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樊烺和樊煜的父亲年纪相差比较大,不过樊烺和樊煜这对堂兄弟的年纪倒是相差无几。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父亲一个结婚太晚,另一个则生子太早。
樊烺的父亲在兄长去世后就成为了樊老爷子的顺位第一继承人,并且从小也接受精英教育,但是他却志不在此。
大概是因为受到了亲兄长年纪轻轻就遭遇意外横死和母亲突然心脏病猝死的刺激,导致他开始畏惧死亡,希望增加生命的长度。
不过他并没有走上求仙问道这种迷信道路,而是觉得想要增强体质养好身体,开始着重体育锻炼。
只不过因为体质和天赋问题,他虽然能参与体育运动,也能参加一些赛事,却并不能做出什么让人瞩目的成绩。
不过,樊烺的父亲已经不在意了。
比起经营和拓展自家横跨地产、金融、珠宝高奢、甚至唱片公司、影视公司的商业帝国,他对于体育和运动事业更感兴趣。
因为他亲自投身体育之后,他从最开始的目的性锻炼身体长命百岁已经变成了要让自己为体育事业发光发热。
不过樊家这个时候并没有涉足体育事业。
但并不妨碍樊烺的父亲从零开始,并且做得卓有成效。
从最开始的小圈子里的体育赛事的背后赞助投资,到协助国家举办国际性的大赛。
多年下来,樊烺的父亲已经为樊家在原本为零的体育界打下了一片新的领域。
不过也因为这样,樊烺的父亲更加无心家里的产业,只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手里的体育事业。
甚至因为于那些更加单纯和执着的体育健儿们接触多了,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更加坚定了他不会将自己手头的体育事业转变成生意,而是要往更加公益、大众的方向——致力与帮助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拓展。
按理说,二儿子不能接过自己手里的商业帝国接力棒,那么按照顺序就该轮到小儿子手里。
可惜的是,樊老爷子的小儿子同样不是良选。
不过这位可不像他的二哥那样是因为有自己热爱的事业需要打拼发展,而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眼高手低,做什么赔什么,只会天天光给那些狗仔们提供各种绯闻八卦。
甚至还一度成为那些豪门世家私底下嘲笑“嫡庶有别”的例子——没看见樊老爷子原配生的两个儿子都优秀卓越吗?虽然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志不在家业,可二儿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让国家都点名赞扬。
可庶女继妻生的儿子有什么出色的?
如果是还没成年就搞出私生子也算是“成就”的话……
也因为父辈的情况影响,樊烺和樊煜这对只相差两三岁的堂兄弟从小都不存在兄友弟恭的亲情。
更何况,樊烺和他的父亲不一样,从小就展现出来惊人的商业天赋,被樊老爷子发现之后老怀大慰,觉得终于樊家后继有人。
如果不是樊烺那热爱体育事业的父亲和出身花滑奥运冠军的母亲据理力争,樊老爷子几乎要将这个长孙圈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养了。
饶是如此,每年也有一半的时间是樊老爷子把樊烺带在身边,剩下一半的时间,樊烺的父母会带着他,而另一半则是被樊老爷子见缝插针地安排了各式各样的项目历练。
相比之下,樊煜要“清闲”很多。
虽然他是比他那不着调的爹要更加表现得像是个世家公子,然而因为他是他爹年纪轻轻荒唐下的“结果”,并不是婚生子,所以一直到他十四五岁之前都不受樊家的待见。
后来估计是他爹一直做个花花蝴蝶不结婚也没有孩子,年纪渐大,所以后来樊家把他认了回去,也给了他应有的待遇。
可比起樊烺这个堂堂正正的长孙,樊煜要过得边缘化许多。
并且为了掩盖他非婚生子的情况,认回去后就送往了国外读书,一直到他去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大学毕业并开始硕博连读,这才以樊家二公子的身份在大众面前渐渐亮相。
&
樊烺知道,樊煜回到国内就是二房那一家子和他们打响斗争的讯息。
但樊烺之前一直不觉得樊煜那一方人有什么威胁力。
他很小就跟着爷爷见识商场上那些人精似的角色,樊煜那看似恭敬但实际上在他眼中完全掩饰不了的勃勃野心早就被他看了个一清二楚。
当然,他并不是狂妄自大,认为樊煜之前在国外读书只是个学生所以才觉得他没有威胁力。
而是因为他已经早就知道樊煜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
就像是这次他出事后,樊煜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动用黎家的权势将消息封锁压下去,还妄图将樊烺困在鹭岛市的医院里——万一要是医治不及时不到位,樊烺就这么一命呜呼了呢?
对于樊煜这样自以为是的愚蠢行径,樊烺只想冷笑,根本不打算多作搭理。
他只是觉得失望。
失望黎家居然会帮着樊煜。
不过,当初在奶奶去世后,樊家就急不可耐地将奶奶同父异母的妹妹嫁过来这一举动,不就说明了黎家更看重什么了吗?
