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首尔的秋夜来得猝不及防。林夏薇推开公寓门时,暖黄的灯光混着部队锅的辛香扑面而来。陈安安正跪在地毯上调试投影仪,屏幕上循环播放着Eclipse 2023年回归时的团综,适合用来下饭。哥几个综艺感爆棚,但是他们六个人在一起真的很吵,明明只有六个人但是有种好几百人的吵闹声。但是粉丝们都很喜欢他们六个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放松,成员们单独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大人的成熟感”,六个人在一起完全就是“小学生打闹”。
“可算回来了!”陈安安蹦起来接过她的书包,“快洗手吃饭,我加了双倍芝士!”她眼尖地瞥见夏薇攥在手里的手机,屏幕还亮着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怎么样?材料发出去了?Starlight有没有自动回复?”
夏薇将书包扔在沙发上,径直走向厨房。水龙头哗哗流出的冷水扑在脸上,才让她后知后觉地发现掌心全是汗。“发了”,她擦着水珠走出来,“暂时没回音,这种大公司流程慢。”
部队锅里的辛拉面在沸水里浮沉,芝士片融化成金黄的漩涡。陈安安往她碗里夹了块午餐肉,眼睛却瞟着她的手机:“你说叙温哥会不会亲自看申请啊?他ins都关注了好几个电影学院的教授呢。”
夏薇搅着碗里的面条,想象起练习室里那个点开邮件的身影。她突然意识到,从咖啡馆泼咖啡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小时,却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时差旅行。书包里的出道小卡还夹在笔记本里,2010年的李叙温在卡片上笑得没心没肺,而此刻现实里的他,正对着《心证》的剧本蹙眉。
“别想了”,夏薇夹起一片年糕塞进陈安安嘴里,“先吃饭。金教授说明天要分组拍短片作业,我得想想选题。”她刻意避开「采访」相关的话题,心里却像揣着枚等待引爆的烟花,既期待又惶恐。
夜里十点,夏薇趴在书桌上改方案。陈安安已经抱着应援棒睡熟,嘴角还沾着芝士酱。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敲打着汉江对岸的霓虹灯牌,将「Starlight」的紫色LOGO晕染成模糊的光斑。
手机突然震动,是张赫发来的消息:“你邮箱看看!统筹组应该回信了!”
夏薇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点开邮箱,置顶的新邮件标题赫然是:「关于李叙温先生采访申请的回复」。她深吸一口气点开,手指在屏幕上微微颤抖:
“林夏薇女士,您好。经评估,Starlight经纪公司认可您的研究视角与学术价值,现确认李叙温先生将于2025年11月5日14:00在公司会客室接受采访。请于三日内回复确认,并提交最终版采访提纲。”
邮件末尾的电子签章旁,还附着一行手写体韩文备注:「期待您的『面具理论』。——李叙温」
“天啊……”夏薇捂住嘴,生怕惊醒熟睡的陈安安。备注里的「面具理论」正是她方案里的核心观点,而那行笔迹遒劲的韩文,显然出自李叙温本人。她猛地回头看向窗外,Starlight大楼的灯光在雨幕中明明灭灭,仿佛能看见十七层练习室里,那个在剧本边缘随手批注的身影。
“怎么了?”陈安安被惊醒,揉着眼睛坐起来,“地震了吗?”
夏薇把手机递过去,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采访……定下来了。11月5号。”
陈安安的尖叫几乎掀翻屋顶。两人在客厅里抱作一团跳脚,直到楼下传来邻居敲暖气管的声音才慌忙安静下来。陈安安捧着手机反复读那行备注,眼睛里闪烁着比追星成功更亮的光:“他真的看了你的方案!还亲自加了备注!薇薇姐,你要火了!”
