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骁大哭一场过后,反倒平静了不少。
而当他跨入东境地界后,第一次直面他从前未曾得知的残酷一面。
文官腐朽,民生凋敝。
他曾经在炎都能够一掷千金,只为争夺一件并不实用的宝物。
而底层的老百姓却连吃饱饭都不能。
孩童瘦骨嶙峋,大字不识一个,能盯着他手里的糖片流满腮的口水。
更有在城中众多行乞、偷窃的失怙孤儿。
一问之下,十有**都是被海贼抢掠过的支离破碎的无辜家庭。
提到海贼,这些孤儿的眼中都迸发出深深的恨意。
直到这一刻,陆骁才明白了国家对于普通百姓的意义。
当国弱不能为百姓出头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饱受外敌的欺辱。
他不敢相信,如果当初自己盗出来的火器图纸真的落到了镜国人的手里,这东境会变成什么模样。
或者说,整个大炎国又会变成什么样。
他仍然无法理解父亲,但不得不承认,父亲认为的家国底线不能破,是对的。
等陆骁终于赶到玄武军驻地报道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晒黑了。
然而接下来,他也没空去感伤什么,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高强度、无止尽、五花八门的训练牢牢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训练结束后,疲惫地一觉睡到天亮。
玄武军与他从前所在的军队风格完全不同。
这里没有人情可讲,实力为上。
伍长、管队全是凭自己的本事上去的。
这里不会有什么懒散风、奢侈比拼风、献媚风。
引爆了炎都大变动的孟把总,只会严厉地训斥他们,今天每偷一分懒,都会在未来的战场上多一分失去生命的可能性。
时光就这样流走,每天都很累,很有压力,但陆骁的心里却奇异地得到了宁静感。
从前那段呼朋引伴、醉酒当歌、自以为潇洒的公子哥生活也渐渐远去。
就在众人以为次辅陆庭这次会被贬黜,甚至会被掀出政治中心的时候,陆庭却好好地回到了朝堂。
众人顿时大感诧异。
先不说陆庭痛失长子,这次因为陆骧牵扯出来的六月党一干人员,也被惩治了不少。
可都这样了,陆庭居然还能好好地当他的内阁次辅,并且稳住了六月党的动荡。
不过也有聪明人明白,只要伍天中与五月党还矗立着,陆庭跟六月党就不可能真的倒下。
伍天中皮笑肉不笑地拱手:“陆阁老还真是老当益壮,性情刚毅,令郎才伏诛没多久,就能来上朝了,伍某人佩服。”
陆庭面色不变,回了礼:“听说伍阁老最近被兵部尚书频频叨扰,倒也精神地很。
依陆某人看,伍阁老还是劝兵部尚书早点让位贤良,至少还能搏个提携后生的美名。”
伍天中冷哼一声:“确实不及工部如今成了那吴奉的一言堂,陆阁老就算想提携新人,也没机会了!”
两位阁老的言语之间针锋相对,他们各自阵营的朝臣也态度鲜明。
倒是外戚一党老实了不少。
他们现在还在想办法填各地粮仓的窟窿呢。
陆阁老的长子皇太后说杀就杀,还让众人观刑,也确实吓到了一部分人。
朝会上,皇帝萧钦直言工部将要进行改革,会有全新的招揽人才标准与考核制度,不必吏部再插手。
“这次的火器图事件你们也看见了。”
萧钦懒洋洋地道:“工部过去的制度有着巨大的漏洞,不改不行。
而且此次震慑镜国的龙门火炮是由内工部内官监所出,你们想想看,工部已经多少年没有创新改良了?
那些自诩国家栋梁的全乎人,竟然还比不上一群伺候内廷的内侍,丢脸啊!
当然了,倒也不能说里面的人不勤勉,但没本事是真的。
既然没本事,那就给有本事的人让路!
皇太后说了,工部以后将是炎国的军事与民生支柱,选拔的人才不但要知晓天文地理,还得熟悉军事农业,更得有振兴炎国国运的一技之长。
如此全能的实干人才,光靠科举取士,显然是够不上标准的。
当然了,若诸位爱卿认识这样的人才,欢迎举荐。
只不过皇太后还说了,工部以后每年都会进行严格的专业与业绩考核,优者赏,劣者罚,甚至直接剥夺功名。
若只是想进去混日子的,就不必动这个念头了。”
众臣闻言,顿时哗然。
有人想说这有违祖志,有辱斯文,但皇上左一个皇太后,右一个皇太后,他们也不敢随意驳斥啊。
太庙祭祀那天的异象,还有皇太后对陆阁老长子与一干涉案人员的杀伐果断,都给他们留下了浓重的阴影。
有的人则是在心里绷紧了弦。
现在只说是工部施行这样严格的考核标准,但以后真的不会全面推广到其他部门吗?
吏部侍郎懵了,工部被拆解就算了,怎么现在连工部的人才选拔,甚至考核的权利都要分出去了?
毕竟那些所谓的“专业”考核,吏部的人能搞明白?
就算他愿意说这个大话,估计皇太后也不会给他脸面。
他不禁将目光投向主心骨陆庭。
陆庭却并不回应吏部尚书的目光,反而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赞同工部的改革。
伍天中见陆庭都同意了,也跟着表现出支持。
反正被拆解和被改革的工部也好,被分权的吏部也好,都是他陆庭的地盘。
陆庭自己都没意见,他难道还要帮着陆庭反对吗?
于是工部的改革迅速落实。
至于要在边境设立皇家学院的事情,萧钦没有讲。
毕竟皇家学院隶属于皇室,费用也是皇家品牌炎凤旗下的商行出,他没必要跟这些外臣交待不是?
还有边境即将试行的新商贸规则与商税,以及成立的新商税部门,事涉边境事务,由军务部直接下达指令,自然也要保密才对。
萧钦心安理得地隐瞒了朝臣。
等到朝臣们收到消息的时候,估计政策都已经落地了。
到时候大臣们再来反对,他就当听不见。
就像母后说的,只要目的达成,被多念叨两句,又不会少块肉。
而这个时候,冯韵的心思已经不在前朝。
丽嫔即将诞下三皇子,正在生产。
不过冯韵早就安排好了信地过的女医,只要丽嫔自己没问题,应该能母子平安。
丽嫔是头胎,生产的过程不会那么顺,时间自然也就拖地久。
冯韵不管其他人的劝阻,还是坚持守在丽嫔的宫里。
皇后的神色颇为复杂,她并不很希望丽嫔能平安生产,当然,若能产下一位小公主,她也会表示欢迎。
但如果是皇子……
皇后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的表情。
没关系,大皇子已经十一岁,又处处优秀,一个刚出生的婴孩怎么也不能相提并论。
虽然如此,皇后还是攥紧了绣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