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守望花开 > 第13章 论织太的必然性

第13章 论织太的必然性

一,织吸引宰的原因

(1)不杀

宰追寻活下去的意义,他自杀是因为他想“活下去”而不是因为他想死。因此,宰会对“正确”的人感兴趣。

注意,宰虽然是天生的黑手党,但这不意味着他没有世俗意义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依旧会向往和尊敬他认为值得向往和尊敬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宰会对一些人特别对待:织田作之助,坂口安吾,国木田独步,中岛敦等。

需要说明,我不赞同双黑cp并不意味着中原中也对于太宰治而言不具备某种意义,作为同龄人中原中也旺盛的生命力和以人类姿态执着求生,的确给予了太宰治一些东西,但中也依旧无法理解太宰治,也不会喜欢太宰治,而太宰治对中原中也同样不会喜欢。

(2)人类的意志和精神

1,织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织进入了港口Mafia(迄今为止我依旧不明白原因),但请注意,环境无法决定织做什么——这是非常可贵的。

人类会被环境所裹挟,“人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话,其实完全是人的软弱(所以我特别特别敬佩织田作)。织田作决定自己以“不杀”为原则后,即使身处黑手党,即使因此而成为底层员工薪资微薄生活拮据,即使受到其他人冷嘲热讽(宰和他在洋食馆的对话),他也完全不为所动——请注意,他不是自我安慰什么的,而是真真正正不在乎。

这其间体现了织的意志。

这是只有确定了目标并决意将之贯彻到底的人才会有的行为。

织为什么“不杀”?

因为经历夏目漱石后,织已经有了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而他确定了自己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将“不杀”作为原则。所以“不杀”只是实现理想的手段,“写小说”(这是理想的具现化)才是最终目标。

原著中宰直到最后才知道了织的理想,但这不妨碍宰从织的行为中体会到织的意志和精神。

宰的本质是虚无,他有感兴趣的东西吗?有原则吗?有可以为之努力的目标吗?完全没有。

他的立场是不确定的,模糊的。

所以织说他去哪里都可以,哪一方对他来说都没差别。

织可以理解他,正是因为织曾经也是这样的,他是站在作为前杀手的过来人的立场上与宰深刻共鸣的。

这样的宰,当然会被这样的织吸引。

顺带一提:

森也能够理解宰,在原著中森说过宰很像他年轻的时候,但森不仅不会拯救宰反而会把宰往更黑暗的地方推,所以说森先生就是屑!

宰应该挺喜欢国木田(不是cp!)国木田为了理想坚定无畏的姿态对于始终没找到道路的宰来说,无疑是很耀眼的。原著里宰开导国木田也体现了这一点。

2,织的赴死

孩子们对织代表了什么?

宰为什么无法挽留织?

织临死前为什么说“人是为了救赎自己而生,在迎来死亡之际就会理解”?

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对织来说“写小说”到底代表什么呢?必不可能就仅仅是写小说而已,不然他不会一直不动笔。

织写小说的理想是夏目引导他树立的,夏目对他说“那就由你来写吧”“你有这个资格”,织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来写”。

而他最初的想法是续写那本小说的结尾。

动机是“杀手陈述他不杀人的理由”而“结尾被撕掉了”。

所以,织写小说是想写出他自己能够认同的、陈述“杀手为什么不杀人了——或者说杀手为什么选择走另一条道路”的小说。

因此,织一直不动笔——如果不能得出让他认可的答案,他无法下笔。

那孩子们呢?孩子们代表什么?

先说明,织绝对不是什么孩子都收养的!!

幸介他们是织从龙头战争里救下来的孤儿,是“没有他可能会死”,所以织才留下来了。

当织从尸积如山的龙头战争战场上救出幸介他们时(原著中,龙头战争里港口Mafia他们是每十分钟就受到一次袭击),织无疑是感受到了希望和生命的重量的,同时,他也会感到拯救他人的滋味。

这对织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拯救和被拯救是相互的,织救了孩子们,孩子们同样也给予了织羁绊和家庭。对于孤家寡人前杀手的织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体会。

织将孩子们纳入了人生规划——当孩子们长大了,他就离开港口Mafia,在能看见海的房间里,安稳地写小说。

想想看,一直被动随波逐流的杀手织,后来的黑手党,像普通人一样,对未来进行了长期规划,这是什么样的期待?

