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清北落榜生,在线直播 > 第8章 第 8 章

第8章 第 8 章

8.

【《尚书》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其实按理来说其实还应该有一段经典片段赏析,不过up学艺不精,就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而且……】

杨星宇梗了梗,目光游移。

而且什么?

老底被透了个一干二净,正和王大司马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刘歆心想。

【而且大家看啊!

在书上!在这本书上!

《尚书》它只占了这么一点点地方!本该是一句话带过的内容!

不在考纲范围内,仅做了解的常识内容!

只要看完这段简述,就可以算掌握了。

偏偏我这张嘴啊,它把不住门,刹不出车,絮絮叨叨讲了这么多。】

杨星宇痛心疾首,并特意放大了屏幕,给文本上讲述《尚书》的段落,来了个特写。

好家伙!还没被老父亲踢出去结婚的王守仁直呼好家伙!

后世人可真会取巧。

一本书不必通读全部把握,只要了解个大致内容,再研究一下其中的知名篇目好句好段,竟然就算学完了。

要按这个标准评价,十五岁的王阳明歪头想了想,惊讶地发现,自己也算是博览群书、晓通古今的大才了?

一眼看穿了自小让人不省心的糟心长子在想什么。

王华轻咳一声,提醒这小子还在被罚抄书呢,专心点别开小差。

见到臭小子端正了姿势,精神集中在笔上。

他才开口点道。

“后世的读书方法,听听也就罢了。想用这种法子应付一下学社学子还行,拿去应付科举,院试你都考不过去。”

“知道了,父亲。”

王守仁表面乖巧应下,低头撇了撇嘴。

他又不傻,自然知道后世行此法子,有其缘由,生硬搬到如今肯定行不通。

只是知子莫若父,和王华想的差不多。

王守仁心中觉得用这法子的思路,去戏弄一下学社里的装腔作势之徒,足已。

自古文人爱结社,明代的文人尤其爱结社。

志趣相投的文人聚在一起成立文社,立社规,定程墨,或研磨时文,或切磋诗词,总之就是年轻人们聊天吹水,好不happy的活动。

受限于古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些文社成员往往是由某一地区的同乡人或是同门组成。

都是老乡,又都是同学,从小到大跟的是相同的老师,学的是相同的教材。

其三观、文学主张、政治倾向,一般来说,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也就造成了,同一文社的思想观念,大体上是一致的。

若是其中再出几个天赋异禀、能写会道的社员,那么在社员长此以往的唱和应酬创作中,这个文人社团发展成文学学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序言部分中,杨星宇嫌弃麻烦直接跳过不讲的公安派、竟陵派等等便是如此。

不过上面这些,都是明代文社发展早期,正经的文学社团活动。

到了晚明,时局动荡,社会混乱,除了上述活动,积极参加政治斗争、玩赏狎妓也成了文社中广为流行的活动。

其中比较为人熟知的,便是复社陈子龙和柳如是的二三事。

你问政治斗争?

嗐,有了才子佳人的八卦在前,谁还会操心这些啊!

又不是正经做学术的。

但这些事情,都还和身处明朝中期的王守仁无关。

尚未考取功名,又被老父亲压着读书,不准再妄谈国事,说什么想要上书陛下,献策平定农民起义的大话。

王守仁小小少年一只,和那些不管居不居庙堂但一定过了科举的文人根本搭不上话,自然也没能加入一个正规点的文社。

只是因为同在一家书塾,和同学们效仿文人,加入了同学之间的学社,闲暇时一同游玩罢了。

社中都是一群年轻气盛的青少年,自然少不了有几个争强好胜,不懂也要装懂,总之头可断血可流就是不能丢了面子的家伙。

以往面对这种人,王守仁只是默默当看笑话,毕竟自己也尚且学力有限,万一打脸不成反被问倒岂不是很尴尬。

但今日听天幕一言,王守仁只觉茅塞顿开。

糊弄个学艺不精的学子,何必学到精益求精呢?

人类的悲欢大抵是不相通的。

王守仁为了找到打脸的方法而满心激动,杨星宇却在心中默默流泪,为了自己的满嘴跑火车补车票。

【不说这些了,我们接着之前的脉络讲。

我记得我们刚刚说的是先秦文学的上限,那么接下来就聊一聊下限吧。

比起年代久远,文字记载几近于无,难以得到确切时间的上限,先秦文学时期的下限,可是板上钉钉,毫无异议的。】

来了来了。

恭候多时的老秦人齐齐眼皮一跳。

大晚上的,加班不睡觉。

耐心听了这后世人絮叨了许久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图个啥?

