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佟佳贵妃要长寿 > 第40章 火种

第40章 火种

伊尔哈这日正带着孩子们打理永和宫的小菜园,今年种的是油菜花,如今已是三月,油菜花陆陆续续开了。金灿灿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映得整个园子都明亮起来。

她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如何给花苗松土,昭宁和五阿哥蹲在一旁,学着她的样子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翻动泥土。

“额娘,这花儿什么时候能摘呀?”五阿哥仰起脸,鼻尖上还沾着一点泥土,眼睛里满是期待。

伊尔哈笑着用帕子替他擦掉泥点:“再等些日子,等花开得更盛些,咱们就能摘下来做菜了。”

昭宁伸手轻轻碰了碰花瓣,转头问道:“额娘,油菜花除了做菜,还能做什么?”

“还能榨油呢,”伊尔哈柔声解释,“等花谢了,结了籽,咱们就把籽收起来,送去油坊榨油。这油炒菜可香了。”

五阿哥听得眼睛发亮,立刻干劲十足地挥了挥小铲子:“那我得多松点土,让它们长得更好!”

众人正说笑,却听到承乾宫宫人来报喜,德妃娘娘又怀身孕了。伊尔哈手里的花差点拿不稳,几片花瓣簌簌落在裙摆上。她下意识攥紧了花枝,指节微微发白。

德妃是有名的易孕体质。伊尔哈还记得她接连怀上四阿哥和六阿哥时,太医院院判曾私下摇头,说这般频繁的生育最伤根本。

后来她悄悄劝过德妃,递过避子汤的方子,甚至亲自盯着她调理身子。德妃也听进去了,这些年一直谨慎着,怎么如今又......

伊尔哈飞快地算了算日子,距离六阿哥出生已近三年,倒也不算太近。她稍稍松了口气,可心头仍像压了块石头

后宫的女人除了取悦皇帝便是诞育皇子……

……

康熙得知后,如宜妃一般,给了德妃许多赏赐——上等的血燕、安神的沉香,还有一尊白玉送子观音。下朝后,他特意绕道去了承乾宫,见德妃气色尚好,眉眼间才舒展开来。

德妃倚在软枕上,趁着皇上心情好,柔声道:"臣妾如今要静心养胎,六阿哥正是活泼的年纪,整日在殿里闹腾......"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不如让他去永和宫,和四阿哥、昭宁格格作伴,也好让皇贵妃娘娘教导。"

康熙打趣德妃,你如今终于舍得让孩子去永和宫玩了吗?德妃抿唇一笑,指尖轻轻绞着帕子:"臣妾这不是想着,六阿哥也该跟着哥哥姐姐们学学规矩了。"

她面上带着温婉的笑意,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皇上哪里知道她的为难之处——五阿哥比六阿哥年长,太后那里一直不肯松口送去永和宫。

她一个妃位,哪敢越过太后的意思,贸然将儿子送去?若不是太后已经许了五阿哥去永和宫玩,自己这又有了身孕,她连提都不敢提。

德妃想起胤禛似乎跟她说过,是太子殿下在太后那里提起送五阿哥去永和宫,才劝的皇太后松了口。

她指尖轻轻抚过茶盏上细腻的青花纹,唇角不自觉地弯了弯。太子殿下向来仁厚,待底下的弟弟妹妹们都是极好的。

她心里忍不住又念了几句太子的好,这样的好兄长,日后她的孩子也能过得容易些。六阿哥年纪小,若能得太子几分照拂,在这深宫里便多了份保障。

德妃有孕,不是很有精神,康熙也忙,所以略坐坐,看了看胤祚就走了。

送走康熙后,德妃接过宫人递过来的茶。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釉面冰凉的触感让她稍稍定了定神。六阿哥的名字是胤祚——"祚"字有国祚的意思,这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她虽出身不高,但这个字的意思还是懂的。

赫舍里皇后或许是个宽厚的主子,可宫外的赫舍里一族却未必仁慈。德妃想起前些日子听说索额图在朝堂上的做派,后背就隐隐发凉。她不过是个包衣出身的妃子,在这深宫里根基尚浅,若有人要对胤祚不利......