&
樊烺虽然苏醒了过来,但是整个人的状态并不好。
因此在面对樊煜假惺惺送来各式各样的补汤补药妄图以此在樊老爷子和外界面前展现并不存在的兄弟情谊这一举动,很不客气地叱责了一番。
在钱特助进来之前,樊烺就接到了一通老太太的电话——不用说,这继奶奶就是为了她那好孙儿打来的。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那拐弯抹角的意思都是让樊烺不要因为樊煜封锁他受伤的消息而多心,说他那好堂弟只是不想要在国外跟进一项国际性体育赛事举办权的父母和已经八十多的爷爷着急上火伤身……
用后世的一句网络俚语来说,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编故事。
虽然从小就和这位继奶奶关系不好,但毕竟是长辈,对方都这个态度了,樊烺想要做点什么,也只能收敛许多。
但其实,樊烺并不是个大度豁达的,再加上身体的不适,让他尤其的憋火。
此时见到钱特助提着补汤过来,让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刚苏醒的时候樊煜假模假样地带着人参鸡汤的事情,下意识地开口就有些阴阳怪气。
不过在得知对方带来的东西来自袁家人,意识到自己误会了,他也第一时间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你把袁家人送的汤打开让我尝尝吧。”樊烺虽然没多少胃口,但毕竟是袁家人送来的心意,总归还是喝一点吧。
保温杯不大,倒出来的汤也不过小碗一碗。
不知道是不是钱特助的错觉,那奶白色的汤里似乎还泛着微微的金光?
等他凝神细看的时候,却又没看到了。
不过……
还真想啊。
钱特助默默地咽了咽口水,总觉得好像比自己在特级大厨那儿带来的汤还要诱人。
应该是错觉吧?
樊烺原本打算的是尝一尝,意思意思,结果没想到钱特助倒出来之后,那清淡却又诱人的香气瞬间俘获了他的嗅觉。
他的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两下,同时感觉那仿佛是有人一直在敲击自己后脑勺的疼痛减缓了两分。
&
袁父喝完了保温壶里的最后一滴汤,有些意犹未尽地舔舔唇,“哎每回喝完阿曜煲的汤,我全身都轻快了两分。”
袁母脸上带着笑容:“那可不,这可是咱们儿子亲手煲的汤呢,喝了能不轻快嘛!”
夫妻俩觉得这是父母的慈爱滤镜作用,殊不知,这猪骨白贝余甘汤里,袁星曜还加了一点横公鱼鱼骨一起熬的汤,还加了一点从山海小世界得来的薲草。
薲草的形状很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
袁星曜就是直接拿着薲草当葱用的,切得细细的,出锅前撒上一点,既增添了香味,又可以让喝的人保持愉快的心情。
毕竟病人是很难快乐起来的,偏偏愉快的心情其实对身体的恢复是有正向助益的。
横公鱼的鱼肉全被山海幼崽们给吃掉了,可是祂们的牙还不够结实,两米多长的鱼骨头还留着。
袁星曜想着左右是从山海小世界里得来的,若是扔了着实可惜,便将鱼骨头保存起来熬汤——其实这也是一个厨房小技巧,鱼骨头熬出来的汤不仅没有腥味而且还会增加鲜味。
&
钱特助紧张地看着樊烺拿起汤勺在那小汤碗里舀了浅浅一勺——嗯,这么一点,也就够润湿嘴唇的吧?不过也好,要是口味不合也可以及时止损。
钱特助是觉得樊烺最多也就沾一点点,毕竟普通人家的手艺怎么比得上他专门去找的特级大厨的手艺呢?
刚这么想完,他就见到樊烺又舀了一勺——不同于上次那浅浅一点,这次是满满一勺。
紧接着,钱特助的眼睛就越睁越大,眼睁睁地看着一向对吃食挑剔,这两天还因为食欲不振就不怎么进食的樊总一口接着一口,居然将那一整杯的汤,全都喝光了。
这猪骨白贝余甘汤本来就是开胃健脾的,樊烺喝完了一碗颇有些意犹未尽,只不过就这么一小碗,他只能将目光落到钱特助带来的另一份饮食上:“还有什么?”
“这是黄大厨用了八个小时文火慢炖出来的瓦罐汤,”
瓦罐汤是以瓦罐为器,采用多种名贵药材和食材精心搭配,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以硬质木炭火恒温煨制达七小时以上。
这样炖出来的汤不仅汤汁稠浓,醇香诱人,更有消除疲劳、养身健体的作用,达到了食补的最高境界。
曾有美食家赋诗赞曰:“民间煨汤上千年,四海宾客常留连。千年奇鲜一罐收,品得此汤金不换。”
可见瓦罐汤有多么的鲜美滋补。
樊烺喝了一口,然后微微皱起了眉。
诚然,经过特级大厨精心烹制的瓦罐汤的确味道相当出色,馥郁香浓,唇齿留香。
可是,樊烺却并没有喝刚才那份猪骨白贝余甘汤后那种脑袋的闷痛和身体的沉重都减缓舒畅的轻松感。
甚至,因为这个汤用了不少药材和名贵食材,炖出来的汤太过滋补和香浓,让才喝了汤的樊烺一口下去就觉得有点憋闷和腻味。
就如同钱特助之前所认知的那样,樊烺是个嘴刁的。
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个不会亏待自己的。
所以放下勺子里还剩下一半的汤,樊烺看向钱特助:“帮我联系一下袁先生的太太,再给我做一份这个汤来。”
说到这里,樊烺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如果她还给袁先生做了其他吃食,方便的话也给我备上一份——酬劳当然不能少。”
本来昨天要更新的,但是因为从老家开车回成都路上堵车不是很凶嘛,结果硬是从下午两点开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才到家,非常疲惫非常累,睡到了下午才醒过来,醒过来也是四肢耙软头脑昏沉,所以实在是写不动。
关于瓦罐汤的描述部分来自度娘。
记得大学的时候有过瓦罐汤的店,只不过那种是商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里面的食材和调料也不多。
不过就算这样,也比一般的炖汤要更加浓郁和好喝,隔三差五就要去吃一顿。
另外,关于大病之后的病人能不能这样吃……按照我这边亲戚朋友的经历,只要没有伤到肠胃,一般是不怎么影响吃食的,只不过的确是不能补太凶,毕竟虚不受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自救第十五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