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京,秋意初显,B大的校园却因“百团大战”而热火朝天。林荫道两侧,各式各样的社团摊位鳞次栉比,激昂的音乐、飞扬的海报、学长学姐们热情洋溢的招徕声,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青春画卷。
若邻走在熙攘的人流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的脸庞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以及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乖巧。但姣好的容貌、沉静的气质,让她在喧嚣的人群中仿佛一朵清甜纯净的白兰花,吸引了不少目光。
她刚来到这座北方古都,空气中干燥的尘土气息与记忆中湿润的桂花香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外公书房里浓郁的墨香,没有父母欲言又止的担忧,也……没有那个人的身影。这是一种陌生的自由,却也带着一丝无所适从的茫然。
“同学,对摇滚乐感兴趣吗?来看看我们‘音浪’社团!”
“学妹!动漫社了解一下!Cosplay超好玩的!”
“同学,看你气质这么好,要不要加入我们主持人队?”
热情的招呼声不绝于耳,若邻只是礼貌地微笑着摇头,脚步并未停留。她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社团招牌上掠过,直到看见前方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那方相对安静的摊位。
一张古朴的长条案,上面铺着雪白的宣纸,摆放着笔墨纸砚。案后,几位身着素雅汉服或中式服装的学生正安静地挥毫,或隶书或行楷,笔走龙蛇,引得不少人驻足围观。摊位的横幅上,是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书法社”。
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若邻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她安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一位学长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流畅,形神兼备,已有几分功力。她看得专注,并未注意到摊位后一位负责登记的学姐已经注意到了她。
“同学,对书法感兴趣?”学姐笑着问道,声音温和。
吴若邻回过神,点了点头:“嗯,从小跟着家里长辈学过一些。”
“哦?”学姐眼睛一亮,打量着她,“看你的气质就像。我们书法社每周都有固定活动和名家讲座,平时也可以来这里练字交流。要不要登记一下信息?”
若邻没有犹豫,接过表格,工工整整地填下了自己的名字、院系。在“书法经历及获奖情况”一栏,她略一沉吟,简要写下了“幼承庭训,曾获全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她书写时,那份自然而然的沉静与专注,以及表格上那手清秀挺拔、明显有功底的钢笔字,让旁边的学姐和几位正在写字的社员都暗自点头。
“吴若邻,文化遗产系,大一新生……哇,还是省一等奖!”学姐惊喜地低呼一声,引得周围几个社员也凑过来看,目光中带上了几分欣赏和好奇。
几乎在同时,附近另一个摊位的喧嚣声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个戏剧社团,摊位布置得极具意大利风情,红白绿的国旗元素随处可见,几个学生正在用意大利语表演着《十日谈》中的片段,虽然发音还带着青涩,但表演投入,气氛热烈。
“Ciao!欢迎来到‘意语风情’戏剧社!”一个充满活力的男声响起。吴若邻转头,看到一个穿着休闲西装、笑容阳光的男生正朝她挥手。他个子很高,眉眼俊朗,眼神明亮而真诚,整个人像一团温暖的火焰,与书法社那边的沉静氛围截然不同。
“我们对意大利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平时会排演意大利经典戏剧,也会组织意大利电影沙龙、美食会哦!”男生热情地介绍着,目光落在吴若邻身上时,微微亮了一下。这个新生学妹身上有种独特的沉静气质,在喧嚣的“百团大战”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若邻心中一动。中学时,妈妈一直有请私教教她意大利语,为的是多学一门小语种,对考学有帮助。并且,她个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很感兴趣。这个戏剧社,似乎能让她接触到更鲜活的意大利文化。
“我……学过一点意大利语。”她轻声说。
“真的吗?那太好了!”男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我是肖燃,意大利语系大三,也是这个戏剧社的社长。同学你怎么称呼?”
“吴若邻,文化遗产系,大一。”
“吴若邻……好名字!”肖燃从桌上拿起一张报名表递给她,动作干脆利落,“欢迎加入我们!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有语言基础又有艺术气质的社员!下周二晚上有我们的迎新见面会,一定要来哦!”
