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图书馆的第三排 > 第63章 第三排的回响

第63章 第三排的回响

资助“晨曦“的事,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渐渐平复,却在湖底留下了温润的痕迹。

他们的生活重心,再次回归到各自的学业与研究中。

然而,随着林清颜论文写作进入密集攻坚阶段,沈亦舟的实验数据分析也日趋复杂,他们租住的小公寓那张共用书桌,开始显露出局促。

常常是林清颜铺满了文献资料和写满批注的稿纸,沈亦舟则需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占据大部分屏幕资源。

虽不至于互相干扰,但那种因空间有限而产生的微妙紧张感,以及对更专注、更独立工作环境的渴望,悄然滋生。

一个周末的清晨,两人难得都没有紧迫的任务压身,坐在窗边的小餐桌前吃早餐。

阳光透过纱帘,在桌面上投下柔和的光斑。

沈亦舟放下手中的牛奶杯,状似随意地开口:“我最近在看学校附近几个楼盘的资讯。“

林清颜抬头,有些疑惑。

他们目前的租房合同还有一段时间,而且以他们学生身份的经济状况,购房听起来像个遥远的话题。

沈亦舟读懂了她眼中的疑问,解释道:“不是考虑大户型。

我注意到有几个新建的小区,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紧凑型公寓,其中有一种户型,带一个约七八平米的独立小房间,采光不错,很适合改造为书房。“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此刻略显凌乱的客厅书桌区域,“我们需要一个更稳定的工作空间。“

他的话语一如既往的理性,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分析。

但“书房“这个词,还是让林清颜的心轻轻动了一下。

一个专属于他们两人的、可以并肩工作又互不打扰的空间?

这听起来……像一个值得期待的锚点。

“我们……负担得起吗?“她问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我核算过。“沈亦舟显然有备而来,“我目前的助研津贴和项目补助,加上你偶尔的稿费和助教收入,支付这类小户型的首付和后续贷款,在可控范围内。这更像是一笔对我们当前学习效率和未来几年生活质量的投资。“

他连资金规划都已做好,语气平静却带着令人安心的确定性。

林清颜看着他,意识到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关于他们共同未来的又一个具体规划。

一种被郑重纳入对方长远蓝图的归属感,悄然将她包裹。

“好。“她没有多问,只是轻轻点头,眼中漾开浅浅的笑意,“我们去看看。“

利用周末时间,他们实地考察了沈亦舟筛选出的几个备选楼盘。

最终,他们看中了一套位于安静社区高层的小公寓。

公寓本身不大,但格局方正,最吸引他们的,是那个与主卧相对、拥有一整面落地窗和一个小巧转角飘窗的房间。

阳光毫无阻碍地洒入,将小小的空间照得明亮而温暖。窗外没有高楼遮挡,视野开阔,能望见远方城市的轮廓线和更远处隐约的山影。

“就是这里了。“林清颜站在房间中央,几乎是立刻就做了决定。这方空间给她的感觉,像极了图书馆三楼那个靠窗的位置——安静,明亮,充满可能性。

沈亦舟没有异议,他更看重的是房间的实用性:

方正的形状便于规划,充足的采光利于长时间工作,良好的隔音保证互不干扰。

在他看来,各项参数都符合最优解。

购房手续在沈亦舟高效务实的推进下,进行得颇为顺利。

当他们终于拿到属于自己的钥匙,再次站在那个空荡荡的小房间里时,一种奇妙的创造**在两人心中同时升起。

这一次,不再是租房时将就使用现成家具,而是真正意义上,共同布置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角落“。

规划阶段,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再次交汇。

林清颜兴致勃勃地拿出素描本,画着充满诗意的构想:“这里放一张大大的双人书桌,我们可以面对面工作,抬头就能看见彼此。这边靠墙做一整面书架,要原木色的,温暖一点。飘窗这里铺上软垫,放几个靠枕,可以当作阅读角,累了就能躺下来看看天空……“

沈亦舟则打开电脑,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拉出精确的平面图,标注尺寸,进行家具建模和布局模拟。

