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讲座当天,孟予安特意提早到了文化中心。她站在报告厅外的展板前,假装浏览讲座信息,实则是在平复莫名紧张的心情。
今天她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戴了隐形眼镜。镜中的自己看起来确实年轻了几分,少了几分学者的严肃,多了几分柔和。出门前,她在眼镜盒和金丝眼镜之间犹豫良久,最终把它们留在了家中。
“予安?”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孟予安转身,看见卢帆柚站在几步开外,眼中闪过明显的惊艳。
“你今天...不太一样。”卢帆柚走近,目光在她脸上流连,“是没戴眼镜吗?”
孟予安下意识地想去推眼镜,手指碰到鼻梁才想起今天戴的是隐形,只好尴尬地放下手:“嗯,偶尔也想换种感觉。”
“很适合你。”卢帆柚微笑,语气真诚。她今天穿了一件改良的汉元素上衣,搭配简约的现代长裤,既呼应了讲座主题,又不失时尚感。“我带了团队研发的宋代茶点样品,想请陈教授指点。”
孟予安注意到她手中的精致食盒,好奇地问:“你都复原了哪些茶点?”
“根据你提供的《茶经》和《大观茶论》记载,尝试做了莲房包鱼、梅花汤饼和香糖果子。”卢帆柚打开食盒盖,里面是几样造型古朴雅致的点心,“当然,都是根据现代口味调整过的版本。”
食盒中的点心精美得令人惊叹。孟予安特别注意到那个被称为“莲房包鱼”的点心,外形酷似莲花花苞,却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这真的是可食用的吗?太精致了。”
卢帆柚俏皮地眨眨眼:“不仅可食用,我还特意减少了糖分,更接近宋代文人崇尚的清雅口味。”
讲座即将开始,她们并肩走进报告厅。孟予安注意到卢帆柚在陌生人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脸上浮现出那种她再熟悉不过的、礼貌而略带距离感的微笑——这正是她自己在类似场合的习惯。
陈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从宋代点茶技艺到茶具演变,从文人茶会到市井茶坊,将那个时代的茶文化描绘得栩栩如生。孟予安专注地听着,偶尔侧目观察卢帆柚的反应。后者全神贯注,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又是那个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小动作。
讲座结束,孟予安带着卢帆柚走向讲台。陈教授正在整理资料,抬头看见她们,露出和蔼的笑容:“予安,好久不见。这位是?”
“陈教授,这是我的朋友卢帆柚,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甜品师。”孟予安介绍道,“她对宋代茶文化很有研究,还尝试复原了几款宋代茶点。”
卢帆柚礼貌地递上食盒:“陈教授,这是我根据史料尝试制作的宋代茶点,请您指点。”
陈教授好奇地打开食盒,眼中立刻闪过惊喜:“这莲房包鱼的造型,可是参考了《山家清供》的记载?”
卢帆柚点头:“是的教授,我用了现代分子料理技术重现了那种‘形似莲房、取而食之’的效果,内馅是鱼肉慕斯和龙井茶冻。”
陈教授尝了一小块,连连称赞:“妙极了!既保留了古风,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你这手艺,比我们历史系复原古代饮食的课题做得还要精致。”
得到专家的认可,卢帆柚脸上绽放出明亮的笑容,那种只有在信任的人面前才会展现的、毫无保留的喜悦。
孟予安在一旁静静观察,心中泛起一丝奇异的自豪感。
“予安,”陈教授转向她,“你上次那篇关于管道升的论文我看了,角度很新颖。系里正在筹备一个‘物质文化与女性史’的跨学科项目,我觉得你很适合参与。”
这意外的机会让孟予安怔了一下:“谢谢教授,我很感兴趣。”
“那好,我让助理把项目资料发给你。”陈教授又对卢帆柚说,“卢小姐,如果你的甜品店有兴趣,我们也可以合作举办一次古代饮食文化体验活动。”
“当然有兴趣!”卢帆柚兴奋地回应,与孟予安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
离开文化中心,两人都难掩兴奋。秋日傍晚的阳光为街道镀上一层金色,路旁的梧桐树叶沙沙作响。
“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收获。”孟予安说,感觉心中的雀跃几乎要满溢出来。
卢帆柚点头,眼中闪着光:“陈教授的建议太棒了!我们可以一起合作那个古代饮食文化活动。”她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小心翼翼,“对了,今晚我的工作室有个小型聚会,她们都想见见你...如果你有空的话?”