他的热情很有感染力,却不让人感到负担。吴若邻接过表格,在他的注视下,也填好了信息。
就这样,吴若邻的大学生活,在“百团大战”的尾声里,悄然拉开了序幕。她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社团——一个承载着她过去的根基与宁静,一个链接着她可能向往的、充满异域风情的远方。
她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B大这个小圈子里泛起了涟漪。姣好的容貌,出色的成绩(很快就在新生摸底考中传开),加上书法大赛省一等奖的履历,让她迅速成为了新生中的焦点人物,也引来了不少学长的关注。
接下来的几天,吴若邻明显感觉到走在校园里,投注在她身上的目光变多了。去食堂吃饭,会有陌生的学长“恰好”坐在旁边搭讪;去图书馆自习,会有人“顺便”帮她占座;甚至在她下课后回宿舍的路上,也会遇到直接上前索要联系方式再往她手里塞奶茶的男生。
她有些不胜其扰。十八岁的她,心思单纯,对男女之情更是懵懂,家族严格的管教和内心深处那个无法言说的人影,让她本能地排斥着这些过于直接的接近。她总是礼貌而疏离地拒绝,然后加快脚步离开,留下身后或失望或讪讪的目光。
这天下午,她刚从图书馆出来,又被一个自称是某学院学生会干部的学长拦住,对方言辞恳切,邀请她加入学生会,并坚持要请她去喝杯咖啡“详细聊聊”。若邻正感到为难和一丝厌烦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插了进来。
“余部长,这么有空?我们戏剧社的新社员,就不用劳您费心‘详细聊聊’了吧?”
是肖燃。他不知何时出现在旁边,脸上带着惯有的、阳光般的笑容,语气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熟稔。他很自然地站到了若邻身侧,形成了一个隐隐的保护姿态。
那位余部长看到肖燃,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肖燃不仅是戏剧社长,还是系学生会主席,在校内人脉广,能力突出,是辅导员跟前的红人,颇有影响力。
“原来是肖社长的人啊,误会误会。”对方打了个哈哈,悻悻地离开了。
“没事吧?”肖燃转过身,低头看向若邻,眼神关切,“这些家伙,看到漂亮学妹就跟苍蝇似的,我见一个拍一个!”他说话直接,带着点调侃,却并不让人讨厌。
“谢谢你,肖燃学长。”吴若邻松了口气,由衷地道谢。
“客气什么,保护我们社的‘珍贵资产’,是我这个社长的责任。”肖燃笑着摆摆手,很自然地和她并肩往宿舍区走去,“以后遇到这种不好推脱的,直接报我的名号,或者给我发信息都行。”
他顿了顿,侧头看着她,语气变得认真了些:“若邻,你才刚上大一,大学里人际关系虽然重要,但也不用勉强自己。不想去的场合,不想接触的人,直接拒绝就好。有什么麻烦,随时可以找我。”
他的话语真诚而体贴,像一位真正关心学妹的兄长。吴若邻心里一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能遇到这样一个善解人意、又能提供切实保护的学长,让她感到了一丝安心。
“嗯,我知道了,谢谢学长。”她再次道谢,这次的笑容真切了许多。
肖燃看着她终于放松下来的侧脸,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和……一丝克制的悸动。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学妹,她身上的沉静与偶尔流露出的、与年龄不符的淡淡忧郁,都让他心生好奇与怜惜。但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她似乎被保护得很好,心防不轻。
他打听过,若邻的家教很严。据若邻室友的消息,每天晚上9点,若邻都要跟家人实时视频,以确保她在宿舍。然后还有不定时的抽检视频。不过肖燃觉得,像若邻这么漂亮、单纯又优秀的女孩子,家里是该看严点。不然,被存了坏心思的男生骗了去可怎么办?
于是,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将那份初生的好感,小心翼翼地收敛起来,转化为一种坦荡的、兄长般的关怀与保护。他相信,时间和真诚,是最好的桥梁。
从那天起,肖燃果然如他所说,像个大哥哥一样,不着痕迹地护着吴若邻。
戏剧社活动时,他会特意关照她,耐心纠正她的意大利语发音,给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又不会太吃重的任务。在校园里遇到她被纠缠,他总是能“恰好”出现,三言两语帮她解围。他会跟她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告诉她哪些选修课有意思,哪些教授要求严格。偶尔,也会以“社团福利”的名义,给她带一杯热奶茶或者一些小零食。
他的接近是温和的,有分寸的,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让若邻很难拒绝。在他身边,她可以暂时忘记江南的烦忧,忘记那个人的沉默,像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一样,感受着大学校园里简单而纯粹的友谊和关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