这样磕磕绊绊到了北京医院。
医生说孩子是寄生虫感染的引起的,需要花很多钱,若菊崩溃了,她根本拿不出钱,她刚准备死心时,张至武又像个英雄一般,说到:“医生,我们治,只要能治好这个孩子,多少钱都行!”
出了门诊楼,若菊看着这个男人,开心又无措的说到:“你哪来的钱?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