孟予安有些意外。进入卢帆柚的社交圈,这意味着她们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本能地想要推辞——她向来不擅长融入陌生的群体。但看着卢帆柚期待的眼神,她点了点头:“好啊,我很乐意。”
“太好了!”卢帆柚立刻笑逐颜开,“她们一定会喜欢你的。”
前往甜品店的路上,卢帆柚简单介绍了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广东的周慕清是她的创业伙伴,温柔细心;芊芊和阿雪是甜品师,一个活泼一个文静;大椰负责饮品研发,是个风趣幽默的东北女孩。
“慕清是我大学时代就认识的朋友,”卢帆柚说,“当年我决定辍学创业,只有她支持我,后来干脆转学来成都陪我一起打拼。”
孟予安听着,不禁想起自己的闺蜜苏晓——那个留在大理做布艺手工的纳西族女孩。她们本科时住同一间宿舍,即使后来孟予安去了北京读研,苏晓回了大理创业,她们的友谊也从未褪色。
“我也有个很好的朋友在大理,”孟予安说,“她叫苏晓,是个布艺师。你们应该会很合得来。”
卢帆柚眼睛一亮:“我记得!你Instagram上那个经常晒染布照片的女孩?我很喜欢她的作品风格!”
又一次不约而同的关注点。孟予安发现,卢帆柚似乎也和她一样,会默默关注对方社交平台上的每一个细节。
到达“柚见茶时”,店门已经挂上了“休息中”的牌子。推门而入,温暖的笑语声和甜点香气扑面而来。
“柚柚回来啦!”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从厨房探出头,看到孟予安后立刻睁大眼睛,“哇,这就是孟老师吧?比照片上还要可爱!”
卢帆柚无奈地笑笑:“这是大椰,我们团队的饮品师。”接着向孟予安介绍陆续从厨房走出来的其他成员。
周慕清果然如卢帆柚描述的那样,气质温婉,说话带着柔和的广东口音;芊芊绑着两条麻花辫,活泼爱笑;阿雪则安静地站在一旁,腼腆地微笑着。
“久仰大名,孟老师。”周慕清热情地握住孟予安的手,“柚柚最近开口闭口都是你,我们都好奇是什么样的天仙能让我们老板这么着迷。”
卢帆柚轻咳一声,耳根微红:“慕清...”
孟予安也感到脸颊发热,但仍保持微笑:“叫我予安就好。很高兴认识大家。”
工作室的聚会轻松愉快。长桌上摆满了各色美食,大多是他们自己研发的新品。孟予安被安排在卢帆柚旁边的座位,面前很快堆满了大家推荐的甜点。
“尝尝这个,”芊芊推过来一碟造型别致的抹茶蛋糕,“柚柚说这是你最喜欢的口味。”
阿雪默默递上一杯特调饮品:“桂花乌龙拿铁,少糖,听说您不喜欢太甜。”
大椰更直接,在她面前放下一小盘辣椒巧克力:“听说您是重庆人,试试这个,我特制的川味巧克力。”
面对这些热情的款待,孟予安起初的拘谨很快消散。她发现与这群女孩相处出乎意料的舒适——她们尊重彼此的边界,又能够真诚地交流。
“予安是研究古代妇女史的,”卢帆柚向大家介绍,“我们可能会合作一个古代饮食文化的项目。”
周慕清很感兴趣:“这个主题很棒!我们最近在研究唐代点心,正好有些历史方面的问题想请教。”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孟予安了解到,这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团队不仅合作默契,私下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们分享创业初期的艰辛,也畅谈未来的规划。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五个人挤在三十平的出租屋里,白天做甜品,晚上打地铺。”大椰回忆道,“但从来没想过放弃。”
卢帆柚点头,目光柔和地扫过每个成员:“因为我们都相信,女性应该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这句话触动了孟予安。她想起自己和苏晓的友谊,想起母亲作为妇科医生对女性健康的坚持,甚至想起自己选择妇女史研究的初心——都是为了理解和支持女性在历史与当代的处境。
“我在研究唐代女道士的著作时发现,”孟予安分享道,“许多才女通过出家为道士的方式获得了受教育权和创作自由。历史上女性一直在寻找突破限制的途径。”
“就像今天的我们,”卢帆柚接上,“通过创业,通过专业,通过友谊。”
她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一种深层的理解在无声中传递。
聚会进行到一半,孟予安的手机响起。看到来电显示,她露出惊喜的表情:“是苏晓。”
接完电话,她向大家解释:“是我大理的那个朋友,她下个月要来成都办展,说要带些新的扎染作品给我。”
“是苏晓老师吗?”周慕清突然激动地问,“那个入选了日本民艺大展的布艺师?”
