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色渐融,天光如薄纱铺展,操场上两行脚印并行延伸,仿佛昨夜星轨的延续。李砚感受着身旁匀称的呼吸,心底某处悄然松动,像冰层下暗涌的暖流。文颖忽然停下,仰头望向仍未隐去的启明星,发梢沾着微光。“你看,它还在。”她的声音很轻,却落进他深藏的缝隙里。
李砚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那颗星悬在天幕边缘,微弱却执拗。他忽然想起昨夜梦中破碎的星图,竟与此刻的启明星轨迹重合。原来有些指引,从未消失,只是等待被重新看见。
今天没有早八,但是文颖有,她和李砚告别后,她就离开了操场。李砚找了一个长椅坐着,晨光斜照在空荡的跑道上,他取出那枚北斗,指尖摩挲着微凉的金属表面。
虽然,往事浮去,但难道伤痕仍然在。没人愿意提起,也没人愿意遗忘。
李砚又转了两圈之后就回到宿舍,他洗了个澡,水汽氤氲中,镜面渐渐模糊,他望着自己陌生又熟悉的轮廓,忽然觉得那伤痕并非刻在皮肉,而是时间留在灵魂上的印记。
这道洗澡声惊醒了熟睡的舍友,对方翻了个身,含糊地嘟囔了一句。李砚小声说了句:“不好意思。”舍友迷迷糊糊应了声,又沉入梦乡。李砚擦干身体,换上干净衣服,窗外阳光已铺满半间宿舍。
他拿起书包,轻手轻脚走出宿舍楼,阳光斜洒在台阶前,像一条通往昨日的金线。李砚去了图书馆,又去追寻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这次他在读老子的《道德经》。书页翻动间,字句如清泉流淌过心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凝视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而明白,自己所追寻的,并非逃离黑暗,而是学会与光同行。那些未说出口的秘密,也终将在时光中沉淀为生命的重量。
可是这道光,李砚又该从哪里寻找?他合上书页,目光落在窗台一盆绿植的影子上,光从叶隙间穿过,斑驳如星点。
他拿起手机,无聊在手机屏幕上滑,打开微聊,翻了翻朋友圈,最新的一条动态跳了出来:苏皖分享了一张她新生入学的照片。
苏皖是李砚的高中同学,苏家与李家有一层商业交集,很早两人准备定下娃娃亲,但是李砚死活不同意,最终两家只得作罢。但苏皖与李砚之间仍是好朋友,没有因为娃娃亲而疏远。照片里的苏皖站在梧桐树下,阳光洒在她的发梢,笑容清澈如昔。
李砚点开了苏皖的主页,试探性发了一条消息:“你才开学吗?”
苏皖秒回了一个笑脸:“是啊,你猜我跑哪里去了?”
“你没有留在南粤?叔叔放心?”
“别转移话题,你猜我在哪?”
“总不会跑到我这儿来了吧?”李砚打下这句话,指尖微顿。
屏幕忽然弹出共享位置提醒——中明,江汉
李砚心头一震,回忆着那座城市,这是华中地区最为繁华的都市,两江交汇处灯火长明。他曾在初二那年陪姐姐去过一次,长江大桥上的风裹着水汽扑在脸上,而此刻,那风仿佛又拂过耳畔。他盯着屏幕,心跳悄然加速,指尖在地图上轻轻一触,导航瞬间生成。2000公里,3小时飞机。
“江汉挺发达的,那里的热干面是一绝的。”李砚说道。
“hhh,是的,这里的周黑鸭也挺好吃的。你来过江汉?”苏皖发来一个好奇的表情。李砚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指尖顿了顿,“几年前,陪姐姐看过长江夜景。”原来如此。”苏皖回道,附上一张夜景照——长江两岸灯火璀璨,倒影在江面碎成万点星芒。
江风拂面,光影摇曳,李砚忽然觉得那晚的灯火竟与眼前重叠。他轻声问:“你拍得真好,是不是常去江边?”屏幕那头迟疑了一瞬,随即回道:“学校离长江不远,我常去那儿散步,晚风一吹,所有的烦恼都飘走了。你要是来,我也带你去看最好的夜景。”李砚望着那张照片,心头微动,仿佛江风真的穿过屏幕拂面而来,带着潮湿的温柔。他忽然想起书中那句“上善若水”,心便如江流般缓缓开阔起来。水无常形,却能随物赋形;人无常势,亦应顺势而为。
“好,我国庆就来找你玩咯。”李砚回复。
“好,顺便我们也见一见。距离上一次见面都有一年多了。”苏皖发送。
李砚嘴角微扬,正要回复,忽见窗外银杏叶随风旋落,像极了江汉街头那片纷飞的秋意。
上午很快过去,临近午休。
李砚的手机又响了,那是李桐发送的消息:李砚,中午你在校吗?我又回校了。
李砚回复了个在,又发送了图书馆的位置。
“你在泡书了。”
“主要想一个人静静。”
“那中午我们一起吃个饭?”