自然是希望听到秦朝建立的相关历史,那怕只是讲述文学史擦边带过的细枝末节。

至于这碎嘴的后世丫头,会不会话茬子一开,哪壶不开提哪壶讲到秦朝覆灭。

众人默契地忽略了这个有着极大概率的可能性。

【先秦文学的下限时期,被定在了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王贲灭齐,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那一年。

在此之前,秦是战国七雄之一,属于周天子分封制制度下的一个诸侯国。

然而,就算是吊着其他六国暴揍的赳赳老秦,只要没能突破西周裂土分封的地方制度,那就得和手下败将们挤在一起,合称为春秋战国,又或者先秦时期。

由此可见啊,家人们。

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看看人家秦国,选对了一统天下的发展方向,从诸侯国变成了大一统王朝。

再看看从春秋到战国都是一方霸主的楚国,不想奋斗,只想躺平,选错了路,于是一路拉垮,最后混到了和平常不屑一顾的小国坐一桌。

秦朝建立之后,大家都是先秦人,谁也别瞧不起谁!】

听到是自己儿子王奔完成了统一六国的最后一战,王翦心情大好,顾不上在殿前,得意捋起了胡须。

接着就又听到了刚被自己亲手攻下的楚国,被后世人如此鄙夷一通。

王翦心里越发舒坦。

谁人不知楚国的强盛?

谁人又不知楚人的霸蛮?

这样的强大的敌人,却是被老头他拿下,为秦国统一六国消灭一大阻碍。

王翦怎能不得意?

但得意归得意,王翦还是忍不住为楚国辩驳了几句。

同为颛顼之后裔,楚国和秦国的地位差不多。

都被以周王室为首的中原诸国视为蛮夷。

也因此楚国和秦国,对于总是鄙视自己的中原正统很看不上,对越发没什么权力的周天子,也没多少敬畏,一直都有着取而代之的想法。

而非天幕所说的不想奋斗,毫无进取之心。

周赧王崩后,周民东亡,秦取九鼎,表明了秦国意在天下的志向。

但曾经,楚庄王也曾伐陆浑之戎,打到了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并向周王派来的王孙满问起“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觊觎周室。

至于为何最后天下归秦嘛?

这倒是天幕不曾提及的另一个原因了。

楚国的国君质量,有些参差不齐。

比起秦国的六代明君接续励精图治,楚国既有称霸中原的雄主楚庄王、楚惠王,又有野心勃勃但受挫于吴的楚灵王、楚平王等等。

明主昏君接替执政,楚国一夕强盛又一夕衰退,国力无常,直至消磨了霸业,也消磨了问鼎天下的雄心。

【当然啦,除了选择以外,秦国能够统一天下还有其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多层面的因素。

在这里我们就不细究了,咱们接着看我们的文学史。】

不是,这个很重要!

天幕你倒是细究一下啊!

不论是正在为了合纵抗秦扯皮的山东六国,还是为了天幕口中统一六国未来而心潮起伏的秦人,都忍不住在叫嚷道。

对此一无所知,杨星宇鼠标滑动,便翻到了电子书的下一页。

【现在先秦文学时间段的上下限已经界定,我们沿着《尚书》接着往后走。

夏商时期的文字,不仅记录下了王公政令,也记录下了歌谣神话。

这也正常,毕竟是文明发展早期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低下,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还有频繁爆发的生存战争。

这些穿着兽皮的老祖先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去理解、把握和预知。

自然不能像我们后世人,隔着遥远的时空冷静分析,说些战争的本质是资源争夺,而资源匮乏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这类车轱辘话。

他们有的只是懵逼。

咋回事啊?

怎么就没吃的了?怎么要打仗了?首领怎么流血了?

哦他不会要死了吧?

啊?

咋又没死啊?

算了算了,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首领没死,又抢到吃的了,事已至此,那就先干饭吧。

但等到吃饱喝足,又不需要打仗的时候,人类便显现出来了,我们身为灵长目人科人属,和同属人科的远方亲戚——大猩猩的不同。

人类开始思考起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

俗称,吃饱了撑的。】

1.去了故宫,朋友逛文创店的时候,坐在外边蹭了蹭小朋友旅游团的讲解,得知内阁外边,张居正的临时办公室,被暴改成男厕,不厚道的笑了一分钟,记下来等有机会写到文里,迫害一下摄宗大大

2.房租快到期了,也没想好要做什么工作,开始想要不要南下

3.秦楚还真是同宗同源,翻了翻《秦本纪》,第一句“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当场DNA就动了,这不是楚辞吗,“帝高阳之苗裔兮”,颛顼,号高阳氏,死去的高中文学常识记忆在攻击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夫君是纯爱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