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山野农家的香辛料 > 第6章 除草养苗

第6章 除草养苗

两人说话带口音,叽哩咕噜一通。陶乐野只拣重点,听明白了那句“没搞头”。

嗬。

没搞头。

这是陶乐野从事农作物品种改良方向以来听到过最多的话。

读书实习,去到偏远地区,固闭自封、不愿接受新科技新事物的老农户们都这么说。

“没搞头……”

“不得行。”

“走走走,我们回家。”

面对头一次接触的新品种,庄稼汉们都更愿意维持自家老经验,愿意主动是吃螃蟹的人总是少。毕竟,新品种种植下去若是真不成,大半年的收成都会受影响。

可是,不愿尝试且态度如此差的人,还真不多见。

偷看陶乐野田地的老汉没再分过来一个眼神,只和年轻男子道:“咱们走。”

这种长相的年轻人,他晓得,顶多有点花架子。要不就是吃不了苦,需得磨练数年,才能摸到种菜的门道边。

一句话说,就是差得远咧。

见自家二叔对陶乐野这般态度,姓陈的年轻人更是不把陶乐野放在眼里。他们也没告别,和来时一样,径直走了。

没给离去的二人过多注意,陶乐野专注自家地里事。

已到该除草的日子。

这片菜地,虽不及别家良田数亩,可对于陶乐野这样单干的来说,面积着实不小。

没事,自己开垦的田,流着泪也要照顾好。

给半片地拔了野草,将长得不那么精神的小苗抢救一番。已经累得腰有些酸。

夏日未至,且时间也早,地面晒得不烫。他坐在田边,拧开大葫芦,灌了一口带来的清水。

清水甘甜,滑入腹中,扫去了丝丝滑疲惫。

除草机、除草剂,我真的好想念你们啊。

这些都是在发大梦。

拿布巾擦着额角汗水,陶乐野想。

别说机器、药剂了,他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都不是纯棉,而是棉麻,以麻居多。硌在背后有些发痒。

今日虽辛劳,但仍有好事一桩——他无需再劈砍柴火了。

清早小院门外摆着的那捆柴火,给陶乐野节省许多功夫。

砍伐枯枝小柴,虽不费力气,可要花花费大量时间。何况陶乐野除草,已花了不少体力,对于他这个习惯了机械化工具的人来讲,初次全靠劳力,需多缓缓。

想来那日在山上挖笋,遇到的就是送柴火的那孩子了。

在地里重复的机械性干活时,陶乐野这般思索。

当时他在山里挖笋,因突觉异样而紧张。

惧是野兽,也没来得及细看确认。他秉承安全第一,躲为上策,速速下山。

可没料到,令他警惕担忧的,原来实际是个小不点娃娃。

不至于,不至于。

小女孩虽衣衫破烂,却眉清目秀,还挺可爱的。对他这个成年男子来说,压根没有什么攻击力。

那日陶乐野给了她一只煎鸡蛋。虽鸡蛋贵,柴火贱,可对孩子而言,砍柴火是力所能及可干的活计。

她送来的那捆木柴收拾的整齐,一看就是常做农活的孩子。

小女孩特地还了一捆木柴,可见个知礼周全。一个人的品行,同外表境遇无关,而是和教养有关。

是个好小孩。

不知以后,是否还会再遇见。

再想山中仔细提防的情形,陶乐野心底难免好笑,自嘲是否过于谨慎了些。

谨慎是好,可太过胆小,则易错过许多。

比如,进了山,才发现山中物产丰富。应放开手脚,多往山里去才好。

那日他尝了山笋鲜美,如能在山里多采挖食材,算是补充家用。能少花费消耗在食物上的银钱。

而且,山里有竹、有树。多取之作材料,做些日常所需小物件,定是好事。

他工科出身,又常年实验,一直喜欢动手操作。

技多不压身嘛。

有木工活学得更顺溜点,再往住处添些工具、物件。等香辛料长得高些,收成一批换钱,能继续买入想要、却没办法自己做的东西。

如此这般计划,干活的时间过得很快。

工钱还没入手呢,已经想出了一长串想买的物资清单。

这还只是用的,还有穿的和吃的。

说实话,对于目前低收入的陶乐野来说,在吃上的花销更占大头。

只是松青道长不喜食大荤大油,等挣了钱,他想给道长置办适合的。比如,将道观前边用旧的烛台换成新铜的。

他喝了水,解开布袋,掏出干粮充饥。两个饼子是道长早上摊的,饼皮略厚无馅。

金黄的那张是玉米面,雪白的那张是酒酿味的。

他先咬一口酒酿饼,有淡淡米曲香。

饼子虽厚却宣软,就着葫芦里的清水,一口水一口饼,在暖春午后食用正适宜。

陶乐野一口气啃了两张饼,胃里填得满满。又一鼓作气,将余下的杂草除了个干净。

除草时翻到数条蚯蚓,和他先前探查土地时一样。

古时蚯蚓称为地龙,许多人不喜这软体生物,觉得恶心不适。在农业上,这可是好帮手。能打洞松土,改善土壤板结,令植物的根系生长更好。特别在眼下,节省许多陶乐野手动松土的力气。