“好。”
李砚下午有课,李桐给李砚找了个他常吃的地方,这次**也跟他一起来了。
**一见面就笑着拍他肩膀:“好久不见,瘦了啊。”李砚低头看了看自己,笑笑没说话。三人坐在常去的那家老面馆,热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雾气氤氲中,李桐忽然说:“你国庆有什么安排吗?
李砚搅动着碗里的面,“打算去江汉,见个老朋友,顺便看看长江的夜。**挑眉:“一个人去?”李砚笑了笑,“去是一个人去。”
“那哥,你们国庆有啥安排?”李砚又补了一句。
“我可能回家。”李桐说。“我应该也一样,我也回家。”**夹起一块牛肉,吹了吹热气。
“像你们家离得近,说回就回,我就不一样了。”李砚离得远,回去一趟不容易,所以更想趁着假期多走走。
“你这去江汉也不近啊?!”李桐说。
“主要是去见人。”李砚又重复了。
“对方是谁啊?值得你跑这远?”**询到。
“苏皖,我发小。”李砚也不隐瞒,坦然说道。**和李桐对视一眼,忽然笑了:“发小啊?那感情不一般。”李砚低头啜了口面汤,没再接话,
“其实他啊,想带你去原市玩玩的。这样就没机会了。”**说,但随同声音的还有李桐的碰撞。李桐轻咳两声,打断了**的话头。李砚抬眼望向窗外,阳光斜照在面馆的青砖墙上,映出斑驳的影。他忽然想起黎叔曾说:“原市的秋天,银杏落得比江汉还早。”那一刻,他心里轻轻动了一下,仿佛有片叶子落进心湖。原市的秋天,确实该是另一番模样。
“那我下次再去咯!”李砚笑了笑,低头看了眼手机,苏皖刚发来一张江汉长江大桥的照片,桥下江水滔滔,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他指尖轻点屏幕,回了个“真美”二字。
李桐轻轻的嗯了一声,低头搅了搅碗里的面,没再说话。窗外行人匆匆,太阳逐渐升高,午后的气温还是有点高的,这顿饭吃完后,李桐和**又跑回去了。
“感觉自从上次迎新之后,你天天想着那个娃娃了。”**在回去的路上突然冒出一句,李桐脚步一顿,侧头瞪他,“别瞎说。”**笑着摆手,“我说真的,你那天看人家的眼神都不一样。”李桐皱眉要反驳,却见手机屏幕亮起,是李砚发来的消息:“哥哥,这周末你有时间吗?陪我在中春逛逛呗。”
李桐回了个好又附加了一个表情,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喲,准是那个娃娃发的消息。说实话从来没有在你脸上看到这样的笑容了。”李桐没有回复**的话。
“兄弟,说实话,我又不介意。”**说完,顺势寛住李桐的肩膀,笑意更深,“你这样藏着,反而更明显了。”李桐挣开他的手,耳尖微红,低头看了看手机,那条消息还停在对话框里,像秋日里悄悄落进心湖的叶,荡开一圈圈他不愿说破的涟漪。风从街角吹过,卷起几片早落的黄叶,他把手机放回口袋,脚步却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是的,喜欢别人。”李桐回复了**。
“大学四年也没见你谈恋爱,人要走了又开始犯桃花了。”**调笑。
“生不逢时。”李桐轻声答道,目光落在前方斑马线尽头。红灯转绿,他迈步向前,脚步不自觉地加快。**跟在身旁,笑着摇头:“可这桃花来得刚好,不是吗?”李桐没再回应,只是嘴角微扬。风拂过耳际,他忽然觉得这个秋日并不萧瑟,反而像被晚霞浸透般温热。口袋里的手机似乎还残留着方才的温度,那句“陪我在中春逛逛呗”在心底悄然回响,如叶落水面,余波未平。