窗外的风吹得有些凉,德妃拢了拢衣襟,下人见状立马把窗子放下来。若是太子殿下愿意回护一二,那便是最好的。

太子是储君,有他照拂,总能给胤祚增添两份保障。她望着跳动的烛光,暗暗祈祷太子能一直这般仁厚,待底下的弟弟们都如亲兄弟一般。

……

六阿哥胤祚早就知道永和宫是个好玩的地方。

每次四哥从永和宫回来用晚膳,总会眉飞色舞地跟他讲那里的新鲜事——昭宁姐姐教他们认字用的彩绘卡片,皇贵妃娘娘小厨房里香甜的牛乳糕,还有后院里那个能挖出蚯蚓的菜园子。

后来四哥说得更神气了,说起太子哥哥带着他们审查宫中管事时威风凛凛的模样,听得胤祚眼睛都亮了起来。

"额娘!我也要去永和宫!"小团子似的胤祚常常抱着德妃的腿撒娇,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德妃总是温柔地摸摸他的小脑袋,轻声道:"等你再大些......"

其实她心里也拿不准主意。

五阿哥一直没过去永和宫,太后那边始终没松口,她这个做妃子的哪敢越过太后行事?只能一遍遍哄着胤祚:"等你三岁了,额娘就送你去和哥哥姐姐们玩。"

胤祚掰着肉乎乎的手指头数日子,每次见到四哥都要问:"我离三岁还有多久?"

如今终于能如愿以偿,小家伙早早就把自己的小包袱收拾好了,连最心爱的布老虎都要带去给昭宁姐姐看。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胤祚就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连早膳都顾不上好好用,急匆匆地拽着四哥的衣袖就要往永和宫跑。

德妃忙将人拦下,亲手给小家伙系好披风带子,又蹲下身替他整了整衣领。

"胤禛,"德妃拉着长子的手再三叮嘱,"今日是你第一次带着弟弟去永和宫,要记得让弟弟认全哥哥姐姐们。"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些,"听说今日太子殿下休沐,若是他们过去了,你多带着弟弟跟着太子学学规矩。"

胤禛沉稳地点头应下,德妃却仍不放心,又追到宫门口补充道:"记得看着弟弟用点心,别让他贪凉......"

话未说完,就见胤祚已经迫不及待地扯着哥哥的袖子往外走,小短腿迈得飞快,德妃望着两个儿子的背影,既欣慰又有些怅然。

六阿哥与太子之间差了六岁,这样的年龄差距让德妃暗自叹息。好在胤禛与太子年纪相仿,当年在永和宫一起玩耍时结下的情谊,总比其他皇子要深厚几分。

她记得有一次胤禛回来说,太子夸六弟抓周时抓了本书,是个聪慧的。德妃立即让内务府照着六阿哥抓的那本书,重新装帧了一册送给太子。

这样的小心思她用了许多——让胤禛带着六阿哥画的稚嫩图画去毓庆宫,逢年过节送些六阿哥亲手做的简单针线。

虽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德妃想着,水滴石穿,总能慢慢让太子对这个小弟弟多几分怜爱。

这深宫里的母子,总要学会这样迂回地互相扶持。德妃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只盼着这份苦心,能为幼子换来多一分平安。

……

如德妃所料,这日太子、大阿哥和胤祉都休沐在宫中。晨起用过早膳后,胤祉正要去永和宫给弟弟妹妹们上课,太子便提议道:"听说六弟今日也到永和宫了,不如我们一同去看看?"

