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刘奕羲视角)
清晨的光,从浅米色的窗帘缝隙里漏进来,像一条温柔又微凉的细缎,悄无声息地落在房间的木地板上。
刘奕羲醒得有些早。
她靠在床头,抱着薄毯,迷迷糊糊地拿起床边的手机。
屏幕亮起时,最上方,静静地躺着一条未读消息。备注名是——Roma的那个他。
她指尖微顿了一下,眼神渐渐清醒,小心地划开了那条未读的语音。
她将耳机戴好,点开播放。
下一秒,祁祺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低低的,温柔的,带着一点夜晚才有的温暖粗粝感。
“我知道,你一直担心的是什么。”
“但也请你相信我,我会保护好你。”
刘奕羲怔怔地听着,声音穿过清晨的空气,带着一种奇异的重量,一寸寸落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她本能地握紧了手机,呼吸仿佛也被这短短几十秒的语音轻轻绊住了。
暖意,从心脏悄悄漫开。是被关心、被温柔以待的感动,是那种即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触碰到的暖意。
但与此同时,更深一层的情绪也悄悄浮现上来。
——他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要用如此急切而郑重的语气,向她承诺“保护”?
是遇到了什么?还是遇到了什么人?让他,不安了吗?或者,怕她不安了?
刘奕羲低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
她明白,祁祺是在关心她,用他的方式,试图让她安心。
而她心里那一瞬涌起的,却不只是感动,还有一种更深的、隐秘的、不甘的情绪——
她不想只是被温柔保护的那个人。
她想,有一天,可以站到他身侧,用同样坚定的力气,护住他的一寸光。
并肩而立。
而不是,只躲在他的怀抱里。
刘奕羲收拾好东西,简单吃过早餐,便拎着包出门。
今天有个关于剧本改编的会议,她不想迟到,于是提早了出门。
初夏的风很温柔,阳光洒在小巷的石板路上,有一种微微发烫的温暖气息。
她驾车驶上了主路,刚刚拐进市中心的高架,车内的仪表盘忽然亮起了刺眼的红灯——
轮胎气压异常。
刘奕羲一怔,立刻靠边减速,稳稳地将车停在了紧急停车带。
她下车查看了一下,果然,后轮似乎慢慢泄了气,气压报警不是误报。
拿出手机,熟练地拨打拖车服务电话,一边等待,一边靠在车门边,轻轻蹙着眉。
这时,路边一辆黑色的SUV慢慢减速,停在了不远处。
车窗降下来,露出一张温和又利落的面孔。
是沈之骁。
他戴着一副简单的墨镜,微微低头探出车窗,语气随和:
“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刘奕羲微微一愣,很快反应过来,笑着点了点头。
“轮胎出了点问题,已经叫了拖车,等着处理。”
沈之骁摘下墨镜,眉梢微挑,目光扫了一眼旁边已经缓慢瘪下去的后轮胎,又看了看手机时间。
他原本也是要去刘奕羲所在的公司开一个项目会议的。
沈之骁稍一思索,侧头吩咐助理:
“你留下来等拖车,把她的车处理好。钥匙交给你,记得确认细节。”
助理立刻点头应下。
沈之骁转回头,对刘奕羲温和地笑了笑:
“刚好顺路。要不要我送你一程?免得你在太阳底下晒着等。”
刘奕羲犹豫了一下。
她一向不喜欢麻烦别人,可眼下确实是赶时间,而沈之骁又是如此自然、得体地提出了帮助,没有半分冒昧或不适感。
于是,她笑了笑,点头:
“那就麻烦沈总了。”
沈之骁微微一笑,车门解锁声响起,他倾身帮她拉开副驾驶的车门。
阳光洒进车内,他的动作有种不动声色的礼貌,从容得恰到好处。
刘奕羲弯身上车,关上车门,沈之骁重新戴上墨镜,轻踩油门,黑色SUV平稳地驶向城市的晨光里。
车窗外,早高峰的人潮缓缓流动着,而车内,一切安静而得体,像一道缓慢展开的、干净柔和的序章。
车内,沈之骁握着方向盘,余光看了她一眼,随口问道:
“《风起之路》最近动静挺大,改编的进度顺利吗?”
