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声声慢 >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勤政殿内,檀香袅袅缠绕着明黄色的龙椅,齐鸿指尖捻着奏折的封皮,指腹摩挲过“举荐大皇子齐元泰任江南盐运使”的朱批字样,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川字。

案上奏折堆叠如小山,每一本的封皮都盖着不同官员的印章,从六部尚书到地方督抚,竟有大半朝臣联名上书,字字句句都在强调“长子分忧”、“泰皇子稳重堪当大任”。

“哼,倒是会抱团。”皇帝将奏折重重拍在案上,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黑斑,“朕还没定下的事,倒先被他们架到火上烤了。”

贴身太监李化膝行半步,双手捧着热茶递上前,额角的汗几乎要沁进衣领,却连大气也不敢喘。满殿人都心照不宣,皇帝最忌外戚与皇子勾连,如今顺国公虽未露面,可举荐奏折里半数官员都沾着国公府的旧恩——明摆着是三皇子齐元泰的母族在背后造势。

“你瞧瞧!都给朕瞧瞧!”皇帝抓起最上面那份落款“顺国公李然”的奏章,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下一秒便狠狠掼在地上,宣纸“哗啦”一声散成两半,“这群人这般急不可耐,倒不如朕把这龙椅让给他们坐!”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李化“噗通”跪在碎纸上,声音都在发颤。

“息怒?”齐鸿猛地踹翻手边的鎏金熏炉,火星溅在地毯上烫出小黑点,他胸口剧烈起伏,语气里满是咬碎牙的冷意,“一个两个都来逼朕!不就是想把这云国的天下,改成他们李家的吗?他们眼里,还有君臣纲常?还有父子伦理?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此时殿外传来脚步声,三皇子齐元璟身着藏青常服,手持一份关于北燕粮草调度的折子,刚踏入殿门,那股凝滞的怒气便扑面而来,他目光飞快扫过案上堆叠的奏折——最上面那份被揉皱的封皮,分明印着顺国公府的徽记。

心中已然透亮,齐元璟却面上不动声色,只躬身行了个标准的君臣礼,声音平稳无波:“儿臣参见父皇。北燕粮草已清点完毕,特将明细折子呈来,向父皇复命。”

皇帝抬眼望他,紧绷的下颌线稍缓了些,指节不再泛白:“起来吧。你刚从北燕奔波回来,本该让你歇上几日。”话锋忽的一顿,他抬手敲了敲案上的奏折,声音沉了几分,“可你长兄那边,近来的动静,未免太大了。”

齐鸿将李然的奏章递到齐元璟手中,“这件事你怎么看?”

齐元璟粗略地看了一下,文章中多是对齐元泰“仁厚持重”“熟悉政务”的溢美之词,他指尖轻轻叩了叩奏折里“可安江南民心”那句,抬眼时语气依旧平稳,

“朝臣举荐兄长,也是看重兄长的能力。江南盐运繁杂,若兄长能担此任,儿臣也能安心处理北燕后续事务。”他这番话既没争功也没示弱,恰好戳中皇帝心中“皇子和睦”的期许,让皇帝紧绷的脸色又缓和了几分。

齐鸿背过身子看着初冬的院子,院中那原本枝繁叶茂的桐树已经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枝干,倒是对面的那几株梅花露出了几朵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花苞,他轻叹一口气。

“他们李家若是真的这么想就好的。”

与此同时,大皇子府的暖阁里,齐元泰捏着柳修递来的密信,嘴角的笑意从眼角漫开,连眉梢都染着得意。信上写得清楚:顺国公已暗中联络三位督抚,明日早朝便会当庭进言,力保他接任盐运使。

“还是舅舅办事爽快。”齐元泰随手将密信扔在描金紫檀桌上,玉勉刚捧来的冰糖雪梨羹还冒着甜香。他舀起一勺,语气里满是笃定:“明日朝堂上,本殿下就‘甘愿’把这盐运使的位子让给三皇弟——做他的‘身后人’,才好看着他怎么走稳这条路。”

柳修却微微摇头,折扇在掌心轻轻敲击:“殿下莫急,越是此时越要沉住气。今日勤政殿的动静,恐怕圣上已起了疑心。若明日早朝顺国公言辞过激,反而会适得其反。”

次日,勤政殿上,文武百官各分为两派,顺国公李然身着绯色官袍,手持笏板率先出列,声音掷地有声:“陛下,江南盐运关乎国计民生,自上月前任盐运使病逝后,职位空缺已逾半月,各地盐商蠢蠢欲动,百姓食盐价格渐涨。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选定贤能之人接任,而大皇子殿下仁厚持重,早年曾随臣处理过地方盐务,熟悉其中关节,实乃最佳人选!”

他话音刚落,工部尚书王显立刻上前附和,手中奏折高高举起:“国公所言极是!臣近日收到江南各州府急报,盐价波动已影响到寻常百姓生计,若再拖延,恐生民怨。大皇子殿下素来以百姓为重,由他前往江南,定能稳定局势,安抚民心!”

