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的小小共鸣
京大的春阳暖得正好,实验室的窗台被晒得发烫。沈砚之刚结束一组数据验证,伸了个懒腰时,指尖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早上收到的快递,包装小巧,寄件人地址依旧是剑桥。
他拆开包裹,愣住了。
里面躺着一个掌心大小的陶瓷人偶,穿着迷你版的白衬衫,戴着小小的黑框眼镜,眉眼雕刻得精致传神,竟和沈柏川有七分相似。人偶的底座刻着一行小字:“迷你柏川,伴你科研”,旁边还缀着一朵小小的陶瓷茉莉,和沈柏川寄来的陶瓷瓶上的花纹如出一辙。
沈砚之的心脏猛地一软,指尖轻轻捏住人偶的衣角,触感细腻温润。他把人偶放在桌面上,调整了几个角度,怎么看都觉得像极了沈柏川认真工作时的模样——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连衬衫袖口卷起的弧度都复刻得惟妙惟肖。
“哥,你也太会了吧。”他对着人偶轻声呢喃,嘴角忍不住上扬,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手机震动起来,是沈柏川发来的消息:“快递收到了吗?剑桥手工坊做的,觉得很像我,就给你寄了一个。”
“收到了!”沈砚之飞快回复,还拍了张人偶站在实验报告上的照片发过去,“超级像你,尤其是皱眉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
沈柏川很快回复了一个笑眼表情:“那就好。你一个人在实验室的时候,就当我陪着你。”
这句话像一缕春风,吹得沈砚之心里暖洋洋的。他把迷你“沈柏川”放在电脑旁,正好能透过屏幕看到它。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人偶成了实验室里的特殊“成员”——沈砚之演算累了,会戳戳人偶的脸颊;遇到难题卡壳,会对着人偶自言自语,仿佛在和真正的沈柏川讨论;甚至吃饭时,也会把它放在饭盒旁边,像是在分享午餐。
段宴辞来实验室找他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迷你人偶,忍不住打趣:“沈砚之,你这是把沈柏川‘缩小’了带在身边啊?”
沈砚之的脸颊微微泛红,却没有否认,反而认真地说:“这样就像他一直在我身边陪着我做科研一样。”
段宴辞看着他眼底的温柔,笑着摇了摇头:“真服了你俩,隔着万里都能这么黏糊。”
其实沈砚之自己也没发现,自从有了迷你“沈柏川”,他的情绪变得更平稳了。以前独自面对棘手的实验数据,难免会烦躁焦虑,现在看着桌面上的小人偶,就像看到了沈柏川温柔的眼神,心里的戾气会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安心与动力。
有一次,课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理论难题,沈砚之对着屏幕熬了整整两天,依旧毫无头绪。他趴在桌上,脑袋抵着桌面,语气带着一丝委屈,对着迷你“沈柏川”说:“哥,这个问题好难啊,我实在想不出来了。”
话音刚落,手机就震动了——是沈柏川的视频通话请求。
沈砚之连忙接通,屏幕里的沈柏川穿着白衬衫,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温柔:“是不是遇到难题了?我看你朋友圈发的动态,好像心情不太好。”
沈砚之的眼眶微微泛红,点了点头:“那个理论模型的推导,我卡了两天了,怎么都绕不过去。”
“别急,我帮你看看。”沈柏川的声音带着安抚的力量,“你把推导过程发给我,我们一起分析。”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沈砚之对着屏幕,一边指着草稿纸上的步骤,一边讲解自己的思路。迷你“沈柏川”就放在手机旁边,仿佛也在认真听着。沈柏川耐心地帮他梳理逻辑,指出其中的漏洞,在他陷入迷茫时,总能精准点醒他。
当最后一个推导步骤完成时,沈砚之猛地抬起头,眼底满是惊喜:“我懂了!哥,谢谢你!”
“不用谢。”沈柏川笑了笑,目光落在屏幕角落里的迷你人偶上,“看来我的‘替身’没白陪你。”
沈砚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着桌面上的迷你“沈柏川”,又看着屏幕里的沈柏川,忽然觉得,虽然相隔万里,但他们从未真正分开。这个人偶,就像沈柏川的化身,承载着他的牵挂与陪伴,让这份跨越山海的羁绊,变得更加真切可触。
从那以后,沈砚之不管去哪里,只要带着电脑,就会把迷你“沈柏川”装在口袋里。去图书馆查资料,会把它放在书页上;去学术论坛做报告,会把它放在演讲台上;甚至周末去未名湖散步,也会把它拿在手里,让它“看看”湖边的风景。
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会给沈柏川发一张迷你“沈柏川”的照片,配文分享当天的生活——“今天带‘你’去看了二月兰,开得特别好”“‘你’陪我完成了一组重要的数据验证”“今天食堂的糖醋排骨很好吃,‘你’也尝尝”。
沈柏川总会认真回复每一条消息,有时会点评照片的角度,有时会叮嘱他注意身体,有时会说:“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去看二月兰,一起吃糖醋排骨。”
日子在迷你“沈柏川”的陪伴下,过得格外充实。沈砚之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不仅顺利完成了预选题,还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第一作者的论文。收到录用通知的那天,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沈柏川,还拍了张迷你“沈柏川”站在录用通知书上的照片发过去。
“哥,我发表论文了!”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沈柏川的视频通话几乎是立刻就打了过来,眼底满是骄傲:“砚之,你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可以。”
“都是你指导得好,还有‘你’陪着我。”沈砚之把手机对准迷你“沈柏川”,语气带着一丝撒娇。
沈柏川看着屏幕里的小人偶,又看着眼前笑容灿烂的少年,心里满是动容。他知道,这个人偶不仅是他对沈砚之的牵挂,更是沈砚之对他思念的寄托。他们的感情,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分享里,藏在迷你人偶的陪伴里,藏在跨越万里的同频共振里。
初夏来临的时候,沈砚之收到了沈柏川寄来的另一份礼物——一个小小的木质底座,上面刻着“心脉同频”四个字。沈砚之把迷你“沈柏川”放在底座上,正好严丝合缝。
他给沈柏川发消息:“底座很合适,谢谢你,哥。”
沈柏川回复:“我们的心脉同频,它也该有个专属的位置。砚之,再等我两年,我一定回去,再也不离开你了。”
沈砚之握着手机,看着桌面上的迷你“沈柏川”,眼眶微微泛红。他知道,两年的等待不算短,但有这个人偶陪着他,有沈柏川的牵挂支撑着他,他一定能等到重逢的那一天。
他把木质底座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迷你“沈柏川”站在上面,穿着白衬衫,戴着小眼镜,仿佛在和他一起眺望远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人偶脸上的细微纹路,也照亮了沈砚之眼底的坚定与深情。
掌心的小小人偶,承载着跨越山海的牵挂与陪伴。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万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相连,让彼此知道,无论相隔多远,都有人在默默陪伴,在静静等待,在与你心脉同频,岁岁共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