刘奕羲收回望向窗外的视线,微微一笑,语气温和:
“还可以。剧本改编团队很专业,每一次讨论,都会尽量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
沈之骁点点头,又似乎随意地问了一句:
“最近有在构思新的故事吗?”
刘奕羲想了想,轻轻地说:
“有一些想法,但我还在慢慢打磨。暂时不急着成稿。”
她说话时语气很平,没有炫耀,也没有刻意谦虚,只是像在描述一件极为自然、理所当然的事情。
沈之骁笑了笑,语气带着一点由衷的欣赏:
“现在还能静下心来慢慢养作品的人,不多了。”
刘奕羲侧头看了他一眼,眉眼清透,轻声回应:
“写故事,和生活很像,都是需要时间慢慢发酵的。我不想为了赶进度而牺牲厚度。读者和观众,值得被认真对待。”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前方被晨光拉长的人行道上,声音低而坚定:
“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
车厢里沉默了一瞬。
沈之骁没再马上接话,只是转过头,看了她一眼。
她侧脸安静,眼神温柔而笃定,像一面在晨光下轻轻敛起光芒的镜子,表面平静,心底却藏着长远而辽阔的风景。
那一刻,沈之骁突然有种很深的感觉——
这个看似温柔恬静的女作家,其实有着一颗极为强大而宁静的心。
在这个节奏飞快、名利汹涌的时代里,她是极少数还愿意为一部作品,耐心蹲守三年五年,不为名利,只为内心一份纯粹热爱的人。
这种人,少得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
他收回视线,嘴角微微勾起,带着一点几不可察的笑意,像是无声地在心底做了一个简单又笃定的注脚。
一路上,两人又聊了几句关于影视改编、原创剧本市场现状的话题。
刘奕羲说得不多,但每一次开口,思路都清晰干净,既有自己的见解,又不过分标新立异,话语温和中带着一种自成逻辑的力量。
沈之骁开车的手指微微一紧,心里,某个念头悄悄浮了上来——
这样的人,如果能被挖到自己正在搭建的新平台,将来不论是原创项目,还是文艺片投资开发,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惜才之心,在心底缓缓生长。
车子很快驶入公司地下停车场。
刘奕羲解开安全带,笑着道谢,两人一前一后下车,走向直通办公楼的电梯。
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两人并肩走了进去。
刘奕羲自然地按下会议室的楼层,然后轻轻后退半步,站在按钮一侧的位置。
站位很礼貌,既不占用空间,也给人以舒适的呼吸感。
沈之骁没有出声,只是静静站在稍靠后的角落,眼神落在她的身上。
她穿着一件米色风衣,简单高领针织,整个人看上去安静、温和,像是这座城市中最温柔、也最不起眼的一道光。
可他知道——
这份温柔外壳下,藏着一颗强大又辽阔的心。
刘奕羲身上有一种不争、不抢、却自有分量的力量。
在这个浮躁又快节奏的圈子里,她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急于求成,她可以静静等待一部作品成熟,可以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而抵抗诱惑,可以为了自己心里的那条隐形的底线,默默坚持很多年。
沈之骁眯了眯眼,唇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极浅极淡的弧度。
他本就是惜才之人。
一个好的编剧、一个有思想的作者,是任何平台都不可或缺的基石。
而眼前这个安静站在电梯里的人,正是那种真正值得信任、值得托付作品灵魂的人。
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心里对刘奕羲的那份欣赏,又悄悄添了一笔。
电梯里安静无声,只有楼层数字在一点点跳动,仿佛这场默默的心事,也被空气悄悄收藏起来。
沈之骁的会议比预计中顺利。结束后,他独自沿着办公区的长廊走回电梯方向。
路过一个半敞开的会议室时,他脚步微微一顿。
