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长。
“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林卫东盯着白板上张建明的照片,对李法医说道,“既然我们怀疑他有外遇,或者至少在经济和情感上对苏晚不忠,那就从这个角度入手。”
李法医点点头,补充道:“尤其是能让他不惜掏空妻子、甚至可能因此引发悲剧的‘第三者’,关系必然非同一般。查他的公开轨迹,就算他再谨慎,也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行踪早已被各种数字脚印勾勒出来。和经侦支队负责系统的老熟人打了个招呼,借口协助排查与苏晚社会关系相关的线索,林卫东和李法医获得了临时权限,登录进入内部系统。
屏幕上,张建明的活动轨迹数据像一条温吞的河流,缓缓展现在两人面前。
然而,越是仔细查看,两人的眉头就皱得越紧。
“这也…太干净了。”李法医忍不住嘀咕。
记录显示,张建明的生活轨迹简单得近乎刻板:
·工作日:轨迹清晰地连接着单位、家和几个固定的开会地点——分局、市局、市委大楼、以及几个下属派出所。时间规律,路线固定,毫无异常。
·周末及节假日:多数记录显示在家,偶尔有全家去超市、公园或附近商场的消费记录。最近的一条酒店入住信息,是三个月前,标注为“家庭活动”,地点是郊外的一个葡萄园度假酒店,同行人明确登记了苏晚和孩子的身份信息。
·外出记录:近一年来仅有几次短途出差,都是公务活动,行程紧凑,同行人员众多,完全没有私自活动的空间。而唯一频繁的外出记录,就是“陪媳妇去A市看病”。记录显示,他多次利用周末驾车往返A市,每次都是早出晚归,目的地是A市那家以器官移植和免疫科闻名的顶尖医院。
“看这里,”林卫东指着几条去A市的记录,“时间、地点、事由,严丝合缝,完全符合他好丈夫的人设。就连加油和高速收费记录都完美匹配行程。”
他们尝试交叉比对,搜索了张建明名下其他可能登记的手机号、网络账号,甚至查询了其直系亲属名下的车辆和房产信息,结果依然一无所获。没有隐匿的住所,没有非常规的消费,没有与任何可疑号码的频繁联系。
张建明就像一个活在透明罩子里的人,一切行为都合规合矩,无懈可击。
“这不正常,”林卫东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一个活生生的人,尤其是一个手握实权的男人,他的生活怎么可能像一张白纸?连一点个人爱好、一点私人社交的痕迹都没有?”
“除非……”李法医若有所思地敲着桌面,“他把所有的‘私事’,都隐藏在了这条‘陪媳妇看病’的完美轨迹之下。”
一句话点醒了林卫东。A市!那条看似最无懈可击、最彰显深情的轨迹,反而因为其过于完美和频繁,成了最大的疑点。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林卫东猛地坐直身体,手指重重地点在屏幕上那条“A市人民医院”的记录上,“他利用这条固定的、合理的行程作为掩护,在A市,这个离开我们视线的地方,完全有可能进行着另一重生活。”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那个陌生的城市。如果张建明真有秘密,那么A市,就是他精心挑选的、藏匿秘密的最佳地点。
“查!”林卫东下定决心,“重点排查他在A市的所有活动细节,特别是离开医院之后的时间段。我就不信,他能把狐狸尾巴藏得那么严实!”
调查,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尽管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会有结果。
这个时候李明这个高材生发挥了作用。他联系了之前的校友,调取了苏晚在医院的病历。病历显示苏晚4年前以疑似白血病在A市人民医院建档,后确诊免疫疾病。四年期间苏晚保持平均一季一复查频率频繁出入医院,甚至孩子也是在人民医院生的。产科的备注是“高危产妇”,也难怪苏晚必须选择在A市生育。
苏晚这个孩子生的,且不说钱,也够遭罪的。本来就有免疫病,还属于容易滑胎的那种。整个孕期都在打保胎针,而且几乎每周一产检。好不容易等到快足月了,因为羊水少紧急住院。
大医院的不好就是这样。再危机的情况,也先评估顺产可能。苏晚在医院催产了一周,催产素,催产栓,水囊,人工破水,开指,无痛泵,顺转剖……就是产妇能遭的罪,她都承受了一遍。
想起那天□□明他妈说,“我大孙都是这么多年积累功德老天给的恩赐!”
两人的心里油然为苏晚不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