然而不等皇帝开口,御史大夫周廉便出列反驳,声音清正刚直:“陛下,臣有异议!江南盐运虽急,却也不可如此仓促定人。大皇子殿下虽有贤名,可此次举荐奏折半数出自顺国公旧部,难免引人非议。且三皇子殿年少时曾与常大将军在军中习得兵法,又熟知边地粮草调度之法,虽刚从北燕归来,若论统筹兼顾之能,三皇子亦不逊色。臣以为,当从长计议,考察两位皇子之才,再做定夺,方显陛下公正!”

周廉这番话直指举荐背后的派系问题,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中立官员悄悄抬眼望向皇帝,只见齐鸿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目光在李然与周廉之间流转,脸色看不出喜怒。

就在此时,户部侍郎赵安突然出列,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陛下,御史大夫此言差矣!大皇子殿下的能力有目共睹,早年在青州处理盐荒,短短三月便稳定物价,百姓至今感念。如今江南局势危急,岂能因些许流言便延误时机?臣恳请陛下速速下旨,任命大皇子为江南盐运使!”

“赵大人此言未免偏颇!”又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却是兵部侍郎苏哲,“江南盐运不仅关乎民生,更牵扯到东南海防物资调度。三皇子殿下对物资调配极为熟悉,由他接任,既能稳定盐价,又能兼顾海防,岂不是两全之策?”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支持大皇子的官员多是顺国公旧部或看重“长子继位”传统的老臣,而支持三皇子的则多为注重实际能力、不满外戚干政的官员。两方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几位老臣因情绪激动而面红耳赤。

齐元泰站在皇子队列之首,面带温和笑意,看似置身事外,实则暗中观察着皇帝的神色。他见皇帝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耐,心中不由得有些慌乱,悄悄用眼角余光看向站在一旁的齐元璟。

齐元璟始终保持着躬身姿态,神色平静,仿佛对眼前的争论充耳不闻,直到皇帝重重咳嗽一声,殿内才瞬间安静下来。

眼看时机已然成熟,齐元泰看向龙椅上的齐鸿:“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江南盐运之事紧急,却也需兼顾全局。三弟懂物资调配之法,不如由三皇弟主理江南盐价稳定与民生安抚,儿臣从旁协助,如此分工协作,既能解江南燃眉之急,也能避免因派系争议延误时机,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齐元璟自然知晓兄长心中盘算。江南一带原是母族杨家的老宅所在,当年他的外祖父李敬,正是在此地救下了落难的先帝。得知自己救了皇帝,便利用恩情,将自己得亲妹妹送入后宫,这李玥也算聪慧,在后宫之中步步为营,不断提拔他们李家得子弟,这才使杨家逐渐发展壮大,

虽说李然这一直系早已不在江南生活,可在江南仍有不少故旧亲族,若是齐元泰得了盐运使的权位,在江南一带他可谓是只手遮天,如此好的差事他不争取,反倒拱手相让,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早已下好了套,就等着自己来钻进去,如今这一争夺,倒是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皇兄说笑了。臣弟素来未曾涉足地方盐务,此乃关乎民生之重事,若贸然接手,恐因经验不足生出纰漏,反而辜负圣望。再者,江南乃皇兄母族故地,您若亲自坐镇,不仅能迅速稳定局面、安抚人心,更能彰显皇家威仪,这才是万全之策。”

齐元泰本以为齐元璟会贪功,在自己得举荐下他会欣然接手,没成想被反将一军,还刻意提及“母族故地”,他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皇弟怎会畏难?父皇常说你有担当,若是连这点差事都不敢接,岂不是让父皇失望?”

齐元璟垂眸掩去眼底的冷光,起身作揖:“臣弟并非畏难,只是不愿因一己之能不足,耽误了江南盐务。”

他走向前跪在殿前:“父皇,儿臣有提议,不知当不当讲。”

“讲。”

“皇兄曾主理地方盐务,深谙其中利弊关节。儿臣虽不涉盐政,却熟稔调度执法之策。不如,就让臣弟随皇兄同赴江南,在旁辅助理事。一来可向皇兄请教经验,二来也能为皇兄分劳,替父皇分忧。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这番话听得滴水不漏。他既没接下盐运使的实职,也没推拒前往江南的差事,反倒把“辅助”的姿态做足,连台阶都给得恰到好处。

齐鸿心中暗忖,这正是自己盘算好的局面。有些话,总得借旁人之口说出来才名正言顺,而他这个三儿子,偏偏最懂揣摩帝王心思,总能踩准分寸。

他抬眼看向二人,语气带着几分期许:“既然你有这份心意,那江南盐务之事,便交由你们兄弟二人同办。朕只盼你们能同心协力,把这事妥善处置好,给百姓,给朕,也给你们自己一个交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宁得岁岁吵

我的18岁男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