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穿越重生 > 上门儿婿 > 第123章 人口过剩的问题

第123章 人口过剩的问题

槐花见是陈么么带着王大壮来了,不由一愣,道:“么么,您怎么大半夜的过来了?”说着,他又看向王大壮,惊呼了一声:“这不是大壮哥吗?你何时回来的?”

都是一个村儿的,住的也不算远,槐花跟大壮也认识。

陈么么有些着急的道:“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槐花,快让我们进去再说。”

槐花赶紧把两人让了进去,又关上了院门。

陈么么进了院子,就径直去了三哥儿的房门口,拍着门道:“三哥儿,三哥儿,快醒醒,是爹么来了……”

三哥儿被拍门声吵醒,听到自己爹么的声音,顿时心中一跳。爹么这大半夜的过来,该不是出了什么事?

他赶紧穿上鞋子,打开了门,看到陈么么便问:“爹么,你怎么大半夜的过来了?”

陈么么拉住他的手,道:“三哥儿,你听爹么的,这村子咱们不能继续待下去了。你大壮哥回来了,他有一个好去处,你带上两个孩子,跟爹么和你大壮哥一起去!”

三哥儿愣住了,这才看到陈么么后面的王大壮。然后又是不由一愣。

当初王大壮逃跑的时候还瘦巴巴的,如今一年过去,他竟然就撞死了这么多,精神头也好,显然过得十分不错。

三哥儿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竟是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去收拾东西了。

旁边的槐花大半夜的,听王大壮能带弟媳妇走,不由心头一跳,忙上前询问道:“么么,大壮哥,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大壮哥,我五大爷的儿媳妇的妹妹是你们王家的闺女,算起来咱们也是亲戚。你要是有了好去处,好歹也带我们一程吧,我这里给你磕头了。”

他说着,就跪下给王大壮磕起头来。

王大壮不由一惊,忙拉住他,道:“槐花,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槐花却是不起来,道:“大壮哥,你要是不带我一道走,我就不起来。”

王大壮见他如此,想起自己的媳妇儿和孩子们也上不了船了,还不如把多出来的位置都给他们,便道:“好吧,我带你走,你赶紧起来。”

槐花听他答应了,这才赶紧爬起来,高兴的道:“大壮哥,你等我一等,我去把我爹么也叫过来,我很快就回来。你可千万别走啊!”

说着,他便着急忙慌的跑出了家门,去告诉他爹么这个好消息了。

王大壮根本没想到槐花还要带着自己的爹么一起走,但槐花跑得太快了,他想要阻拦时,槐花已经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王大壮有些无奈,但槐花都已经跑了,他也只能等一会儿。

他说服自己,他们的船不算小,就算是再加上槐花的爹么,应该也能装得下。

然而事实证明,他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槐花直到小半个时辰之后才回来,他不止带来了他的爹么,还有他的嫂子,弟媳妇与侄儿们,以及他舅舅家的亲戚们,大大小小的足有二十几号人。

这些人还都背着大包小包的,一看就很占地方。

汪大壮看到这么多人,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们那船可是还要坐七叔公他们的家里人的,现在多了这么多人,还能装得下吗?

一想到跟七叔公他们集合时,七叔公他们看到自己带了这么多人会是什么反应,王大壮的头都大了。

他不由有些后悔,早知道会这样,他当时就该拦住槐花,不让槐花去找他爹么了。

但人都已经来了,总不能再把他们赶回去。而且,这一大家子都是亲戚连着亲戚的,赶哪个回去其他人都不会同意。

眼看着集合的时间就快到了,王大壮也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大家去了集合的地点。

一边走,他还一边想着等见到了七叔公他们,要怎么解释自己带了这么多人过去。

然而,等到了集合的地点,他就再次傻了眼。

因为七叔公已经到了,而且,七叔公的身边,也带了二十多口人。那些人也是有老有少,都是他们家的亲戚。

王大壮不由跟七叔公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两人都明白了过来,对方应该是遇到跟自己一样的情况了。

王大壮才有些艰难的道:“七叔公,你看这……”

现在他们一共有40多口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哥儿和孩子。孩子个头小,倒是不占地方,但带了这么多行李,他们那艘船恐怕就装不下了。而且,另外两个人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们会带来多少亲戚朋友,万一跟自己一样带了二十几号人回来,那恐怕所有人都把行礼扔了,船也要装不下。

