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边的茅亭,老太师早已经在这处等着了,两人过来时他老人家正在看书,不自觉的,他二人皆敛声屏气,小心翼翼起来。
走进后,两人一起一前一后的走上前去,齐齐出声喊道:“见过祖父!”
“…见过老太师!”
老太师抬眸去看着两人,莫名的,苏耦和宗明旌这一刻,皆是下意识的浑身一震,心底也紧张的微微开始发毛。
略沉吟片刻后,老太师淡声,缓缓的,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二人怎么今日一道来的?”
苏耦垂在两侧的手微微一捏,她抿了抿唇,刚想开口时,宗明旌就先她一步说话了,他恭敬的出声回道:“方才出门的时候碰见了,便一起来了…”
这片刻的老太师似乎又不在意起来了,眸光淡淡的看了他一下,随即轻微的点了点头,向他二人吩咐道:“收拾一下,回位去…”
两人面色都忍不住一松,立刻齐声应承着,然后就一人向右侧,一人向左侧的走去了自己的位置。
余成和石栾也很机灵,早在老太师向宗明旌和苏耦问话的时候,他们两个便拎着书箱到自个主子的桌案旁,一股脑儿的将笔墨纸砚外加什么书镇笔架腕枕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掏出来,规规整整的放在了桌案上。
宗明旌和苏耦两人回自己位置的时候,做好那些事后的余成和石栾就齐刷刷的躬身退到了一旁去等候,而苏耦和宗明旌也坐在自己的桌案前开始做起自己的事来。
…
约半个时辰后。
三日前,老太师又给几人留了一道课后作业,不需要他们以笔纸作答,只需今日将各自心中的那个答案当众说出来便可。
苏琦是最后一个向老太师回答自己所属题目的答案,等他说完之后,众人皆是一片寂静,全都一眨不眨的看着前方的老太师。
老太师面前的桌案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瓷的花瓶,里面插着几根柳条,片刻后,他抬手将花瓶移到了自己面前,随意伸手摆弄了两下,接着,老太师开口了:“老四…你坐下吧!”
苏琦立刻拱手行礼,飞快的坐了下去。
老太师看着几人,嘴角溢出丝丝柔和的笑意,声音的力度稍许大了些:“…这段时日以来,老夫给你们几人的题目皆不一样,你们的答案自是不一样,所以不存在比较…同样,既是你们各自用心作出的回答,那便也不必在乎老夫是否满意…”
“今日你们对各自题目的答案不重要…近日老夫有听闻一事,说来也算是有趣,也就想听听你们几人的看法…”
“…镇南王独女嘉荣郡主这月已年满十六,皇帝不仅以皇室公主的及笄礼程为其操办及笄礼,似乎还有意为这位长在皇城的郡主择婿定亲,你们几人近日可有耳闻?”
“如今这街头巷尾,上至宗族朝臣,下至布衣百姓,皆有在讨论此事,即便是不关上门,也能说上些许,何况我们如今是在自个的院子里…如此老夫且问一问你们…”
“你们觉得…皇帝此举可论对错??”
虽是突如其来的一系列话,但其实按道理来说,本不该让几人如此惊讶的,毕竟这段时间老太师总会这样出其不意。
可今日老太师实在是有些太不一样了,首先这段时日老太师从未提过任何和朝政相关的话,其次是他老人家这个提问…太过于直接,太过于有针对性了…
论帝王对错…本就不该出现在他们这些人的口中,尤其是提出这个话的还是老太师,这般就让他们不得不多思多想,束手束脚了。
这几人那一个不是浑身心眼,碍于各自心里的种种顾虑,一时间几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老太师似乎并不着急他们的没说话,只眼眸微顿了片刻后,他将视线停在了宗明旌的身上…
虽未出声示意,但莫名的,宗明旌就是觉得老太师这一眼的意思是让自己先开口。
他心底止不住的有些紧绷,这个问题和当日在书院时苏二爷的问话,看似大相径庭…实际上却是南辕北辙…
老太师这话是直接又狠厉,毫不顾忌的牵扯到了当今皇帝,甚至也许可以说…他就是故意的,故意在自己在时提这样不可言说的话。
宗明旌一时间头重脚轻,浑浑噩噩的摸不清老太师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不敢贸然开口。
可这被老太师一眨不眨的看着,没一会儿他心底就开始有点发毛了…
片刻后,他暗自咬牙,抬头正欲开口之际,千钧一发,老太师突然开了口,他的视线依旧还是看着宗明旌,说的话却是指名点姓的唤着苏正:“老三…你来说。”
被突然点到名的苏正,脸色下意识的微微一变,他有些愣住了,缓了片刻后,他略显迟疑又无措的站起了身子,眼睛直直的看着老太师道:“回祖父,孙儿在祖父面前不敢说假…孙儿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您这话…”
“孙儿记得…祖父曾有一言,位于高位者,所思所想皆不能用常人所想来衡量,皇帝乃是一朝天子,孙儿想,普天之下,唯有皇帝一人最不该以常人来评判…”
“既是无法以常人所思所想来看待当朝天子…那我等普通人如何能…又该如何去言语呢?”
