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06章 医馆实操教学,巧授中医技艺

第106章 医馆实操教学,巧授中医技艺

晨曦初露,透过仁心堂的窗棂,细碎的光斑洒落在青石板路上。医馆前院已传来学徒们轻手轻脚整理药材的脚步声。林薇刚将昨日从西市带回的风车一一分发给春桃、阿福和几个小学徒,便见街角驶来一辆熟悉的深色檀木马车——车帘掀开,萧景琰身着月白色锦袍,手中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梨花木箱子,快步向医馆走来。

“萧公子,您怎么这么早?”林薇迎上前,指尖不经意间触到箱子边缘,竟感到一丝微凉,显然是赶路时沾染的晨露。

“昨日听你说,学员们对伤口包扎的力度把控和草药细微差别的识别还不熟练,”萧景琰将箱子放在廊下的石桌上,轻轻打开锁扣,里面的景象瞬间让林薇眼前一亮——整齐码放着二十份晒干的草药标本,每份都用棉纸包裹,标注着名称、性味和功效;几具缠着不同程度“伤口”的假人手臂,皮肤是用细腻的猪皮模拟,伤口处还涂了类似血液的红膏,栩栩如生;最下层铺着一张泛黄的绢布,上面用朱砂细细绘着人体经络图,连每个穴位的位置和主治病症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这些是我让侯府工坊连夜赶制的,假人手臂的伤口深浅、草药的新鲜度,都按照你之前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调整,” 萧景琰拿起一份薄荷标本,递给林薇,“你看这薄荷的叶片,特意选了带晨露时采摘的,气味更加浓郁,学员们更容易区分。”

林薇接过标本,凑近鼻尖轻嗅,清新的薄荷香瞬间驱散了晨间的微凉,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萧公子真是费心了,有了这些道具,今日的实操教学定能事半功倍。”

说话间,医馆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二十名医术培训班的学员已陆续赶到。他们大多身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却都浆洗得干干净净,手中捧着卷边的《基础医术入门》,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显然是课前反复研读的成果。走在最前面的李三郎,还特意将昨日林薇教授的包扎手法绘制成示意图,揣在怀里反复翻看;女学员王二丫则背着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自己采集的草药,想请林薇帮忙鉴别。

春桃和阿福早已将前院布置得井然有序,四张长桌整齐地并排摆放,每张桌上都配备了齐全的实操工具:用于消毒的酒精棉片、各种尺寸的纱布、自制的止血药膏,以及分装在小瓷碟中的草药样本。阿福还细心地在每张桌角放置了一盆清水,方便学员们随时洗手。

“大家先找位置坐好,今天我们将重点练习两项内容:外伤包扎和常见草药识别。”林薇站在学员面前,拿起一具假人手臂,并将其固定在支架上,“大家注意,这具假人手臂模拟的是小臂割伤,伤口深度从表皮划伤到皮下出血不等。包扎时,需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法——表皮划伤只需用纱布简单覆盖,而皮下出血则需先按压止血,再进行螺旋式包扎,力度要精准把控,既要确保止血,又不能影响手臂的血液循环。”

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拿起酒精棉片,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消毒,动作轻柔却精准。每片棉片仅使用一次,以避免交叉污染。消毒完成后,她取过一块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在伤口上。接着,她拿起绷带,从伤口下方两指处开始包扎,每一圈都覆盖前一圈的二分之一。到达伤口处时,她微微用力,向上缠绕时再逐渐放松,最后在手臂外侧打结,并用布条固定。整个过程流畅自如,短短片刻,一个整齐规范的包扎便顺利完成。

学员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拿起桌上的假人手臂进行模仿。一时间,前院里响起细碎的布料摩擦声和学员们的讨论声。萧景琰没有站在一旁旁观,而是走到学员中间,逐一查看他们的操作。他发现李三郎包扎时,总是习惯从伤口上方开始缠绕,导致绷带容易滑落。于是,他拿起绷带,站在李三郎身后,握着他的手,手把手指导:“你试试从伤口下方开始,这里是手臂的自然受力点,包扎后会更稳固。缠绕时手腕轻轻转动,让绷带自然贴合手臂曲线,这样既整齐,又不会勒得太紧。”

李三郎依照萧景琰的方法尝试,果然一次便成功了。他看着自己包扎好的伤口,兴奋地说道:“多谢萧公子!之前练了许多次总是失败,没想到换个方向就顺利了,您这一指点,我算是彻底明白了!”