七叔公皱着眉头,也有些后悔了。

刚才他回到家里,让老伴儿跟他一起走。老伴却非要带上他的娘家兄弟,结果就把他娘家一家子都带过来了。他想着那船不小,这些人应该能装得下,就同意了。谁知王大壮竟然也带来了这么多人,这下船可就要装不下了。

现在,也只能希望另外两个人带来的人能少一些了。

很快,那少年和年轻人都带着自家的亲戚们回来了。他们带来的人倒是没有七叔公和王大壮多,但大大小小的也有十几号人。

所有人加起来,一共是70多口,要怎么运回去,是个大麻烦。众人商量了一阵,最后七叔公拍板,所有人都不带行李,大家挤一挤,一起过去。

都是些穷苦人,大家都舍不得自己的行李。但七叔公却态度强硬起来,声称谁若想带行李,便自己找船装行李,反正行李不能上他们的船。

这些人都是些老弱哥儿,都不想留下来面对土匪和官府的搜刮,自然都不想留下来。况且,七叔公在村里的辈分很高,是以七叔公一开口,众人竟然就不反对了。

他们心里也明白,人比行李重要。若是为了装行李而不让人上船,那也不是人干的事儿啊!更何况七叔公他们几个都说了,那渔岛上不缺吃的喝的用的,等到了地方,很快就能把丢掉的东西再置办出来。

于是,一行人达成了共识。便丢了行李,只带几件细软,便趁着月色往海岸边赶去。

第二天一大早,在码头处放哨的哨兵便远远的看到有一艘船正向着这边驶来。他忙拿出两个月前上面发下来的望远镜,朝那船上看去。

只见那艘船上站满了人,那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穿的破破烂烂的,跟乞丐也没什么差别。且他们都是些老老小小,有的头发花白,有的还没半人高,数来数去,竟是没有几个青壮年。

这么一船的老弱,看得哨兵都不由有些愣住了。

不过,虽然只是一群老弱,但因为对方人数众多,一旦闹起来自己不好控制。哨兵还是尽快报给了上级,请求支援。

于是,当这艘船靠岸,船上的老弱便看到了一列列身穿甲胄的士兵。

众人不由都是紧张起来,虽然七叔公说过,岛上的哨兵跟他们老家的官府不一样,是不会欺负他们的。但看到这些精悍强壮的士兵,他们还是忍不住害怕。

七叔公让众人在船上等着,便自己先下了船。他走到那为首的哨兵面前,笑道:“刘副官莫紧张,这船上的都是我的老乡,一群无依无靠的哥儿孩子罢了,只是听说咱们这里好,有能养活人的活儿,他们便都想过来投靠。”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渔岛一直都很欢迎外来人口。那刘副官负责海关这一块儿,时常会接收一些前来投奔的外来者。此时他听七叔公说带了老家的人过来投靠,也没多说什么,只道:“要上岛可以,须得先检查身体,没有什么疾病才能上岛。”

“这是自然。”七叔公也知道这规矩,应道。

说完,他便让船上的人都下来。

这些人都已经听他说过岛上的规矩了,此时要检查身体,倒也并不惊慌。只是一个个拿眼睛打量着4周,目光中满是好奇和戒备。

众人拍成一排,被大夫摸过脉,发现只有少数人有些小毛病和陈年老疾,没什么疫病的征兆之后,就都上了岛。

这群人的到来,仿佛打开了一个豁口。一些从璃岛上过来人得知他们是从自己的故乡来的之后,也都纷纷动了心思,想要把自己的家人也接过来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岛上便来了许多从大岛上过来的老弱。

袁夕看着这段时间突然飙升的人口,觉得有些头疼。

他所占据的这个岛名叫渔岛,面积不算很大,且其中还有一些山林,不适宜耕种。是以产出的粮食能养活5万人就差不多了,但最近来的人太多,人口已经达到了6万之数。

6万人生活在岛上也不是不行,但人口一多,粮食就要紧着吃了。

虽然他可以从别的国家买粮,但粮食依靠进口的话弊端很大,一旦外国给自己断粮,自己就要闹饥荒了。所以,他可以进口一些粮食储存起来,但却万万不能依靠进口粮食来养活自己的人口。

