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南山有个传闻,但也都是些山野传说罢了,今谈起来也是一些好游山玩水的人在风景秀丽的朔南山上,名为朔方观的古老道观中,一个敲钟人口中得知的。
故事以朔南山开始……
很久以前,这座山常被漆黑阴森的瘴气笼罩。那阴森恐怖的样子,能视物的人一看便知是块不祥之地,因此许多闲来无事的游者途经此地都念念有词道:“那定是鬼怪聚居的是非之地。”然后挥挥衣袖,不带走一丝瘴气,潇洒而去。
久而久之,知道的人多了,那关于朔南山的传闻也就变得五花八门,可也不知道怎的,朔南山就是没生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就像是一个庞然大物,徒有其表,实则只能恐吓人罢了。
离朔南山两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处村落,可在一个早晨,鸡刚叫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搬离了此处。
那天早晨的前一天晚天上星空格外的绚丽,简直就是天生异象之中才能出现的繁丽,可村里的人却听到了百鬼嘶吼的声音,那夜空再美,他们也没敢观看两眼,赞美两句,而是惶恐不已。
那一夜天生异象,村里年龄较大的人说,是朔南山那传来的声音。这一个村的人搬离了此处,留下空荡荡的村落。任何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危险,即使没波及到他们,趋利避害,逃离危险是人的生存本能。
而朔南山的怪事也从百鬼嘶鸣的这一夜之后成了真。
每当有外地商队经过此地时,货物都会失踪,送货的人却好似没有发现货物消失了似的,直到行了几里路后,才好似反应过来货物为什么会那么轻,一掀开马车帘子,才发现货物没了。
那些货物中有值钱的东西,有救灾的粮食,当然……也有贪官的赃款。
丢失货物的人虽痛心疾首地派人去寻找,但都无果而归。
而留在那里的货物,财宝,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一般,吸引着亡命之徒的探寻,虽没有人找到那些财宝,却也有传闻那些人不敢再进朔南山。
说来也巧,当时名扬天下的一位将军,没有听下属的建议,为了尽快把货物运送到皇都,命自己的商队行经过朔南山的那条路,结果无一例外,送货物的人在朔南山丢了货物,货物也送不到皇都了。
而将军是惊讶的,他上战场无数,从来还没怕过什么恶鬼邪神,也不信什么神鬼之说。
可将军感到了无奈。
寻常货物丢失了无伤大雅,可巧就巧在商队运送的货物中,有一样进贡给皇帝的珍宝,若是丢失,那皇帝老儿可就找着机会揪他的小辫子了,再说他手握重兵,皇帝也早就有除他之心。
据说,当时那位将军的一位手下劝将军进军皇都,自立称皇。可将军毫无逆反之心,并呵斥手下怎能生这般逆反之心。
于是,他便只身一人前往朔南山,后路既已绝,那就只能孤注一掷了。
其实他可以干脆的将兵权还给皇帝老儿罢职不干了,可他知道,他身为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又何尝放得下。
说来也怪,在他赶往朔南山的路上,将军碰到了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长得十分可爱,圆圆的大眼睛看着他,就是脸色略显苍白,就站在他要走的那条路上,好像就是专门等着他似的。
那小孩给了将军一封书信,只道是家师给将军的。
将军疑惑,看着那封信,等再抬头询问那小孩时,却只发现面前的地面上飘落一张小人形状的白纸片,而那小孩也不见了。
这位将军拆了信,信中只写着:
“朔南山,午时进,山中有路,直走,岔口左拐,洞口处,寻之物在内。“
将军按照信中所说,在一天中阳气最重的午时,上了朔南山。
山中瘴气弥布,即使太阳当空,却也给人一种森凉之意。
可当将军一靠近那瘴气,那瘴气却自动退开,将军寻到了那条路,顺着路向前走去,期间,山林中一片死寂,干枝枯树,黑气沉沉,仿若没有一个活物。
将军环望四周,感到疑惑,这座山发生了什么,居然会这样?