萧景琰笑着点头:“多练习几次就能熟练掌握,以后在安置点遇到流民受伤,包扎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速度,绝不能马虎。”

林薇走到另一组学员身边,目光落在王二丫身上。只见王二丫正对着桌上的薄荷和留兰香样本犯愁,两片绿色的叶子在她手中反复翻看,眉头紧锁,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二丫,遇到难题了?”林薇轻声问道。

“林大夫,我总是分不清这两种草,叶子看起来很相似,气味也差不多,担心以后认错了会耽误事情。” 王二丫的声音中透着几分焦急,还夹杂着一丝愧疚——她曾在药铺当过学徒,本以为对草药较为熟悉,却没想到连常见的薄荷和留兰香都难以分辨。

林薇拿起一片薄荷叶子,置于阳光下:“你看,薄荷的叶子边缘有细小的锯齿,用指甲轻轻刮一下,会散发出明显的清凉油气味;而留兰香的叶子边缘则更光滑,刮开后气味偏甜,类似蜂蜜水的味道。” 她一边说,一边摘下两片叶子,分别放在两个小瓷碟中,倒入少量温水,“我们还可以采用‘水浸法’——薄荷泡水后,水色会变为淡绿色,闻起来有清凉感;留兰香泡水后,水色偏浅黄,气味更甜。”

王二丫依照林薇的方法逐一尝试,先是仔细观察叶片的锯齿,接着刮开叶子嗅闻其气味,最后将叶子泡水进行对比。她的脸上逐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有这么多区别!我之前只敢看,不敢仔细闻和试,现在看来,差别其实非常明显!”她随即掏出小本子,迅速记录下这些区分方法,唯恐一会儿又忘记。

实操练习进行到一半时,医馆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村民的呼喊:“林大夫!救命啊!快救救我的孩子!”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粗布短褂的中年汉子,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三岁的孩童,满头大汗地跑来,鞋子都跑掉了一只,裤脚还沾着泥水。

林薇心中一紧,立刻快步上前,吩咐道:“快把孩子放在长凳上,慢慢说怎么回事。”

“孩子叫小石头,刚才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踩空,摔进了水里。我把他救上来后,他就一直咳嗽,喘不过气来,脸色都紫了!”汉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双手不停地颤抖,显然被吓得不轻。

林薇俯身仔细查看小石头的情况:只见他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呼吸急促且伴有喉鸣声,双手紧紧抓着胸口的衣裳,每次咳嗽,身体都剧烈地颤抖一下。“这是溺水后引发的急性支气管炎,气道有分泌物堵塞,必须尽快疏通!”林薇迅速做出判断,转头对萧景琰说道,“萧公子,麻烦你帮我固定一下孩子的肩膀,让他保持半坐姿势,以防分泌物堵塞气道;春桃,快去药房取麻黄汤,再拿一套银针和酒精灯,动作要快!”

萧景琰迅速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起小石头,让他靠在自己怀里。一只手轻柔地按住他的肩膀,另一只手稳稳托着他的后背,确保他保持舒适的半坐姿势。他还在小石头耳边轻声安抚:“别怕,叔叔陪着你,林大夫很快就会治好你,咱们一会儿就能回家吃好吃的了。” 小石头似乎听懂了,原本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咳嗽的频率也随之减缓。

春桃很快端着麻黄汤和银针跑回来。林薇先点燃酒精灯,将银针在火上仔细消毒,然后迅速定位穴位: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膻中穴(两□□连线中点)、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旁开一寸半)。她手持银针,手腕轻转,迅速而精准地刺入穴位,每个穴位留针三分,手法干净利落,毫不迟疑。

片刻后,小石头的咳嗽逐渐减轻,呼吸也变得平稳了许多,嘴唇上的紫色调渐渐消退,开始恢复血色。林薇拔出银针,用酒精棉片轻按针孔止血,随后接过春桃递来的麻黄汤,用小勺舀起少许,放在嘴边轻轻吹凉,再缓缓喂入小石头口中:“慢点喝,别急,喝了药就会好。”

起初,小石头还有些抗拒,但喝了几口后,似乎觉得汤药并不难喝,便主动张开嘴巴。一碗汤药喂完后,林薇又用手轻轻拍打小石头的背部,从下往上,以空心掌的方式拍打,帮助他排出气道内的分泌物。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小石头终于能够正常呼吸了,他望着林薇,低声说道:“姨姨,不疼了,我想回家。”

“很快就能回家了。”林薇微笑着抚摸他的头,随即取出一个小瓷瓶,里面装有自制的止咳糖浆,递给汉子,“这瓶糖浆你拿回去,每天给孩子喝两次,每次一小勺,用温水送服,三天后孩子就能痊愈。另外,这几天要注意别让孩子受凉,不要吃生冷食物,洗澡时水温也要足够,以防病情反复。”

汉子接过瓷瓶,激动得双腿一软,几乎要跪下磕头。萧景琰连忙扶住他,劝道:“快起来,治病救人是林大夫的分内之事,你好好照顾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多谢林大夫!多谢萧公子!你们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汉子哽咽着说道,抱着小石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医馆。

