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王煜迷迷糊糊地爬起来,随便凑合着吃了点面条。之后,他仔仔细细地洗了个澡,换上提前准备好的衣服,然后就坐在床上等着村长媳妇来家里,一块去谷小年家下聘。
王煜心里头紧张得不行,脑子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捂着通红的脸,使劲儿地跳脚;另一个小人也在那慌慌张张的。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下聘,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在床上干坐了一会儿,紧张的情绪一点儿都没消下去,他赶紧起身,干脆起身清点聘礼。
在古代,一般讲究三媒六礼,女方才能顺顺利利地出嫁。不过村长媳妇跟他说,他们这儿没那么多讲究。有些对孩子好的人家,会先相看一下,然后才让媒人走六礼。而且这六礼,也只有那些讲究的人家才会想着弄齐全。他们这些乡下人,平日里就想着填饱肚子了,三礼都算不错的了,纳彩、纳征、亲迎这三步。有的人家更随意,给了聘礼当场就把人带走了。
村长媳妇还跟王煜说:“你们俩都认识,事也都说好了,就直接下聘、亲迎这两步就行。最主要的就是看你要拿多少聘金。哥儿一般都是三两聘金,要是那家人实在不喜欢哥儿,一两银子都能娶走。姐儿一般是五两,要是真心想娶哥儿的,也会给姐儿那样的聘礼。就像之前年哥儿和杜家结亲,杜家就给了五两聘金。你看着给就行。”
王煜当时听了,嘴角一抽,心里直犯嘀咕:古代结亲这么简陋的吗?这也太随便了吧,电视剧里演的不都是越盛大越好吗?
不过这事儿是自己的,聘金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只要别太显摆就行。至于其他聘礼,他准备了六匹布、六盒不一样的点心果子,还有六种牲畜——鸡、鸭、鹅、鱼、猪和羊。本来他还想准备大雁呢,可这时候这地方根本没大雁,就准备了活鹅。
他们这儿食谱虽然已经挺丰富了,但有些偏门的东西还是没有,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不爱吃羊和鱼,这两种食材压根就没出现在大众的食谱里。
王煜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问题。这时,村长媳妇从院门进来了,扯着嗓子大喊:“煜小子,准备好了没?轩小子把牛车都套好了!”
今天可是个大喜日子,村长媳妇穿了一身崭新的花衣裳,头上还戴了一朵花,看着挺应景。这大冷天的,也不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花。
跟在村长媳妇后面进来的还有谷文轩,他驾着牛车来帮忙。村长媳妇寻思着,他们两家都住在村尾,路程太近了,就想了个办法,把聘礼往车上一放,围着村里转一圈。
这样一来,过了明路,看谁还敢乱嚼舌根,也让大家伙看看煜小子准备的聘礼,省得他们说酸话。
王煜赶紧应声:“杨奶奶,我准备好了。”
村长媳妇摆摆手说:“你和轩小子把聘礼搬出来,放到车上,咱们这就走。”
王煜赶紧去搬聘礼,准备出发。这边谷小年也在家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家可热闹了,大毛、二旺这些孩子来了十四个,小竹没来,还有一些村里的孩子,在门口闹哄哄的。还有一些谷家婶子是来帮忙的,今天下聘,得准备饭食,来的人吃了饭才能走。不过也有一部分婶子是来看热闹的,想看看这聘礼是直接送到谷小年家就完事儿了,还是要送到老宅。
谷小年没让请老宅那边的人。本来他爹谷老大想请,可谷小年拦住了,怕到时候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反正已经断亲了,虽然背后可能会被人说闲话,但总比当面闹起来强。等过了这一天,谷老大爱咋折腾就咋折腾。
谷老大没办法,只能听谷小年的。其实他也怕老宅那边的人。所以请来的就只有村中和谷老大年纪差不多的长辈。
