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康觉得会议室空气愈发稀薄,让她有些喘不上气的时候,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走进来的是个穿着服贴职业套装带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清瘦女子。
她手里还拿着一个夹着笔的深灰色文件夹,文件夹上的纸张不多。
陈小康猜测那上面应该是实习名单还有他们每个人的简历,或者是一些要给他们讲的公司章程。
注意力的转移让她将往上翻涌的那股不适感觉压了下来。
“人都到齐了。”
她看了眼站在离自己不远的丁兆,又扫视了剩下的他们四个人,不知是轻飘飘地来了句。
“看来你们气氛还不错。”
她如此一句,倒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反倒是丁兆率先笑出声回答她,“琪姐,我们刚刚都相互介绍了一遍。”
“大家都算是认识了。”
毫不掩饰地轻松和熟悉。
一听到丁兆这话,陈小康瞬间想要收回刚刚自己在心里对于他有些聪明的夸奖。
即便自己刚刚充满阴暗的想法确实猜对了。
但是他这般上赶着表明自己关系户的身份,和那两个自我吹嘘的男生没差。
那个被丁兆喊“琪姐”的女子听到他这话,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没有不满,也没有意外。
她的眼神里像是一滩沉寂的湖水,格外冷静。
这让陈小康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她对这种冷静且稳定气场的人有着本能的欣赏。
与其说欣赏,更像是向往。
女子收回目光后,就将自己手里的文件夹放在会议桌上,然后淡然地坐下。
“你打算一直站着?”
虽然她头也没有回,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在跟谁说话。
毕竟只有丁兆一个人大咧咧地站着。
丁兆即便被当众点名,眼神和表情也没有泄露出任何正常人应该有的羞愧或者不自然。
他脸上依旧是那没心没肺的笑容,然后就近找了个空位置坐下。
丁兆坐下后,张琪抬眼看着在场的所有人,眼神里带着几分理性的审视。
“我是你们实习期间的负责人,张琪。”
“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你们喊我张经理就行。”
张琪自我介绍完稍稍停顿了一下,眼神淡淡地瞟了眼丁兆,“你们刚刚也都相互认识了,我也有你们的简历,也就不让你们再介绍一遍了。”
听到她这话,陈小康感受到坐在角落的李清池不自觉地松了口气。
张琪又翻看了一下桌上的文件夹,再次抬起头看向他们,“现在你们要分下组,总共两个项目。”
一听到分组,陈小康立马感受到身旁两个男生的目光一下子打量了起来,而李清池刚放松下来的身体又再一次紧绷了起来。
丁兆坐在自己对面,从他坐在起,他的目光好像就一直莫名黏在自己身上。
这让她有几分不太自在,所以一直回避着他的视线。
陈小康不想跟在场的任何一个男生分到一组,对她而言都是不大不小的麻烦。
当然她最不想和丁兆分到一组。
但是小康最不想要什么,就偏偏越是能碰到自己最不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跟陈小康一组。”
虽然那两个男生打量的目光没有任何避讳,但是丁兆确实最先开口打破沉默的场面。
“你们两个清北的在一组,也太欺负人了啊!”王洋一听这话就坐不住了,直接开口。
虽然赵云飞没有开口迎合,但是也忍不住轻轻点点头。
“没有不公平啊,我不是生物专业的,正好让专业对口的小康带带我。”
丁兆听他们这么说,倒也没有不高兴,脸上还是那副油盐不进的笑意。
他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刚刚还没有作声的赵云飞也开口了,“那我跟你们一组。”
王洋没有料到,本来是自己“盟友”的赵云飞会迅速倒戈,直接选择加入那两个清北阵营。
陈小康听着他们的话多少有几分不满,三个男生自以为是地安排分组根本没有问过自己的意见。
“我想跟李清池一组。”她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默默听从别人安排、不声不响的青春期少女了。
突然被点到名的李清池先是一愣,然后朝小康投来感激的目光。
她本来以为自己会是落单的那个。
“那就两个女生一组,你们两个男生一组。”默默观察他们分组的张琪适时地开口。
她话音刚落就感受到王洋疑惑的目光,解释道:“丁兆,他是信息技术部门的,不参与你们的分组。”
王洋的脸上立马显露出失望和不满的神色。
陈小康看得出如果不是因为实习且是一家很有竞争力的公司,他绝对会来上一句“怎么不早说”。
倒是丁兆听到张琪这话没有任何意外,看来他是知道自己不跟他们四个一个部门。
不过陈小康也不算特别意外,再怎么说这家公司能做到全国数一数二,就说明哪怕是关系户也不能随便跨专业参加研发。
要不然就太没有章法了。
但是丁兆刚刚却主动提出要跟自己一组,明显是关系户想要逗他们四个人玩。
把人逗得团团转,真是低级趣味。
不过也就是丁兆的搅局,让小康和自己想要分组的李清池在一组。
所以陈小康对于此刻正冲着自己笑出一口白牙的丁兆,突然感觉他这笑容并没有刚刚那么刺眼了。
甚至还有几分说不出的傻气。
分完组之后张琪经理就给他们一人分发了一章公司的规章制度。