里面,刘奕羲正坐在主创团队的会议桌前,神情专注地倾听,偶尔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气氛安静而紧凑。
从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构思分镜、情节节点和角色弧光图来看,他们正在对剧本进行一场细致入微的推敲与深化。
走廊拐角,一位穿着剪裁利落套装的中年女士注意到了他的停顿,快步走过来,笑着开口:
“沈总,刘奕羲那边还在开主创会议。他们现在在推剧本的细化阶段,力图把整个故事的情节脉络、人物动机、关键情感转折点都处理得更扎实。尽量让每一场戏都有情绪的递进和逻辑的闭环。”
她声音里带着隐隐的欣赏,专业又自豪。
沈之骁微微点头,目光仍落在会议室中专注书写的刘奕羲身上。
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刘奕羲,是你们从哪儿挖来的?很有眼光。”
那位合伙人笑了笑,自然地答道:
“她啊——” “是林芷涵找来的,咱们的主编你也认识。据说以前刘奕羲一直在国外,专心做纯文学创作,基本不怎么抛头露面。也是芷涵机缘巧合认识了她,聊了几次,觉得她笔下有厚度,就一点点把她挖了过来。”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眉眼带着一点藏不住的笑意:
“没想到她几年前的那本小说也刚好被投资拍剧,这不,一切都赶上了。”
语气里带着半分感慨,半分欣喜。
“有时候啊,好的种子,种下去也许看不到立刻发芽,可一旦时机到了,就能一口气长成整片森林。”
沈之骁微微一笑,没再多问,只是眸色沉了几分,在心底,又一次,默默加深了对刘奕羲的记忆。
会议室的门缓缓打开。主创团队陆续走出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厚厚的修改笔记,神情专注又微微带着疲惫。
刘奕羲收拾好资料,抱着文件夹,刚踏出会议室的门,就看见了不远处站着的沈之骁。
她微微一顿,显然没想到他还在。
目光下移,很快注意到沈之骁手里握着的一串车钥匙,熟悉的钥匙扣在光线下微微闪了闪。
刘奕羲反应过来,连忙走过去,微微弯腰,郑重地接过钥匙,声音带着真心的感激:
“沈总,谢谢您了。麻烦您了……请问修理的费用,我应该怎么给您?”
沈之骁随手收回手,眉眼间带着一点温和从容的笑意:
“不过,我还没有你的联系方式,方便加个微信吗?”
他语气自然,没有半分多余的意味,只是简单地解释:
“我把具体费用发你。”
刘奕羲怔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点点头,从包里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添加界面。
两人并肩站在走廊一角,添加联系方式。
加好友成功的那一刻,沈之骁收起手机,微微向她颔首,眼底带着几分不动声色的欣赏。
刘奕羲微微一笑,把钥匙收好,主动说道:
“沈总,我送您到电梯吧。”
沈之骁没有推辞,两人一前一后,沿着铺着浅色地毯的走廊,安静而从容地走向电梯间。
电梯“叮”一声响起,门缓缓打开。沈之骁站在门口,回头对她微笑,声音低而温和:
“再见。”
刘奕羲点头,目送他进了电梯。
电梯门缓缓合上,隔断了灯光和人声。
她抱着文件夹站在原地,片刻后,轻轻吸了一口气,转身朝另一边走去。
回到办公室,刘奕羲把手里的资料一一整理好,放到桌角,准备开始处理下午的会议内容。
手机屏幕又轻轻亮了一下。
是沈之骁发来的消息:
【你的车子已经停在公司B2区17号位。】
字里行间依旧简洁利落,没有多余的客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恰到好处的体贴。
刘奕羲点开输入框,飞快敲了几个字:
【收到了,谢谢您。】
发出去后,她放下手机,深吸一口气,望着窗外隐隐晃动的树影,嘴角轻轻弯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
一切归于平静,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种下了一粒小小的伏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