而老宅那边,谷老爷子两口子早就听说谷小年今天要定亲了。吃完饭,他们早早地就换上新衣服,眼巴巴地等着谷老大来请。
谷家二婶也是一样,今天连豆腐都没做,就等着人来请,好去吃大餐。
谷家三婶周翠花可没这闲工夫,最近她正忙着谷小莲的婚事呢。她好不容易说服她爹娘,给谷小莲安排一场盛大的送嫁,这几天正忙得晕头转向。谷小莲的婚事定在了腊月十八,正好是杜博杰休沐的时候。
不过她既然知道了谷小年定亲的事儿,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心里想着,暂时收拾不了谷小年,给他添点堵还是可以的。
王煜坐在牛车上,看着谷文轩赶着车在村里面转圈,一边转一边跟村里人道谢。村里好多人都出来瞧热闹,还纷纷说道:“恭喜呀,煜小子。”
“恭喜呀,恭喜,这聘礼挺有排场的呀。”
不管村里人心里咋想,这会儿确实都是真心给王煜道喜。毕竟这个冬天,村里好多人靠着给王煜盖房挣了不少银子,过年都能过个好年。
王煜坐在车上,乐得合不拢嘴。偷偷躲在一旁的赵可人,想起这段时间小姐妹跟她说的那些关于她的闲话,什么不知羞耻、没脸没皮。她觉得自己这是主动争取,是智取,可那些人却都这么说她,她越想越气,恨不得把王煜千刀万剐。她咬着嘴唇,脸色阴沉,好像下了什么决心似的,也不知道又要搞什么鬼把戏。
等王煜到谷小年家的时候,门口已经围了好多人。谷老大站在最前面,谷小年却没出现。
王煜东张西望地找谷小年,村长媳妇笑着说:“别找了,这种时候,未嫁的哥儿都不会出来的,今天一天你都见不着他。”
王煜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蔫儿了下来,小声嘟囔:“哦。”心里的小人使劲儿跳脚,这可是他们俩的大日子,怎么当事人都不能在场呢。
村长媳妇看到谷老大在前面,大声说:“哎呦,老大,年哥儿这次又有福了。煜小子,快,把礼单给老大看看。”
村长媳妇也是今早才知道王煜还准备了礼单,心里直夸不愧是读书人,就是讲究。他们下聘的时候,直接把东西给过去就行了,哪像王煜这么麻烦。
王煜下了车,整整衣服,怀里抱着一个小盒子,赶紧上前一步,说:“叔,您过目。”说着,就把礼单递了过去。
周边等着的人都是熟人,知道王煜是啥样的人,就起哄道:“煜小子,还叫叔,该改口了,哈哈哈。”
“赶紧叫一个。”
“赶紧叫岳父。”
王煜羞得满脸通红,摸了摸头说:“各位叔伯长辈,可别打趣我了,咱还是要按照规矩来。”
谷老大接过礼单,看到车上带了不少聘礼,对王煜是越看越喜欢。听到他被众人打趣,笑着说:“你们这些当长辈的,打趣个小子,好意思嘛。”一边拉着王煜说:“走,咱们院子坐。”
周边的人顿时哈哈大笑:“呦,这就护上了,看来这女婿是满意了。”
谷老大没说话,直接让人把聘礼搬到院子里。他招呼大家都到院中坐下,然后看向礼单,越看越高兴:
茶礼:普洱两对(象征婚姻稳固)
帛礼:棉布六匹(表男耕女织)
牲礼:活鹅一对,猪腿一对,鱼一对,羊腿一对,鸡一对,鸭子一对(取 “家畜兴旺”)
聘金:纹银十两(用红绸包着,压在抬盘最下)
喜果: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各两斤,外加两份点心(盛在青花木盘里)
谷老大手指在 “纹银十两” 上顿了顿,喉结滚动着,半天说不出话。旁边围观的大婶们忍不住咋舌:“乖乖,十两!在咱们村都能娶俩了!”
“你看那鹅,脖子比俺家擀面杖还长!”
王煜正想探头看看谷家堂屋有没有动静,村长奶奶突然拔高嗓子,把王煜拉回心神:“按老礼儿,该念聘词了!” 只见她从袖中抖出张黄纸,用略带跑调的调子念道:“伏以,天配良缘,地设一双…… 今王家小子煜,愿以薄礼聘谷家哥儿小年,永结琴瑟之好……”
谷小年在屋里听得耳红面赤的。说实话,这些话文绉绉的,他也不太懂,但就是能感觉到这些话的意思,心里因为赵桐刚才说的话引起的不舒服一下子就没了。
屋里赵桐打趣道:“这下开心了吧,我想王煜肯定是忘记和你说了。你说说你们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儿,一件接一件,简直惊险极了。”
谷小年嘴硬道:“那确实没想到呀,这不是正好赶上事儿了嘛。”
赵桐问道:“赵青呢,怎么还没来?”
