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天。
早上,海泽尔尝试用树枝刷牙。
这种刷牙方法是以前看书时知道的。尽管效果比不上真正的牙刷,但能解放海泽尔的手。她不想再用手指刷牙。
恰好,还剩下一些柳枝。柳枝是绝佳的牙刷,它的汁液有消炎作用。
海泽尔将一端树枝嚼烂,露出里面的纤维。这些纤维很纤细,可以在摩擦牙齿时减少对牙齿的伤害。
海泽尔将这个方法教给夏洛特,夏洛特也照样嚼柳树枝。但是她嚼烂后,又在柳树枝上撒上煤灰,还是用煤灰刷牙。
海泽尔觉得哪里不对,但好像也可以。
两人刷过牙,一边吃黑面包,一边吃去进花。
到了地方,还没来得及买花,海泽尔就听到一些女孩窃窃私语:
“我也被骗过去了……”
“那根本不是玫瑰。”
“这么多人被爱玛骗走了,她昨天一定卖了不少钱。”
“爱玛呢?她来了吗?”听上去,这些女孩很生气自己被骗了。
这时,有个女孩突然打断她们的谈话,低声说:“我们已经上当了,难道还要说出去被别人嘲笑吗?”
她们果然不说了。
今天的玫瑰仍然比较少,大概还是因为减产。
最近雨水多,低温高湿,玫瑰容易生灰霉病。一朵玫瑰有了灰霉病,很容易传染给别的花。因此,海泽尔没有继续听女孩们说话,先认真挑玫瑰。
如果挑到一朵有灰霉病的玫瑰,就会连累所有花,到时候就卖不出去了。
这次,海泽尔不仅买了红玫瑰,还有一些白玫瑰。这些白玫瑰也不错,新鲜。
接着,她和夏洛特就去采蔷薇花了。
海泽尔昨晚继续教夏洛特编柳条篮,夏洛特手艺有些进步,编出的篮子好看多了。
弗林菲尔德离这里有两三英里,两人步行前去,约走了两个多小时。
她们看着城市的痕迹一点一点褪去,建筑越来越稀疏。此时,两人有些害怕。
但是环境并没有变得荒凉,而是逐渐显现出乡村的特征,如菜地、圈起来的鸡,偶尔会走过一匹马。
到了弗林菲尔德,周围已经完全是乡村的特色。
这时候,乡村风景的优点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大片初生的嫩芽,嫩黄的树木,湛蓝的天空,清新明朗。
因为下雨,土地上也有很多落叶,但并不让人觉得萧条。
海泽尔两人没有和村民打听方位,就找到了野蔷薇地,因为它面积广阔,在农村非常突出。
想象一下,无论是谁看到如此大面积的野蔷薇,都会惊叹它的美丽。
两人来到野蔷薇地。这里的野蔷薇有粉、白二色。花朵虽小,但也算小巧可爱。
花叶上的露水还没有蒸发。走在花间,可以听见虫子的叫声。
海泽尔看到这些蔷薇,也很喜欢,心里已经决定如果卖不完,还剩下一束,就放在她们的房间,让心情好一些。
海泽尔边采边感叹:“如果是重瓣蔷薇会更好看。”
夏洛特提着篮子跟在姐姐身后,接过一枝蔷薇:“那就轮不到我们采了。”
重瓣,是说一朵花有很多花瓣,层层叠叠,看上去很美丽。
单瓣的花,一般是有四五片花瓣,但也不一定,还得看花种。像单瓣荷花也有十几片花瓣。
如果再进一步划分,其实也有半重瓣的花,但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
比起单瓣的花,人们一般更喜欢重瓣的花。不过,有时也有文化差异,比如中国传统更喜欢单瓣水仙。
蔷薇的花茎是木质茎,有些硬,所以剪起来比较困难。
海泽尔怕把剪刀用坏,每过一会儿就停下来歇歇。
除了海泽尔们,也有一些女孩在采花。海泽尔注意到有个女孩时不时偷看她们。她穿着褪色的粗布裙,外罩一件打满补丁的围裙。
但让海泽尔奇怪的是,她与其说是采花,不如说是砍花。她如果是在采花,要么是为了装饰,要么是为了卖,那海泽尔还能理解;但现在,那个女孩在砍花。
过了一会儿,那女孩和她的同伴窃窃私语一阵,终于走到海泽尔附近,声音带些好奇:“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看样子,她们也很好奇这些外面来的人。
海泽尔告诉她是从城里来的,然后夸道:“你们的蔷薇开得很好。”
“是。”女孩答道,“这都是野生的,它们很多,所以可以做燃料。”