苏正这些话并未让老太师有太大的反应,可若是说没有一丁点的变化也不对,当他最后那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老太师脸上的神情明显有了一丝变化…
这变化谈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只是那片刻的老太师,眼神实在是有些犀利…
苏正虽不似苏耦一般在老太师身边长大,但到底是苏家的小辈,他与老太师这个祖父多少也有独处的经历,对老太师自也是有一定的了解。
那一瞬间的苏正,立刻就察觉到老太师对自己的不对劲,可一时间他又摸不清楚缘由,心里即紧张又忐忑,止不住的疑惑。
老太师并未对苏正的回答言语什么,他的视线又回到了宗明旌的身上,眼神晦暗又深沉,低声道:“宗家的…你有何想说的?”
宗明旌神色一怔,他心底止不住的一惊一跳,深吸了口气后,他缓慢的站起身子,抬眸看着老太师,语气异常的平静,却也有些显而易见的坚定:“回老太师,晚辈以为我等身份本不该置喙陛下的圣意,可晚辈也记得您曾说过,天下人,天下事…”
“…若是定要于陛下此举分说个对错黑白的话,晚辈以为,对陛下而言,不存在对与错,却可说此举过于让人失望了!”
“本意是无可厚非,但陛下这番试探…有些过了……”
宗明旌这话让几人的神情皆是神色各异,心里皆是暗暗思量着他这话有些过“重”了!
他这话…
编排皇帝编排的有些太明目张胆了,于他国公府公子的身份实属有些不合适…
尤其是苏正,他立刻就皱起了眉,没忍住,轻微的出声,带着些劝慰的口气道:“明旌慎言,此话于你不妥…”
“无妨…此地并无外人,说来听听也未为不可。”
老太师却在这时出声制止了苏正,他边说,边眸光静静的看着宗明旌,神色一如他的话一般平静无异。
宗明旌微敛了一下神情,侧眼瞥了一眼苏正,眼神示意他自己心中有数,接着,他便抬眸直视着老太师,语气郑重其事,一字一句道:“…先帝皇子不多,共五子,除去已归天的二王爷和五王爷外,剩下的四王爷和七王爷,一个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一个流年佛门道馆,终年不在皇城,更是不过问天下大事。”
“说句难听的话…当今朝廷,只有一位在人们眼里有权有势的王爷…并且还是一位手握兵权,有自己封地,世袭罔替的异姓王。”
“陛下是当朝天子,大兆的支柱,无论是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对镇南王一脉心存疑虑…对一个皇帝来说,皆可称之为有情理,是在所难免的…”
“可晚辈以为,若论对错,陛下的初心是合乎常理…但…却用错了方法,也用过头了。”
微停顿了片刻后,宗明旌继续缓缓说道:“晚辈曾听家中长辈提过,这镇南王府本就在大兆建国初期为滇南之主…老太师知晓晚辈家中世代在军中讨生活,对滇南的情况晚辈也略知晓一二。”
“滇南不仅地势险峻,且几乎全地段都处在群山环绕间,于军事上,从来都是易守难攻…即便是我宗家先祖,对滇南也不敢说有全胜的把握…”
“牧氏先祖当初自愿归属大兆的缘由,普天皆知…晚辈以为,作为一地之主能因不愿战火纷扰,不愿百姓受苦受罪便甘愿俯首称臣,此乃大义之举!”
“…更何况,自次多年,晚辈从未听过牧家对皇室有何忤逆不尊之处。”
“嘉荣郡主是现今镇南王独女,八岁之后便长在皇城,明明父母健在,却如同孤女般活在异地…陛下此举已是在打镇南王的脸,也是在打皇室先祖的脸…”
“俗语中常年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之事本就该由父母做主,这嘉荣郡主也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族子弟…”
“陛下不该,更不能做主郡主的婚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