学员们围在一旁,亲眼目睹了整个救治过程,眼中充满了敬佩与震撼。李三郎走上前,望着桌上的银针和麻黄汤,感慨万千地说:“林大夫,您的医术真是精湛无比!刚才孩子情况那么危急,您却如此沉着冷静,既用针又用药,片刻之间便将孩子治愈,我们真是打心眼里佩服您!”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林薇笑着说道,“萧公子帮忙固定孩子姿势,安抚孩子情绪,为我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春桃迅速取来药材和工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这种溺水后急性支气管炎的救治方法,咱们之前在课堂上也曾讲解过,只是大家未曾遇到过真实病例,今日正好结合实际案例再复习一遍 ——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再根据症状进行针灸和用药。你们以后在安置点遇到类似情况,只要沉着应对,也能妥善处理。”

萧景琰也补充道:“今日的突发情况,对大家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实战学习机会。流民安置点条件艰苦,遇到紧急病症的概率较高,只有平时多加练习、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实操教学结束后,夕阳已然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前院的桂花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学员们并未立刻离开,而是主动留下来整理道具:有人将用过的酒精棉片分类回收,避免污染;有人仔细清洗瓷碟,将草药样本重新分装;还有人协助春桃和阿福收拾长桌,擦拭支架。王二丫还特意将今日学到的薄荷和留兰香的区分方法,写在纸条上,贴在自己的草药包上,以便日后复习。

“林大夫,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王二丫收拾完道具,走到林薇身边,手里拿着一株自己采的草药,“这是我昨日在安置点附近的山上采到的,看起来像您讲过的蒲公英,但叶子形状有些不同,我不敢确定,您能帮我看看吗?”

林薇接过草药,仔细观察:叶片呈羽状分裂,边缘带有锯齿,根部有白色乳汁,确实是蒲公英的一种,只是叶片分裂程度比常见的蒲公英更为细密。“这是狭叶蒲公英,和咱们平时见的蒲公英功效相近,都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但狭叶蒲公英的清热解毒效果更显著,特别适合用于热毒较重的病症。”她还将草药递给其他学员,“大家都来看看,这就是狭叶蒲公英,以后在山上遇到,就知道它也是一味很有用的草药了。”

萧景琰望着学员们专注学习的神情,对林薇说道:“我已经安排人在安置点开辟了一片两亩的草药园,种植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薄荷、金银花、艾草,以及常见的蒲公英、马齿苋等草药,再过几天就能见到幼苗了。到时可以让学员们轮流去草药园进行打理,观察草药的生长过程,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草药的了解,还能为医棚提供新鲜的草药。”

“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林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们还可以在草药园里设立木牌,标注每种草药的名称、性味、功效及采收时间,让学员们随时都能学习。等学员们熟练掌握后,还可以教他们如何炮制草药,比如将艾草晒干制成艾条,薄荷提炼成薄荷油,这样不仅能延长草药的保质期,还能丰富医棚的用药种类。”

夕阳完全沉没时,学员们才依依不舍地与林薇、萧景琰告别。春桃端来两碗温热的绿豆汤,笑着说道:“今天学员们学得特别认真,连休息时都在讨论包扎手法和草药特征。王二丫还表示,以后要把学到的医术教给家人,让大家都能自己调理身体。”

林薇接过绿豆汤,轻抿一口,清甜的滋味瞬间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她坐在廊下的石凳上,望向萧景琰,轻声说道:“今天多亏了你帮忙,不仅准备了这么好的实操道具,还在救治孩子时出了大力,不然我一个人确实应付不来。”

“能帮到你,我也很开心。”萧景琰注视着她,眼中满是温柔,“你为这个培训班倾注了这么多心血,从编写教材到亲自授课,再到关注每个学员的学习进度,连学员们采的草药都要细心鉴别。这份认真和负责,让我非常敬佩。有你这样的好老师,学员们一定能尽快掌握医术,为流民们带去切实的帮助。”

林薇脸颊微微泛红,低头轻啜着绿豆汤,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晚风拂过,带来桂花的幽香,两人并肩坐在廊下,虽未多言,却流露出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温馨。林薇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尽管忙碌,却异常充实——能将自身医术传授给更多人,能与萧景琰一同为百姓谋福祉,能见证学员们一步步成长,这便是她穿越至此时代,最大的幸运与意义。

夜幕低垂,医馆逐渐归于宁静。林薇躺在床上,手中把玩着那从西市带回的红色风车,风车叶片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她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的种种情景:学员们专注练习的身影、救治小石头时的紧张与顺利、萧景琰耐心指导学员的温情、还有大家共同探讨医术传承的憧憬。

她轻轻合上双眼,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梦中,她看到安置点的草药园郁郁葱葱,学员们正在园中采摘草药;医棚内,李三郎正为流民包扎伤口,手法娴熟规范;王二丫则正为孩子们讲解草药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萧景琰站在她身旁,手中拿着一张新的经络图,笑着对她说:“咱们再开几期培训班,让更多人学到医术,好不好?”

林薇微笑着点头,内心洋溢着期待之情。她深知,只要坚持不懈,这个梦想终将成真——越来越多的人将掌握医术,越来越多的流民将摆脱病痛的困扰。而她与萧景琰,也将在传承医术、守护百姓的征途上,携手并肩,坚定前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