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人家
第一部
1、忠善人家
庚寅年的八月二十,1950年10月1日,是叶家大喜之日,叶家的大门上贴了一对大大的红双喜,这一天是一家长子,叶任重结婚大喜,经过几天的忙碌,家里一片喜气,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鞭炮响起鼓乐齐鸣,漂亮的新娘,身着鲜红的旗袍,双脚踏糕进门,这叫步步高,新郎牵着新娘的手,婆婆陶玉迎了上来,端着一碗红糖水,递给媳妇,徐美云喝了一口甜甜地,叫了声:妈,婆婆眉开眼笑,从兜里掏出红包放在儿媳妇手心;新郎新娘依依拜过祖母汪贵芝,父母,叶学礼,陶玉,和亲戚长辈。
喜宴上,叶学礼和陶玉与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致辞;
叶学礼:今天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长子叶任重与徐美云喜结良缘可謂是双喜临门,作为父母祝福这对新人天赐良缘永结同心,百年好合佳偶成双,同时也祝愿我们的新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国民团结奋斗,继往开来。
陶玉:在这大喜的日子里,祝福这对新人,同时也祝福我们的国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
来宾一起鼓掌!
叶家老太太王桂芝和小辈们说:还是新社会好,我当年做新娘子,到了婆家拜了堂送进洞房,一坐就是半天,还不能吃不能喝;
和平:奶奶你还顶着红盖头对吗?
老太太:可不是,到了你爸妈结婚时,她呀是个新式新娘,
陶玉:妈,你又笑话我这个大脚的媳妇了,呵呵呵...
老太太:那天红布包里我可是准备做红盖头的,
陶玉:可是我一顶着红盖头,就忍不住了,咯咯的笑...
晚上叶家院落里搭起了戏台,老太太有七大姑八大姨陪着一起看大戏。
几天后,忙好家喜事,陶玉照常上陶中上班,她是陶中的一校之长。桃中是他和丈夫叶学礼及哥哥陶世林创办的,陶中的前身是桃李学堂,陶玉的祖父陶文是前清的大学士,晚年回乡办学,老先生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推崇和追随者,他的长子,陶玉的父亲陶思年深受影响,就读船政学堂。桃李学堂不同于一般的私塾学堂,广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品质学兼优的学生,坚持教育救国的理念,民国初年,在民族科学的旗帜下采用民主共和教育制度,把教育视作武器,坚持四育加劳育的教育方针; 陶女士,陶文的唯一孙女,深得祖父喜爱,从小广读诗书,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办学,桃李学堂发展壮大为桃李中学。桃李中学成立初期采用1922年的新学制,提高中等教育水平,有利于学生升学就业,缩短小学年限; 中学采用了3.3学制,学生中学毕业后可直接选学专业,有利于在社会谋求职业;取消了原有的大学预科,所以可以直直接升入大学。在解放战争时期教育为政治服务,陶中一直被视为典范。 这所中学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可谓桃李满天下,陶玉和叶学礼夫妇在当地的教育界中德高望重。
陶玉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陶中与师生一起用餐,平时工作日周一到周六。这是一个星期天,儿子儿媳妇从济南回来,在饭桌上一家人边吃边聊,叶学礼看着陶玉,用手摸自己的耳朵,陶玉忍不住去问我又哪说错了,叶学礼笑而不答,大儿子好奇的问爸妈,你们打什么哑谜呢?
叶学礼:你问你妈,
陶玉:我不好意思说,呵呵呵//...