因此,孩子们的死亡,既是情感上的巨大打击,也象征着对未来的梦想的破裂。

织怎么可能不报复?

所以由其他人代替织去为孩子们复仇根本不可能!

必须是织自己动手。

那么织就不可能活下来。

织这是固执死脑筋吗?

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织的意志、精神和尊严!

请注意,织的赴死不是被迫的,是他自愿赴死。无论是宰的挽留,还是乱步的警告,都向他展示了结局,而织决意如此。

为什么?

因为他动手杀人,就说明了他为自己选择的不同于杀手织的道路——写小说——失败了,他又重新回到了杀手织的道路上。

而且是无可奈何的,被命运洪流推动的失败。

织是不能回到杀手织的道路上,不是完全不能动手杀人。

我相信,当杀人可以拯救他的朋友、孩子时,他会毫不犹豫动手。

原著中,宰面对mimic士兵的枪口时,织就举起了枪,做好了开枪的准备。

这说明什么?说明织绝不是死板不知变通的家伙!

他不能接受的,是他在明确了理想和原则后,又在命运玩弄和他人的恶意下梦想破灭。

(这就很像纪德,所以纪德说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

织不会屈服,必须反抗。

所以,织的赴死正是他和这庞大的命运洪流对抗的证明,他用他的死亡,践行了他对于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我用死,来追求生。

我死了,但我为孩子们复仇了,实现了纪德和mimic的梦想,也不必作为一个再度手染鲜血的杀手活下来。

宰挽留织的时候,试图告诉他,再等等,会有好事发生的,你看我依靠着那么点儿理由不也是活到了现在吗?

织呢,织不敷衍他,织说我有个梦想就是写小说,因为这个我即使是做任务也不杀人。

这话说得不明不白,宰却一听就懂。

所以他留不下织,织不可能不为孩子们复仇,也不可能在杀人后还活着。作为一直追求生存意义的宰,完全理解这一点。

顺便说一下,原著中织说“手指上不寄存着杀意,子弹上也不会,寄宿着杀意的是我的精神”,我想,对织来说,“杀人”可能不止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出于私欲将人的生命彻底抹杀的意志。这也能说明为什么织向宰告别说“一切都结束了”。当织下定决心杀死mimic士兵和纪德的时候,就宣告了他“写小说”道路的失败,无需等到他真正开枪的时候。

二,织太相处模式

(1)默契

织太之间的默契是不言而喻的。

宰一直都很维护织的原则,黑时里不管是聊天时对“杀”“杀死”这样词汇的避忌,还是不让织开枪,都说明了这一点。

而织呢?只说一点,织理解宰,是深入灵魂内核附近的理解。

(2)尊重

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一直都在思考,织为什么直到临死才涉及宰的孤独?

为什么不在宰面对枪口时给他一拳?(舞台剧织在幻想里动手了)

后来明白,这正是尊重的证明,是对宰的体贴和保护。

黑时里,织说无赖派的友谊就像是三个萍水相逢的盗贼,在同一个屋檐下避雨。

再深入一点可以吗?如果贸然闯入宰的孤独里?

宰很大的可能,是恐惧,是惊慌,是愤怒,是毫不犹豫地逃跑。

强行把宰从他的自我保护里剥离出来,把他小心翼翼掩藏起来的内核暴露出来,揭穿他的面具道破他想隐藏的与众不同的本质,自以为是对他说我理解你。

这不是爱,是伤害。

织选择在一定距离之外陪伴他,等他慢慢接近,难道不正是友谊的最佳证明?

