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Reel Life咖啡馆包间的门帘轻轻落下,隔绝了李叙温离去的身影,也隔绝了那场深度访谈凝结的空气。包间内只剩下设备断电后细微的余温、冷咖啡的微涩,以及一种沉甸甸的、被成功捕捉的真实感。
金智妍长长地、带着满足感地吁出一口气,手脚麻利却无比小心地拆卸着昂贵的URSA Mini Pro主机。“成了!薇薇,这把‘钥匙’插得稳准狠!”她声音里是毫不掩饰的专业兴奋,“深度、挣扎、恐惧、渴望被看见……张赫前辈要的‘零距离真实’,这访谈绝对是开门红!特别是瓶颈期淋雨戏那段自白,还有最后那个‘打破壳’的总结,张力十足!‘特别的人’那段的眼神,啧啧,那种信任感透过镜头都烫手!这素材,硬通货!”她将主机稳稳放入防震箱,眼神发亮。
林夏薇坐在原位,指尖缓缓划过笔记本上李叙温坦诚的每一句。导演的成就感在胸腔鼓胀。然而,那句轻如耳语的“一碗热粥”,在她职业冷静的表象下,激起隐秘的涟漪。那是他跨越界限,只对她一人的致谢。
“嗯,”她抬起头,声音平稳笃定,“他非常坦诚。Starlight和姜理事要求的‘尊重保护’与‘呈现阵痛’的平衡点,初步达到了。”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金智妍,“但访谈只是序章。张赫前辈要的‘零距离真实’,真正的富矿在《心证》片场。智妍,重头戏才刚开始。”
金智妍瞬间切换模式,眼睛放光:“明白!片场才是血肉!朴导的严苛,希望能拍到一点他压力下的真实反应、他和对手演员的火花、NG时的挫败、一条过时的爆发、候场时沉浸的孤独感……这些动态的、即时的张力,才是让观众‘看见’他如何‘蜕变’的核心!”她合上BMPCC的防护箱,斗志昂扬,“我的镜头准备好了!自然光、手持、定点隐藏……只要权限搞定,保证把最鲜活的原生态‘战况’带回来!他的每个微表情、肢体语言,都是故事!”
“权限和禁区是核心,”林夏薇起身活动肩颈,思路清晰,“姜理事正和朴导、Starlight细化。原则不变:零干扰拍摄,零泄露机密。焦点是‘过程’与‘状态’,是他的真实应对与成长。拍‘蜕变的汗水与坚持’。”
“明白!过程大于结果,状态重于表演!”金智妍用力点头。
再次踏入《心证》剧组位于郊区的庞大摄影棚,林夏薇的感觉微妙而不同。上一次,她是融入创作集体的“特别顾问”,带着朴导的认可提供建议。这一次,她和金智妍扛着摄像机,身份明确——观察者、记录者,带着审视的距离感。
刚走进忙碌的片场外围,道具组的王组长,一个嗓门洪亮、干活利落的中年男人,正指挥搬运一个仿旧木箱,一眼就看到了她们。
“哎哟!瞧瞧谁回来了?”王组长嗓门洪亮,脸上是熟稔的笑容,远远就打招呼,“我们林顾问终于回来了?”周围几个忙碌的道具组小伙计也抬头看过来,脸上带着笑。林夏薇之前温和有礼、总能提出实用建议的形象,在务实肯干的剧组基层很受欢迎。
金智妍扛着机器,笑着大声回应:“王组长,您消息滞后啦!我们林顾问现在身份升级了,是TK《镜头下的第101面》纪录片导演!专门来记录咱们叙□□i在朴导‘魔鬼训练营’里的光辉历程!”
“纪录片导演?”王组长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用力一拍大腿,“嚯!厉害啊林导!这才多久,就从顾问变导演了!行!需要啥道具背景当衬托,或者需要人手帮忙挪机器,尽管招呼!保证不耽误你们拍‘大片’!”他爽快地挥挥手,又投入工作,还不忘对旁边小伙计说:“看见没?这就叫本事!”
