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月光下的篝火和诗情 (2)
高原看大家兴致浓厚,自己哼了一小段曲,建议道,“要不大家唱几首歌好了。哎。李军,你的口琴带了没有,先来一曲。”
李军从口袋里摸出一只口琴,“随身带着呢。”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如果一天我们要分离,你就送我一束玫瑰花……”
大家跟着音乐随意改编,把心里的情感悄悄注入进了歌声。
宋丹洁一个人唱了首“南屏晚钟”,晓莉和陈暄合唱了首“踏着夕阳归去”。
那是她们最爱的校园歌曲。大学头一年,陈暄和方敏喜欢在黄昏时,沿着学校门口一条废旧铁路散步,夕阳在长长的铁轨那头落去,她们边走边吟唱这首歌。
生出一种想象,远远的那头,一袭长裙,有人会在夕阳下等待。
女生,过于沉浸在自己编出的想象和浪漫,男人确实难于理解,所以有说呼唤的和被呼唤的不容易应答。
“外婆的澎湖湾”唱完,吴晓莉嗓子都有些沙哑,激动说道,“真是很应景,我都想下水去踩踩了。”
刘雪梅一直沉静地拨着火苗,突然开口说,“高原,来一首李白的‘将进酒’,对酒当歌,这首最有气势。”
喝了啤酒,高原情绪高涨,压压嗓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鐏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声音低沉有力,在寂静夜色中回荡,“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不由一起低吟合念。
中国诗词最讲究意境,在这样心气横生的意念中,却又对未来一无所知,对将要去的地方一无所知。
周围万籁寂静,火苗摇曳忽闪,每个人都有被意境淹没,和诗人顿生情感共鸣的冲击,心中骤然涌起对人生,对岁月不知悲喜的豪气和感叹。
他们刚18岁,未经世事,但伟大的作品总是能激发人潜在的对生命本身的感悟。
中国文化的熏陶,人们存有一种容易被触动的与生俱来的感伤。
陈暄和刘雪梅拍手叫绝。
高原评价道,“诗词读来是荡气回肠,但容易凭添惆怅。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都浓缩在意境里了。”
刘雪梅笑道,“念段有气势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高原举起啤酒瓶对刘雪梅说,就这句有气势,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接着干了一大口。
王文斌捏着鼻子,“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大家大笑,李军说,“换点别的,谈诗论画留着雪梅同学路上去跟高师兄探讨,待会我睡着掉了。”
陈暄打击他,“那你就可天当被,地当床了,更有气势。”
丹洁摸出张卡片来,笑说,“我再添把气势,考试前陈暄给的赠言。
‘海鸥,在冥冥的天际翱翔,洁白融入蓝天,矫翅振颤天宇,前程我眼中,顾傲凌风。
笑傲,岂是那等自命清高的‘人类’所能拥有?高飞吧,远离细菌繁生的世界,忘记那尘垢之地。
游荡,游荡,当狂暴的风在浩唱,去吧,笑傲江湖大海。’
怎么样,有气势吧?本来想一起携手,展翅高飞,以后只有呆在池塘里看你们笑傲江湖了。”
陈暄记得那张卡片,两只洁白的海鸥展翅在茫茫大海上,淡蓝色的海洋和天空相连,天地一片纯净,考试前她即兴写下感言给丹洁,相互鼓励。
这时候听了,反而有些讪讪地,那一会儿爆发的激情这会儿全没了。
高原仍激情在心,趁兴说着,“我们约一约,都选北京的大学,届时坐火车结伴北上,中途游览各地,还可一起登长城。”
边说边看向陈暄,陈暄感觉到他的目光,手上的树枝拨弄着石子,没想好怎么接话。
王文斌抢过话,“长城上展望,皆是英雄好汉。”
个个都笑了,哪有那么多好汉啊。
吴晓莉噘着嘴,“你到是可以去啦,不要气我们好不好。”
李军笑着说,“吴晓莉,你选个最近的上,我们用自行车送你。”
王文斌补一句,“不过瘾的话,李军可以骑车带你绕城两圈。”
吴晓莉叫出来,“陈暄我们出省去上,看他们还笑话。”
宋丹洁也笑了,“陈暄上北京的大学没问题的啊。”
陈暄说道,“没有啦。我选的是外贸,本来丹洁也是一起选这个专业的。北京和省外的重点今年都没招,填了南大,就只能留南城喽。”
吴晓莉兴奋地说道,“我也选的南大,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俩还在一个大学,有伴了。”
高原略带笑意看着她俩,“我可以在北京欢迎你们来玩啊。”
刘雪梅也举起酒瓶,“来,不管最后在哪,庆祝我们将奔向五湖四海,现在共聚一堂。”
大家哗啦啦地拿着酒瓶,汽水瓶一阵乱碰,没有到来的未来都是美好的。
宋丹洁棍子在空中比划,轻轻一笑,“都这么有气势,刘雪梅说过,我们一个个胸有锦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未来会什么样呢?