还有柴禾。

现在他们能用的燃料就只有柴禾,但岛上的树木是有限的。人口一多,柴就不够烧了。

大渊朝因为人口密集,每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的柴禾,导致柴禾的价钱偏高,老百姓平时连热水都喝不起,只能喝生水。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短命的原因之一,毕竟生水里面有很多细菌,对人类的健康不利。

袁夕在岛上开食堂,造大锅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省柴。否则,为了弄到给几万人每天烧饭的柴禾,恐怕就要把这个小岛薅秃了。

渔岛也是在搞出了集体食堂之后,大家才有了充足的热水供应。

所以,为了保证有柴可烧,他还不能开荒伐林种田,要保持一定的森林覆盖率才行。

不能伐林种田,现有的耕地又养不了5万人,他就只能让人去开发附近的几个小岛。但那些小岛有些根本不适合种植,可以开发的资源不多。若是再继续过来人口,恐怕他就要养不活这么多人了。

但现在这些前来投奔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员工的家属,如果不准他们进来,又怕老员工会闹。

想到这里,袁夕的头都有些大了。

前一阵子他还乐得到处捞人口,来增加自己的势力,现在他只想让这些人别再继续进来了。

李俊看他皱着眉头,便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袁夕将自己烦恼的原因说了,然后叹了口气,道:“实在不行,也只能关闭移民了。咱们这小岛,可养不了那么多人。”

李俊听他这么说,却是眸光一动,跃跃欲试的道:“既然土地不够用,我过去把那个璃岛打下来便是。”

袁夕闻言,顿时心头一跳,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他,道:“你怀着7个多月的身孕呢!竟然还想着去打仗?!”

怀孕7个月,李俊的肚子已经鼓了起来。袁夕最近是越来越紧张他了,每天都要关注他怀孕的状况,他倒好,竟然还想着去打仗?!

李俊见袁夕反应这么大,不由也有些心虚了。

他怀孕之后就一直闲着,整天啥事也没有,都快无聊死了。(如果每天去训练场上操练那群士兵,也能称为啥事也没有的话……)

“等生了孩子后……”李俊小声道。

“生了孩子,你还要坐两个月的月子呢!”袁夕道。

李俊对着肚子道:“哪里需得两个月?最多一个月就行了。”

说着,他有些烦躁的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肚子,道:“你怎么这么麻烦?!怎么就不能早点出来?!”

袁夕见他这模样,不由有些好笑,劝道:“这两个月里,你又不需一直待在屋子里,只需忌口,不劳累,不吹风就行了。”

李俊说到坐月子就烦,自动略过了这个话题,道:“那这些多出来的人口,你又打算怎么养活?”

袁夕不由再次皱起了眉头,以他们现在的土地和粮食储备,要养活这么多人是有些吃力的。

难不成真的要去跟那个璃岛打仗?

他当初选择来海外置办产业,也只是想给自己留个退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罢了。但这几年发展下来,他觉得自己不是在置办产业,而是在建国。在这个小小的岛上建起各种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文化教育,军事机构等等也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为了养活人口去打仗,这实在是违背了他的初衷。

现在他都有些后悔当初想的太简单,以为大渊朝闭关锁国,海外孤岛会是什么世外桃源。早知道这么麻烦,他还不如去深山老林里置办产业呢!虽然深山老林里会过得苦一些,但好歹没那么多麻烦啊!

但如今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也不可能抛下这些人口和产业,离开这里,龟缩进深山老林里了。

不离开,那就只能想如何在这里更好的生存下去了。

想到这里,袁夕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考虑是不是真的要把璃岛打下来。

那璃岛如今分裂成了三个小国,这三个小国连年征战,已经消耗了太多国力。但即便如此,他们各自的人口也比自己多上几万。真要打起来,自己未必会稳占上风。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也是个攻打他们的好时机。若是真的等他们统合整并之后,自己就更没机会了。

而且,渔岛虽然距离璃岛有些远,但也不算太远。难保等璃岛统一之后,他们会打起渔岛的主意。毕竟,跟周边各小岛比起来,如今的渔岛可以说是富的流油。他很难保证一个能把璃岛统一起来的人,会对自己的渔岛不动心。

