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予明出发的时候尚是暮春,回来时已是深秋了。待他寻到机会到挽月轩外,已是归来半月之后了。
阿宁单听着他的声音便觉得他憔悴了许多,以为他是舟车劳顿,并未在意。她好奇道:“此番游历,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裴予明沉默片刻,终于道:“阿宁,你可听说过,易子而食?”
阿宁大骇。
裴予明继续说:“我在史书上读到的时候,只觉荒诞。可是,在边镇,我竟亲见到了……亲见到了这样的惨况。我大衢连年征战,如今户户几无男丁,良田荒废、良将折损。
“阿宁,我从来不知道,天下有如此多食不果腹之人。我见流民刨野菜树皮为食,我见战后疫病四起,我见饥荒下百姓易子而食,我见疆场上累累白骨……阿宁,天下黎民竟这样苦。
“阿宁,我如何敢话封侯事。当时年少,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
阿宁亦为此而震惊。她虽不富裕,但也吃穿不愁,宫中的用度再差,也是寻常百姓家的数倍。她未见过外面的世界,哪里料想到黎民百姓的日子这样艰难。
她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听到裴予明说的这些,几乎要落下泪来。
“阿宁,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只求自己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却未曾想过,一场战争,会使多少黎民流离失所……”少年的声音闷闷的,少了从前的意气风发。
二人又是一阵沉默。
忽而裴予明又振奋了起来——
“可是阿宁,将来我还是要上阵报国。唯有打的蛮夷心服口服,他们才不敢犯我疆土、扰我黎民。我宁愿天下无战,然而外敌猖獗,如今唯有以战止战,方得太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