谷小年说:“我让他过了这个时间点再来,免得人一多,有照顾不到。”
赵桐又问:“这事他也没告诉你吗?”
谷小年说:“可能也忘了吧,然哥儿生病了,我还去看了一趟,一点精神头都没有。”
赵桐说:“那我吃过饭也去看看他。”
谷小年说:“你是啥情况呀,在你姥爷家住了那么久,要不是今天这日子,你还不回来。”
赵桐叹了一口气说:“我舅舅去镇上做工的时候,胳膊给伤着了,我怕他们有啥事儿,正好这边也烦,就多住了几天。”
谷小年问:“那你舅舅没啥事吧?”
赵桐说:“没啥大事了,养着就行。”
两人正聊着天,姚氏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盒子,说:“小年,这个给你,煜小子让亲手交给你。”
谷小年没听王煜说过这个,他其实要求王煜聘礼别太出格,免得被村里人议论,按照村里的规矩给就行。
他打开盒子,看到里面还有两个小盒子,都拿出来后,看到下面压着的银票,拿出来数了一下,大吃一惊。旁边的赵桐和姚氏也看到银票了,看到金额,同样大吃一惊,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呢。五百多两,王煜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子。
姚氏自言自语道:“煜小子,这是……咋会有这么多钱。”
谷小年没回答,又打开了两个小盒子,里面都放着一个青玉簪,晶莹剔透,煞是好看。一个雕刻得非常精致,另一个一看就是手工稍微粗糙一点的。谷小年却拿起粗糙一点的,他知道这是王煜亲手雕刻的。他用手轻轻抚摸,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这时,人参在脑子里嘎嘎地蹦了起来:【这个是玉簪里面有能量,是那小子亲自弄的吧。】
谷小年脑中心不在焉地回答了一声:【嗯。】
人参想了想:【你是不是快要去深山打鹿了。】
谷小年没想到人参突然提起这个:【嗯,要去了,等到王煜初八请大家吃了席后,就出发,咋了。】
【没事,就问问。不过你答应我的,到时要去深山陪我找能量的。】
【我知道。】
赵桐看着谷小年拿起反而不是那个精致的玉簪,说:“小年,你咋看那个,这个多好看呀。”
姚氏倒是有点想法,觉得这个可能是煜小子亲手刻的,说:“难怪煜小子让亲手交给你,外面他给的聘金是十两,村里这些人都有点羡慕你了,要是知道给你这么多银两,还有玉簪,怕是要人人惦记了。”
赵桐疑惑道:“不是刚盖了房子吗?他咋有这么多银两呢,这银子来历正当吧。”
谷小年轻轻斥责道:“瞎说什么呢,这个是王煜卖药挣的。”他是知道这事儿的,可他没想到王煜把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赵桐和姚氏顿时扭头一对眼,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正当就好。
姚氏就是进来送盒子的,她还得赶紧出去招呼人呢。
院子里的看过聘礼,周遭的人都羡慕不已,不过嫉妒的倒没几个,毕竟过来的都是自己族里交情好的人。
姚氏这边和几个谷家婶子做饭,屋里的人都在叽叽喳喳地说话。只有王煜心不在焉地坐着,可也知道规矩,只能等着。他心里想着,只能等晚上的时候碰碰运气了,他还没跟谷小年说送礼的事儿呢。
做好饭后,赵桐陪谷小年在屋里吃,其他的人则在院子里。大家顺便把婚期的日期也定了下来,定到了
三月初十,桃花盛开,十全十美,宜嫁娶的日子。
吃过饭后,在场的人都散去了。吃不完的,姚氏也让帮忙做饭的谷家婶子带走了一些。
王煜直到临走都没瞅见谷小年,蔫蔫地坐在牛车上,回去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