叶学礼:我替你妈说,你妈说她当了20多年的儿媳妇,如今又当了婆婆,还是真不适应了,唯恐在美云面前有不妥之处,让我时常提醒她,
美云:妈,你可别有什么思想负担,我和任重都是您的孩子,出嫁前我妈说闺女出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婆婆和妈一样都是自己的娘,这样想婆媳关系就好处了。
陶玉:亲家说的有道理,想想我和你奶奶这么多年情同母女,处不好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凡是的融洽的婆媳,就像亲娘一样,
叶老太太:美云啊,你妈现在既是媳妇又是婆婆,不好当啊,往后你要多体谅她
美云:奶奶,您的话我都记下了。
乡下的舅母带着小儿媳妇素琴来到家中,上月叶家办喜事,舅母和几个儿媳妇来帮忙,素琴的身世叶家很是同情,她从小是个孤儿,是汪家的童养媳,跟着汪家的老太太,汪贵芝的母亲长大,17岁时与汪家的小儿子汪昌盛拜堂成亲。 1942年日军大扫荡,有人说汪昌盛参加战役,牺牲在马石山一带,有人说被抓到日本做劳工,那一年他们的儿子刚满周岁,从此汪家老少更加体恤这苦命的孤儿寡母。
桃中的食堂正缺人手,陶玉给素琴安排在食堂帮大师傅做些杂活,有时间,素琴就来大姑妈叶老太太这边,她这个人到哪也闲不住,劝也不听,一天到晚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累。 陶玉给找来扫盲教材,教她认字学文化。
舅母的二儿媳巧凤来桃中看念书的孩子广生,她主动和陶玉说想在桃中找些事做,说农闲在家中也没啥活干,陶玉很为难,可也不好推辞,安排在后勤打扫卫生。冬季学校为学生添置新被褥,妯娌俩每晚加班加点的赶制,做好后每床被子都不够长,素琴,出于善良默认,可是陶校长清楚事情不是这样,她之所以承认是自己的错,一是不想让二嫂难堪,二是不想因为这件事伤害到在陶中念书的侄子汪望广生。
寒假回到老家南上庄过年,素琴,心存感激的和家人说起陶玉,公公汪贵全,希望二儿媳妇过了年留在家中,一是开春农活越来越多,二是冬季农闲修水利,都是大儿媳出工,因此巧凤一肚子一件,说素琴里戳外捣,吵闹着要分家。 汪老汉和老伴商量,儿大要分家分就分吧,老汉说这个家分三份,一个儿一份,你分配我来摊派。像这样再公道不过,巧凤也无话可说了。
开学了,素琴带着分家的伤感回到陶中,认真做事关照侄子广生和儿子广群,自己利用空闲争取文化上的进步,她心里最羡慕最敬佩的是表嫂陶玉。
1951年叶任重随着省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在1950年的9月30日,我们的总理郑重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队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1950年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随后联合**越过三八线,开始大举挺进。1950年10月1日朝鲜劳动党紧急致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迎来的第1个国庆节,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家卫国不只是一个军人的责任,前方的战士浴血奋战。作为一个医生,尤其是一个外科医生应该做些什么?叶任重和妻子、父母商量,希望能得到家人支持赞成。谁都知道战场枪如林弹如雨,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哪一个奔赴战场的战士没有亲人?哪一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全家人最终一致尊重叶任重的选择!
在朝鲜期间,叶任重每次往家寄信,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妻子一封是他的小弟弟叶道远。那时候叶道远才十四五岁,从哥哥的来信中也朦胧的读懂了哥哥的爱国激情。正是长个头的年龄平时最喜欢打篮球,他少年的理想是考入体育学院。
1951年底,一个噩耗传到泰安,叶任重在朝鲜牺牲,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是叶学礼陶玉夫妇,陶玉知道战场上的子弹是不长眼,可是儿子是在阵地后方的手术台,他才28岁,万分悲痛,陶玉借口出差几天没有回家,她怎么去见婆婆,又怎么去面对身怀有孕的儿媳妇美云,这个消息只能暂时封锁起,亲戚中只有素琴知道。
1952年龙年的春节即将到来,陶玉强忍内心的悲痛与家人欢欢喜喜迎新年。正月初六是叶任重的生日。陶玉和叶学礼早早的躲了出去很晚才回来,家里的人还在等他们吃饭,饭桌上美云端上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饼,上面按着28颗大红枣,家人都记挂着叶任重,陶玉看了叶学礼她强打的精神。
美云:妈,今天是田和的28岁生日,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代表田和谢谢二老,我敬二老一杯酒!
