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随手将这提灯挂在家门口当装饰,约莫有了一周的时间。
我偶尔会收到邻居的询问,例如半夜回家能够看到蓝光闪烁,像极了鬼火。
她一度怀疑自己精神压力过大,需要进健康之家疗养。
我安抚了这位因论派的同僚,转头就把敲打进度过半的提灯塞给了导师,并明确告知提灯内藏镇灵的前因后果。
至于过程就可轻描淡写的糊弄过去了。
导师观摩了半天,摸索了整个提灯的架构,一边纠结至冬提灯妖精的可能性是否比镇灵大,一边听我讲述镇灵囚牢的所在地点。
“根据史料记载,居尔城遗址有残存的镇灵出没、确有可能。何况,你去年同那位传奇冒险家搭队,拍了不少镇灵利露法尔的留影相片……”
“无论经验判断,还是记录依据,可信度都很高。”
“但这镇灵……怎么可能在摆脱容器的束缚后,乖乖被你带进提灯里封印?”
“你们此前的符文石研究课题……潜力就这么巨大?”
“连智慧之神都会从梦中寻求答案。”
“那么镇灵会被梦境迷惑,不也正常?”
导师陷入了沉默。他是个经典的理论派,没有神之眼,面对这样抽象的力量概念不好回答,只好点点头,勉强被说服了。
在有神明的世界里,其力量也一度被推崇,说服力极强。
不过须弥的学者经历了太久的无神指引的摸索时光,对这种敷衍的、教条般刻板的回答,多半没有真正的认同。
只是他认同这份力量的结果,也看出了我不愿说明的态度,简单追问一句便放弃了。
“看来你们课题组的宣传案例又能多上一例。”
“若是因论派在赤王文明的研究能有所突破,我会为你申请一份学院奖励的。”
导师(伊本·赫勒敦)推高鼻梁上滑落的眼镜,抬眼看我:
“最近的经济学课题又有了几分热度。因论派的公开课里,旁听的学生也有不少。”
“我看过近几日新发布的政策公告,大多延续了此前代理大贤者提出的方案……”
“虚空终端将会开放小区域的虚拟实验场地,让学生依托算力、修正课题内容。也算是严格执行了对应的限制条款。”
“……知论派的学者艾尔海森,这个学子我对他也有印象。”
“早年的学派课程里,他家人给他办理了一份旁听证明,偶尔能看到这个学生坐在角落安静学习。”
“你和他走得近,可以多学习他的作风,不要总是卡着死线拖延、补交论文。”
“…………?”我琢磨了一下前后句,回过味来:
“导师,您该不会是想要打听……代理大贤者后续的方案是什么,顺便加入教案里吧?”
免得到时候被打脸?
“什?!我是在夸他!”
“能把你这个懒货带动得愿意去主动参与合作课题!”
“之前你哪次不是交完论文就不见人影?”
导师大声反驳,最后却是气弱了下来,承认了事实:
“……不过,咳,确实……”
“虚拟货币,这是能够简单分析出的必要性货币。”
“我也关注了那位愚人众执行官【富人】被‘邀请停留’须弥城数月的外交公告。”
“……经济学课题近几月的热度上升,本是你们课题组的经济效益过高,那群不懂得思考的学子盲目追逐的风气所致。”
“但草神大人……确实在公开场合有所暗示的提点。这就不得不重视一番。”
“这不是神明的地位高所以崇敬,而是神明的生命形态有别于我们,视野不同、层级不同,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比我们更为开阔。”
“至冬的行动,明眼人都看着。”
“就连普通人也知道愚人众部队的凶狠与蛮横。”
“所以我也很支持你们的课题,符文石能够帮到更多的人,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导师沉吟一声,没忍住好奇:“你们究竟想要做什么?”
“我隐约感觉……你们的合作课题产物,那份符文石与贡献度挂钩后……产生的影响远不是现在就能看出来的。”
“这是一个长久的策略。但若说是……”
因为神明政权早已与摩拉本身挂钩,这个常识深根蒂固,就连导师这样不算特别敬神的学者都不能在第一时间猜出这份颠覆性的目的。
他只是凭借着本能,若有若无的猜测,却不敢真正吐露。
生怕说出猜测,就能改变什么可怕的事实观念。
“与其思考这个,导师不如先再版您发表的《历史绪论》?”我提起在书咖时看到的因论派典籍。
“我上次在书咖里看到您发表的那份古今历史大纲了。不是也有学者称赞说是集大成之作吗?”
“还有知论派学者特意为您转译成他国文字。”
“咳……你当这个很容易吗?光是和枫丹出版社协商就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更别说还要来回寄送信件交换意见……”
导师虽说不易,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看来我转移的话题不错,导师也不再去纠结原先的话题。
兴许他也在有意配合。
·
从导师办公室出来时,恰好能瞥见艾尔海森从对面办公室走出,锁好门窗。
并不奇怪,我本就是踩着下班时间点过来、交付镇灵给导师。
依稀记得,自己此前和导师讨论论文时,就听到过对面办公室内不知名学者与书记官的单方面讨论。
学者被这不合作的态度气到冲出门外,险些撞到路过的我。
——没想到那时候,两人就有微妙的交集了。
“中午好。一会去吃什么?”
我抬手打了个招呼,顺便带上导师办公室的大门。
·
阿拉伯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他肯定世界的中心是人,历史的对象应是人类社会及其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他在解释历史现象时,肯定社会经济、生活方式、自然地理、气候以及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发现其规律性,历史事件有作一定的因果关系;人类最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处于南北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人的不同特性、表现和习惯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感觉经验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但人的感觉是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不可穷尽的,逻辑只是正确认识的辅助工具,仅仅借助逻辑思维难以达到真理。
由于他认为因果相续,终于承认有第一因或目的因,从而肯定真主的存在。
他总结了阿拉伯诸王朝兴衰的历史,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的观点。他的学说为近世欧洲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重视,认为他是历史哲学的早期奠基人之一。
伊本·赫勒敦著述很多,涉及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教法学、数学及诗歌等方面,但大多已佚散。现存的著名历史哲学巨著是《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古今历史大纲》。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察古今之变,究治乱之理,从哲学高度论述了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史,阐发了哲学和历史观。是一部中世纪阿拉伯人回忆录的早期佳作。
他的《历史绪论》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6章 17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