大阿哥闻言立即来了兴致:"正好瞧瞧这个小不点,上次见他还是周岁宴上。"

三人便换了常服,沿着宫道往永和宫走去。

太子走在最前头,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胤祉抱着几册启蒙用的画本,时不时与兄长们说笑两句。

转过一道宫墙,远远就听见永和宫里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

太子唇角微扬,回头对两位兄弟道:"看来我们来的是时候,这小家伙倒是适应得快。"

大阿哥已经迫不及待地加快了脚步,嘴里念叨着要给新来的小弟弟带路,认认永和宫的各处景致。

胤禛远远望见太子一行人的身影,立即整了整衣襟,牵着胤祚的小手快步迎上前去。待行至跟前,他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随后轻轻将躲在身后的六阿哥往前带了带。

"太子哥哥,"胤禛的声音比平时清亮几分,"这是六弟胤祚,今日刚来永和宫。"说着又低头对懵懂的幼弟轻声道:"祚儿,快给太子哥哥见礼。"

小胤祚仰起脸,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兄长。他学着四哥的样子笨拙地行礼,奶声奶气道:"胤祚给太子哥哥请安。"

圆溜溜的眼睛里既带着怯意,又藏着掩不住的亲近之意。太子见状,眉眼间不由柔和了几分,俯身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

太子温厚的手掌轻轻落在胤祚柔软的发顶,唇角噙着温和的笑意。他向来喜欢胤禛这个懂事的弟弟,如今见六弟这般玉雪可爱,心中更添几分怜爱。

虽然索额图时常在他耳边念叨"祚"字有国祚之意,要他提防这个幼弟,但胤礽心里明镜似的——汗阿玛对自己的重视从未动摇,何须与一个稚子计较?

他想起姑母之前的劝诫:"太子该学着发现弟弟们的长处才是。"眼前的小胤祚正仰着脸,乌溜溜的眼睛里盛满对兄长的仰慕。

太子心头一软,从腰间解下个精巧的九连环塞到弟弟手里:"这个给你玩,改日让四哥教你解开。"

余光瞥见胤禛眼中闪过的感激,太子暗自点头。这才是储君该有的气度,若整日猜忌提防,岂不寒了兄弟们的心?

几人正说着话,忽然从内殿传来昭宁清脆的抗议声:"皇额娘,儿臣不想现在种痘!"那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焦急,

"这一章马上就要搞清楚了了,种痘后要休养好几日,功课都要耽搁了......"

太子等人闻言面面相觑,大阿哥挑眉看向胤禛:"这是闹的哪一出?"

胤禛无奈地笑了笑,解释道:

"皇额娘说臣弟、三哥和昭宁姐姐都到了该种痘的年纪,原打算今日趁着三哥过来一并说明。谁知昭宁姐姐正在钻研新学的篇章,觉得种痘会打断她的功课进度。"

他说着,眼中流露出几分了然,"她这几日为了弄懂那段注释,连午憩都省了。"

话音未落,就见昭宁提着书卷从殿内快步走出,小脸上写满倔强。见到太子一行人,她匆忙行礼,可手中的书册却攥得紧紧的,显然还没从方才的争执中回过神来。

昭宁眼圈微红,攥着书卷的手指紧了紧,委屈地唤了声:"太子哥哥......"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太子见状连忙上前,温厚的手掌轻轻落在她肩头。

"种痘不耽误看书的,"他柔声劝道,从袖中掏出帕子递给小姑娘,"孤当年种痘时比你还小两岁呢。"说着大概比划了一下,"你看,不过留了这么个小印子,连一日功课都没耽误。"

见昭宁情绪稍缓,太子又放轻声音:"身体健康是顶要紧的,你皇额娘是为你好。"

他弯腰与小姑娘平视,眼中带着兄长特有的温和,"别为这个跟姑母置气,嗯?待你种完痘,孤把新得的英吉利商人进贡的大炮模型送你,可好?"