走到演员休息区附近,正碰上刚补完妆的女二号演员宋慧琳。她气质温婉,看到林夏薇,放下粉扑,露出亲切的笑容:“夏薇?欢迎回来。朴导前两天还念叨,说你之前给叙温的点拨很关键,帮角色找到了‘魂儿’。这次是……?”她的目光自然地落在金智妍肩上的专业设备上,带着询问。
“慧琳姐好,”林夏薇礼貌微笑,坦然解释,“这次是带着TK的任务回来,负责《心证》拍摄过程的纪录片,主要是围绕叙□□i的转型线。我们会尽量低调,不打扰大家工作。”
“纪录片导演?恭喜啊,真是年轻有为。”宋慧琳眼中流露出真诚的赞许,笑容更温和了些,“放心,我们肯定配合。说起来,”她微微倾身,带着点圈内前辈看后辈的亲切和一丝善意的打趣,“你这次回来身份变了,但‘顾问’的功劳可抹不掉。朴导很喜欢你提的建议呢。”
林夏薇保持微笑:“慧琳姐过奖了,我们是客观记录,希望不辜负朴导和大家的信任。” 心里明白,自己这个“特别顾问”的身份和专业能力,在剧组里是得到认可的,如今带着镜头回来,这份认可自然转化为一种熟稔的善意和一点基于她能力的“小期待”。
刚在剧组安排的角落工作区安顿好,一个年轻的场务小哥跑过来送水,看到林夏薇,眼睛一亮:“林顾问!哦不,林导!您可回来了!李叙温老师今天上午拍那条情绪爆发的戏,一遍过!朴导都难得没皱眉!大家都在说,是不是因为知道您要回来拍纪录片,状态拉满了?” 小哥语气兴奋,带着点粉丝般的崇拜和对剧组八卦的热衷。
金智妍噗嗤笑出声,林夏薇无奈地笑着摇摇头:“哪有那么神,是叙□□i自己准备充分,状态好。”
安顿下来,金智妍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像精密仪器般检查设备,调试参数,研究片场光线布局,寻找最佳点位。
林夏薇则拿出姜理事协调好的详细拍摄通告单和禁区列表,仔细核对。目光落在李叙温下午的戏份——一场情绪激烈、需要高度爆发力的对峙戏。她下意识捏紧了通告单边缘。这种高压戏份,是张赫渴求的“挣扎”与“蜕变”的绝佳素材,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情绪消耗。她需要靠近观察,却必须隐形。
手机震动,李叙温的消息:
「到片场了?刚结束上午的戏,有点累,休息。咖啡馆的访谈……谢谢。你的问题,让我想了很多。」文字简洁,透着访谈后尚未平复的思绪。
林夏薇看着屏幕,指尖悬停片刻,最终回复专业克制:
「已到。金摄影师准备中。下午戏份加油。注意休息。」发送。
放下手机,她深吸一口气。咖啡馆的章节翻过,钥匙成功插入。但真正的“零距离真实”狩猎,此刻才在熟悉又充满新挑战的《心证》片场拉开帷幕。她不仅要带着金智妍这双最锐利的眼睛,捕捉那个站在聚光灯与质疑声浪交汇处的男人最真实的创作状态,还要在熟稔的目光和“顾问余温”带来的小小期待中,精准地扮演好纪录片导演的角色,守护那条职业的边界线。
身份的交错感依然存在,但被一种更强烈的专业使命所覆盖。她翻开灵感笔记本,目光再次落在李叙温那句“渴望被看见的,不仅仅是‘偶像李叙温’那张脸的人”上。渴望被看见…… 这不仅是他的诉求,也像一道光,照亮了她自己的路。作为导演,她渴望被行业看见这份记录的价值;作为研究者,她渴望看见光环下的真实蜕变;而在这片场里,她首先必须是那个冷静、客观的记录者。
“时间褶皱…” 这个意象再次清晰。时间并非平滑流逝,那些关键性的相遇、碰撞、理解与看见,如同在时间轴上被巨大力量按压出的褶皱,将原本遥不可及的点强行拉近、重叠。Reel Life的两次谈话,那碗白粥,咖啡馆的访谈,以及此刻在《心证》片场即将被镜头凝固的每一个瞬间……这些褶皱,才是真正缩短那13年时差、让“看见”成为可能的奇迹。
“林导!”金智妍的声音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快!朴导在B区搭景那边,正亲自给叙□□i和对手演员讲下午那场重头冲突戏!角度光线都绝佳!我们赶紧过去架个侧拍机位?这排练过程,火花和压力肯定藏不住!”
林夏薇猛地合上笔记本,眼中所有私人思绪瞬间被导演的绝对专注取代。她抓起记录本和小型手持摄像机,没有丝毫犹豫。
“走!”
TK项目的核心硬仗——用镜头捕捉李叙温转型路上的挣扎、汗水与光芒——这一刻,才算真正在《心证》的战场上打响。她和金智妍,如同投入战场的士兵,快步向B区那片充满戏剧张力的光影中走去。片场的喧嚣将她彻底吞没,属于纪录片导演林夏薇的“战场”,就在脚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