张琪她并没有从头到尾的将规章制度念一遍,而是挑了几条重要的强调了一下。
然后就是带他们简单熟悉了一下公司的几个部门职能和具体位置。
等他们所有人签完实习合同和保密协议已经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张琪索性带他们直接去了公司食堂。
让他们每个人都打好饭后直接带着他们去跟相关项目部门负责人打招呼,并让他们直接在负责人旁边吃饭,好让负责人给他们交代下午的工作,并节省时间。
就这样完成了交接。
整个过程都让陈小康感到格外舒适,她喜欢这种说话办事都很是利落干净的人。
甚至因为对接的场合是在食堂,大家因着吃饭,气氛比在普通的会议室要轻松很多。
而且她和李清池的研发项目负责人也是个女性,周淑华。
四十多岁的年纪,梳着板正的低盘发。
虽然周淑华眉眼生得锐利,看着有些严厉,但是看到她们两个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脸上立马露出了笑意。
了解到小康是第一次实习,周淑华更是给她主动讲解了商业项目研发的具体流程。
确实和她在学校跟着导师做的那些项目研发流程有些差别。
听着周淑华她简明但详尽的介绍,还有温柔的语气,让小康觉得很是亲切。
她自己的小姨跟她有几分相似。
不是样貌上的相似,而是说话表达上的相似。
因为她们的存在,陈小康总觉得自己可能长到三十多岁就能像她们一样可以语言简明、条理清晰地去表达任何事情。
直到上了大学,她参加第一次小组作业,需要轮流发言表达想法。
小组讨论结束后,同宿舍的女生蔡怡宁在回宿舍的路上突然跟小康说:“小康,你是不是高中的时候参加过辩论队啊?”
“啊?没有啊?”小康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这样说起。
“没有嘛?我刚刚看你发言很是条理清晰,一点都不打磕巴,不像是临时发言,更像是提前准备好了稿件,还以为你参加过辩论队。”
这个时候,陈小康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效仿小姨的说话方式已经成为了肌肉记忆。
她之所以这么熟悉小姨,并非每年过年时候的惊鸿一面,而是高中四年,除了上学,她大部分时间都跟小姨住在一起。
虽然她和丁兆都是在s市读的南山中学是同校同学,但她并非s市人。
之所以能在s市读高中,就是多亏了她这个小姨。
小姨施诗跟她的名字一点也不一样,是外婆家最有反叛精神的小女儿。
大学一毕业她并没有像自己的母亲还有大伯那样在老家听从安排考公务员或者进国企工作,而是拿着大学期间赚的钱南下开始做外贸生意。
小姨她肯吃苦且作为本就是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优势,成功将外贸生意做成了。
大概是财务自由的底气,这么多年小姨依旧没有结婚的打算。
外公外婆虽然唉声叹气,但也不能催婚催得太多。
与其说不能,更像是不敢。
他们害怕这个本就不受掌控的小女儿,因为催婚跟自己闹翻。
就像施诗她二十一岁那年义无反顾南下一般,一年多没有一点消息。
他们当时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之中度过。
陈小康小时候虽然在老家听了不少人念叨小姨的闲言碎语,但是在她眼里却一直觉得小姨是个满是神秘感的大人。
而在自己十五岁那年大年初三的下午,父母和小姨在房间里不知长谈了些什么。
当天晚上,他们三人就把自己也喊到了房间,询问自己要不要去s市读书。
陈小康清晰地记得相较于父母的面色复杂,小姨施诗的脸上却是温柔且坚定的笑意。
那抹温柔和坚定像是带有蛊惑一般,让她忍不住想要靠近。
就这样过完年陈小康她转到了s市小姨家附近的初中开始读初三。
临时转校的小康学习上并没有什么不适应。
因为老家是出了名的高考大省,从小学起整个教学氛围就是紧张且高压——
做不完的习题、每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女生不能到脖子的短发、男生清一色的标准平头……
本就成绩在老家名列前茅的陈小康转校后,次次成绩都甩年级第二二十多分。
就这样她中考顺利考进了s市最好的高中——
南山中学。
虽说看起来一切都很是顺利、很是顺理成章,但其实只有小康自己知道当时刚来s市时有着哪些无法跟他人道明的冲击和不适应。
全班几乎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少女们乌黑的长发被各种好看的发饰所扎起、课间就开始谈论放学后去哪里喝奶茶还有各种流行音乐……
而陈小康她本就不是个事事都愿意言明跟大人倾诉的人,更何况她现在跟着每天忙工作忙到在饭桌上都经常接好几个电话的小姨一起住。
所以她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全都藏在了一本本练习题和一张张试卷的习题里。
时隔多年,读大二的陈小康在手机上看社交平台的时候,突然刷到一张图,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别想,狂做。”
但是却一瞬间让她心跳用力且快速地跳动了好几下。
陈小康她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但是还是将这个图片设置成了自己的手机屏保。
像是慰藉那个十几岁硬生生将自己隐没在题海之中的少女一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