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让尘让洪齐去传自己的意思,让沈阳亲自到城外布棚施粥救济灾民。
蹴鞠赛已经结束,沈阳本还约了人喝酒,听说此事,只能第一时间回了沈府。
陈锡第一时间赶来,把城外发生的事情报告给了沈阳。
沈阳没想到徐让尘会看到这些,直骂晦气。
“怎么那么正好就撞上了?”
“这些贱民!”
沈情也在书房里,一直安静坐着,听完陈锡的禀告,才适时开口道:“父亲不必动怒,安置灾民的事情本是刘品的职责,刘品仓促入狱,手中公务没有交代清楚也正常。如今徐国师命父亲亲自出城安抚灾民,父亲听命便是。以后灾民相关事宜尽管事事请示国师意思,后续再出什么问题,那便是国师大人思虑不周,父亲既不用担责,又不用与徐国师起冲突,不是再好不过吗?”
沈阳面上烦躁之意稍缓:“你说的也有道理。”
沈情笑笑:“父亲,出城吧。”
沈阳点头,带着陈锡便要出门,又突然被沈情喊住。
沈阳还穿着看蹴鞠赛时候的华服,若是这样去城外安抚灾民,极可能火上浇油。
“父亲,处理公务,还是穿官服的好。”
沈阳愣了下,很快明白过来:“还是你思虑周全。”
陈锡好奇地看了一眼这位随便一句话就能左右江南省三把手的女子,虽然他早就听说过沈家大小姐聪慧,但直到今天,才真正意识到他和世家子弟的差距。
不同于他们这些溜须拍马,靠着运气往上爬的小人物。这些出身世家的贵人,一言一行之间的气度,让人折服的同时,也让人心生向往。
如果他能有这样的出身,也不至于如今这个年纪还只是个守城的。
“陈大人。”
陈锡想得有些出神,冷不防听到沈情喊他,茫然看过去。
沈情笑容温和,看着他的目光却有些冰冷:“眼睛,不想要了?”
陈锡猛地回过神来,刚刚想事情出了神,目光停留在沈情身上太久,触怒了这位大小姐。
陈锡第一时间垂手俯身请罪:“大小姐恕罪,陈某在想城外灾民安置的事情,不小心走了神,绝非有意冒犯大小姐。”
沈情没有回应,转身带着丫鬟离开了书房。
……
避暑山庄
“怎么这么晚还没有休息?”
庄清时记挂着城外灾民的事情,睡不着,便想来藏书阁入定修炼,没想到徐让尘这个时辰还在藏书阁。
徐让尘坐在庄清时平日常坐的位置,见他过来,也有些意外:“你也睡不着?”
庄清时:“嗯。”
白天在城外看到那些灾民狼狈祈求的模样,再对比蹴鞠场上世家的轻松安逸,让庄清时心情难免沉重起来。
徐让尘往旁边的位置挪了挪,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
庄清时挨着他坐下,注意到桌上放着的是江南省地方志,是他看过的书。
王沈两家根基深厚,从前朝发展到如今,若不是先帝有意打压世家,不许世家女入宫为妃,恐怕如今王沈两家会更加权势滔天,就算是徐让尘,也轻易撼动不了。
“你在想什么?”庄清时问。
徐让尘:“在想该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江南省如今世家政治勾连的情况。”
此时夜深人静,庄清时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徐让尘的问题。
从前他以为让世家互相消耗是个好办法,但现实却没这么简单,出身世家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损,会以最快的速度拧成一股绳,共同对付外来的势力,哪怕那股势力是皇权。
从根上打击世家,那便是要从根本上限制挤压他们掌握权力的通道。
庄清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科举制!”
徐让尘:“什么?”
当朝选官制度依然是举荐制,因此地方权力被牢牢把持在经久不衰的世家之中。
但若开启科举制,那寒门子弟只要能考出成绩,便可做官,可以不需要依附世家。
相应的,势力盘根错节的世家对官场的影响力也会被削弱。
庄清时把印象中科举制的原理向徐让尘解释了一遍。
“我觉得这是个办法,但真正推行起来应该难度不小,也需要皇帝的支持……”
徐让尘沉默着,显然正在消化庄清时说的一切。
片刻后,庄清时见他似乎已经没在听自己说话,便慢慢安静了下来,疑惑地看着徐让尘。
徐让尘从自己的思绪回过神来,一把抓住了庄清时放在桌上的手,看他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清时,你总是出乎我意料。”
徐让尘的眼睛很黑,没情绪的时候像一口古井,高冷深邃,让人感觉难以亲近,兴奋喜悦的时候,又像星空一般,璀璨神秘,引人沉沦。
庄清时下意识垂眼,不与他对视。
“我只是纸上谈兵。”
徐让尘抓着他的手紧了紧,似是安抚,又像是反对他的妄自菲薄。
“你太小看自己了,你跟我从前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你很特别。”
温热的大手笼罩着自己的手,庄清时不自在地蜷了蜷手指。
“你别说了,我知道了。”
见他明显不习惯被夸奖的样子,徐让尘忍不住勾起嘴角,故意继续逗他:“你聪明,谦逊,又博学,还善良……”
庄清时抬起另一只手捂上他的嘴巴,恼羞成怒:“让你别说了。”
但温热的鼻息喷在手心,又让庄清时触电般收回手来,同时缩回了自己被抓着的另一只手。
“你,你继续忙你的,我回去休息了。”
……
没过多久,都城皇宫收到了一封急信。
“太后,国师来信。”
杨呈眉看完信,把信纸放到一旁。
“请明大人进宫议事。”
明典被紧急叫进宫来,从太后亲近的内侍口中听到徐让尘的提出的选官制度改革,皱起了眉头。
“科举制?那是什么东西?”
内侍又怎会懂得这些,只道:“太后正着急等着呢。”
一路来到正清宫,明典已经差不多在脑子里整理好了突然听到的消息,心中有了计量。
这位国师大人,是要跟世家开战呐。
进了正清宫,见杨呈眉坐在龙椅上,明典神色未变,跪下行礼。
“参见太后。”
杨呈眉眼神示意一旁内侍将人扶起。
“起来吧。”
同时将手边徐让尘紧急送来的信递了出去,旁边的内侍接过送到明典跟前。
明典接过,看了起来。
“这是徐国师紧急送进宫里的,说打算在江南省办什么科举,明大人意下如何?”
明典很快看完徐让尘的信,沉吟片刻后才开口:“此举会对江南的世家势力造成沉重打击。”
杨呈眉点头:“你也看出来了。”
削弱世家势力对皇权集中来说自然是有利无弊。
明典:“但,王家沈家会同意?”
太后冷笑一声:“大启的国姓是徐。可不是王,也不是沈。”
明典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太后息怒。”
见他没什么想说的,杨呈眉便做了决定:“就按国师的想法来做吧,内阁全力配合。”
“万一江南省反了呢?”这是明典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情况。
“届时便需要倚仗我们徐国师平叛了。”杨呈眉丝毫不担心会有这种可能,“可别忘了我们这位徐国师除了是皇家人,还是修为不低的仙门宗主。”
……
徐让尘得到朝中同意他全权负责江南省选官制度改革的旨意后,第一时间叫来孙理商议具体措施。
这种事情显然不是孙理一个人就能办成的。
孙理从徐让尘那边知道这件事,整个人都振奋了,连夜召集自己府中幕僚和江南官场中的心腹好友相商。
选官制度改革。
这一石子落在江南省官场平静的水面之上,顿时惊起了巨大的波涛。
沈阳半夜被沈家幕僚从床上叫起。
“大人,要变天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选官制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