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听淮上前一步,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
“赵队长,我们过来是想找您给我们三个开介绍信的,农研院和苏玉的实习单位都要求尽快报到。
晓梅也在省城找了份工,所以...我们明天一早就打算动身去省城。您看现在能开吗?”
赵有才目光扫过三个人,看到周晓梅明显哭过但异常坚定的眼神,再想到林听淮现在的身份和苏玉家里的背景,心里瞬间掂量清楚。
他这个侄子眼皮浅了,留不住人,也得罪不起人。
他几乎没犹豫,脸上堆起热情,带着几分感慨的笑容,利索地拉开了抽屉,拿出公章和信纸。
一边飞快书写,一边说道:“好啊!好!这是大好事,咱们红星大队一下子出了三个要去省城的人才,这是全大队的光荣!介绍信马上就好,你们在这边等一下。”
赵有才一边利落地应着好,一边用眼神余光狠狠剜了赵卫国一眼,那眼神锐利如刀,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和制止。
赵卫国被叔叔一眼定在了原地,抬起的脚步骤然停下,看到叔叔拿出公章和信纸开始书写,心急如焚,喉咙里发出了一声近乎呜咽的低吼:“晓梅...你...”
赵有才书写的手连顿都没顿,周晓梅也没给任何眼神,仿佛没有听见一般。
赵卫国看着叔叔那不容违抗的侧影,又看向对面低着头紧攥着衣角一眼不看他的周晓梅,再看向神色平静却目光坚定的林听淮和苏玉。
他整个人像被抽掉力气一般,肩膀猛地垮了下来,那点试图阻拦的勇气,在现实和长辈的威严面前彻底消散了。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将头扭到一边,拳头攥得死紧,指节泛白,却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赵有才笔下生风,很快开好三份介绍信,郑重盖上红星大队的公章递过去,语气真诚地叮嘱:
“来,拿着!到了省城好好干,给咱们红星大队争光,路上注意安全,互相照应着点儿...”
赵有才将介绍信递过去时,脸上带着笑,脚下不知痕迹地挪了半步,正好将失魂落魄的赵卫国完全挡在身后,隔绝了他那不成器侄子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爽快利落的态度,甚至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喜悦,完全出乎了周晓梅的意料,也让林听淮和苏玉彻底松了口气
“谢谢赵队长!”三人接过那薄薄却重若千斤的纸张,齐声道谢。
前路已通,她们即将启程。
手里握着盖着红章的介绍信,怕夜长梦多,三人没敢再耽搁,第二天天不亮就坐上了驴车,一路向着省城进发,旅途的疲惫掩盖不住她们内心的兴奋与对未来的憧憬。
她们三个再一次一起踏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
“听淮、苏玉,总感觉我们上次一起坐火车来到红旗公社像是上一辈子发生的事儿。”周晓梅看着坐在身边林听淮和苏玉,感慨道。
“是啊…”
当火车喷着浓烟缓缓驶入省城车站时,巨大的站台,熙攘的人流,一切都让周晓梅感到目不暇接,紧紧地跟在林听淮和苏玉的身边。
下了车,看着熟悉的街景,林听淮领着周晓梅和苏玉,按苏玉家人信上给的地址,换乘几路公共汽车,最终停在了一条闹中取静的巷子前。
这个巷子离林听淮的农研院距离并不远...
巷子深处是一个带着小小院落的独门小院,青砖灰瓦,看起来有些年头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好像就是这里了,听淮,你可真厉害!”苏玉核对了一下门牌号后,掏出钥匙,打开了那把有些沉重的铜锁,推开木门。
“我爸妈自从知道我们三个可能一起来省城,激动坏了!怕我们住宿舍不方便,特意托人买下这个小院,让我们互相之间能有个照应,也算是有个能落脚的家。”
院子不大,但是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石桌石凳,正面是三间坐北朝南的屋子。
虽然旧了些,但是窗户明亮,里面的基本家具、床铺都齐全,甚至厨房的灶台、水缸都一应俱全。
“哇塞,这个院子...”