这下轮到孟予安惊讶了:“你知道她?”
“我是她的粉丝啊!”周慕清兴奋地拿出手机,展示她收藏的苏晓作品图片,“她的蓝染技艺太精湛了,我一直想找机会合作!”
卢帆柚笑着摇头:“这世界真小。”转向孟予安,“看来我们的朋友圈也要重合了。”
聚会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卢帆柚和孟予安留在店里收拾。
“今天还开心吗?”卢帆柚一边擦拭桌子一边问,“她们有点闹,但我希望没有吓到你。”
孟予安摇头,将洗净的杯子放回架子:“一点也不。她们都很可爱,而且...”她顿了顿,寻找合适的词语,“能感受到你们之间那种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卢帆柚微笑:“是啊,她们就像我的家人。”停顿片刻,她轻声补充,“现在,你也进入这个圈子了。”
这句话中的含义让孟予安心跳微微加速。她转身,发现卢帆柚正专注地看着自己,眼神温暖而深邃。
“下周,”孟予安忽然提议,“要不要来我家?我下厨做重庆菜给你吃。”
卢帆柚眼中闪过惊喜:“你会做饭?”
“当然,”孟予安挑眉,“我可是重庆女孩。虽然不常下厨,但几道家常菜还是拿手的。”
“那我一定要尝尝。”卢帆柚笑道,“需要我带什么吗?”
“带你的甜品就好。”孟予安说,“对了,可以叫上慕清她们,如果她们有兴趣的话。”
这个邀请意味着什么,两人心照不宣。孟予安在主动融入卢帆柚的生活,同时也向她敞开自己的世界。
回家路上,孟予安收到苏晓的消息:“听说你交了新朋友?还是个和你长得很像的甜品师?”
孟予安忍不住笑了,回复:“消息传得真快。是的,她叫卢帆柚,我想你会喜欢她的。”
苏晓很快回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只是‘喜欢’那么简单吗?从你的语气里,我嗅到了特别的味道。”
孟予安没有立即回复。她站在公寓的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思绪飘向了那个在甜品店忙碌的身影。
与此同时,卢帆柚正在工作室的群里回复大家的“审问”。
大椰:“坦白从宽!你和孟老师到底到什么阶段了?”
芊芊:“看她今天的眼神,绝对不只是朋友!”
周慕清:“柚柚,你这次是认真的吗?”
卢帆柚看着屏幕,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她斟酌片刻,回复:
“她很像另一个我,却又完全不同。这种感觉...很奇妙。”
群里立刻炸开了锅,但她没有继续参与讨论。她打开手机相册,翻看今天在文化中心偷偷拍下的孟予安——没戴眼镜的她看起来更加柔和,侧脸的线条在夕阳下显得格外优美。
“孟予安...”她轻声念着这个名字,感觉心中有什么正在悄然萌芽。
周末的晚餐之约,似乎承载了比美食交流更多的期待。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孟予安也正对着手机屏保上的银杏合照出神。照片中,她和卢帆柚肩并肩站在金黄的银杏树下,相似的黑长直发在风中交织,笑容同样灿烂。
她想起今天卢帆柚在聚会上的那句话:“女性应该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也许,她与卢帆柚的相遇,不仅是两个相似灵魂的共鸣,更是两种不同生命轨迹的交汇,将引领彼此走向更加丰富的未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