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整顿吏治的雷霆手段,如利刃般划破了朝堂积弊,却也精准刺痛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那些被罢黜的贪官、被拆散的朋党,暗中勾结串联,决意用最阴毒的手段扳倒这个眼中钉。
流言如同初春的瘟疫,在京城的街巷与朝堂的暗角悄然蔓延。起初只是零星传言,说沈侍郎行事专断,打压异己,渐渐便演变成“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骇人谰言。流言愈传愈烈,连市井百姓都私下议论,更有甚者添油加醋,将沈清辞在边境的战功歪曲成“培植私军”的罪证。
消息传入宫中,皇帝眉头深锁。他深知沈清辞的正直与才干,也记得他为国为民的诸多功绩,但帝王心术最忌权臣势大。沈清辞如今手握吏治大权,又深得民心,再加上昔日镇北军旧部对他敬重有加,这般声望与影响力,难免让皇帝心中生出一丝隐忧。朝堂之上,已有依附旧势力的大臣趁机进言,暗示“功高震主”的风险,劝皇帝对沈清辞加以制衡。
沈清辞得知流言时,正在吏部审阅新一批官员的考核卷宗。指尖划过“廉洁奉公”的评语,耳边却回响着街头巷尾的非议,心中又怒又急。他深知流言的破坏力——它无需实证,只需搅动人心,便能让黑白颠倒。若不能及时澄清,不仅自己多年心血付诸东流,更可能给那些奸佞之徒可乘之机,动摇朝堂根基。
他当即停下手头公务,提笔写下奏折。字里行间没有辩解的委屈,只有剖心沥胆的赤诚:“臣自蒙陛下恩宠,复官理政,日夜所思唯有整顿吏治、安抚百姓。所行之事,皆循国法、顺民心,无半分私念。若臣有一毫谋反之心,愿受凌迟之刑,以谢天下!恳请陛下明察,彻查流言源头,还朝堂清明。”
奏折递入宫中,皇帝反复翻阅,看着字里行间的坦荡,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想起沈清辞流放途中仍心系国事,想起他抵御匈奴时的舍生忘死,想起他整顿吏治时的公正无私,终究不忍轻信流言。当即下旨,命御史台严查流言散布者,凡参与造谣、煽风点火者,一律严惩。
然而,那些暗中谋划的官员并未就此收手。他们知道,一次流言不成,便需布下更周密的陷阱。夜色深沉,相府偏院的密室中,几人低声密谋,桌上摆着伪造的书信与账目——那是他们精心设计的“铁证”,足以将沈清辞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一场针对沈清辞的更大阴谋,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只待朝堂之上,给予他致命一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