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这么看着,村民们便骇得面无人色,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们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村里,该是什么下场?
想起之前自己埋怨过林家多事,很多人脸上顿时烧起来。
再烧也烧不过严家人,脸上火辣辣的疼,被周围人有一眼没一眼地看,严家人再是厚的脸皮也撑不住,臊眉耷眼溜走。
秦四海抹了一把冷汗,庆幸自己选择相信,不然就是八百七十五条人命,枪毙他八百七十五回都不够。
“都先回到各自的帐篷里,千万不要乱跑。不用担心,部队会安排灾后重建……”
心疼房子田地的村民把眼泪憋了回去,只觉得压在肩头的巨石被人搬走,又看到了希望。
林家人回到帐篷里,林奶奶连声庆幸:“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可算是过去了。”又满脸后怕地摩挲着林桑榆的手背,“亏得你机灵,看出了不对劲,还往心里去了,不然咱们家都得遭殃。”
“我就是胆子小怕死,歪打正着了。”林桑榆笑吟吟,“合该是我们的运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福气很快来了。
秦四海来到林家的帐篷,对林泽兰道:“多亏了你们的提醒,才能提前转移村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泽兰看林桑榆,笑着道:“要不是我家榆钱儿,我们也不会当回事。”
林桑榆腼腆表示:“我们也是在救自己,主要还是领导们在乎我们这些老百姓。要是以前那些官老爷,怎么可能管我们的死活,说不定还要打我们一顿,给我们按个扰乱人心的罪名。”
秦四海朗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最基本的原则。这次你们立了大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组织上会尽量帮忙解决。”
他敢这么说,当然是上面给了指示。有过则罚有功必赏,才能稳定人心。
林桑榆探口风:“秦连长,我们家原是省城人,我大哥眼下也在省城工作,我们一直想搬回省城一家团圆,可省城工作太难找了。”
这在秦四海意料之内,要求解决工作才是明智之举:“你们家倾向于找哪方面的工作?”
林桑榆仗着年纪小,厚着脸皮问:“四个人吗?”
“四个人立的功,当然是四个人都有嘉奖。”以这场泥石流的强度,如果没有提前转移,全村八|九成的人都得遇难。挽救了数百人的身家性命,安排四个工作应该的。
话音刚落,林家人脸上都是难以抑制的喜悦。
林桑榆努力压了压嘴角:“太突然了,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可以给我们点时间商量商量吗?”
“可以。这个不着急,你们好好商量。”秦四海道,“我先去忙了,你们商量好了告诉我一声。”
林松柏客气地把他送出帐篷。
“四个工作,四个工作!”林奶奶简直眉飞色舞,她好多年没有这样高兴了,“我们家可算是熬出头了。”
老太太喜滋滋地拉着林桑榆的手:“我们家榆钱儿给家里立下大功了,救了全家的命,还让你娘和哥哥姐姐有了工作,这往后的路就大不一样了。”
“合该是我们家的运道来了。”被夸得不好意思的林桑榆转移话题,“以娘的医术,当个医生绰绰有余,再不济当个护士总行。”
林奶奶骄傲:“你娘有中医执业资格证,当年花了不少心思考的,去医院当医生是够格的。”
可医院那地方更认西医学历,中医想进去很难,得有很硬的关系。自己开馆坐诊也难,因为她是女子,哪怕医术好也难消除偏见。只有乡下大家穷,看不起正经大夫才愿意找女郎中凑合凑合。
林桑榆之前还真不知道,笑看着林泽兰:“那把握更大了。”
林泽兰跟着笑:“这次娘沾你的光了。”
“怎么就沾我光了。”林桑榆不觉得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村长压根没把我和二姐三哥的话当回事,全靠您说服了他。”
林泽兰失笑,笑着笑着面露犹豫之色:“你没上过学,现在工作,只能安排最基础的工作,赚个辛苦钱,别把身体又熬坏了。我想着,不如问问能不能推荐你去上初中,你是个读书的料子,努努力考高中甚至大学。但凡有个高中学历,找工作就不难了,将来找个清闲体面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小女儿这年纪去上小学,真有些大了,只怕会不自在。
过了七月满十六周岁,上初中都有些大。
林桑榆的打算是:“我想插班六年级,毕业后肯定能考上初中,推荐上初中等于白白浪费一次机会。不如问问,等我小学毕业能不能破格让我参加高中的招生考试。用一个工作换一次考试机会,总不过分。”
现在没有统一的中考高考,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招生、保送和推荐。学校招生自由度很高,小学生被大学破格录取屡见不鲜。
原身卧病在床这些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来来回回看哥哥姐姐的课本打发时间,去考一下高中说得过去,考大学就有点离谱了。何况现在让她考大学,还真未必考得上,知识点到底不一样,总得给她学习的时间。
林泽兰一想也是,遂点了点头,看向大女儿:“你护士的活能拿起来,或者药房里捡药煎药。”
林梧桐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轮到小儿子,林泽兰有些犯难。
林松柏出声:“药厂领导都是军转干部,部队出面递个话,我再求求师傅,让小弟在师傅手下当个学徒工,应该可以。”
林枫杨双眼亮晶晶,用力点头。
林奶奶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心花怒放,又怕他们想的太美:“上头能同意吗?”
