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宝子们晚上好呀,最近加班好多,我都没时间发视频了,之前说到我们首辅大人让国库里面堆满了钱粮。】
【那这次就要说,这国库丰盈之下,能做多少实事。】
【别的不说,就说这两广地区的叛乱,那是从嘉靖帝就开始了,现在更是乱成一锅粥了,还有沿海地区的倭寇,就跟那蛆虫一样,不时就要上岸作乱。】
【更有北边的鞑靼,亦是虎视眈眈。】
【当然,我们首辅不会打仗,但他用人不疑,合理的安排将领,在他的支持下,和戚继光之间的文武相得,亦是千古佳话。】
【后来,两广的叛乱平定了,把倭寇压着打,还顺手北上,猛踹鞑靼那条瘸腿。】
皇宫。
李太后和万历在天幕声音响起时,就已经熟练地出门立在殿外。
听见军事上有这么大的成就,万历还不懂这个含金量。
但李太后已经喜不自胜,高兴过后又有些纳闷。
“如果能做到这么好,那为什么还会有亡国的谶言?”她怎么都想不明白。
听到这些,她甚至想撇开一切成见,再去把高拱给求回来。
只要大明能好,她娘俩吃点委屈也不算什么。
李太后叹气。
她真的有点想抽自家皇儿一顿了。
瞧瞧,这都干得什么事。
冯保立在一旁伺候着。
他听见这话,心里转了几个弯,忌惮又添了几分,幸好高拱已经被排出权利中心,要不然往后哪还有他的好果子吃。
将一切都扼杀在摇篮里。
他的威胁太大了。
他能够接触到更多前朝内幕,他知道高拱在内阁时,是如何仗着先帝的宠信而变得嚣张跋扈。
就差一点,他就没机会做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
几人各有各的想法。
同时为干掉天幕主推之人而感到庆幸。
*
张府。
张居正和张敬修正在用饭。
两人听见天幕动静后,就把饭桌搬到院中,静静地听着。
“戚继光?”张居正挑眉,他琢磨片刻,这才道:“看来,说这位首辅的功绩时,并非把他独立的摘出来。”
“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人是有决定性力量,但不可能是一人之功,或者一人之过。”
他说完,自己又帮着天幕圆上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的灭亡是有征兆的,比如朝政混乱,致使中央管不到地方,再就是皇族、士族、富商、地主等圈地,造成的土地兼并,肆意侵占农田,让百姓流离失落,吃不饱穿不暖时,就是起义、造反的开始。】
【比如我们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局靠一个碗,最后一个国。】
【他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做过乞丐的出身,并且为此很是自豪,觉得他是从百姓中来的。】
【说起朱元璋,那不得不说他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力度,那更是贪官家的狗都要砍成臊子,免得出门祸害平民百姓,这对百姓多好呀。】
【但朱家做了太久皇帝,被权力腌入味了,就忘了天下黎民百姓了。】
【管那些贫苦的老百姓作甚?】
【这是大明许多官员的心声,只要他们自己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可以随意的鱼肉百姓,侵占他们的土地,就算当值也可以偷懒。】
【反正没人管得着。】
【但有一个人,他不是这样的,他就是我们的首辅。】
【明明已经坐上首辅之位了,上面那些坏事,他都可以做,并且没有人会说什么,毕竟当年的严嵩、严世蕃,一个丞相,一个小丞相,都是这么干的。】
【但他没有,他说,星星之火,遂可燎原。他把百姓放在心里。】
【他搞一条鞭法,丈量土地,让这些情况避免了,让百姓有地种,有饭吃,让百官不能偷懒……】
【接下来我们会仔细讲解一条鞭法,并且也会把升级版‘摊丁入亩’给讲一讲。】
天幕再次亮起。
张居正昂首望天。
这天幕已经亮了很久,大家开始见怪不怪,并且试图从中获取信息。
像这次的‘一条鞭法’所形成的影响,就让人很是欣喜。
*
城外百姓。
大家一听有饭吃、有地种,顿时都高兴坏了。
这土地就是百姓的根。
有无数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为着一口饭吃,再苦再累,都能忍。
但谁不愿意有好日子过?
这个首辅到底是谁?对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怎么身后事就那样悲惨?
