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晚安故事deepseek共创 > 第6章 第二次答卷

第6章 第二次答卷

陈时谨八十一岁时在病床度过最后的时光,身边是哭泣的儿女和妻子。作为一个工人子弟,他以省状元成绩考进北大,以专业成绩第一的水平连续考完研究生博士,并做为教师留在学校,给妻子女儿在北京安了一个家,完成了阶层上升,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也是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

可当生命走向终点,他看着病房窗外那片被屋檐切割成方形的天空,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生,从未真正活过。

再睁开眼时,他坐在高考考场里。

十七岁的身体,四十岁的脸——这是刻苦学习的代价,这一世依然如故。监考老师同情地看了他好几眼,以为这是个屡试不第的老复读生。

笔尖触到试卷的瞬间,陈时谨愣住了。那些他以为早已遗忘的知识,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但他没有动笔。

---

“时谨,你怎么交白卷?”班主任痛心疾首,“你可是我们学校最有希望上清北的苗子啊!”

陈时谨平静地收拾着书包:“老师,我想换个活法。”

上一世,他按部就班地考上最好的大学,读完博士留校任教,在象牙塔里度过一生。这一世,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亲气得摔了茶杯:“不读书你能干什么?”

母亲哭红了眼:“咱们这样的家庭,不读书哪有出路?”

陈时谨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他理解父母的担忧——在普通工人家庭里,读书是改变命运唯一的路。

但他已经走过那条路了。

---

陈时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搬砖。

工头看他那张“四十岁”的脸,勉强收下了他。一天下来,手上磨满了水泡,肩膀被晒得脱皮。晚上躺在工棚里,他第一次感受到“活着”的实感——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疼痛。

一个月后,他带着攒下的工资去了南方。

在深圳的电子厂,他认识了上一世的妻子林小雨。她还是那样爱笑,像一束光照进他沉闷的生活。

“你看起好严肃哦,”林小雨用带着川音的普通话说,“像我们车间主任。”

陈时谨笑了。上一世,他直到大学才认识林小雨,这一世他们提前相遇了。

他鼓起勇气约她去看海。站在大梅沙的海边,陈时谨第一次发现,原来海水在月光下真的会发光,不是物理书上说的“月光是太阳的反射光”,而是真的在发光。

“你好像从来没看过海一样。”林小雨笑着说。

“是啊,第一次。”陈时谨轻声说。

---

陈时谨换了很多工作:送外卖、开网约车、在咖啡店打工。每一份工作都让他对生活多一分理解。

他依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但不再是为了考试。在咖啡店,他学会了拉花;送外卖时,他记住了这个城市每一条小巷;开网约车,他听遍了人间百态。

二十五岁那年,他和林小雨结婚了。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在海边办了场简单的仪式。

“你不想问我为什么不去上大学吗?”新婚之夜,他问妻子。

林小雨靠在他肩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看过的书,比很多大学生都多呀。”

陈时谨眼眶发热。上一世,林小雨也是这样,从不质疑他的选择,只是默默支持。

---

女儿出生那天,陈时谨在产房外哭得像个孩子。

抱着那个柔软的小生命,他发誓绝不会像上一世那样,把期望强加在女儿身上。

“宝宝只要快乐就好。”他看着女儿的小脸轻声说。

林小雨笑了:“哪有你这样当爸爸的,人家都望女成凤。”

这一世,陈时谨开了一家小小的书店。店面不大,但阳光很好。他每天在店里读书、煮茶、陪女儿做手工。

偶尔有附近的学生来问数学题,他还是会耐心解答。孩子们都叫他们“书店里那个很厉害的叔叔”。

---

五十岁生日那天,陈时谨带着全家去登山。

站在山顶,女儿指着远处:“爸爸,那是我们学校!”

陈时谨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去,看见了上一世他任教的那所大学。红砖绿瓦,依旧庄严。

“爸爸以前差点去那里读书。”他说。

“为什么没去呢?”女儿问。

“因为爸爸想遇见妈妈,想遇见你啊。”他把女儿搂进怀里。

林小雨在一旁微笑,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下山的时候,陈时谨想:如果真有命运这回事,那么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那些他本可以取得的学术荣誉,而是这个平凡的傍晚,和身边这两个他最爱的人。

---

陈时谨在七十五岁那年平静离世。

弥留之际,他握着妻子的手:“小雨,这一生,我答对了。”

“什么答对了?”已经白发的林小雨轻声问。

“人生的考卷。”

窗外,春光正好。书店门口的风铃在风中轻轻作响,像是为这个终于活对了的人生奏响的终曲。

陈时谨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实验室和数据,而是无数个普通的瞬间:第一次看到海的夜晚,女儿第一次叫爸爸的那个清晨,和妻子在书店里一起煮茶的午后...

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拼成了他这一生最满意的答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宁得岁岁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