“应该能,我们的要求又不过分。”林桑榆微微一笑,“其实我们可以稍微过分一点点,反正试试又没损失。”
一家人纷纷看过去。
“不如试试能不能推荐上技校、护校、师范,还有艺术学校,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工作。”压根不用找,明年开始中专包分配,分的还都是好单位,且享有干部身份。所以现在读三年书,特别值。
林桑榆视线落在林梧桐身上:“二姐不挺喜欢唱歌的,唱得也好,很多单位都需要文艺工作者。”
原文里,家属院一个邻居是文工团领导,偶然听见林梧桐唱歌哄孩子,觉得她嗓音条件很好,属于老天爷赏饭吃,遂起了爱才之心,想招到文工团当个临时工培养培养。
林梧桐很心动,但是老人怎么办?
严锋、严富贵、严五妮要工作,严家侄子侄女要上学。
就是这么离谱,姓严的子孙可以去工作去上学,姓林的儿媳妇却得放弃工作在家伺候瘫痪的公婆,所有人都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直到孙辈都长大,终于无事一身轻的林梧桐参加老年歌唱团成为台柱子。严家人玩笑一般说埋没了她的天赋,如果当年进了文工团,她会是什么模样。
林桑榆也想知道没有严家人拖后腿,林梧桐会是什么模样。
林梧桐愣住了,她是喜欢唱歌,他们当地人人都会唱几句山歌,就是唱着玩儿,哪有专门学这个的。
“我学这个干嘛,不当吃不当穿的。”她轻摇头,“推荐我还不如推荐你自己直接上高中。你功劳最大,许是能破例。”
林桑榆也摇头:“只要给我考试的机会,我挺有把握考上。可让你考,有点难吧。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功劳有限,用一点少一点,当然要用在关键地方。
林梧桐满腔感动化作哭笑不得瞪一眼。
林桑榆甜甜一笑,循循善诱:“你现在工作的话,只是学徒工,工资只有十几万。可要是中专毕业,怎么着也有三四十万,有学历还更容易升职加薪。”
这倒是真的,学历高薪水高,林梧桐不免心动。
“这要能推荐上学,不如推荐护校师范。”林奶奶老思想,觉得医护老师这些才是正经工作。
林桑榆就问:“二姐,你喜欢学什么。别不好意思说,错过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林梧桐很不好意思:“你立的功,倒便宜了我。”
“一起发现的一起去找村干部,怎么就成我一个人的功劳了,”林桑榆笑吟吟,“何况一家人分什么你的我的,谁合适谁用。以后遇到适合我的机会,当然是我用。”
林梧桐跟着笑:“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本就用不着。”林桑榆再问她喜欢哪个。
林梧桐咬着下唇,显而易见的为难,不由看林泽兰。她其实不喜欢学医,每次看见血肉模糊的伤口都会起鸡皮疙瘩。
林泽兰笑着鼓励:“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一辈子的事情,总要自己喜欢。”
林梧桐下定了决心:“师范吧。”
师范免学费有生活补贴,毕业后容易找工作,薪水高又体面还有寒暑假。
当年她参加过师范的招生考试来着,班里成绩好家境一般的同学都在考,她成绩只是中等,没考上。
林桑榆意识到是自己想当然了,现在是1950年,才从民国过来,对唱歌这些文艺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
而民国时期,老师工资鹤立鸡群,小学老师月薪二三十个大洋,初中老师翻一倍,高中老师再翻一倍,大学老师继续翻倍,教授高达四五百大洋。
以林梧桐的性格,选师范才在情理之中,林桑榆笑着问:“二姐,你喜欢哪个科目?”
林梧桐想了想:“我上学时算数学的最好,算数吧。”
林桑榆:“那就问问能不能推荐上师范,不能就试试小学老师。二姐初中毕业,当个小学老师还是有希望的。”
林梧桐点了点头,小学毕业教小学的都大有人在,只是轮不到没门路的普通人。
林桑榆看向林枫杨。
撞上她的目光,林枫杨立刻明志:“我看见书就头大,让我上学我都毕不了业,还不如跟着宋师傅。但凡学会宋师傅一半本事,够我受用一辈子。”
宋师傅虽然才上了几年私塾,可技术一流,药厂大学生都得向他请教。还时不时被外厂请去帮忙,出去一趟至少三十个大洋的辛苦费。工资加外快,一个月能拿好几百大洋,比大学教授都多,想想就羡慕。
林桑榆毫不意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学,林枫杨就是个学渣,小学都靠林泽兰拿藤条抽着才上完。他的性格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宋师傅这样的技术大拿可遇不可求,要是能跟在身边学技术,是林枫杨的造化。
可要不要是你的事情,有没有想到你是我的事情,端水大师林桑榆点着头道:“行吧。”
林松柏笑着道:“那就这样吧,再多会惹人烦。”
是这么个理。
一家人商量了下说辞,林松柏去找秦四海。
听完林家的要求,秦四海不免意外林家希望两个女儿上学。可见林家是真疼女儿,那严锋想挽回难上加难。
他敛起心思,对林松柏道:“你们的要求,我会如实汇报给领导。”
“还请秦连长帮忙说几句好话。”
“我尽力。你们也别太担心,救了这么多人,领导心里都有数。”
林松柏试探着问:“那您觉得同意的可能性大吗?”
秦四海沉吟片刻:“这个不好说,毕竟得和对面单位商量。如果那边单位不方便,会联系其他单位。以你们家的贡献,只要你父亲政审没什么大问题,工作总是会有的。还请你们等等,一有消息,我会立刻告诉你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