做完今日计划的农活,时辰尚早。

飞鸟于林上掠过,往清风山中振翅徐徐。

既无需弄柴,陶乐野方才收了点香茅草尖,挎在竹篮编篓里。此时得空,趁天色早着,朝一处村落方向走去。

和穿越那时相比,不少春季落叶的树木也已换叶,山林颜色更翠更绿。

稀稀落落啼鸣传来,风中似有花木香气,却辨不出究竟来自什么花树。

如此光景,令人心中惬意。

翻过几处山头,经过松青道长救起陶乐野之地。

陶乐野已来过两回,都未找到什么特别之物。

土地被大雨冲刷,连道长所说的另一条车辙痕迹也消失不见。先前他极为失望,本以为能找到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经过数日,心情已慢慢平复。

曹家村离不虚观不远。这是曹胖婶讲的。陶乐野后来问过松青道长,知晓了一条近道。

他一手拿着装菜小篮,一手捏着草帽扇风。脚上踩着草编绳鞋,肩上背的是个大水葫芦。从装扮来看,现在的陶乐野已全然同此时此地完美融合了。

天知道,数十日之前他还是个加班党。

果然,人的适应能力是无穷的。为了生存,心态到行为都能及时做出调整。

岔路口遇到一人,一根扁担挑两个筐子,压的分量不算沉。

挑夫是个自来熟,隔着距离向陶乐野挥手:“小郎,你篓子里装的可有鱼虾?”

陶乐野:“没,是些青菜。”

同陶乐野讲话的人说自己姓王,正住曹家村。村中曹姓为大,杂姓也有,但户数少很多。

王家郎道:“今年蚕豆结的早,我磨了豆粉做凉皮。可今日忙的迟了,没全卖完,小郎君若有什么好菜,咱俩换上一换?”

王家种的蚕豆多,也种得好。蚕豆平时可清炒。王家郎为了想个办法,琢磨出制作凉皮的手法。

他做的凉皮,整个曹家村都吃过。平时也卖得顺利。可今日他忙得迟,出门晚。农家万事皆赶早,出来迟了,别人有好货好菜都已买卖完毕。幸得他勤快,走了远些的两个村子,换出大部分凉皮,才不至于全砸在手里。

家中常吃凉皮,已有些腻味。挑回去不吃,则放坏。

晨间最好卖售的时间早过,傍晚还余了半筐。王家郎一路往回走,见着做买卖的乡亲就瞧一瞧,看能不能以凉皮换别的。

他将两个竹筐放地上。一只里面是猪血、三五个鸡蛋,大概是他换来的。另一个里面是凉皮,再和一些鲜绿蚕豆。

“我这是玉米和香酸草。”陶乐野觉得他主意不错,也将篮子搁地上。两只筐一只篮,像在开会。

他的篮子中多出四根玉米,是途经一处草屋时和别家换的,用出一半香茅草。

看到他篮子里的东西,王家郎明显有些失望。他更愿意将蚕豆粉换成荤腥。

他先收豆、剥豆,然后还磨了豆。再制成凉皮,整个花费功夫不少。如是正常售卖,价格也比常见的青菜贵。用蚕豆凉皮和这小郎君换青菜,怎么想都不划算。

陶乐野并无王家郎期待的鱼虾,亦看出他失望神色。

他道:“别看我这草叶子长相普通,味道包好。可鲜吃,亦可晾干存着,再吃再放。”

他将方才和人换到四根玉米的经过讲了。

当时那户人家正做晚饭,开始也对陶乐野的香茅草不感兴趣。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放在肉汤中尝了一口,便改了主意,爽快要了一半去。

“这草叶子的味道真有你说的那般好?”王家郎将信将疑,恐陶乐野诓他。

陶乐野道:“我也住山下,以后总会常遇,要是你家人不喜欢吃香蒜草说不吃饭,那你以后见到我,再将蚕豆粉皮钱要回去。”

最后这句话说动了王家郎。

他不像换玉米的村户,没亲自尝过这新鲜草叶子味道,难免犹豫。听陶乐野如此承诺,便当了真:“我记性可好,来日真向你讨债莫!”

“不恼不恼,做生意的。再说我家阿伯爱吃凉皮,说不定以后我还得同你常常买卖呢。”

先前王家郎揭开竹筐,陶乐野瞧见筐中蚕豆凉皮。粉皮晶莹剔透,又是早晨做的,正约两人份量早,已想带回去给松青道长吃。

他道:“你这粉皮好,拌上我的香酸草也好。你家亦可试试,保准想再来一碗,同你家先前吃腻的那些味道绝不一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