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在衡在清晨五点半准时醒来,比科考站的起床铃还早一个小时。
窗外依然是一片漆黑,只有科考站的灯光在雪地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极夜尚未完全退去,白昼遥不可及。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远处冰川崩裂的闷响。这些声音已经成为他生活的背景音,如同心跳般熟悉。
但今天,某种不同寻常的悸动在他胸腔里蔓延。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这种陌生的不安。
——新队员抵达的日子。
他起身,动作利落地整理床铺,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洗漱,穿衣,一切都在沉默中进行,如同进行某种仪式。
镜子里的人影面色冷峻,眼神警惕,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一位新同事,而是一场战役。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他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七点整,他出现在控制室,开始每日的例行检查。各项数据正常,设备运转良好,通讯信号稳定。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目光专注,试图用熟悉的工作驱散心中那份莫名的焦躁。
他……有点紧张。
“起这么早?”赵启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副站长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靠在门框上打量着他,“紧张了?”
苏在衡没有回头,继续盯着屏幕,没人注意到他的指尖微顿,“只是例行检查。”
被发现了……
赵启轻笑一声,走进控制室,将另一杯咖啡放在控制台上。“得了吧,我在费而别克里干了十二年,从没见过你在新人抵达日提前几小时起床工作。”
苏在衡终于转过身,接过咖啡,抿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清醒。“气象数据更新了吗?直升机能否准时抵达?”
“一切正常,预计十点三十分抵达。”赵启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忍不住再次提醒,“听说这小子在学院里是个风云人物,专业能力很强,就是性格有点...过于活泼。”
苏在衡没有回应,只是将咖啡杯放在控制台上,转身走向通讯设备。“我再去检查一遍应急设备。”
“在衡,”赵启叫住他,语气变得严肃,“给他一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竖起高墙。”
苏在衡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答,径直离开了控制室。
机会吗?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把自己埋在工作中,检查了科考站的每一处角落,从储备库到发电机房,从实验室到医疗站。他需要这种身体上的忙碌,来分散那些不受欢迎的思绪。
九点三十分,他回到房间,换上正式的科考站制服。镜子里,深蓝色的制服衬得他的肤色更加苍白,眼神更加深邃。他尝试调整表情,想让自己的神态看起来不那么冷硬,但最终放弃了——那不是他,也永远不会是。
十点整,他站在科考站门口,等待直升机的到来。其他几名队员也聚集在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的情绪。在费而别克里,每一个新面孔都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外面世界的一丝气息。
“听说他是海省人,”李铭扬兴奋地说,“真难想象从热带地区来的人怎么适应这里的严寒。”
“适应不了就离开,像上个季度那个德国小子一样,”年纪稍大的气象学家安德烈哼了一声,“极地又不是游乐场,不是让他来玩的。”
苏在衡沉默地听着这些议论,目光投向远方的天空。在那里,一片白茫茫的天地交界处,一个小黑点正缓缓变大。
直升机的轰鸣声最初只是微弱的震动,随后逐渐增强,最终打破了科考站惯常的寂静。
他,要来了。
苏在衡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双手在身侧微微握紧。
直升机缓缓降落在科考站前清理出的平台上,旋翼卷起的狂风将地面的积雪高高扬起,形成一场小型暴风雪。机身上的国旗在狂风中剧烈抖动,舱门上的冰粒被震落,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舱门打开,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只穿着厚重雪地靴的脚,试探性地踩在积雪上,然后是另一只。接着,一个巨大的、贴着各种彩色行李贴的背包被人从舱内推了出来。那些行李贴五花八门——有热带海滩的风景,有地质锤的卡通图案,甚至还有一个咧嘴大笑的菠萝。
嗯,很……特别。
这是苏在衡对他的第一印象。
背包的主人随后跳下直升机,动作灵活得与那庞大的行李形成鲜明对比。他穿着一件亮橙色的冲锋衣,在这片白蓝为主色调的世界里,像一簇跳跃的火焰,几乎刺目。
他站稳后,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脸上随即绽开一个毫无保留的灿烂笑容,仿佛这不是地球尽头的荒原,而是他期待已久的度假胜地。
苏在衡站在原地,看着那抹橙色向自己靠近。他注意到沐霖的步伐轻快有力,在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注意到他环顾四周时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兴奋;注意到他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画出欢快的弧线。
“苏站长您好!”沐霖在距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下,利落地伸出手,“我是新来的地质勘探员沐霖,如沐春风的沐,甘霖的霖。”
“以后,请多多关照。”
苏在衡迟疑了一瞬,才伸手握住那只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微微一怔——如此温暖,几乎烫人,在这寒冷的冰川,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苏在衡迅速收回手,点了点头:“苏在衡。欢迎来到费而别克里。”
他的声音比预想的还要冷淡,但沐霖的笑容没有丝毫减弱。相反,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苏在衡,目光直接而坦诚,没有任何掩饰或畏惧。
“这里的空气真是太棒了!干净得像能把肺都洗一遍。”沐霖又深吸一口气,转头望向远处绵延的冰川,“那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冰盖吗?太壮观了!”