“但是别人喜不喜欢你还不知道了。”**却见李桐抬起头,目光清亮,“至少现在,我想让风知道我的心跳。”阳光斜照在两人肩头,树影斑驳,**愣了一瞬,随即笑出声来:“这话说得,倒不像你会讲的。”李桐不语,只是望着前方轻笑。他知道,有些喜欢不必说尽,像秋日迟迟不落的黄昏,静默中已燃尽了整条街巷。就像那晚霞浸染的街道,无需言语,光已铺满了每一个角落。
李砚慢慢地去教室,这节课的老师很严,他的理论课不允许任何人迟到。又因为他的课很严,没人愿意坐在前排,而李砚却总坐在第一排,安静地打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落在他低垂的眼睫上,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他不必回头也知道,那个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门口,带着一丝风,和几分克制的笑意。
“叮咚!”李砚的手机响了,那是陈默发的微聊。
“兄弟,你到教室了吗?”陈默说。
“到了,但是老师也已经来了。”李砚快速打字,指尖在屏幕上方停顿一瞬,“你快点,上次迟到被记名了。”发完便将手机翻面扣在桌上。陈默的头像只闪了一下,回复便跳了出来:“已经到楼下了。”李砚轻轻呼出一口气,抬眼望向教室后门。几秒后,门被悄然推开,陈默侧身进来,冲他眨了眨眼。
“啊,你怎么坐第一排!”陈默快速来到李砚身边的座位,故意压低声音抱怨,“前排太危险了,老师一低头就能看见你!”李砚没回头,笔尖顿了顿,在纸上画出一道短促的横线,“那你坐后面去。”陈默却不为所动,轻轻碰了碰他的椅背,“我好像只能坐这。”窗外的风忽然大了些,吹动讲台上的书页哗啦作响,老师皱眉抬头扫视全场,教室骤然安静。陈默悄悄把手伸进口袋,指尖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写着:“替我答到。”他垂眸笑了笑,随即轻推李砚的笔。李砚察觉到动作,微微侧头,目光未语先会。讲台上,老师正低头翻页,陈默忽然将纸条夹进李砚的笔记本里,动作快如落叶飘坠。风停了,教室依旧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行走的沙沙声,像某种隐秘的应答。
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人应答,教室里一片沉寂。李砚的目光落在夹在笔记本中的纸条上,指尖微微蜷起,却没有去拿。陈默轻轻咳了一声,身子前倾,低声却清晰地答出了答案。老师点头示意正确,继续翻动讲义。阳光依旧斜照,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游,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李砚低头书写,笔迹平稳如初,只是那一道被划断的横线,悄然延伸成了一个不易察觉的波浪。
课后,老师特意问了问李砚的情况,又对陈默说:“这是你朋友?”
李砚回答说是的,老师。”李砚合上笔记本,声音平静而清晰。老师点点头,目光在两人之间稍作停留,似有深意地笑了笑:“你们互相照应,这次我就不计他名了。”陈默耸了耸肩,笑意轻扬:“谢谢老师。”窗外的银杏叶悄然飘落,掠过窗台,像一封未寄出的信,停在秋日的门槛上。李砚望着那片叶子坠地,纹路清晰如记忆的脉络,忽然明白有些默契无需言明,如同纸条从未展开,却早已在心中读过千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