夏薇却静了下来。她走到窗边,看着雨幕中穿梭的车灯,突然想起张赫说的「试镜悬疑电影」。11月5日,距离李叙温试镜《心证》的日子应该很近吧,难道他是想在采访中探讨角色?这个念头让她脊背发凉,又隐隐兴奋——她的研究,或许真的触碰到了他表演世界的核心。
接下来的三天,夏薇几乎住在图书馆。她推翻了一半的采访提纲,用尽一切手段了解《心证》以及李叙温将饰演的那个角色,并将《心证》的潜在角色分析融入每个问题:「当您饰演一个需要持续伪装的角色时,是否会借鉴偶像生涯中『人设管理』的经验?」「在《面具之后》中,您通过喉结动作表现身份撕裂,这种身体叙事是否会应用于《心证》的角色?」
张赫帮她预约了学校的录音棚,反复打磨提问的语气。“记住,你是研究者,不是粉丝”,他指着提纲上的某个问题,“这个『您渴望突破的具体困境是什么』太温和了,改成『您认为偶像身份对演员身份的最大绑架是什么』,更有冲击力。”
11月3日傍晚,夏薇最后一次检查提纲时,收到了Starlight发来的采访须知。附件里除了常规的保密协议,还有一张李叙温的行程表——11月5日10:00-13:30,《心证》导演组第二次试镜。
原来如此。夏薇看着行程表上紧凑的时间安排,终于明白那行「期待您的面具理论」的深意。他是想在试镜后,立刻进行一场关于「伪装与真实」的对谈。这个认知让她突然紧张起来,仿佛这场采访不再是学生作业,而是一场与他并肩的「试镜」。
采访前一夜,首尔下起了小雨。夏薇站在公寓阳台上,看着雨水落在汉江水面,晕开一圈圈涟漪。手机突然响起,是李叙温在泡泡里发了消息:「明天气温骤降,大家要记得多穿点哦。」
她握着手机,指尖冰凉。这是距离上次咖啡馆的偶遇后,他第一次在泡泡发消息。夏薇想起咖啡馆里他说的「给我发DM吧」。她想到「别想那么多,又不是单独发给你的,以前他也会在气温变化的时候发DM提醒粉丝」犹豫了很久,回复:「知道了,欧巴也要注意保暖哦。」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Starlight大楼十七层的练习室里,李叙温看着手机屏幕里大家的回复笑了。助理抱着《心证》的剧本走进来,看见他对着手机发呆,好奇地探头:“哥,粉丝DM说了什么吗?笑得这么开心。”
李叙温迅速锁屏,拿起剧本翻到某页:“没什么,就是告诉大家要降温了注意保暖。帮我把这段独白再对一遍,明天试镜很关键。”他指向剧本上用红笔圈出的段落,“『你以为你看见的是我,其实是我想让你看见的影子』——这里的情绪转换,我总觉得差点什么。”
助理看着他无名指根部的红印,那是昨天排练时被道具枪磨破的。“要不要试试夏薇同学方案里说的『身体记忆法』?她分析《面具之后》时提到,你通过指节叩击的频率表现内心波动。”
李叙温愣住了。他想起方案里那些精准到可怕的分析:“2017年《霜雪令》中,您用肩膀线条表现角色未出鞘的攻击性,2019年《面具之后》中,喉结滚动的频率与角色谎言数量呈正相关”。这个中国女孩,竟然从无数公开影像里,拼凑出了他私下摸索多年的表演方法论。
“或许……可以试试。”他低声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剧本边缘,频率由慢到快,像某种隐秘的心跳。
11月5日清晨,夏薇站在Starlight大楼前。雨水覆盖了台阶,踩上去发出咯吱声响。她穿着最正式的风衣,书包里装着打印好的采访提纲,以及那张小卡——不是为了签名,而是想在采访结束后,告诉他:“我看见的不只是你的脸,还有这个少年眼里的光。”
会客室的门打开时,李叙温刚结束试镜。他穿着试镜时的黑色高领毛衣,头发还带着被发胶固定过的痕迹,眼下有淡淡的青黑。看见夏薇,他疲惫的眼睛亮了亮,用中文说:“来了?外面很冷吧。”
夏薇点点头,注意到他右手无名指缠着创可贴。“试镜……顺利吗?”她忍不住问。
李叙温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拉开椅子:“先开始吧。我很期待你的问题。”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奇异的郑重,仿佛这场学生采访,真的能解答他试镜时的困惑。
录音笔按下播放键的瞬间,窗外的雨还在下。夏薇看着对面的李叙温,突然觉得,他们之间的时差不再是距离,而是无数个他在舞台上闪耀、她在台下仰望的瞬间,终于在这个飘雪的午后,重叠成此刻的对话。
“第一个问题”,她深吸一口气,听见自己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清晰而坚定,“您认为,爱豆身份与演员身份之间,隔着的是面具,还是镜子?”
李叙温抬起头,目光穿过录音笔的红色指示灯,直直看向她。他想起澳门演唱会那个举着应援牌的女孩,想起咖啡馆里泼了他一身咖啡的慌张眼神,想起邮件里那句「渴望被看见的不只是脸」。
“是镜子”,他轻声说,嘴角扬起一抹极浅的弧度,“只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久都不敢直视镜中的样子。”
录音笔忠实地记录下这句话,也记录下窗外雨水落地的声音。而此刻的首尔,某个导演办公室里,《心证》的导演正看着李叙温试镜的回放,指着他在最后一幕中,无意识叩击掌心的动作,对副导演说:“这个细节很有意思,像藏着另一个灵魂。就他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