“双人书桌可行,但需确保每人拥有至少一点二米的独立操作宽度。书架设计需考虑承重与分区,理论书籍与文学书籍分开,常用与不常用区分。飘窗阅读角需评估最佳光照角度,避免屏幕反光。还需预留足够的插座接口和网络节点位置。“

他甚至在模拟软件里调整了虚拟光源,以确保任何时候,书桌区域都能获得均匀、无眩光的照明。

林清颜看着他屏幕上那些精密的线条和数据,没有觉得被泼冷水,反而感到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她的浪漫构想,在他的理性框架下,变得更加可行与舒适。

家具采购变成了一次充满乐趣的探险。

他们一起逛家具市场,在无数板材和布料中挑选。

林清颜偏爱温暖的原木和柔软的棉麻,沈亦舟则更关注结构的稳定性和五金件的质量。

有时会有分歧,比如对于书桌的样式,林清颜喜欢带有曲线设计的,觉得更柔美;

沈亦舟则倾向于线条绝对笔直、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极简款,认为更符合人体工学且易于清洁。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款折中的设计:

桌面是温润的原木大板,边角做了细微的圆弧处理,桌腿则是简洁有力的黑色金属,兼具了美感与稳定。书架也采用了类似的思路,原木主体搭配黑色金属支架。

安装过程更像是一场协作仪式。

沈亦舟负责研读说明书、核对零件、进行主体框架的组装,他动作精准,有条不紊。

林清颜则负责传递工具、拧上那些她力所能及的螺丝,并在他需要时搭把手扶住板材。

她还细心地将每一块板材的保护膜撕掉,用湿布擦拭干净。

没有请师傅,他们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伴随着敲击声、螺丝刀转动的轻响和偶尔的交流,将散落的板材和零件,一步步变成坚固的书架、宽敞的书桌和舒适的座椅。

当最后一个螺丝被拧紧,沈亦舟调整好书桌的位置,使其正对那面巨大的落地窗时,夕阳恰好西沉,金色的余晖铺满了整个房间,也为崭新的家具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他们并肩站在门口,看着这个从无到有、由他们亲手打造的小小空间。

原木书架上还空荡荡的,等待著书籍的填充;宽大的书桌光洁如镜,映照着窗外的霞光;

飘窗上的软垫和靠枕散发着崭新的气息。

林清颜轻轻靠在沈亦舟身侧,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安宁。

这里没有图书馆第三排那种公共空间的喧嚣与拘谨,却延续了那份专注、静好与并行的精神内核。

这不再是需要“抢占“的座位,而是他们可以随时安坐、随时回归的港湾。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三排’了。“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归属般的笃定。

沈亦舟环顾这个完全按照他们共同意愿布置起来的空间,目光最后落在林清颜被夕阳染上柔光的侧脸上,点了点头。

“嗯。“他应道,声音低沉而清晰,“这里,是我们的了。“

当晚,林清颜在博客上记录下这里程碑式的一天:

**“

我们亲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第三排’。

不再是图书馆里需要争分夺秒奔赴的座标,而是镶嵌在我们小家中的、恒久明亮的角落。

一起挑选木材的纹理,一起拧紧连接未来的螺丝,一起将对知识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共同浇筑进这方小小的天地。

从此,并肩伏案的每一个日夜,都有了确定的归宿。我们的灵魂,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继续安静生长,相互映照。

“**

沈亦舟的日程本上,则多了这样一条记录:

**“

事件:与林清颜共同购置并完成独立书房布置。

空间参数:面积X平米,采光优,布局经优化模拟确认。

协作过程:分工明确,效率良好。

成果:工作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预期将对双方学术产出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附加价值:该空间承载特定情感联结(与图书馆第三排座位的隐喻关联),强化归属感与关系稳定性。

结论:此项投资在功能性与情感性层面均达到预期目标。

“**

在他看来,这个小书房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一个经过优化设计的、能够同时提升理性效率与感性连接的优良系统。

而系统的核心,是那个与他并肩构建这一切、并将在此与他共度无数个专注时光的她。

他们的“第三排“,终于从一个流动的公共符号,落地生根,成了他们共同未来里,一个温暖而坚固的原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乌鸦嘴[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