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点头,却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他在,她或许不用怕一时的刁难,可这朝堂上的暗流,这根深蒂固的偏见,又岂是一句“有我在”就能化解的?
这场中秋宫宴,终究是一场热闹的假象。散宴时,苏清辞跟在萧彻身后,走在回紫宸殿的路上。
晚风卷起她的衣摆,带着几分凉意,她抬头看向夜空,一轮圆月高悬,可月光再亮,也照不透这宫城里的人心叵测。
一场秋雨过后,官舍院里的那棵桂花树开了,细碎的黄花缀满枝头,风一吹,满院都是甜腻的香气。
苏清辞趁着休沐,翻出了箱底的旧物,大多是幼时入宫伴读时的东西,有萧彻送她的弹弓,
有她自己绣坏的帕子,还有一本泛黄的《论语》,封面上还留着两人当年画的小像。
她坐在窗边,指尖轻轻拂过《论语》上的小像,左边那个扎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是七岁的自己;
右边那个留着总角的小男孩,是彼时的太子萧彻。
那时他们总爱在看书时偷偷画画,画完了还会互相取笑对方画得丑,如今想来,那些日子,竟是她在这深宫里最纯粹的时光。
“在看什么?”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传来,苏清辞吓了一跳,手里的《论语》差点掉在地上。
她抬头,见萧彻穿着常服,站在院门口,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脸上带着笑意。
“陛下?您怎么来了?”苏清辞慌忙起身,正要行礼,却被萧彻拦住了。
“休沐日,不用多礼。”他走进屋,将食盒放在桌上,
“朕听小太监说你在收拾旧物,便过来看看。”他的目光落在桌上的《论语》上,眼睛一亮,“这不是我们当年一起看的那本吗?”
萧彻走过去,拿起《论语》,翻到画着小像的那一页,忍不住笑了:“你看你当年画的我,眼睛画得跟铜铃一样,丑死了。”
“明明是陛下画的我更丑。”苏清辞反驳道,话一出口,才觉有些失言,她竟忘了君臣之别,像从前那样跟他拌嘴了。
萧彻却没在意,反而笑得更开心了:“好好好,是朕画得丑。”
他抬头看着苏清辞,眼神温柔下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都长大了。
你从扎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变成了大曜唯一的女官;我从总角小儿,变成了这大曜的君王。”
苏清辞的心跳慢了半拍,她避开他的目光,轻声道:“陛下如今是九五之尊,臣只是陛下的臣子。”
萧彻却上前一步,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认真:“清辞,别只当我是君王。”
他的手臂带着力量,将她牢牢圈在怀里,身上的龙涎香混着桂花的香气,萦绕在她鼻尖。
苏清辞的身体瞬间僵住,指尖紧紧攥着衣角,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跳,隔着薄薄的衣料,与她的心跳渐渐重合。
她想推开他,想提醒他“君臣有别”,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清辞,”萧彻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从你七岁入宫陪我读书那天起,我就把你放在心上了。
这些年,我看着你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着你受非议,受刁难,我心疼。
我想给你一个名分,一个能让你光明正大站在我身边的名分,而不是让你顶着‘女官’的身份,处处受人排挤。”
苏清辞的眼眶微微发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何尝不想?
何尝不希望能光明正大地站在他身边,不用再担心别人的非议,不用再恪守那该死的君臣之别?
可她不能。
“陛下,”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臣……臣不能。大曜从未有过女子为后的先例,
臣若接受陛下的心意,只会让您陷入两难的境地。世家会借机发难,百姓会议论纷纷,这江山社稷,会因为臣而动荡。臣不能这么做。”
萧彻抱着她的手臂紧了紧,声音里带着几分委屈:“我不管什么先例,不管什么世家百姓!
我只知道,我想让你留在我身边,想护着你。难道这也不行吗?”