昭宁这才破涕为笑,小声道了谢。太子直起身,朝殿内望了望,果然看见伊尔哈正倚在门边,眼中含着欣慰的笑意。

胤祚从永和宫回来的第一日,德妃刚想拉过幼子细细询问在那边可还习惯,就听胤禛提起皇贵妃要为他们兄妹几人安排种痘的事。

德妃心头一紧,手中的茶盏险些打翻——种痘这等大事,做额娘的哪能不守在身边?可低头看了眼自己尚未显怀的肚子,又不得不按下这个念头。

翌日清晨,她亲手为两个儿子整理好衣冠,反复叮嘱胤禛要照看好弟弟。待轿辇转过宫墙,德妃立即吩咐备轿,径直往钟粹宫去了。

"姐姐可得帮帮我,"德妃一见到荣妃就拉住她的手,"我如今这身子实在不便进种痘所,可心里总放不下......"话未说完,眼圈先红了。

荣妃会意,轻轻拍着她的手背道:"你放心,到时候我一定会去永和宫守着。横竖三阿哥也要种痘,我正好一并照应着。"

德妃感激地点点头,两人商量好轮流派人去打探消息。

太医院这些年对种痘一事早已驾轻就熟。

自康熙爷大力推行种痘之法后,太医们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授技艺,更是在京中反复操练,连最偏远州县的大夫们都已熟练掌握。

这次为皇子公主们准备种痘,太医院更是格外上心。

皇贵妃的命令刚传到太医院,院判便亲自督办。

次日清晨,一应物件便已齐备:崭新的银刀、特制的痘苗、消过毒的细布,还有各色调理汤药,全都用朱漆托盘盛着,覆以明黄绸布。

几个经验最老道的太医被选派出来,连熬药的炭火都选的是最上等的银丝炭。

种痘的地点定在了永和宫后殿的暖阁,这里既避风又朝阳。

伊尔哈早命人将此处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特意吩咐:"这些日子其他阿哥格格们就不必过来了,免得过了病气。"

宫人们领命,立即在永和宫各处熏起艾草,连廊下的锦帷都换成了防风的厚缎。

昭宁种痘这几日,僖贵妃坐立难安。这是姐姐留下的唯一血脉,她恨不得亲自守在榻前照料。

可如今腹中胎儿尚未坐稳,太医千叮万嘱不可接触病气,她只得日日往德妃宫里走动,好歹能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宜妃见状,索性也带着针线活计过来作陪。三个孕妇围坐在德妃宫中的暖炕上,僖贵妃手里绞着帕子,时不时就要差人去永和宫打听。

宜妃一边绣着小肚兜,一边说些俏皮话宽慰她们;德妃则默默煮着安神茶,茶香氤氲间,眉间的忧虑始终未散。

说来也奇,宜妃和德妃从前为着些宫务没少针锋相对,如今倒因着这份共同的牵挂,渐渐能心平气和地说上话了。

这日宜妃见德妃眼下青黑,难得主动劝道:"你也别太忧心,我听说皇贵妃娘娘把昭宁照顾得极好。"说着还把自己带来的蜜饯推过去,"尝尝这个,开胃的。"

德妃微微一怔,轻声道了谢。两人目光相接,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为人母的牵挂,那些旧日的龃龉,似乎也在这几日茶话间渐渐消融了。

三个孩子的体质都很好,种痘过程异常顺利。不过三五日光景,胤禛已经能带着弟弟在院子里玩耍,昭宁也重新捧起了心爱的书卷。

太医临走时留下了详细的调理方子,伊尔哈特意命人抄录了两份,一份送往钟粹宫给荣妃过目,一份送去承乾宫让德妃安心。

"这几日饮食要清淡些,"伊尔哈叮嘱道,"鱼虾发物都暂且忌口。"见孩子们在庭院里追逐嬉戏的模样,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想到僖贵妃这些时日的牵挂,伊尔哈又特意安排昭宁去永寿宫住了一日。