找到了信中所说的洞口,将军点燃一支火把,走了进去。
山洞之中,堆满了装货物的箱子,其中还没有布满灰尘的货物,便是将军要找的货物。
将军找到了他的东西,但他却发现,在这凌乱的箱子中,好像就只有他的东西没被动过,其他的箱子空空如也,凌乱放置。
将军只带走了他要上供给皇帝的宝物,一枚安魂铃。
安魂铃,物如其名,这是一件镇魂之物,皇帝为政事忙得头痛难忍,心魄不定,听闻边疆有一件安魂的宝物,便命驻守塞外的将军寻来治皇帝的失魂之症。
将军亲自将安魂铃送往皇都,交给皇帝。
将军安然回到自己在皇都的将军府,修整几天,再打算前往塞外。
但,没过三日,皇宫却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
而消息传入将军府不过一炷香,将军就被闯入的禁卫军抓入大牢中。
抓捕他的禁卫军首领告诉他,将军两天前入宫交给皇帝的不是安魂铃,而是散魂铃。
将军愕然。
禁卫军首领道:“将军,没想到你我还会有这样对立的一天。”
“人生不可测。”
很快,将军的罪名被定下,罪名是欺君之罪和逆反之罪。
本要株连九族,但因将军没有在世的亲人,也就只是抄了将军府,撤了将军职位,收了那统率三军的虎符。
将军心底也是一片哇凉哇凉的,本是凄凉的身世,现在这个处境,竟还要庆幸没有亲人陪他遭这牢狱之灾。
将军并不是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只是他不想当这皇帝。
牢房是阴暗的,只有一束光从那四四方方的牢窗里透进来;牢房也是潮湿的,一股霉味夹杂着让人作呕的气味;牢房还是杂乱的,许多关在牢房里的犯人已被这里的酷刑折磨得精神失常,大喊大叫。
将军盘坐在地上,他垂着头,沉思着,他的安魂铃被调换了,是给他指路的那个人换的。
可是为什么要换他的安魂铃,既然那人想杀当朝皇帝,对于拥有散魂铃的人,那是轻而易举的,为什么要费心思借他之手杀当朝皇帝。
难道……
“难道将军不想当皇帝吗?”这是一句极为露骨的话,可却是一道悦耳的女声。
牢房之中不该有女犯人,将军疑惑,抬头望向声音来源处,就在他的正前方,一个面容清丽的少女蹲在他面前,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色衣裙,笑意盈盈地看着他。
“你有考虑过你说出那话的后果吗?不管你是谁,这不是你这种姑娘家呆的地方,出去!”将军呵斥道,却没有再理那少女,把头又低下,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少女把脸上挂着的笑容收回,站了起来,语气突地变得冰冷起来。
“还记得这封信吗?”
一封信递在将军眼前,上面寥寥几字清晰的映在将军眼中。
将军眉头皱起来,这是那封指路信,怎么会在她身上?
“是你换掉了安魂铃。”将军终于抬眼正视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少女。
“将军,你的志向难道就局限在这里吗?”
“你为什么要换安魂铃?”将军定定的看着少女,眼里带着不解和怒意。
“这样难道不好吗,帮你杀了那想要找你茬的皇帝,那皇帝本就是对你存有杀心。”少女看着将军那严肃的神色,竟笑了起来,这将军还真是有些耿直得可爱呢。
“可你……”将军有些气恼,他反驳不了,但她也把他送到牢里来了,这哪是在帮他?
“可我也把你送到牢里了?”少女挑眉,“但这也不全怪我啊,你想想,要是你趁这次回京送铃逆反,皇帝又因你送的假‘安魂铃’而死,皇宫大乱,夺皇位轻而易举,我给你的这个机会你没用着,这能怪谁?”
“你……你这简直就是歪理。”真真没见过这样的人,这种话说得这么理所当然,好像夺皇位是他的一种责任似的。
“将军你也是明白人,自然知道这天下的黎民百姓的日子过得有多苦,想必朔州饥荒,将军你也知道,当今朝堂官员的**,你也不是不知。难道将军就忍心看自己的乡人因被贪官克扣下发的官粮忍饥挨饿致死?”少女不开玩笑了,冷着声音。
将军沉思,他原本以为守护国家一方安定,便能使国泰民安。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皇帝并没有因他战功赫赫而看重于他,却是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拔出来就会让他寝食难安。
将军知道皇帝疑心重情有可原,便处处退让,想让皇帝知道他报国之忠心。
将军甚至愿远驻边塞来消除皇帝疑心,但他等来的却是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难。
克扣军饷,让他不得不自己通商挣军饷;让他带兵围剿土匪,把所有杂事揽在他所带的军队上;甚至连寻安魂铃这件小事都揽在了他的头上。
他怎能不顾天下,更何况那是把他从小养大的同乡人,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怎么会忘记同乡人的恩情。
“这是天命,而天把这个选择交给了你,你的一念之间,决定着天下百姓。我只不过是来推你一把,让你清醒些。”少女看着将军的眼睛,带着认真。
皇位只适合心忧天下的人。
更何况,那位心胸狭隘,不适合。
将军低头,眼底复杂,他居然还要一个小姑娘跟他讲这大道理。
“你到底是谁?”将军最后问了一句。
“我就一无名小辈,降妖除魔的道士听过没,我就是。”少女笑了笑,转身,背影淡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道士。”将军轻笑,哪有少女称自己为道士的,他可是从来都不信这些的。
等将军抬头时,少女已经不见了,而牢门敞开着,看守狱门的守卫已被打倒在地,面前放着将军熟悉的那可以统率三军的虎符。
第二日,狱中传出将军逃出的消息,同时宫中因失虎符而一片混乱。
皇宫因追悼先帝而一片素白,当今皇帝子嗣尚小,还不能撑得起朝政,而先皇的兄弟也因先皇疑心太重,被先皇给除了,兄弟继位是不可能了,朝堂上的官员却蠢蠢欲动了起来。
皇宫外一片混乱,此时应是上朝的时间,禁卫军首领却将当朝丞相,以及拥护丞相的官员们一个个从皇宫里丢了出去。
当今丞相钻了虎符失踪谁也指挥不了军队的这个空子,来篡位了,可皇宫还有禁卫军,人家禁卫军不承认丞相,那就谁也别想有什么非分之想,那些文官也就只能在宫外叫骂,丞相也气得直跳脚。
禁卫军首领站在城墙上,一脸沉重,眼中复杂,这个朝政,迟早要完,可他是禁卫军首领,从小就被教导要忠于朝廷,他只忠于这个朝代,而不是某一人。
第三日,朔州暴动,皇宫禁卫军军力折损一半到朔州平定暴动……可当那一半禁卫军到达朔州时,暴乱居然消失了……
那是调虎离山之计!