苏清辞闭上眼睛,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滴在萧彻的手背上。
她知道萧彻的心意是真的,可这份心意,在这金阶之上,在这皇权与世家的博弈中,太过沉重,沉重到她不敢承受。
“陛下,”她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
“等……等朝局稳定,等世家的势力被削弱,等天下人都能接受女子为官,那时……再说吧。”
这是她能给出的,最模糊的承诺。
萧彻沉默了很久,才慢慢松开她。
他看着她泛红的眼眶,伸手替她擦去脸上的泪痕,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好,我等。我会尽快扫清障碍,让那一天早点到来。”
他打开桌上的食盒,里面是她爱吃的桂花糕和莲子羹:“我知道你喜欢吃这些,特意让御膳房做的,你尝尝。”
苏清辞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甜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却带着几分苦涩。
她知道,萧彻的等待,不会容易;他们之间的路,只会更难。
窗外的桂花还在飘香,可苏清辞的心,却像被这甜腻的香气裹住,透不过气来。
她看着萧彻温柔的侧脸,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江山安稳,愿他们能等到那一天,愿他们之间的情意终有一天……
秋意渐浓,紫宸殿的窗棂上爬满了淡金色的阳光,可殿内的气氛却冷得像寒冬。
苏清辞刚将整理好的奏折呈给萧彻,就见丞相带着几位世家官员,捧着一本厚厚的奏折,面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陛下,臣等有本要奏。”丞相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将手中的奏折递了上去。
萧彻接过奏折,翻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苏清辞站在一旁,瞥见奏折上密密麻麻的签名,竟有近百位官员,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分明是联名上奏。
“延续龙脉,稳固朝纲?”萧彻冷笑一声,将奏折扔在书案上,
“朕登基三年,国泰民安,何来‘稳固朝纲’之说?你们是觉得,朕的江山不稳,还是觉得,朕少了一个能为皇室延续血脉的后妃?”
丞相躬身道:“陛下息怒。臣等并非质疑陛下的治理,只是皇室血脉乃是国之根本。
如今后宫空虚,既无皇后,也无贵妃,若长此以往,恐难安民心,也难服世家。臣等恳请陛下,尽快选秀纳妃,充实后宫,为皇室延续龙脉。”
苏清辞站在一旁,指尖微微发凉。她清楚,丞相口中的“稳固朝纲”“安民心”不过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选秀,将世家女子送入后宫,
以此掌控后宫,进而影响皇权。而这一切,都是冲着萧彻,也是冲着她来的,只要后宫有了世家女子,她这个“女官”,便再无立足之地。
萧彻的目光扫过殿内的官员,语气带着怒意:“朕的后宫,朕自有安排,无需各位操心。至于选秀纳妃,朕暂无此意。”
“陛下!”一位世家官员上前一步,语气急切,“此事关乎国本,并非陛下一人之事!臣等已联名上书,恳请陛下三思!”
萧彻看着他们坚定的神情,心里清楚,这些人是铁了心要逼他选秀。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苏清辞,眼中带着歉意,他知道,这场逼宫,最终还是会牵扯到她。
苏清辞迎上萧彻的目光,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他不必担心。
她走上前,躬身道:“陛下,丞相大人及各位大人也是为了皇室血脉着想,陛下不妨先将奏折留下,仔细斟酌一番,再做决定。”
她知道,此刻与世家官员硬拼,只会让矛盾激化。
不如先缓一缓,给萧彻争取一些时间,也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思考应对之策。
丞相见苏清辞开口,脸色微微一沉,却也没再说什么。
萧彻看了苏清辞一眼,点了点头:“好,奏折朕留下了,容朕三思。各位大人先退下吧。”
官员们退下后,紫宸殿里只剩下萧彻和苏清辞。
萧彻走到苏清辞身边,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怒意和心疼:“他们就是故意的!什么延续龙脉,分明是想通过选秀,安插自己的人,掌控后宫!
清辞,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他们得逞,更不会选那些世家女子入宫!”
苏清辞能感受到萧彻掌心的温度和他的决心,心里既温暖又不安。
她知道萧彻的心意,可世家势力庞大,若真的硬抗,只会让朝局动荡。
“陛下,”她轻声道,“世家此次联名上奏,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拼。不如先表面应下,再从长计议。”
萧彻皱了皱眉:“应下?难道真要选秀?我不想让那些世家女子入宫,更不想让你受委屈。”
“臣知道陛下的心意,”苏清辞看着他,眼神坚定,“可我们现在没有别的办法。若不先稳住世家,
他们定会借机生事,到时候不仅是选秀之事,恐怕还会牵扯到其他朝政,对陛下不利。
我们可以先答应选秀,却在选秀的过程中,暗中做些手脚,不让世家女子轻易得势。”
萧彻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