不过现在从天幕里知道了,大家以后肯定会对他更加配合的。
百姓虔诚地对着天幕磕头。
愿天幕所言,皆是真。
*
皇宫。
冯保正陪着万历读书,而李太后正在一旁看折子。
她近来心中惶惶不得安,生怕因为天幕,被覆了朱家江山,成为千古罪人。
听见天幕响动后,立马出门去看。
天幕中,神女言笑晏晏,神情轻松。这回说的话,也让人喜上心头。
让百姓有饭吃、有地种,怪不得能得‘中兴’的评语。
她顿时很期待,这‘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到底是怎么操作的,竟然这样厉害。
“皇儿,史书工笔,再有这天幕,你若不想和历史上一样被骂,往后的路,就要好好地走了。”
李太后还是忧心忡忡。
她不想皇儿被千年万年钉在耻辱柱上唾骂。
万历蹬蹬蹬跑过来,肥嘟嘟的脸肉红扑扑的发颤,闻言点头:“母后且放心,朕心里有数。”
一旁的冯保看着天幕,盼着能透露他的情况一二。
“冯掌印,这皇儿的功课,你要仔细上心些。”李太后叮嘱。
万历乖乖点头:“我会努力的。”
他不想再被挂在天上骂了。
太可怜了。
*
张府。
张敬修看着天幕,对万历有了一秒钟的怜爱,在最要面子的年纪,因为平行时空做的事,被人挂在天上指名道姓地骂。
但他更心疼他自己。
等他爹死了,他可是要被严刑拷打一个月,然后自缢身亡。
苦。
他不想死。
他爹不能死。
张敬修满脸若有所思地望着天幕。
他正想找他爹说说心里话,就见张居正正忙着跟幕僚商议政务。
提着水壶他就进去了。
借着倒茶的名义,光明正大的偷听。
“高阁老虽然已经回乡,但六部的主要位置都是他的人,比如应天巡抚张佳胤,再有兵部尚书杨博等,占据最主要的位置,要如何安置,还请大人定夺。”
“你们怎么想?”
“他们得高阁老提携,对其忠心耿耿。”
张居正闻言,眸色微深,他手指轻轻点着桌面,思索片刻,这才回:“但他们确实很有才干。”
这话一出,张敬修就懂了。
这是不打算换的意思。
他爹真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只要能办实事就是好官员,就值得被留下。
幕僚觑着他清冷似雪神色,没敢说话了。
*
天幕安静下来,但日子还得照常过。
张佳胤并不知道张居正的打算,自从高拱失势,他就觉得头顶悬着一柄利剑,随时会砍掉他的脑袋。
但内阁一直很平静。
据说在养病的首辅,已经面色红润,中气十足,一双眸子精光湛湛,扫视过来时,带着毋庸置疑的威势。
张佳胤心里慌,但他舍不得辞职。
坐到应天巡抚这个位置上,特别难,如果他请辞,那这一切,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但他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朝首辅也一朝臣,他是前面留下来的,很难被后面的首辅信任。
当接到状告徐阶第三子徐瑛的状纸时,说徐瑛在松江霸占良田,他悬着的一颗心终究还是死了。
徐阶是谁啊?
徐阶是前朝首辅,是当朝首辅的恩师,是文曲星转世,是王守仁的再传弟子。
他敢处置他的儿子吗?
不敢。
张佳胤当即就洗手写辞呈,跟徐阶硬碰硬,他还不如回家种地。
隔日,这封请辞的折子,就摆在了张居正的案头。
和张佳胤请辞的折子一起放在案头的,还有老师徐阶的来信。
“徐某年纪大了,有些心软,最是看不得儿孙出事,我知道汉卿此番有罪,但望你看在我的面子上,从轻处置。”
张居正摩挲着信纸,眸中神色变幻不定。
他理解了张佳胤为什么要递辞呈了。
这决定确实有些难。
他要是当没看见,定然要寒了张佳胤的心,他还想着把他留下,帮着他做事,定然要维护一二。
要是秉公处置,那定然会让老师不高兴。
这是真的恩重如山,没有老师,就没有今日的他。
“敬儿,你说该如何?”他把这个问题,摆在长子面前。
张敬修正在一旁偷偷吃春桃。
新下来的第一批,吃起来脆脆的,带着清甜的桃香味。
听见他爹喊他,连忙把口中的桃肉咽下,用锦帕擦过手后,这才看向他爹。
这些年,他其实很了解他爹了。
张居正在他眼里,是一个反差感很强的人。
他五官秀致清媚,但气质却极严肃冷冽,这是第一重反差。
他分明极有才学,却不是那种淡泊名利的隐士,对待权利有很深的渴望,遇事也会迎难而上,关键还很有能力,这是第二重反差。
他连改革都能成功,做到文臣顶流,这样的人设,很难让人不想到清苦、固执、不修边幅,但他爹却爱香膏美食,很会享受生活打扮自己,这是第三重反差。
张敬修很是崇拜。
他当即就肃容道:“以我猜测,爹会去信安抚徐先生,但依旧秉公执法,不会畏惧世人流言和强权,对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