第四日,皇都被军队围困……
第五日,皇都失陷,禁卫军首领一脸惊讶看着几日前被他亲手送进监狱的将军一步一步走向皇位,并沉稳地坐在了皇位上,禁卫军首领在皇位前站定,低头,握拳行礼,他只忠诚于这个朝代,不管皇位上的人是谁,只要他有那个能力登上皇位。
第六日,将军掌政,整治朝政,以铁血手段除了上百位贪官,不服将军当朝拔剑砍人,让百官惊骇,百姓叫好。
同年将军改年号为颢元。
颢元五年,将军退位,年仅26岁,因膝下无子,将皇位退还给先帝的儿子。那小子也是个身世凄惨的。
他的母亲只是个出身卑微的宫女,先皇也是不在意他,视他为蝼蚁一般,到了今天,他都觉得能认将军做义父并能继承皇位是他的荣幸,他恨他亲父皇,恨他杀了他那本就卑微的母亲。
将军退位后,云游四海,在百姓口中倒传的跟仙人似的。
救前朝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后又不贪图权利将皇位还给皇室,那可不就是一个高人形象!
颢元六年,当将军再站在朔南山时,那已成了另一番景象。
朔南山上那笼罩的瘴气已消散,山下人来人往,不远处便有一处村落。
将军看着来往的路人,觉得有些惊奇,便向一位运送货物的大爷虚心询问。
“请问这位老人家,这里可是朔南山?”
大爷打量他一眼,见他是个年轻人,态度又好,便脸上带笑地答道。
“这里是朔南山,年轻人,一看你就是从外地来的,看到朔南山一片平和是不是很好奇。”
“老爷爷,在下只是在六年前来过这,那时朔南山被瘴气笼罩,在下的确对这里发生了什么感到好奇。”将军如实回答。
大爷笑了笑,解释了起来。
“的确,这朔南山在六年前是你说的那样,可自颢元年初,皇帝登基的那天早上,这里的瘴气突然间消散了,本来毫无生气的山中在太阳初升时居然生出郁郁葱葱的树林来,那时的景象可震撼了不少人呢。”
“那您看到了吗?”将军觉得这传闻有些好笑。
“呃,”大爷叹口气,“我是没那福气看到,是一位姑娘告诉我们的。”
大爷似是想起了什么,神情有些凄凉。
“六年前啊,朔州饥荒,朝廷发下来的救济粮遭贪官百般克扣,朔州民不聊生,就在朔州百姓本以为自己要饿死荒野时,一位姑娘出现了,她给我们带来了粮食,她带领我们起义,并在禁卫军到来镇压之前让我们撤退。她跟我们说,朝堂要变天了,新帝登基的消息就随之传来,那位姑娘还带我们迁往朔南山脚下,让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将军震惊,那小姑娘这是在帮他,帮他吸引兵力,并以一人之力解决饥荒。
“那位姑娘是何许人也?”
“那位姑娘说呀,她是个小道士。大家本不信她,一开始心想这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会是道士,可她说的话是真的灵验,大家也就信服了。说起来,当年那场饥荒闹得人都不成人样喽,她说那新皇是个明君,那新皇还真就是个明君,把那些嚣张贪官处置了,替百姓出了气。”
“那新皇为何会退位?”将军突然问了一句。
“新皇是位明君,只是喜爱自由,不愿被皇位束缚罢了。”
大爷面露笑意,他十分欣赏这位皇帝。
将军沉默了一会儿,眼中露出笑意,原来他在百姓眼中是这样么,这样也挺好。
“那位姑娘还在这里吗?”
“不在了,不过……”
老大爷犹豫了一下,继续道。
“那位姑娘五年前就走了,只不过走之前告诉我们,如果五年后有一位位高权重的男子来这里询问她的消息,就告诉他‘指路信’一词。小伙子,看你衣着不菲,气势不凡,想来身份不差,难道……
放一下二人前世的故事,我很久以前写的,忍不住就放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前传(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