海泽尔这才明白她为什么要割那么长的蔷薇花枝,原来是为了引燃柴火。
姐妹两人共采了几篮野蔷薇。
也不怕脏,直接坐在田间土地上休息,吃饭。
吃饱后,随手采集野草用来捆扎花束。这种蔷薇不能像玫瑰一样单枝卖,得捆成小花束才行。
捆着捆着,两人发现蔷薇刺容易扎人,不仅自己难受,也容易让顾客不悦,只好重新分工。海泽尔先修剪蔷薇枝干,夏洛特再捆扎。
红的一束,白的一束,整整齐齐地放到篮子里,颇有春天的气息。
剩下一些残枝蔷薇,也可以留下,积攒一篮,还可以卖1便士。
休息一阵,再往回走。走回洗衣店时,刚好傍晚。
海泽尔姐妹回屋放好野蔷薇和玫瑰,然后两人就被希梅纳夫人安排了新的活儿。海泽尔去打水,夏洛特去买蜡烛。
夏洛特在买蜡烛的路上,刚好看到买炸土豆的玛丽。不巧的是,约兰达也在。
巧的是,她们两人没有看见夏洛特。
玛丽付了钱,故意拿着一包热气腾腾的炸土豆对约兰达说:“你在这里看了半天,为什么不买?”
约兰达听了,把头一别,扭扭捏捏不肯开口。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希梅纳夫人不给她钱。
约兰达自认为是老板的女儿,比普通人家的孩子高一等,但是母亲不给她零花钱,她其实也穷,哪里能像玛丽一样天天买炸土豆吃?
玛丽见约兰达吃了瘪,心里很高兴。
但是,烘焙坊的女儿朱丽叶也过来了。她见约兰达尴尬,就哄着她,去她那里看小说:“约兰达,你在这里做什么?我那里又有新的小说,你去拿几本看吧。”
朱丽叶说完,也没有冷落玛丽,也礼貌地问了一句:“玛丽,你也来吗?”
玛丽当然不去。她有些生气朱丽叶出来打圆场,但看在朱丽叶的面上,也没说什么。
约兰达跟着朱丽叶去了烘焙坊的后院,到了朱丽叶的房间。朱丽叶从床下拖出一箱书,慷慨地分享给约兰达:“你随便看。”
约兰达有些犹豫,她还是没有忘记玛丽的嘲弄:“好朱丽叶,你能借我点钱吗?”
好心的朱丽叶却拒绝得斩钉截铁:“我快结婚了,没有多余的钱。”她在为难自己的嫁妆,但这种事太尴尬了,朱丽叶不好意思对别人说。
看约兰达有些失望,朱丽叶又安慰她:“好了,反正我都要结婚了,这些小说就留给你,我不需要它们。”
另一边,海泽尔正提着水桶去公共水泵打水。公共水泵按时开放,所以开放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水。
她在路上,正好遇到黛安娜,便说了一会儿话,一起去打水。这个公共水泵不只服务步行街,也有其他街道。
走到水泵时,她们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好提着半桶水,慢慢往回走着。
她在这片街区是出了名的光景凄惨,先是丧夫,后又丧男,独自一人过活,只能靠给别人洗衣服为生。
因着这个缘故,连吝啬的希梅纳夫人也没有管她,觉得一个老人抢不了多少生意,何必夺人家的活路。
海泽尔顺口说了句:“她真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
没想到黛安娜听了欲言又止,海泽尔便问怎么回事。
黛安娜古怪地问:“你知道她儿子怎么死的吗?”
“生病?”海泽尔猜。这是她最先想到的死法。穷人家若生重病,只能听天由命。
黛安娜慢慢说:“他之前是码头的工人,后来参加罢工,但又当了工贼,所以被人暗杀了。”
“赏金是工人筹集的,给了杀手60英镑。”这笔钱主要用于送杀手出国,逃过追捕。
海泽尔被震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她记得黛安娜说过她的小哥哥因为在码头卸货,腿受了伤,只能一瘸一拐走路,所以黛安娜家正攒钱给他找医生。
或许给杀手的60英镑中,还有黛安娜家的一份。
请看预收《北宋卖花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采蔷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