爱是克制,是想伸手又收回来,是无声陪伴,是等待一朵花慢慢绽开。

(3)织对宰的态度

织说宰是个孩子这都快成梗了,但这不是随便说说。

无疑,相比起织对安吾的态度,织对宰真的很宠。

织很相信宰的能力,看原著开场织对宰的评价,那真是吹宰吹出花来了。但这不妨碍织宠宰心疼宰。无论何时,织对宰都是坚定不移的呵护支持,陪伴纵容,这不因为宰是什么地位有什么能力而发生改变。

而且,织对宰无所求,这很重要。

织向宰求援,拿出银之神谕,可能有人觉得这是疏离的体现——向朋友求援还要这个?

但这也是织的可爱之处,他对宰的感情是纯粹的,不贪求宰能给他什么回报。

遍观所有角色,看重的不都是宰的智谋、心性、异能,要求宰的给予?

唯有织,你是手腕过人胸有百万兵也好,是一无是处黑泥胆小鬼也好,都是我的朋友。

他对宰,只有给予,而一无所求。

不怪宰爱织爱得死心塌地,是只有织爱他爱得风光霁月不图回报。

三,宰的性格

(1)厌世

这种厌世一部分来自于他的过分聪慧和通透。太宰治对世界和人性看得太清,

一切都无法超过他的预见,因而觉得无趣。

同时,他有一种天生的心理上的缺陷,使他陷入长期性的无聊中。一切都无法引起他持久的兴趣,这使他缺乏生存的动力,找不到自己活在世界上的理由。他因而萌发出对死亡的向往——这可以使他从这种极度的空虚中逃脱,但本能的求生欲又促使他不断寻找生存的意义所在。

宰对死亡的看法:宰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完整的生命包括了呼吸、吃饭、恋爱、死亡,死与生是两位一体的,而非生的反面。

这可以解释宰加入黑手党的原因和宰对死亡的追寻:在表面光明世界里,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只有在日常直面死亡的黑手党,宰才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体会死亡,才能够直面人类在死亡面前的表现。宰认为人类在死亡来临时会展现出人的本质,而他通过观察这一点能够得到生存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

因而,太宰治的自杀并非是想死,恰恰相反,这是他想真正“活下去”的表现。

迄今为止,只有织田作敏锐地洞穿了这一点,织不会阻止宰追寻死亡,因为他明白宰必须通过这种自杀行径找寻生命意义,但他也不会任由宰真正去死,因为他明白宰并非真的想死。

织是能够深入理解宰的(这种理解甚至不是通过长时间相处得来,而是织与宰的共鸣)因此,织太的友谊存在有知己的成分。

此处可说明为何我不赞同双黑。中也是一个简单直率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活下去有着直白的热情和兴趣。他不会去思考太宰治这种哲学性的幽思,而是将之简单地归结为太宰治想死,亦或是自杀就是他的兴趣爱好,简而言之,中也无法真正理解太宰治。

(2)悲观

宰对于世界的看法无疑是趋向于悲观的,这种悲观建立在他的通透上。

宰深刻地了解人性(操心师),也过分聪慧,他认为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开始就意味着结束,在他人还沉浸在幸福中时,宰就已经看到了结果。宰对于痛苦的畏惧(太宰治不在意□□上的痛苦,更害怕精神上的痛苦)使他会在起初就拒绝开始。

(3)孤独

这是宰最明显的精神内核。

明确宰对于自己的定位,宰对于他自己的看法,就是“异类”“怪物”。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自画像里看出来。

他与世人不一样,宰清楚这一点,肯定也质问过为什么他不能普通一点平常一点,但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而在他无法隐藏自己的那段时间,宰经历过什么呢?

我们最终看见的就是一个嬉笑怒骂的太宰治,他伪装得太成功,以至于当他呻吟着求救时没有人发现。

人潮里,也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这就是孤独。

因此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织对于宰来说意义重大。即使没有死亡遗言,宰不知道织对于他的理解,日常相处中织也是可以看透宰的。当宰孤独、失落、忧伤、痛苦的时候,织不仅可以迅速明白,并给与陪伴和安慰——宰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织?

用一篇论文,来论证织太天生一对!

把我关在棺材里,我也要用腐朽的声带喊出:“织太是真的!!”

最后,我要高呼:我永远是织吹!他有——那么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论织太的必然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