昭宁刚到永寿宫门口,就被僖贵妃一把搂进怀里。

僖贵妃摸着小姑娘略显消瘦的脸颊,心疼得直掉眼泪,又忙不迭地让人端来早就备下的红枣羹。"

快让姨母好好瞧瞧,"她将昭宁揽在膝头,亲手喂着羹汤,"这些日子可把姨母担心坏了。"

昭宁乖巧地依偎在僖贵妃怀中,小口小口喝着甜羹,时不时说些永和宫的趣事逗姨母开心。

直到日头西斜,伊尔哈派人来接,僖贵妃还依依不舍地往昭宁的荷包里塞满了蜜饯果脯。

……

种痘的风波刚过,永和宫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这日午后,伊尔哈趁着孩子们在廊下玩耍的间隙,命人抬出几个精致的檀木匣子。

她轻轻打开匣盖,露出里面泛着冷光的奇异兵器——一柄英吉利造的燧发枪,一把沙俄的钢制短刃,还有几件叫不上名字的异国器械。

"都过来瞧瞧,"伊尔哈招手唤来孩子们,指尖轻点着那些冰冷的金属,"这些都是英吉利和沙俄商人带来的物件,比咱们大清的兵器锋利得多。

"她拿起那柄燧发枪,在阳光下转了转,精密的机械结构发出细微的咔嗒声。

五公主好奇地凑近,却被那森冷的寒光惊得后退半步。

伊尔哈顺势将她揽住,声音沉了下来:"锋利的武器落在野蛮人手里,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她的目光扫过每个孩子的脸庞,"那些红毛夷人,表面来做生意,背地里却惦记着大清的疆土。他们驾着铁甲船来,带着火器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踏进大清的国土。"

昭宁的眼睛亮得惊人,小手紧紧攥住那柄燧发枪的图纸,信誓旦旦地仰起脸:"皇额娘放心,儿臣定能造出比这些红毛夷人更好的火器!"

她纤细的手指划过图纸上精密的构造,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改良的方案。

伊尔哈温柔地抚过她的发顶,却轻轻摇头:"科技向来不是一枝独秀的。"

她拿起案几上的茶盏比划着,"你的设想再好,若没有精钢锻造的枪管,没有标准化的零件,再精巧的设计也是纸上谈兵。"

说着,她目光扫过围坐的孩子们:"胤禛可想过,炼钢需要什么样的高炉?胤祚知道要多少匠人才能打造一个零件?"

见孩子们陷入沉思,伊尔哈的声音愈发柔和:"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齐头并进——改良农具让百姓吃饱,兴办学堂培养匠人,开采矿藏储备原料..."

窗外的春光正好,照在孩子们专注的小脸上。

伊尔哈将那张燧发枪图纸仔细折好,放进昭宁手中:"记住,未来是你们的。但要撑起这个未来,需要你们每个人都成为擎天玉柱。"

伊尔哈平日里除了研读医书,最爱翻看那些海外传来的游记杂记。

永和宫的书架上,《职方外纪》《坤舆图说》这些异域见闻总是摆在最顺手的位置,书页间还夹着她亲手批注的纸条。

因此她说出这番话来,倒也不算突兀,只是在这闭关锁国的大清宫廷里,终究显得有些惊世骇俗。

但孩子们尚未被那些条条框框完全规训,他们清澈的眼睛里只有纯粹的好奇与向往。

胤禛盯着那柄燧发枪的膛线出神,昭宁的小手无意识地描摹着图纸上的构造,连最小的胤祚都似懂非懂地攥紧了小拳头。

伊尔哈的话语像一粒粒火种,悄无声息地落入他们心田,在无人察觉处暗暗生根。

窗外一阵春风拂过,掀动书页沙沙作响。谁也不知道,在这寻常的午后,某些关乎未来的念头,正在这些天家稚子心中破土而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火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夫君是纯爱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