陶玉再也听不下去了,捂着嘴奔向自己的房里,用被子蒙住头嚎啕大哭,压抑在心中难言的悲伤,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饭厅里,美云提心吊胆的问公公:爸,妈,这是怎么了?
叶学礼:美云啊,田河在两个月前牺牲了,
美云:不,这不可能,几天前他还给我来。
肖美云朝婆婆屋里跑来:妈,你告诉我田河,他怎么了?
陶玉:美云,我苦命的孩子...田河他---没了...
美云:可是前几天我还收到他的信?
陶玉:为了瞒着你,那是你爸模仿田河的笔记写的,
美云痛苦的摇着头:不,不!
陶玉:美云,田河走了,为了你们的孩子,你要好好的活着,
“妈”美云昏了过去、、、
美云悲伤过度引腹中胎儿早产,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不得不做刨腹产手术,抱出腹中不足月的婴儿。奄奄一息徐美云,看了孩子最后一眼,追随丈夫而去。
陶玉抱着这个一出生就没了爹娘,不足五斤哇哇待晡小生意命哭得死去活来,短短的两个月,他失去了他最心爱的儿子和儿媳,再也听不到他们喊自己一声妈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80多岁的老太太要和孙媳妇做最后道别,家里人都很担心年岁已高,再有个万一,可能老人坚持要去:如果你们不让我去,我就会憋出病。
这位坚强的老人拉着孙媳妇的手:美云,奶奶来送送你,你去找田河吧 奶奶的好孩子,你们先走吧! 说到这里,老人家双手颤抖:你们的孩子我们会,把他,抚养成人,放心吧! 老人家尽管字字清晰,可是儿女们看到母亲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放心的去吧,你和,田河,先走吧,什么,都,不要,挂念了,放心吧!
儿女把老太太搀扶,老人家对孙媳妇最后挥挥手:放心的去吧,放心吧,放吧、、、
叶学礼和陶玉给孙子取名------叶海强! 他们希望孙子像大海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唤孙子的乳名------云龙!
为了帮助表嫂照顾孩子,素琴和儿子广群搬到了叶家。海强,是吃羊奶,长大的,这全靠南上庄的舅太爷------汪贵全,老汉从羊溜店,买来了奶羊,素琴每天割来新鲜草喂羊,一天数遍挤出新鲜的羊奶,不辞理论辛劳把一个瘦小的孩子,喂的白白胖胖。 冬去春来,他已经能跟着7岁的小姑姑和平后面跑着玩。 每次汪贵全来都会给孩子带来自己亲手做的小玩具,卖秸秆做的的小马,高粱节编的的小房子,红灯笼,小海强,和舅太爷特别亲。
一天早上和平哭着不愿意去上学,陶玉问和平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
女儿说:别人都说我是捡来的孩子,你不是我亲妈。
陶玉诧异的看着女儿!
叶道远拉着妹:谁说的,告诉哥,看我不把他揍扁了!
陶玉:和平小孩子胡说不能当真,你告诉妈谁说的?
和平:王大鹏他是班里的孩子王,
陶玉:好,咱们上学去,妈妈是要问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和平在桃中附小学念书,陶玉和数学老师打个招呼,上午的数学课由她来上。
上课铃声响起,当陶玉微笑的走进和平所在的班级,同学们,高兴之余又有几分惊奇地看着这位慈祥和蔼的陶校长。
同学们好!
陶校长好!
陶玉:好,大家请坐,这节课由我给同学们上,谁能告诉我你们这学期学到哪了?
孩子们纷纷举手:我们的新课已经学完了,老师正在给我们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陶玉:很好,那我们做整理复习题之前,先把这学期的内容梳理一遍,同学们能告诉我这学期主要学的知识点吗?