周晓梅惊喜地走进院子,看到这个完全属于她们三个人的空间,一路上准备面试的忐忑被巨大安全感冲淡了。
这里没有赵卫国的贬低,也没有看人眼色的顾虑,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要知道,周晓梅在自己家里,都需要和兄弟姐妹同住一个屋子,这可是她头一次拥有自己一个人的空间。
林听淮也仔细打量着这个小院,心中暖流涌动。
苏玉父母的这份厚礼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住所,更是给了他们在省城立足的坚实起点和温暖港湾。
她知道这是苏玉父母,对她们照顾和支持苏玉的感谢。
“这间主卧苏玉你住,剩下的那两间我和晓梅选一下,旁边的小间可以当我们书房和吃饭的地方。”林听淮看着苏玉说道。
研究完各自的房间,三个放下行李,也顾不上疲惫,开始动手打扫布置这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她们甚至将那两只从小养大、如今已能下蛋的芦花鸡也小心翼翼地带了过来。这是她们在红星大队生活的见证,她们实在不舍得将它们留在村里。
两只芦花鸡看着陌生的环境,显然有些害怕,瑟缩地躲在一边。
但当看到周晓梅像往常一样,将一把金黄的玉米粒撒在地上,听到林听淮和苏玉围着它们轻声说话时,它们似乎认出了这熟悉的气息和声音,逐渐放松下来。
“看,它们适应得还挺快!”苏玉笑着说。
“我们就在那棵老槐树下,给它们做个新家吧!”周晓梅提议,她总是最细心照顾它们的人。
有了上次在红星大队**窝的经验,三人立刻行动起来。
在院里找来几块合适的砖头,不过半个时辰,一个结实、避风的新鸡窝就在槐树下落成了。
周晓梅还特意用一块旧木板给鸡窝做了个小小的遮雨檐。
两只芦花鸡似乎明白这是为它们准备的新家,迈着步子走过来,探头探脑地钻进窝里,感受了一下后,发出了一阵满足的、低沉的“咕咕”声,很快便安心地卧了下来。
看着两只鸡在新家安顿下来,三人相视而笑。
她们三个这算不算是熟能生巧?
当夜幕降临,小院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炊烟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周晓梅用带来的米和菜,做了第一顿属于她们在省城的晚饭。
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槐树的清香弥漫在院子里。三人围坐在石桌旁,虽然身体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希望的笑容。
“为我们的新家,”林听淮举起盛着白开水的碗,“也为我们新的开始,干杯!”
“为新家!为新开始!”苏玉和周晓梅也笑着举起碗。
碗沿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周晓梅起了个大早,穿上了行李里最整洁的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虽然心里惴惴不安,但是还是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镇定大方。
林听淮和苏玉也早早起来,帮她再三检查了需要带的东西,不断给她打气。
“晓梅,别紧张,你做饭那么好吃,肯定没问题的!”
“就是啊,陈教授是文化人,脾气很好,你千万别怕,别紧张。”
周晓梅深吸一口气,按照田小慧之前给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师范大学附近的教职工宿舍区。
陈教授住的是一栋红砖小楼,环境清幽。
“咚…咚咚…”周晓梅在门前,做了好一会儿心理建设之后,终于鼓起勇气,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男人。
“你是?”陈教授推了推眼镜,和气地问道。
“陈教授您好,我是周晓梅,是田小惠介绍来的,听说您这里需要人帮忙做饭?”周小梅恭敬地说道,手心微微出汗。
“哦哦,是小惠那丫头说的孩子啊,快请进。”陈教授侧身让她进屋。
陈教授家屋子没想象中那么大,但收拾得极为整洁,满墙的书柜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周晓梅紧张地跟着进了客厅,一位同样戴着眼镜的老妇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
陈师母放下报纸,目光透过镜片打量了她一下,语气平和:
“坐吧,小周同志。别紧张,就是随便聊聊。”
陈教授和师母并没有问太多复杂的问题,主要问了她会做什么,口味是偏清淡还是偏重。
周晓梅一一如实回答,说到自己在乡下非常热爱做饭,还跟老乡学过做当地的几样特色菜时,陈师母很感兴趣地问了做法。
“我们年纪大了,吃不了太油腻辛辣的,就喜欢些家常菜,清爽可口最好。”
“活儿也不重,就是中午和晚上做两顿饭,简单收拾一下厨房和客厅。我们老两口喜欢清静,你做完事就可以回去,时间上很自由。”
周晓梅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她能感觉到,这两位老人很和善,要求也并不过分。
聊了一会儿,陈师母忽然说:“小周啊,要不,中午就留下来,随便做两个菜我们尝尝?也算是……嗯,提前适应一下?”她说着,自己和陈教授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周晓梅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这既是陈教授和陈师母的试探,也是她的机会。
她立马应了下来,跟着陈师母走进了厨房,陈家的厨房虽然不大,但收拾得非常干净,食材也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周晓梅深吸一口气,系上陈师母递过来的围裙,开始动手。
她决定做最拿手,也最显功力的家常菜:一个清炒时蔬,一个红烧豆腐,再做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她动作麻利,洗菜、切菜、起锅、烧油,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刚开始的紧张,反而带着一种热爱和独有的沉稳。
陈师母在一旁看着,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
当三样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端上桌时,陈教授尝了几口,对着周晓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味道很好,火候掌握得不错,是家里饭菜的味道。”
陈师母也连连点头:“小周这手艺,确实扎实,人也利索。”
吃完饭,周晓梅又手脚麻利地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陈教授和陈师母交换了一个眼神,陈教授开口道:“小周同志,我们这边没什么问题了。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开始?”
周晓梅的心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填满,她强忍着激动说道:“我随时都可以,听您和师母安排。”
“那就明天开始吧,中午过来就行。”
“哎!好的!谢谢陈教授!谢谢师母!”
走出陈教授家的小楼,周晓梅感觉脚步都轻快地要飞起来。
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
她成功了!她凭借自己的双手,在省城找到了立身之本!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跑回小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听淮和苏玉!
下一章:听淮勇闯农研院[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