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上的誓言
傅清明走的那天,秋意正浓。
火车站台挤满了告别的人,熙熙攘攘,唯有他们所在的角落,空气凝滞而安静。傅清明的父母站在几步开外,神情严肃,目光不时扫过腕表,催促之意不言而喻。
“等我,”傅清明紧紧抓着沐知迁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他的骨头,声音却压得极低,带着孤注一掷的坚决,“我会回来的。”
沐知迁看着他,想将这张刻在心底的脸看得更清楚些。傅清明瘦了些,轮廓更加分明,那双曾像盛夏阳光般明亮的眼睛,此刻盛满了离愁和一种被束缚的痛楚。他喉结滚动,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个重重的点头。
汽笛长鸣,像一声撕裂的呐喊。
傅清明被父母催促着,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车。车窗内,他手掌紧贴着冰凉的玻璃,目光死死锁在沐知迁身上。
沐知迁站在原地,看着绿色的列车缓缓启动,加速,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只留下空荡荡的铁轨和漫天飞扬的尘埃。他摊开掌心,里面躺着一枚被捏得温热的银杏叶书签,叶脉清晰,是傅清明刚才塞给他的。
四年。
时间洪流裹挟着每个人前行,从不为谁停留。
沐知迁的生活被学业和照顾奶奶填满,他拼了命地学习,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暂时压制心底那个不断滋长的空洞。他考上了顶尖大学,接着攻读博士,继续在他选择的领域里钻研。生活忙碌而充实,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他会拿出那枚已经有些干枯的银杏书签,对着灯光,看叶脉间是否还残留着当年那个少年指尖的温度。
关于傅清明的消息,断断续续,如同风中丝线。他知道他去了很好的大学,知道他成绩依旧耀眼,知道他……似乎离他原本熟悉的那个世界越来越远。那个有着潮湿小巷、昏黄路灯和便利店汽水味道的世界。
有时,沐知迁会想,傅清明还记得那个拥抱吗?还记得那句“等我”吗?或许,那些少年时代的心动与承诺,早已被更广阔天地里的风景冲刷得模糊了。
秋日再次降临。
沐知迁所在的大学迎来校庆,作为优秀博士生代表,他需要参加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会。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气氛庄重。
他坐在台下,整理着自己的讲稿,心绪平静。直到主持人用激动的声音介绍下一位演讲者——“……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目前国内最年轻的物理学院士,傅清明博士!”
掌声如雷般响起。
沐知迁猛地抬头,心脏在那一瞬间似乎停止了跳动。
聚光灯下,那个走上演讲台的身影,高大、挺拔,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气质沉稳内敛,早已褪去了少年时的全部青涩。可那张脸,沐知迁绝不会认错。是傅清明。眉眼依旧精致,轮廓更加深刻,只是那双眼睛,不再像盛夏阳光,而是如同深潭,沉静,睿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他站在台上,从容不迫地开始演讲,逻辑清晰,观点独到,光芒四射。
沐知迁坐在人群中,像一粒微尘。四年的时光,仿佛在此刻凝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之间。他是万众瞩目的年轻学术领袖,而自己,只是一个尚未走出校园的博士生。
报告会结束,人群涌向台前,想要与这位年轻的院士交流。沐知迁站在原地,看着被簇拥着的傅清明,脚步如同灌了铅。
就在这时,傅清明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捕捉到了他。
时间,仿佛在那一秒凝固。
傅清明脸上公式化的、从容的微笑瞬间僵住,那双深潭般的眼眸里,骤然掀起了滔天巨浪。惊讶,难以置信,然后是某种被瞬间点燃的、灼热的光芒。
他甚至没有理会身旁正在提问的学者,拨开人群,径直朝沐知迁走来。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鼓点上。
报告厅的喧嚣仿佛瞬间褪去,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人,隔着四年的光阴,无声对望。
傅清明在沐知迁面前站定,距离近得能看清他微微颤动的睫毛。他深深地看着他,像是要确认这不是一场幻觉。
“沐知迁?”
他的声音比少年时期低沉了许多,带着成熟的磁性,却在这一刻,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的颤抖。
沐知迁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只是看着眼前这个人,看着他那双终于重新映出自己倒影的眼睛。
傅清明忽然笑了,那笑容驱散了他身上所有的疏离和冷峻,仿佛又变回了当年那个在巷口等他放学的少年。
他伸出手,不是要握手,而是像多年前那个黄昏一样,轻轻握住了沐知迁的手腕。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清晰传来。
“我回来了。”
他说。
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银杏叶上的誓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