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京大的秋招季来得悄无声息,图书馆的公告栏贴满了企业宣讲会的海报,自习区里多了些翻阅简历、打磨论文的身影。沈砚之趴在堆满文献的书桌上,指尖划过《数学建模》的例题,余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身侧——沈柏川正低头修改着保研申请材料,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哥,这个模型的约束条件,我还是觉得有点问题。”沈砚之轻声开口,将草稿纸推到他面前。自从并列第一后,两人不仅是同系同学,更成了导师手下的搭档,一起参与科研项目,一起准备学术竞赛,默契得仿佛一个人。
沈柏川的目光落在草稿纸上,指尖轻轻点在关键处:“你忽略了变量的实际意义,这里需要结合数据的分布特征来调整。”他的声音温柔,讲解条理清晰,沈砚之听得格外认真,笔尖飞快记录着要点。
夕阳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暖光。沈砚之看着沈柏川低头演算的侧脸,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心里忽然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安宁。从体育系到数学系,从小心翼翼的靠近到如今的并肩同行,那些熬夜刷题的夜晚,那些互相鼓励的瞬间,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心意,都在时光里慢慢沉淀,长成了彼此生命里最坚实的依靠。
项目结题答辩那天,两人穿着同款的深灰色西装,站在报告厅的讲台上,从容不迫地展示着研究成果。沈砚之负责讲解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沈柏川补充理论支撑与应用前景,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下台时,沈柏川自然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底带着笑意:“表现得很好,砚之。”
“都是哥指导得好。”沈砚之笑了笑,目光与他相撞,又默契地移开,嘴角却藏不住上扬的弧度。
答辩结束后,导师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你们俩啊,真是天生的搭档。这次的项目拿了省级一等奖,保研名额也稳了,继续加油。”
两人相视而笑,眼底都满是欢喜。沈砚之知道,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两人无数个日夜的并肩作战,是那份“念念不忘”的执着与坚守。他当初拼尽全力想要追上沈柏川的脚步,如今不仅做到了,还成了能与他并肩作战的伙伴。
深秋的校园里,银杏叶再次铺满小径。沈砚之推着自行车,沈柏川走在他身边,两人慢悠悠地逛着。“研究生想继续做这个方向吗?”沈柏川轻声问。
“嗯,想跟着哥一起做。”沈砚之点点头,转头看他,“你呢?”
“我也是。”沈柏川笑了笑,“导师已经同意我们组成新的研究小组了。”
风吹过,卷起几片银杏叶,落在沈砚之的自行车筐里。他看着身边的沈柏川,心里忽然想起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曾无数次在心里默念,想要离他更近一点,想要保护他,想要和他并肩同行。如今,这些愿望都一一实现了。
不需要表白,不需要承诺,那些藏在眼底的深情,那些融入日常的陪伴,那些心照不宣的默契,都是最好的回响。沈砚之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会一起在学术的道路上探索,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一起走过更多的春秋冬夏。
“哥,前面有卖烤红薯的,要不要吃?”沈砚之指着不远处的小摊,眼睛亮闪闪的。
“好啊。”沈柏川笑着点头。
两人快步走向小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在地上紧紧相依。沈砚之看着沈柏川温柔的侧脸,心里满是欢喜与安宁。他知道,只要能这样陪着他,只要能和他并肩同行,就足够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所有的努力与执着,都在时光里得到了最好的回应——那个人,始终在他身边,从未远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