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之上,是最不靠谱的事。但如果要主动去攻打别人,又师出无名,弄不好会损害渔岛在众人心中的友好无害形象。

于是,想来想去,他决定加大接收外来人口的力度。刺激一下璃岛上那三个小国,看他们会不会先出兵攻打自己。

若是他们先出手,那自己这边反抗之后,再去找璃岛复仇,就顺理成章多了。

袁夕觉得这个思路还可以,于是,他便一边加大了捞人口的力度,刺激璃岛上的那三个小国,一边做战略部署。还派人回大渊,偷偷摸摸的买了粮食运过来,以应对将来的战事。

而此时的璃岛上,三个小国的小朝廷终于察觉到了自己治下人口的流失。

位于西面的齐还好,因为面积大,土地又多是平原,再加上国君的治理能力不错,所以百姓尚算过得去,跑的百姓并不多。但另外两个康,魏境内,住在村子里的贫民们几乎已经跑光了。

康地最小,所以为了能抵御其他两地的袭击,国君实行了穷兵黔武的策略。国内能干活的人,几乎都被官府抓去当兵或是盖城墙了。百姓们被压榨的快要活不下去,跑的自然就多了。

而魏地虽然面积比康地大,但他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多山多石,粮食产量不高,所以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魏地国君这些年来一直对其他两地虎视眈眈,想要打下对方那些富饶的土地,给自己种粮食。为了能尽快实现自己统一璃岛的大业,他从百姓那里搜刮了很多粮食和兵丁,就为了有朝一日能跟其他两地开战。

这两个地方的国君都是把眼光放在国家大事上的人,对于底层的平民,他们只在乎青壮年。那些老弱孩童,即使跑了他们也不甚在意。老弱跑了还可以给他们省粮食。

于是,一开始发现百姓消失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十分在意。而等他们终于重视起人口流失的时候,他们治下村子里,人竟然都已经快跑光了。

这可让他们吃了一惊,流失了这么多的人口,他们自然要查这些消失的百姓都去了哪里,于是,袁夕所在的渔岛很快就被查到了。

他们这才察觉到,在他们三国互殴的时候,旁边已经有人异军突起。

康,魏小国顿时警惕起来,一边想办法控制本国人口流失,一边和另外两个小国坐下来商量,是不是要彼此先暂时和解,共同对付外面的敌人。

康,魏两地因为人口丢失的太多,自然愿意跟对方和解,先对付捞走他们百姓的渔岛。但齐地因为丢失的人口不多,却是并不太重视这回事。相反,他们还想看康,魏两地的笑话。并打算在康,魏两地跟那渔岛打起来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齐地只作壁上观,康,魏两地只能自己联合起来,集结了一万军队,去找那抢了他们人口的人麻烦。

而与此同时,一则康,魏两地的百姓们全都逃往渔岛的消息,在魏军与康军之中,以飞一般的速度流传开来。(渔岛便是袁夕所在小岛的名字。)

前面说了,魏地面积大,却多山多石,粮食产量很低。而康地的粮食亩产虽然比魏地高,但这个时代的总体粮食亩产很低,所谓的粮食产量高,其实也就是亩产二百多斤而已。这200多斤粮食再去去皮,去去水分什么的,剩下的就更少了。

百姓们交了粮税之后,常年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一日只吃两顿饭,还得配上各种产量更高的蔬菜野菜,才能勉强养活一家子。士兵们也是缺粮,他们跟百姓们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避免消耗体力,还尽量能不动弹就不动弹。只有在快要打仗的时候,才会吃几顿饱的,加急训练一下。

这些为了避免消耗能量,而天天躺尸的士兵们平时没事干,自然会闲聊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虽然军中管的严,不许士兵们闲聊,但也架不住日子太无聊,士兵们总会避开长官们凑在一起说些闲话。更何况事关他们的故乡,他们就更有兴趣想要知道了。

“你们可知道,如今城外的村子里已经没人了?”黑灯瞎火的晚上,一群士兵聚在一起闲聊,一个声音神秘兮兮的跟旁边的同伴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炮灰的人生2(快穿)

惩娇

东京华歌

姑母撩人

女配能有什么坏心思[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