“你先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苏在衡打断他的兴奋,转身指向科考站主入口,“李铭扬会带你到宿舍,一小时后我在会议室给你做入职简报。”
沐霖眨眨眼,依然笑着:“没问题,苏工!我会尽快熟悉一切,绝不拖大家后腿。”
苏在衡微微颔首,示意李铭扬上前帮忙拿行李,自己则转身准备离开。他需要一点空间,一点距离,来消化这个年轻人带来的冲击感。
他,很特别……
“苏站长!”沐霖叫住他,从背包侧袋掏出一个密封的金属罐,“我从家乡带的咖啡豆,听说您是咖啡爱好者。算是...一点见面礼。”
苏在衡看着那罐咖啡,没有立刻接过。他的确喜欢咖啡,但这个信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新队员的资料里。他抬眼看向沐霖,目光中带着审视。
沐霖似乎看穿了他的疑虑,笑着解释:“赵副站长告诉我的,说如果能带点咖啡豆来,站长可能会对我印象好点。”
苏在衡这才接过那罐咖啡,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沐霖的手,那温度再次让他感到不适——或者说……是过于舒适,反而让他……无所适从。
“谢谢。一小时后见。”
他转身离开,步伐比平时更快,也更荒乱,只不过大家都在迎接新成员,无人在意。
回到控制室,他将那罐咖啡放在桌上,站在那里久久凝视。罐身上贴着标签,上面画着一棵椰子树和一轮烈日,与窗外冰天雪地的景象形成荒谬的对比。
赵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见到我们的小太阳了?”
苏在衡没有回头:“你告诉他我的喜好了?”
“总得给人家一点讨好冰山的机会嘛,”赵启轻笑,“怎么样,是不是像一股赤道的风刮进了咱们这个冰窖?”
苏在衡终于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太吵了。”
他太热情,让我有些……不太适应。
“得了吧,你只是不习惯这么鲜活的生命力,”赵启摇摇头,“我敢打赌,不用三个月,他就能把你那层冰壳敲开一道缝。”
“无聊。”苏在衡拿起数据板,准备前往会议室。但在离开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那罐咖啡悄悄塞进了口袋里。
……
一小时后,苏在衡站在会议室前方,身后是费而别克里的区域地图和各种规章制度,密密麻麻,让人头皮发麻。
当沐霖准时推门进来时,他已经换上了科考站的制服。新队员的制服还未下发,这件显然是李铭扬临时找来的,但这件深蓝色外套依然掩不住他身上的活力。
他对工作,充满干劲。
“请坐。”苏在衡指了指桌旁的椅子。
沐霖乖乖坐下,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姿态认真得像个小学生。这种反差让苏在衡愣了一下——他原以为沐霖会是那种散漫随性的人。
“费而别克里科考站建于1973年,主要进行冰川学、气象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监测...”苏在衡开始按照既定流程介绍,声音平稳,没有任何起伏。
他详细讲解了科考站的各项规定、安全准则和工作安排,目光偶尔扫过沐霖,发现对方正专注记录,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他是个认真的人,苏在衡是这样认为的。
“极地环境不是游戏场,”苏在衡加重了语气,“任何疏忽都可能致命。去年,一名研究人员因未按规定携带应急设备,在距离科考站仅五百米的地方失温身亡。”
他故意说出这个残酷的事例,想看看沐霖的反应。但出乎意料的是,沐霖没有表现出恐惧或不安,而是认真地点点头:“我明白,苏工。在来之前我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尊重极地、敬畏自然是我们这行的第一课。”
尊重极地,敬畏自然。
苏在衡沉默了片刻,继续他的讲解。一个小时的简报结束时,他不得不承认,沐霖的专业知识和认真态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还有什么问题吗?”最后,他照例问道。
沐霖放下笔,思考了一会儿:“只有一个问题——科考站最好的观星地点在哪里?我听说费而别克里的星空是北半球最清晰的。”
这完全出乎苏在衡的意料。他预计的问题是关于工作安排、研究设备或者轮休制度,而不是观星。
“观测平台东侧,”他最终回答,将他之前常去的观测地点告诉了他,“那里光污染最小。”
沐霖的眼睛亮了起来:“谢谢您!我一直想亲眼看看北极星的位置,在海省根本看不到。”
简报结束后,苏在衡看着沐霖离开会议室的背影,那件不合身的制服依然掩不住他与生俱来的活力。像一股炽热的风,赵启说得对。而这股风已经开始搅动费而别克里停滞已久的空气了。
下午,苏在衡在走廊上遇见了正在熟悉环境的沐霖。他站在科考站的历史照片墙前,专注地研究着那些黑白影像。
“这是第一任站长吗?”沐霖听到脚步声,回头问道,眼神明亮。
苏在衡走近了些,看向那张照片:“是的,伊万·彼得罗夫教授。他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十年。”
“真了不起,”沐霖的声音里充满敬意,“在那个年代,这里的条件一定比现在艰苦得多。”
苏在衡有些惊讶于沐霖的洞察力。大多数新队员只关注最新的设备和舒适的生活区,很少有人对科考站的历史感兴趣。
“他死于一次冰川勘探事故,”苏在衡不自觉地多说了几句,“为了救他的年轻助手。”
沐霖转过头,目光与苏在衡相遇:“值得吗?用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命换一个年轻助手的生命?”
这个问题再次出乎苏在衡的意料。他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彼得罗夫教授生前常说,在极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同等重量。”
沐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再次转向照片墙:“我希望自己能配得上站在这些巨人曾经站立的地方。”
这句话在苏在衡心中引起了奇异的共鸣。一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这面照片墙前,心中也有过同样的想法。
“你会适应这里的。”苏在衡说,然后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几乎算得上温和,立即补充道,“只要遵守规定。”
沐霖转过头,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谢谢您,苏工。我会努力的。”
那天晚上,苏在衡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望着外面再次开始飘落的雪花。他的手中拿着那罐咖啡,指尖摩挲着标签上那棵可笑的椰子树。
沐霖的到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他感到一种久违的躁动,一种对变化的恐惧。
远处,他看见观测平台上有一个橙色的小点。沐霖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刚刚出现星星的夜空,身影在漫天风雪中显得既渺小又坚定。
苏在衡放下窗帘,将咖啡罐放在床头柜上,与那张倒扣的相框并列。
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如今共同存在于他的私人空间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