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是后晋的篡位者,开国皇帝是:刘知远(895-948),沙陀部人。《五代会要》称其为东汉明帝第八子淮阳王刘晒的后代(这都是为了给自己正名,说自己是汉室后裔)。唐乾宁二年(895)二月四日生于太原,称帝后更名刘。庙号高祖。
年轻时家贫,曾为晋阳(即太原)李氏赘婿,后来他与石敬瑭一起隶属李嗣源的麾下,为偏将。在中国注重家族势力关系的历史背景下,底层想翻身。背后的女人起到很大重要,娶一个有背景的女人也能成为你事业的最大助力。
在李嗣源与梁军在德胜(今河南清丰西南)作战时,石敬瑭的马甲断裂,几乎要被梁军赶上,刘知远把坐骑换给石敬瑭,他则骑石敬瑭的马殿后而还,因此,石敬瑭很感激他。李嗣源即帝位,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时,特地把他调到自己属下,担任押衙,成为心腹。李嗣源创建的禁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成为革命者的摇篮,就连后面北宋:赵匡胤也是禁卫军将领起家。
从五代十国李嗣源起开始改革近卫军,他创设的负责财务的三司以及近卫军的主力侍卫亲军,直至北宋均被继承。近卫军在中国叫做禁军,扩大和强化禁军是五代各个皇帝的共通政策。北宋的禁军又称“上军”,“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
北宋宋初分属于二司,即殿前司和侍卫司,到了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演变为殿前司、马军司以及步军司,它们合称为三衙、三司。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外一半安置在各地。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称为屯驻禁军;隶属于地方军事机构的,称为驻泊军。“共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余年,盖因于此。”通过京师驻兵和地方驻兵,使其内外相互制约。五代十国后期臣子以下犯上,篡夺政权的是事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杯酒释兵权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
应顺元年(934),李从珂攻入洛阳,石敬瑭在卫州(今汲县)与出逃的闵帝李从厚相遇。刘知远作了周密安排,双方发生冲突时,他亲自护卫石敬瑭,并且率兵把闵帝的左右全部杀死,将闵帝幽禁起来。
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重新被任为河东节度使。不久双方发生矛盾,石敬瑭在太原策划叛乱,以刘知远和桑维翰为左右手。桑维翰提出向契丹称儿臣割土地以换取援助时,刘知远不以为然,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但是未被石敬瑭采纳。当后唐进攻太原时,刘知远以五千之众抵住了张敬达五万大军的进攻,受到石敬瑭器重。
石敬瑭称帝后,刘知远任侍卫亲军都候,领保义军(镇陕州,今三门峡市)节度使。成为石敬瑭禁卫军首领,耶律德光也很看重他,临别时指着刘知远对石敬瑭说:“此都军甚操刺(勇猛),无大故勿弃之。石敬瑭进入洛阳,令他负责巡警,全城肃然,无敢犯令。”
天福二年(937)四月,刘知远升任检校太保、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镇许州,今许昌)节度使。不久,让他与杜重威交换职务任归德军(镇宋州,今商丘南)节度使。他历来看不起靠裙带关系向上爬的杜重威,对于与杜同制的安排极为不满,多日杜门不出,拒不受命。石敬瑭十分恼火,打算罢去他的兵权勒归私第。宰相赵认为不可,就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前去宣布诏命,刘知远才勉强受命。从此,石敬瑭对他另眼相看。天福五年(940)任他为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虽然仍兼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但已将他调出朝廷。
石重贵继位为帝后,对契丹拒不承认燕云十六州的归属,耶律德光大怒,接连派兵南下伐晋。如此这般,晋军竟然两次都成功击退了契丹的进攻。但是第三次却终于失败,开运三年(946),开封陷落,晋朝十年短命,到此结束。皇帝石重贵被俘,被劫持到北方。因为被拉到国界之外去了,所以后朝给他的谥号就是“出帝”。
他在后晋与辽作战过程中,刘知远总是据守本境,除非契丹军队打到他的地盘才作反击,其余则一概不问,采取坐观成败相机行事的策略。中央对抗外族,地方保持中立。等到耶律德光占领汴梁,他派王峻“奉三表诣契丹。一贺入汴,二以太原夷夏杂居,成兵所聚未敢离镇,三以应有贡物,值契丹将刘九军自土门西入,屯于南川,城中忧惧,俟召还此军,道路始通可以入贡”。
耶律德光想从此就占领并统治华北,所以特意让冯道率领晋朝文武百官劝进,然后在开封照中国方式重新登基,同时改国号为:辽。但是这时契丹国内皇太后一派与他的对立日趋激化,华北各地也出现抗辽反乱,眼看里外不是人,耶律德光只好打道回府,不料却在归途一命呜呼。由此,华北出现了短暂的政治真空状态,华北乱局又开始新的一轮逐鹿。
当华北出现政治真空时,趁机占便宜登上皇帝宝座的就是刘知远,一个曾经效力于石敬瑭的武将。中国的帝王都要会有一个道貌岸然的表态,就是部下推荐你当皇帝的时候,你要拒绝三次,以表示对前朝的忠心,一般第四次就会接受,这个皇帝是你们逼我做的,我可不想做,就连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这个戏码。
刘知远也不例外,直到郭威、杨邠等人再三劝进,他才表示接受建议,于开运四年(947)二月在太原即皇帝位。可是他“自言未忍改晋”,只是讨厌少帝的开运年号,就重新使用石敬瑭的天福年号,称此年为天福十二年。六月,他到洛阳,正式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乾祐,可是不到半个月他就病死了,终年54岁。这种先称帝后改国号和年号的做法,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就是不想承认皇帝石重贵“出帝”的正统性,不然篡位没有合法性。
刘知远在位仅一年,谈不上什么政绩。他称帝后,其亲信将佐都执掌重要部门。杨、郭威任正副枢密使,苏逢吉、苏禹珪同为宰相,王章任三司使,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平章事。
刘知远还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早在后唐的张敬达围攻太原时,有千余名骁卒投降,石敬瑭打算将其编入亲军,刘知远却下令把他们全部杀掉;他任后晋河东节度使时招致吐谷浑白承福,而到开运三年(946)他又与郭威一起“诬承福等五族谋叛,以兵围而杀之,合四百口,籍没其家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