大家齐声回答乘法和除法。
陶玉:非常好,可见大家都喜欢算术这门课。在以前的算术中,我们学习加法减法,现在又学了乘法,除法,谁能回答我,我们学习乘法的好处在哪里?可以举例说明,好这位女同学,
同学: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比如9 9 9就可以表示9×3或3×9,
陶玉:说的非常好,学习乘法一定要把乘法口诀记熟,我们一起来唱九九歌两遍正着唱一遍,倒着唱一遍开始,一一得一 九九八十一 九八七十二,
陶玉: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复习题,
同学:陶校长,我们该做后面的应用题了,
陶玉:学是为了用,我们看看,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出这些难题,这一道题挺有趣,说有个木头把它锯成三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问锯成三段要几分钟啊?
“15分钟”有人张口而出,
陶玉:我这有一根粉笔,请你来把它分成两段,
这位同学走向讲台,他一下掰成两段,
陶玉:请问你掰了几次?
同学:一次,陶校长,我刚才回答错了,5分钟乘以2共用10分钟,
陶玉:很好,请回到座位,我们做数学要读懂题目,把给出的条件的含义弄清楚,然后再下笔。最后一道是思考题,我请一位同学把题目读一读,陶玉点了一名男生,他就是王大鹏: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三棵该怎样种?
陶玉:他读的很好,口齿清楚,7棵树种成6行,每行必须有三棵,怎么办呢?好像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动动笔,用一个小圆点代表一棵树,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其中,每行的三颗都要种在一条直线上。陶玉看着孩子们充满稚气的小脸,个个都在聚精会神的做题目,过了一会有个同学问:陶校长这个题目是不是出错了?要是多给一棵树就好了,
陶玉:好,老师再给你一颗,共8颗树,你来黑板上演示给同学们看看。这个小姑娘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
陶玉:你的思路很好,知道这几棵树是重复使用,可是我们只有7棵树呀,而且可以每行三棵,种出六行,你好好想想。同学们啊,她抛出了一块砖,能不能引出一块玉来呢?’我知道------几乎在同一时间有好几个同学举手好!
陶玉:还是刚才这位读题目的同学,你来演示给大家看,这个孩子快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中间有一颗重心。
陶玉带头鼓掌:同学们说他画的对不对?
对!大家齐声回答。
陶玉亲切的抚摸着男孩的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想通过这道思考题会给大家很多启发,算术不只是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爱动脑筋勤思考,希望你们以后越来越喜欢算术,这里有很多奥妙等着你们去发现,如果你们有兴趣参与,可以跟你们老师和我一起来讨论,我欢迎你们常到我的办公室来找我,到我的家也可以,如果有谁不认识我的家,我的女儿叶和平可以领你去。
下课铃响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算术课结束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陶校长的这节算术课也许一生也不会忘记,尤其是被表扬的王大鹏,他从胆怯忐忑转化为兴奋和对陶校长的敬重!
在叶学礼的书房夜深了,陶玉和丈夫提起白天的事:学礼,现在提倡中日民间友好往来,如今双方的人民纷纷回到各自的国家,咱们和平,至今也没有日本的亲人的消息,我们是不是主动些?
叶学礼:先等一等,我们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我也相信她的生母是很爱和平的;
陶玉:可是为什么不主动来寻自己的亲骨肉呢?
叶学礼:这和他们的处境有关吧。日本人民曾对日本天皇发起的这场战争目的正确性深信不疑,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去支援战争,但是巨大的代价是惨痛的;日本战败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日本人过着居无所、养无食的日子;如果对未来没有信心,他们会来寻自己遗弃的孩子吗?但是如果有这一天,只要他们来认我们会给的!
陶玉: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犯下的滔天大罪,是不可饶诉的。
叶学礼:孩子是无辜的。不管别人善不善,自己要心善;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行好;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做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