‘新星’中的李向南,高原和雪梅推崇备至,我听来就是小说,他们感觉昭示着未来,可以一番天地一番事业。”
这话让宋雪梅又沉默了,独自举瓶喝酒。
一场考试就像命运之锤,砸向另一个结局,高原注定离她远去,他会有可以想象的未来,她自己呢?
不知道,本地随便读读,那些曾经臆想过的天地和锦绣,都是些空谈。
吴晓莉很有兴头,说,“约一约,过个十年二十年都聚聚,来看一看。反正我不会是个家庭妇女。”
“你么,当个大律师,我们打官司就找你了。
你可要学好一点,不然,本来打赢的,到你手上,倒贴进去。”李军随口一说。
吴晓莉回道“你就瞎说。我们最好干什么的都有,互相帮忙就方便了。”
丹洁一笑,“吴晓莉最现实,某几个又太虚空。”
说完,冲着刘雪梅说,“所有留言中,就雪梅写出的最有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考试前雪梅给我的共鸣,她觉得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号召的那样,呐喊,怀大大的梦想,去冲激。
高原他们应该到大学找更大的空间,更大的社团,办更大的报纸。
希望未来我们依然激情永在。”
丹洁想给刘雪梅一点儿精神支持,也是鼓励自己,高考虽是个分界线,不希望刘雪梅一下子落寞如此。
东扯西拉说着,火苗越来越小,一天的疲累在意尽阑珊后一下就冒出来,刘强和段友明早就耐不住他们诗词酸味,双双跑走了。
嚷嚷着,“文理科就是分水岭,他们读诗,我们踢足球,他们高谈阔论,我们喝酒当听众。
我们一个想学计算机,一个当工程师的理工生,跑这么远听他们谈诗,还不如回院子玩玩水烟筒,打打牌。”
李军伸着懒腰,高原和王文斌敲灭火星,陈暄她们收拾着零食、酒瓶,吴晓莉还依依不舍,“今天晚上真是愉快。”
陈暄和刘雪梅同时下意识地抬头观看夜空,明月高挂,月色如水。
回去的路上月光把小路照得清亮,男生准备了手电筒,女生就宋丹洁心细带了一只。
高原就近很自然地拉了拉陈暄的衣袖,一路重复着,“小心,坑坑洼洼的,跟紧我,摔倒了明天可就麻烦我们了。”
陈暄踩偏稍微一晃,他都及时扶住陈暄的胳膊,偶尔彼此的手会互相擦碰到。
陈暄从来没有这么近,这么亲切地跟男生接触过,心脏瞬间有点紧蹙。
走路腿都觉得有些僵硬,更是高一脚低一脚的,心下发怵,像是紧张,又有点可信赖的亲密。
好容易跨进农家院子,吴晓莉忍不住说出来,“刘雪梅,你看高原是不是只给陈暄照,我们都找不到路,摔倒谁明天都麻烦他。”
高原到很坦然,笑着说,“哎,李军不是一直给你照着的吗,要两只电筒啊。”
陈暄有些不自然,宋丹洁帮忙道,“刘雪梅有王文斌和我都照着呢,没人会摔着,除非有人故意哦。”
第二天一早沿着东岸回转。
陈暄很奇怪自己有些刻意地避免老是和高原在一起,她喜欢大家都玩得轻松愉快,其实她希望自己能放松、舒服,又希望不要给高原任何不好的感觉,这样一用心,反而搞得那天很累。
当晚大家回到了灯火明亮的城市,只是一天的野外享受,对城市就有点陌生又熟悉的怪异感。
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是一身疲惫,挥手告别,各自回家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